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六葉 野木瓜

■胡德欽
2016-09-20
別名:石月、牛藤、七里藤。
形態:木通科常綠藤本、葉互生、掌狀複葉3至9片小葉,葉片長圓形至卵圓形,革質,總狀或繖形花序,花白色,淡紅色或青黃色,漿果卵圓形,種子多數。
性味:味苦、性涼。
功效:利尿、止痛、強心。
用法:
1.六葉野木瓜、臭茉莉各1至2兩,滿山香5至6錢,水煎服,治風濕骨痛。
2.六葉野木瓜枝葉5至6錢,水煎服,治扭傷疼痛。
3.六葉野木瓜、大血藤、楤木根、三葉五加根各5至6錢,水煎服,治坐骨神經痛。
本文轉載自2016/09/2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黃花蜜菜 清熱解毒,袪瘀消腫

圖文/胡德欽
2016-09-17
別名:田烏草、雞舌癀、寒丹草、蟛蜞菊。
形態:菊科多年生草本、葉對生、葉片矩圓狀披針形,有細鋸齒、莖分枝、頭狀花序具長柄、腋生或頂生、花黃色、瘦果扁平。
性味:味甘、淡、性涼。
功效:清熱解毒、袪瘀消腫。
用法:
1.黃花蜜茶、桑葉、鳳尾草、滿天星、傷寒草鮮品,各5至6錢,水煎服,治感冒發燒。
2.鮮黃花蜜茶、相思葉,加麵粉搗敷,治跌打傷。
本文轉載自2016/09/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梧桐 止咳 止血 消炎

■胡德欽
2016-09-10
別名:榮桐、青桐、梧桐子。
形態:梧桐科落葉喬木,葉互生,葉子很大,葉柄長,分裂為掌狀,莖分枝,圓錐花序,花小呈黃色,雌雄同株,果實蓇葖,熟時裂開如葉狀。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止咳、止血、消炎、順氣、和胃。
用法:
梧桐4至5錢,水煎服,治止咳、口腔發炎。
禁忌:請勿服用過量,以免引起下痢。
本文轉載自2016/09/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黃蘗 解毒消炎 散瘀活血

■胡德欽
2016-09-26

別名:黃柏、龍氏黃根、魏氏黃蘗。
形態:芸香科落葉喬木,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葉片披針形或卵形,全緣,莖分枝,聚繖花序頂生,花黃綠色,核果球形,內有種子5粒。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效:解毒消炎、散瘀活血、袪風活絡。
用法:
1.台灣黃蘗、白及、地榆各等量,焙乾研末,調麻油外敷患處,治燒燙傷。
2.台灣黃蘗研細粉、藥粉撒患處,用消毒紗布覆蓋,治皮膚潰瘍。

本文轉載自2016/09/2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厚葉石斑木 消炎解毒 活血化瘀

圖文/胡德欽
2016-09-23


別名:石斑木、革葉石斑木。
形態:薔薇科常綠小喬木、葉互生、葉片倒卵形,近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鈍形、全緣、枝條伸直稍平展、莖分枝、圓錐花序頂生枝端、花多數密生,花冠白色或乳白色,果實球形,熟時藍黑色。
性味:味微苦、澀、性涼。
功效:消炎解毒、袪風利濕、活血化瘀、收斂止血。
用法:
1.厚葉石斑木葉適量,煎水洗,治潰瘍紅腫。
2.厚葉石斑木乾根3至4錢,水煎服,治跌打損傷。
3.厚葉石斑木葉曬乾研末、敷患處、治骨髓炎。
本文轉載自2016/09/2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有毒的利水滲濕藥

■王鼎源
2016-09-21
 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停病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藥。這類中藥包括關木通、海金沙、澤漆、萹蓄等,毒性較強。

 關木通:性寒味苦,有毒,具有清火、利便、通經下乳的作用。其含馬兜鈴酸、齊墩果酸、常春藤皂元等,其中馬兜鈴酸有毒,目前因關木通對肝腎的毒性較大,在市場上已經停售。

 海金沙: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作用。其化學成分有反式對香豆酸、海金沙素、咖啡酸、脂肪油等,曾有誤食150克海金沙,出現惡心、頭暈、尿頻等副作用。

 澤漆:性微寒味苦,有毒,有利尿、消腫、化痰、殺蟲的作用。其全株有毒,含有槲皮素、澤漆素、琥珀酸、澤漆醇等化學成分。澤漆的毒性主要是鮮品中的乳汁,該乳汁含有刺激性樹脂,對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與皮膚接觸可致發紅甚至潰爛;不慎入眼可以致失眠。

 萹蓄:性微寒味苦,有利尿、清熱、殺蟲的作用。其含有蛋白質、脂肪油、萹蓄,槲皮等化學成分,其中萹蓄有毒。萹蓄作為牧草有毒,可使馬、羊引起胃腸紊亂。如果長時間或大劑量使用萹蓄也會出現中毒現象。

本文轉載自2016/09/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枸橘 疏肝和胃 理氣止痛

■胡德欽
2016-09-12


別名:臭橘、枳實、枳殼。
形態:芸香科常綠灌木,三出複葉,葉片橢圓形、全倒卵形,邊緣有波形鋸齒,莖枝粗大腋生棘刺,花腋生,柑果圓球形,熟時黃色。
性味:味苦、辛,性溫。
功效: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用法:
1.枸橘根適量,水煎,含口內或浸酒,治齒痛。
2.枸橘葉乾品2至3錢,水2碗煎成7分服,治喉痛。
3.枸橘煆末存性,酒服1錢,治胃脘痛。

本文轉載自2016/09/1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黃連,良藥苦口

■文圖/呂晃禎
2016-09-07
 黃連讓人聯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苦和「良藥苦口」,臨床上除非不得已,非常不願意開苦藥給患者服用,不過只要是實熱症、熱在中焦及感染性腹瀉、水瀉幾乎是必用之藥。使用黃連須注意終病即止,否則會剋伐脾胃陽氣,對身體會有不良的影響。

 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根莖。目前野生已少見,大多數為人工栽培為主,於秋季採收,乾燥備用,隨著病症需要可生用、清炒用、酒炙、薑炙、吳茱水炒用;主要產地有四川、雲南、湖北等。

 其味苦,性寒,歸心、入肝、胃及大腸。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療瘡殺蟲。主治:心火亢盛,心煩不眠,下血,濕熱痞滿, 嘔吐瀉痢,高熱神昏,目赤吞酸,痞滿嘔逆,脘腹脹痛,消渴黃疸,口苦口乾,目赤吞酸,舌靡口瘡,牙齦腫痛,癰疽瘡毒,外用濕疹、濕瘡、中耳炎、耳道化膿,燙火傷等。

 黃連主要功效在於小蘗鹼(黃連素),黃連含有大量的生物鹼,主要有小檗堿,表小檗堿、黃連堿、甲基黃連堿、藥根堿、非洲防己堿、掌葉防己堿、木蘭花堿、阿魏酸、黃柏酮、黃柏內脂、綠緣酸等。

 現代藥理學證實,黃連具有非常廣的抗菌普,這就是為何黃連可以治療各種腹瀉感染、高熱疾病的原因,其中對於痢疾桿菌抑制作用最強,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中醫除了五更、胃瀉及寒瀉外,幾乎所有腹瀉、腹痛的處方中都有黃連的蹤跡。黃連能增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還有降壓、利膽、鎮靜、鎮痛、解熱 抗利尿作用;對於子宮、胃腸、膀胱、血管平滑肌有緩解鬆弛作用;小蘗鹼及其衍生物也有抗癌的作用。

 黃連味苦、氣寒,氣味皆厚,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能瀉心火,除脾胃中之濕熱,善治熱鬱中焦,煩躁噁心,溫溫欲吐,為治心下痞滿必用之藥,故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種瀉心湯皆用之,如《珍珠囊》所述:「其用有六:瀉心火,一也;去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由上可知黃連是治目及痢要藥,古方治痢之方如香連丸《太平聖惠方》(木香、黃連)。薑連散《普濟方》(乾薑、黃連)。左金丸《疾病專科錄入》(與吳茱萸共用)。皆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互補,無偏盛之害,為運用最為巧妙之方。如需長期服用,宜請教中醫師。(上)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9/0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更勝黃芩 
■文/呂晃禎2016-09-14
 黃連為治療濕熱瀉痢要藥,擅長清除脾胃大腸濕熱,清熱燥濕之力勝於黃芩。常用於胃腸濕熱,瀉痢嘔吐,中焦濕阻,氣機不暢,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對於清中焦濕火鬱結效果更好,常與半下、乾薑、黃芩等藥同用,如半下瀉心湯。 治療輕症的濕熱瀉痢,往往單味使用即有療效。若是瀉痢腹痛,裏急後重,則與木香共用,如相連丸。若下痢膿血,則配伍肉桂、白芍、當歸、木香等藥共用,如芍藥湯。如瀉痢身熱,則配與黃芩、甘草、葛根等藥共用,如葛根芩連湯。

 黃連大苦大寒,能瀉火解毒,清心經實火,常用於口渴口苦,高熱煩躁,熱盛火熾之症,若三焦實火熱盛,高熱煩渴,躁鬱不安,常與黃芩、黃柏、梔子等藥同用,如黃連解毒湯。倘熱火熾盛,水虧火炎,陰液損傷,口乾舌燥,心煩不眠,則伍配白芍、阿膠、黃芩等藥共用,如黃連阿膠湯。

 其性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能治一切實火之症,善於治療疔瘡腫毒;治癰疽疔瘡,腫毒積聚,常與連翹、黃芩、梔子等藥同用,如黃連解毒湯。皮膚濕瘡淋漓,耳中發炎、耳道流膿,可單用或配與枯礬、冰片等藥外敷。黃連善除中焦濕熱,能清胃火,對於胃火熾盛之嘔吐,常與竹如、橘皮、半下等藥共用。治療上牙床腫痛之胃火熱勝,則伍配石膏、升麻、丹皮等藥同用。若肝火犯胃,肝胃氣不和,嘔吐吞酸,脘腹脹滿,脅肋疼痛,則與吳茱萸同用,如左金丸。

 黃連苦寒易傷腸胃升發之氣,若非火熱實症絕不可用,而且必須中病即止,不可過服。一般用量以~15克為原則,湯劑5~15克,研粉吞服2~3克,可早晚服或一日三次皆可;外用以適量為度。

 隨症候需有各種不同的炮製方式,功效也會有差異;如炒用能降低黃連寒性,適用於體虛內寒體質又夾雜中焦濕熱之人;薑汁炙用能清胃止嘔;酒炙能清上焦之火;用豬膽汁炒用,能瀉肝膽實火。食積成火,黃土炒用;止瀉,壁土炒;熱結在下,朴硝拌炒;血中伏火,乾漆拌炒。

 門診中常遇到孕婦吃黃連吃到已口淡、多涎還在吃,其實這已過度服用。原則上懷孕時吃黃連是正確的,主要原因是一個人的生理機能,有兩個人在代謝,只要母體健康生理機能代謝得過來,也不一定非要吃黃連不可,服用時機是只要有口渴、乾舌燥、甚至口苦時,就適合服用,當口渴、口乾症狀消失就必須停藥,再吃就過量。這就是中病即止之意。

 黃連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肺胃虛寒者忌用,苦燥之藥易傷津液,陰虛口渴津傷之人慎用。舉凡虛症皆應慎用,如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虛引起的驚悸失眠,或兼燥渴煩熱,產後不眠,血虛發熱,瀉泄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陰虛之人天明溏瀉(五更瀉),真陰不足內熱煩躁諸症皆不宜。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下)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9/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天羅水 抗皺美白,天然ㄟ尚好

■文圖/呂晃禎
2016-08-31
 天羅水又稱美人水是絲瓜藤莖的汁液。絲瓜是一種天然清涼、消暑、解熱,物美價廉的天然美容食物,具有皮膚美白,消除雀斑,去除皺紋的功效;天羅水就是絲瓜藤莖的汁液,一樣具有美白、除去肌膚皺紋的效果,在日本曾經風靡盛極一時,以絲瓜水作為原料的加工品,現在不管是台灣或是日本還是面膜業者銷售最好的品項之一。

 絲瓜水味甘,性涼,歸肺、入肝。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止咳化痰,消炎解毒,潤膚療瘡,防止日曬等功效,是美容潤膚的天然聖品。主治:肺痿、肺癰,頭痛,咽痛喉痹,咳嗽風熱,腹痛,水腫,腳氣,座瘡,青春痘等症。

 絲瓜水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補水保濕的效果非常好,能柔和吸附老化角質層,清除毛細孔深層汙垢,減少色素細胞生成,改善肌膚皺褶粗糙,使皮膚變得光潔柔嫩。絲瓜水還有消炎消腫、活血通絡,清熱潤膚作用,可以改善痤瘡、青春痘、去除臉上黑頭粉刺。由於絲瓜水味甘,性涼,藥性溫和沒有刺激性,可以收縮毛細孔調節皮脂分泌,對於臉上肌膚有清潔、收斂、平衡作用。

 現代藥化分析,絲瓜水含有醣類、植物黏液、維生素、甘露聚醣、半乳糖、木糖膠及礦物質,可以維持皮膚正常含水量,減緩脫水和延長水和作用,並能補充細胞必要的水分,以保持肌膚水嫩細膩。因為絲瓜水含有大量的天然保濕因子,具有補水、保濕美白作用,不易黏膩的保濕成分可以有效改善乾燥緊繃的肌膚,讓皮膚常保濕潤而富有彈性,使皮膚保時潔淨、皙白、紅潤、亮麗。絲瓜水除了用於美容外,如以1-2倍的水將其稀釋後飲用,能清熱化痰,消暑解毒,改善風熱或內熱引起的口渴、口乾、口苦、咽乾舌燥等症。

 絲瓜和桑葉、蓮藕一樣全株皆可使用,各部位功效雖大同小異,不過卻各有特殊的功效:絲瓜子:味甘,性寒或苦,有除濕利水,清熱化痰,潤燥驅蟲之效。絲瓜葉:有清熱解毒之效。絲瓜根:味甘,性平,具有活血通絡、消腫等功效。絲瓜藤:味苦,性寒,有舒筋活絡、健脾殺蟲,止咳化痰。絲瓜水:味甘,性涼,歸肺、入肝,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止咳化痰,消暑解毒,潤膚美白,是美容潤膚的天然聖品柔嫩肌膚。

 絲瓜水的取得相當容易而且方便,於絲瓜的生長後期(即是絲瓜採收的尾聲),於離地50-100公分處將絲瓜藤剪斷,並把連根的絲瓜彎曲向下,將兩端插入洗淨的瓶子內(容量約1000-2000毫升), 汁液自會流入瓶內,正常1天約可收集600-1000毫升,絲瓜水收集完成後影放置密封罐內,並置於陰涼處。假如瓶子經過良好的消毒,採集過程又沒受到汙染,約可以保存1-2年以上。

 除油絲瓜水
 材料:絲瓜水。
 作法:用2000cc-3000cc的溫水,加入100-120cc的絲瓜水備用。

 用調配好適量備用的絲瓜水洗臉,每天2-3次,連續1-3個月,可去除臉部多餘的油脂,讓臉上粗造皮膚變得細緻平整,使肌膚柔潤,光澤亮麗。(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8/3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6大不孕證型 對症量身治療

------------
2016-08-30
 現代忙碌社會中,因為情緒緊張與工作壓力,加上結婚年齡延後,造成不孕症的比例逐年增加,尋求中西醫治療不孕症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不孕症的治療不單只針對女性,亦有很多是男性的問題,例如:精子數目太少、精子活動力不佳等,所以夫妻雙方若能一同接受中醫治療,可提高受孕的機率。

 中醫認為不孕症與肝、心、脾、腎等臟腑,和衝、任、督、帶脈等經絡有關,可分成下列證型:

 1.腎虛型:
 月經量少,經色淡紅,腰痠,小腹冷,性欲淡漠,舌淡苔白潤,脈沉遲等,宜溫陽補腎,可用右歸丸等加減。

 2.氣血虛弱型:
 月經量少或量多,經色淡紅,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形體瘦弱,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等,宜補養氣血,可用歸脾湯、人參養榮湯等加減。

 3.肝氣不疏型:
 經期先後不定,經量多少不一,經前乳房脹痛,情緒易起伏,舌淡紅薄白苔,脈弦細等,宜疏肝理氣,可用柴胡疏肝湯等加減。

 4.陰虛火旺型:
 月經先期,量多色鮮紅,面唇紅,耳鳴,失眠,口乾咽燥,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宜滋陰清熱,可用一貫煎、六味地黃丸等加減。

 5.痰阻胞宮型:
 形體肥胖,體多毛,閉經,帶下多,頭重,面肢浮腫,舌淡紅苔白膩,脈濡滑等,宜祛痰化濕,可用二陳湯、溫膽湯、桂枝茯苓丸等加減。

 6.下焦濕熱型:
 經來少腹痛甚,經色鮮紅量多,帶下黃,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等,宜清利濕熱,可用龍膽瀉肝湯等加減。

  上述證型只是簡單的分類,臨床上還是需要接受中醫師診療,才可量身訂作專屬於的治療,目前嚴重的器質性問題更適合中西醫聯合治療,至少可緩解病人西醫治療時的不適。
(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廖殷梓醫師撰文、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6/08/3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針灸治療酒糟鼻 調節自律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

陳俊銘
2016-08-28
 「陳醫師,我的鼻子紅紅的,最近2-3個月了,近日加重,甚為不適」,前來求診。

 酒糟鼻俗稱是紅鼻子,多見於30-50歲的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又叫玫瑰痤瘡,主要是鼻外的慢性皮膚損害,損害呈對稱分佈,見於鼻部、兩頰、眉間、頦部、鼻尖及鼻翼發生痤瘡,皮膚充血,表面不平,似酒渣附著故得其名。酒糟性皮膚炎是種很慢性的演變過程,屬特殊體質,只是這種體質特別容易產生臉紅的現象,目前還不知道酒糟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但酒糟肌的人有一常見特點,就是皮膚的血管不穩定,因此當受到外界刺激時,血管就會擴張導致發紅。

 常見刺激因素如下:
 1.局部血管舒縮神經失調。
 2.毛囊蟲及局部反覆感染。
 3.吃辛辣食物、飲酒、冷熱刺激。
 4.精神緊張、情緒激動。
 5.內分泌功能障礙。
 6.幽門螺旋菌感染。
 7.免疫因素。

 酒糟生活8大禁忌:
 1.熬夜2.洗三溫暖3.泡溫泉4.吃太辣5.喝熱湯6.化大濃妝7.密閉的空間8.喝酒。

 酒糟鼻可分為3期:
 1.紅斑期:局部性皮膚慢性潮紅,毛細血管擴張,一般無自覺症狀。
 2.丘疹期: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成批小丘疹及膿疱。
 3.肥大期:鼻部結締組織增生肥厚,形成鼻贅。

 針灸治療酒糟鼻,重點在調節鼻部血管舒縮,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系統,透過十四經絡、頭皮針、耳針、眼針,調節自律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避免鼻部血管受刺激即充血不退,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調整內分泌協調,避免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導致發炎。常用穴位如下:迎香、素寥、鼻通、合谷、曲池、風池、百會、上星、太沖、豐隆等。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8/2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巴戟天 補腎強筋,祛風除濕

圖文/胡德欽
2016-08-25
別名:三角藤,雞腸藤,黑藤鑽。
形態:茜草科多年生纏繞革質藤本,葉對生,葉片長橢圓形,莖圓柱形有縱條稜,花2至4朵繖形排列於小枝頂端,花白色,結扁球形果,熟呈紅色。
性味:味辛,甘,性微溫。
功效:補腎強筋,祛風除濕。
用法:
1.巴戟天、山茱萸、桑漂消、菟絲子各3至4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治小便頻數。
2.巴戟天、補骨脂、續斷各3至4錢,胡桃肉5個,水煎服,治腰痠背痛、腿膝無力。
3.巴戟天、續斷、牛膝、杜仲各3錢,山茱萸2錢、山藥4錢、杉寄生5錢,水煎服,治腰膝疼痛、腳氣浮腫、肌肉萎縮。

 禁忌:陰虛火旺、尿量少、口乾舌燥者忌服。

本文轉載自2016/08/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中藥也有副作用

■王鼎源2016-08-25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中藥都是些草根樹皮之類的天然產物,而且其中也有不少屬於藥食兼食的東西。例如薏苡仁、芡實、蓮米等,它們性能平和、多服、久服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的確,經過幾千年的經驗和篩選,加上各種抑毒性的措施,如炮製去毒,配伍制毒等,一般中藥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但這並不是說中藥都絕對安全,中藥也有副作用。

 現在常用的五百種左右的中藥,大多數無毒或毒性不大,但有一些毒性明顯,甚至含有劇毒。稍不留心,可以置人於死地,因此應特別注意,除非是特別病情,有特別監護,嚴格控制劑量,一般不要擅自內服或外用。

 這些中藥有砒霜、水銀、斑蝥、紅娘、生藤黃、生白附子、生草烏、生川烏、生天南星、生甘遂、生硫黃、生半夏、馬錢子、狼毒、朱砂、蟾酥、巴豆、罌粟殼、白降丹、雪上一枝蒿、天仙子、鬧羊花、斷腸草等。

 中藥中毒,原因主要有:
 1.服用過量。
 2.持續超量服用引起累積中毒。例如長期服用含較多朱砂的丸劑,會引起累積性的汞中毒。
 3.使用不當。藥不對症,未能發揮療效,而其毒性卻又充分表現出來。
 4.誤服。例如將芒硝和砒霜混淆,或將砒霜誤作滑石粉。

 有時候,偽品中藥是有毒的,買了偽品不但治不好病,甚至因此而喪命。例如有人把有毒的商陸當成人參服用,把麗江山慈姑作為貝母服食,甚至有將鉛絲放入冬蟲夏草裏面,這也是造成中毒的原因。

 一般概念中,白果(銀杏)是補品,杏仁也可以隨便食用。其實這些都是不妥當的,生白果、苦杏仁過量食用是會中毒的。
 在民間有生吞魚苦膽以清熱明目的說法,因此魚膽中毒的病例也很常見,所以請勿擅自服用魚苦膽。

 端午節有飲雄黃酒的習慣。雄黃的成分為砷化合物,有劇毒。因此端午節不要飲雄黃酒,飲用不慎會造成中毒。

 中藥也有毒副作用,並非可以高枕無憂的大量使用,必須根據不同病情慎重選擇,要充分認識藥性的特質和可能造成的某些不良反應,儘量使其安全、有效。
本文轉載自2016/08/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絲瓜絡通經活絡佳品 不只是當菜瓜布

■文圖/呂晃禎
2016-08-24
 絲瓜絡,其實就是農村中看到的絲瓜瓢,早期農業社會中為很常見的洗碗及刷洗工具,不過近數十年來已被塑化的(菜瓜布)所取代。環保意識抬頭,絲瓜絡相關製品不會汙染環境,使用後即可丟棄,是很合乎現代要求的環保製品,具有殺菌、消毒、除臭的功能,是天然的綠色保健品。 

 絲瓜絡為葫蘆科絲瓜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之果實,經延緩採收老化成熟果實的網狀纖維束,於夏、秋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瓜子花白時,果實變輕,內部乾枯時採收,除去外皮及種子,洗淨、曬乾。其形態表面淡黃白色、質輕、質韌、有彈性、不易折斷,橫切面可見子房3室,呈空洞狀。

 絲瓜絡始載於《本草綱目》,味甘,性平,歸肺、入肝、胃三經。能通經絡,活血脈,有清熱化痰,通經活絡,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之效。主治:肺熱咳嗽,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筋脈拘急,熱痹疼痛,睪丸腫痛,婦女經閉,乳汁不下,癰腫瘡毒,乳癰濕疹、痔漏,水腫,小便不利。炭:能止血,至便血、血崩等。

 絲瓜絡為通經活絡之佳品,如伍配得宜藥用範圍也十分廣泛,其善通經脈、利氣血,不通則痛,經脈通,則諸痛自癒;氣血暢則經脈復來,乳汁自下;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急,胸脅疼痛,乳汁不下等症,常與海風藤共用。如與金銀花共用,不只能散肺經邪熱,又可清心胃熱毒,兩藥相輔相成,消腫解毒功效倍增,為散熱毒之良藥。絲瓜絡單味燒存性酒調服,可治婦女血脈壅滯,乳汁不下《簡便單方》,或與路路通、王不留行、豬蹄共用。若乳癰腫痛,則配伍浙貝母、蒲公英、青皮等藥共用。治咳嗽痰多則與棗肉共用為丸《攝生眾妙方》或加橘絡、桔梗共用。若肺經熱盛,咳嗽不止,則與瓜簍仁、貝母、桑白皮、前胡等藥共用。倘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常與秦艽、羌活、紅花等藥共用。半身不遂則與懷牛膝,桑枝、黃耆等藥同用。如肝鬱氣滯,經絡不暢胸脅疼痛,常與瓜簍、白芍、延胡索、鬱金、薤白等藥共用。關節疼痛則與忍冬藤、雞血藤、威靈先等藥同用。子宮脫垂常與炙黃耆等藥共用。乳腺炎則與蒲公英同用。

 絲瓜絡無毒,原則上使用上沒有特殊禁忌,除了體質特別寒冷的人,又患有寒痰、寒嗽的症候最好不要使用,否則平常人服用不會有副作用。一般用量以6-10為原則,大劑量可用到60克;炮製方法不同,功效也會略有差異,煎湯已生用為宜,研末宜炒用,若用於止血則宜炒炭用。其品質以筋絡細密,質硬、潔白無皮、無腐肉、略硬有彈性,瓜形完整,挺直而長者為佳。

 絲瓜絡飲
 材料:絲瓜絡60-80克,蒲公英9克、冰糖。
 作法:將絲瓜絡60-80克,蒲公英9克用3000cc水煮至1000cc,加入適量絲瓜絡60-80克,蒲公英9克調味,作為茶飲。
 功效:祛風通絡,行血清熱,有利利尿作用。可治乳腺發炎、乳房腫塊,改善輕症痛風。
 瓜絡下乳湯
 材料:絲瓜絡30-50克、豬蹄600克、花生300克、生薑、蔥、蒜、鹽、酒。
 作法:先將藥材及豬蹄洗淨,加入3000c清水文火蒸煮1小時,待豬蹄熟爛後,加入適量的調味劑即可。每餐喝100-200cc,連吃7天,豬蹄可與湯共食。
 功效:有通絡下乳之效,產後乳量不足或乳汁不通皆可食用。(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8/2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穿山龍(行血通經、'消腫止痛)

■胡德欽
別名:青山龍、一條龍、光果南蛇藤。
形態:衛矛科蔓性藤本、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葉基楔形、先端銳尖、疏鋸齒緣、莖枝有多數皮孔、花單性、雌雄異株、蒴果球形。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行血通經、消腫止痛、治風溼、疱疹、蜂蟲傷、跌打損傷、筋骨痠痛、神經衰弱。
用法:
1.穿山龍鮮葉適量,搗爛外敷、治蜂蟲傷。
2.穿山龍根莖 3至 4兩,半酒水煎服、治風溼。
3.穿山龍 2至 3兩、半酒水、燉瘦肉服、治趺打損傷。
4.穿山龍果 5至 6錢,水煎服、治神經衰弱。
5.穿山龍、金櫻子根各 1至 2兩,水煎服,治腰痛、經閉。

本文載自2012/12/11"中華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9/0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健康醫點靈 治療落枕三原則

王鼎源
2016-08-20
 落枕就是中醫所說的「失枕症」,西醫則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造成原因可分為3種:脊椎、頸椎小面關節錯位,整脊可以幫助復健,但風險也比較大。

 因長期姿勢不正確,例如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頭不合適,軟組織拉扯太久,因此產生疼痛;此外,緊張、壓力會造成肩部上提、僵硬、呼吸也會變得短促,很多人在改善呼吸方式,例如學習使用「腹式呼吸」後,肩膀的緊張度就會下降,落枕機率也隨之降低。

 以中醫觀點來看,體質偏寒的人也比較容易落枕,所以平時最好少吃梨子、香蕉、柑橘類等較涼的食物,否則可能產生發炎、疼痛的反應。

 為了安全起見,發生落枕時,不要自行推拿或採取任何偏方。如果推拿的人在患者肌肉還沒有鬆開前就用較激烈的方式去調整關節,以後很可能出現後遺症。
 一般人落枕,如果不去管它,大約3至5天就會自然康復,不過因為落枕造成的疼痛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愈快緩解愈好。

 1.第一時間用熱毛巾、電毯或搓熱手掌心來熱敷患部。運動傷害時不能先熱敷是因為可能有出血現象,但落枕不會出血,在這一時間就能熱敷,如果發炎嚴重,實在很痛,也可以改採冰敷,冰敷具有消炎、麻痺的效果,可以舒緩疼痛。
 2.自行伸展脖子,脖子是因為肌肉攣縮才會疼痛,所以落枕時要儘量伸展,當脖子轉動到會痛的位置時,記住不要馬上就縮回去,要先停在原處,等到適應疼痛感,覺得好一點以後,再繼續轉動並後仰直到極限。伸展時要溫和、漸進、緩慢。
 3.姿勢要擺正,不要因為疼痛而持續歪著脖子,否則不正確的姿勢維持久了,脖子還是會痛。
本文轉載自2016/08/2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天熱口乾舌燥 按3穴消暑氣

(中央社/台北電)2016-08-19

中醫師許芳瑜說,天熱要隨時補充水分,適當補充電解質,也可以按摩特定穴道,有消暑、解渴效果。 (中央社)
 夏日連日高溫,常讓人感覺口乾舌燥、心煩意亂。中醫師許芳瑜說,天熱要隨時補充水分,適當補充電解質,也可以按摩特定穴道,有消暑、解渴效果。

 開業中醫師許芳瑜受訪時表示,夏天門診就會出現一些因天熱,容易口乾舌燥、疲倦、頭昏腦脹的患者,除了日常生活注意散熱,也可按穴道消解暑氣。

 她說,第一個穴道是心包經的勞宮穴,位置在中指往下彎觸碰的點。按勞宮穴可以去心火,尤其很多人都有熬夜習慣,火氣大、容易心煩,按勞宮穴讓火氣散去,就比較不容易覺得熱、渴。

 至於體內水分,許芳瑜說,肺經跟體內水分布輸有關,可以按肺經的魚際穴,就在手掌大拇指下約一半位子。常按可以清除肺熱,讓體內水分充足。

 第三個穴道是腎經太溪穴,位在腳踝內側骨頭跟阿基里斯鍵中間,腎經有走到咽喉,按太溪穴可以幫助生津,補充腎經水分,也比較不會容易覺得口舌乾燥、不適。
 許芳瑜也說,夏天容易過度出汗,汗為心之液,排汗過多體易虛,可能影響免疫力,加上民眾一般都習慣大喝冰冷飲,冷飲下肚血管收縮,只有心情舒爽,熱氣反而悶在體內無法排出。濕氣重也容易頭昏腦脹、疲倦,更可能讓體質變虛寒,影響免疫力。

 天熱要注意水分補充,許芳瑜說,白開水要隨時補充,等渴了再喝就來不及,且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每次補充100c.c.到150c.c.,不要短時間猛灌,不僅無法吸收,也會讓腸胃不舒服。

 如果大量流汗,許芳瑜建議,可適量補充電解質,在開水裡加一些鹽巴;如果夏季食慾不振、精神不好,也可以在水中加檸檬片,酸味可以生津止渴,也有美白作用。含有高鉀的香蕉也可提振精神。四神湯、綠豆薏仁湯也都是滋養脾胃、消暑推薦。
本文轉載自2016/08/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有人說類固醇傷胃傷肝傷腎,最好不要用,這是真的嗎?

【發布日期:2016-09-01】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
    常常聽朋友說,使用類固醇會傷胃傷肝傷腎,長期使用甚至會一輩子洗腎,這是真的嗎?
(1)      類固醇名為「副腎上腺皮質激素」(俗稱美國仙丹),是人體內即可自行合成的腎上腺荷爾蒙的一種,具有抗發炎、免疫系統調節及止痛的作用,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腎絲球腎炎、發炎性關節炎)、氣喘、過敏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      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確實可能會出現體重增加(如月亮臉、腹部堆積脂肪)、頸背部突起(俗稱水牛背)、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血糖增高、消化道潰瘍及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3)      使用類固醇需在醫師指示下,依據病情適度控制類固醇用量,常見的問題是民眾自行購買含類固醇的藥物服用,或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用類固醇藥物,使得過度使用類固醇,導致身體受到危害。食藥署提醒民眾勿亂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遵照專業醫師或藥師的囑咐服用藥物比較妥當

參考資料:
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資訊
新光醫院衛教資訊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