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中藥煎服用藥指導
一、煎藥器具
以砂鍋為佳,其次陶瓷、搪瓷、或不銹鋼鍋均可,忌鐵或鋁鍋。
二、煎藥水量
一般加入藥鍋內的冷水;以超過藥面1~2公分為宜。
三、煎藥火侯
煎煮藥材時先用大火加熱,待煎沸後再改用小火,以免藥汁液出。
四、煎藥方法
1. 先將藥物放入鍋內,冷水蓋過藥面1~2公分,浸泡約20分鐘再行煎煮。
2. 如無特殊指定則一帖藥分煎兩回。
(1) 頭煎:用冷水蓋過藥面1~2公分煎煮成一碗。
(2) 次煎:再用冷水蓋過藥面1~2公分煎煮成八分。
3. 將兩次煎液混合後,再依處方等分服用。
4. 未服用之煎液,宜放置於冰箱保存,待飲前再行加溫。
五、服藥時間
1. 處方未指定者在飯後半至一小時溫服。
2. 滋補藥物可在飯前服用。
3. 對胃腸刺激藥物宜在飯後服用。
4. 瀉下、驅蟲藥物宜在空腹服用。
5. 安神藥物宜在睡前服用。
6. 特殊情況請遵醫囑及藥師指導服用。
六、特殊煎藥法
【先煎】礦物或貝殼類等質地堅硬藥物有效成分較不易煎出,應先煎10~2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材。而烏頭、附子等烈性藥物也應先煎處理,以確保用藥安全。
【後下】氣味芳香者,為防止揮發油等有效成分散失,在其他藥將煎好的前5~10分鐘再放入鍋內煎煮。例如:薄荷。
【包煎】藥材質地過輕、細小者或煎煮後易糊化混濁者,宜用過濾袋包裹入煎。例如:車前子。
【另煎】某些貴重藥物,為避免有效成分吸附於被其他藥物,宜另煎。例如:人參。
【沖服】某些芳香藥物,不宜加熱或煎煮者,應研為細末,用藥液或溫水沖服。例如:肉桂。
【烊化】膠質、黏性大且易溶之藥物,單獨加溫微煮,使之溶解,以免黏鍋煮焦或黏附於其他藥物,影響藥效。例如:阿膠。
七、 服藥期間,忌食冷、油膩之品,以免影響藥物吸收。
八、尚未煎服的藥材應包妥置於冰箱冷藏,以免發霉。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66期" 99 / 04.12~ 04.18
兒童的夢魘-中耳炎(上)(下)
◎文╱李玟瑾
一. 什麼是中耳炎?
耳朵發炎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常因感冒而併發,通常容易發生在中耳,在此部位發炎稱為中耳炎。中耳炎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最常造成兒童急性中耳炎的細菌為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及卡他莫拉式菌(Moraxella catarrhalis)。而Penicillin-resistant S. pneumoniae是最常造成急性中耳炎復發且持續的細菌。
中耳炎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中耳炎的定義為出現急性症狀(如:發燒、耳痛)、中耳積水,並且有中耳發炎的症狀。常見於六個月到九歲的嬰幼兒,由於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若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細菌容易隨著耳咽管進入中耳部位而感染,使耳朵內化膿、發炎,導致急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併積液會造成病人持續中耳積水,但不一定有發燒、疼痛的症狀。常見於成人,其原因可回溯到病人小時候有耳漏的病史,病人小時候曾感染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可能造成其耳膜破裂或穿孔。耳膜穿孔通常會癒合,但若沒有癒合,形成永久性的耳膜穿孔,就變成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使得耳朵更難抵抗新的感染,且耳朵內的液體也會影響病人聽力。
二. 常見症狀
中耳炎會因為耳咽管內充滿液體和黏液而影響聽力,但通常會自己痊癒。家長如果觀察到小朋友出現以下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感染中耳炎:「一直在拉耳朵」 「哭聲比平常更大」 「睡得比平常感冒時更不安穩」 「好像有一點不平衡感」 「好像對喊叫聲較無反應了」。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症狀包括耳內鼓膜充血引起的耳痛、上呼吸道感染、耳漏、發燒、輕微傳導聽力受損、耳鳴、暈眩、噁心嘔吐。急性分泌性(或稱積液性)中耳炎會造成嚴重傳導聽力受損,伴隨耳朵腫脹、吞嚥時有聲音的症狀。慢性中耳炎長久下來會造成病人的鼓膜增厚,降低鼓膜振動。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較不會感覺疼痛,但會有耳漏、聽力受損的症狀。
三. 中耳炎治療用藥種類簡介
1. 急性中耳炎
治療急性中耳炎的目標包括症狀治療及減少復發,大多數兒童7至14天後會自己痊癒,並不需要一開始即服用抗生素,中耳炎造成的疼痛不舒服可以服用止痛藥治療,若是嚴重的感染或是發生在嬰兒時,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若經常感染則需要手術治療。
2. 慢性積液性中耳炎
若兒童大於6歲,且症狀輕微,最好的治療是盡可能將耳朵內液體排出。如果耳朵內持續數個月有積水,並且造成聽力喪失,建議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或是經常中耳感染的兒童。若有耳痛症狀,可服用止痛藥(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緩解。口服或局部類固醇單獨使用或併用抗生素可以快速改善中耳積水的症狀,但長期使用的益處不大。在觀察期間醫師通常會使用通氣式耳鏡及鼓室聽力檢查進行臨床檢查。
(1) 症狀治療
急性中耳炎造成的耳痛可用口服止痛藥ibuprofen或acetaminophen治療。Ibuprofen用在6到12歲病人,每6-8小時口服5-10 mg/kg,一天最多給4個dose;用在12歲以上,每4-6小時口服200 - 400 mg,一天最大劑量1200 mg,不要使用超過10天。Acetaminophen用在小兒,每4-6小時口服10-15 mg/kg,一天最多給5個dose;用在成人,每4小時口服650- 1000 mg,一天最大劑量4 g。局部止痛藥(如:chloramphenicol otic solution內含benzocaine)可以緩解急、慢性中耳炎造成的疼痛。解充血藥及抗組織胺不建議用於急性中耳炎。
(2) 抗生素治療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及家庭醫學會於2004年制訂治療急性中耳炎的準則,依據年齡、症狀嚴重度以及診斷的確定性而有不同療法,並非所有中耳炎病童都需用抗生素。AAP/AAFP以6個月及2歲為分界,小於6個月的嬰兒,無論是否確診為急性中耳炎,均建議給予抗生素治療。6個月到2歲的小孩,若未確診、疼痛症狀不嚴重且發燒小於39℃,建議先給予局部或全身性止痛藥並觀察48到72小時即可,若有確診或是症狀加劇,需給予抗生素治療。2歲以上的小孩尚未確診為急性中耳炎前、或是已確診但症狀輕微,建議先給予局部或全身性止痛藥並觀察48到72小時,若確診且症狀嚴重,需給予抗生素治療。(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65期" 99 / 04.05~ 04.11
(下)
◎文╱李玟瑾
三. 中耳炎治療用藥種類簡介
(3)全身性抗生素的選擇
在給予局部或全身性止痛藥,觀察後症狀仍未改善,建議開始投予全身性抗生素治療。Amoxicillin為大多數兒童感染急性中耳炎的第一線用藥,每日每公斤體重給予80-90 mg分兩次服藥,療程建議2歲以下10天,2-5歲最好10天,6歲以上的兒童建議5~7天。若48-72小時症狀仍未改善,需再評估以確認診斷,持續性的急性中耳炎建議改用第二線用藥,如:amoxicillin/clavulanate,cephalosporins,或是macrolides抗生素。對第二線用藥沒效則建議改用clindamycin。雖然levofloxacin未核准用於兒童,但治療兒童持續性或復發型之急性中耳炎有效。曾對penicillin產生非蕁痲疹過敏,建議病人改用cephalosporins,曾對penicillin產生蕁痲疹過敏,建議病人改用macrolides,clindamycin,或是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Baktar?),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同時也可做為緩解兒童慢性中耳炎之耳漏症狀。
(4)抗生素耳滴劑
在治療慢性化膿性的中耳炎方面,局部抗生素(quinolones, aminoglycosides, polymycins)比全身性抗生素更有效,其中又以局部fluoroquinolones為首選。若局部抗生素無法改善病人症狀,再投予口服或抗生素製劑。Ofloxacin耳滴劑可用於小於12歲、患有中耳炎病人。成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有穿孔),將耳滴液滴於感染的耳朵,一次10滴,每日二次,使用14天。用於兒童急性中耳炎(放置通氣管),將耳滴液滴於感染的耳朵,1到12歲,一次5滴,每日二次,使用10天;兒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有穿孔),耳滴液滴於感染的耳朵,12歲以上一次10滴,每日二次,使用14天。Ciprofloxacin HCl/dexamethasone耳滴劑可用於使用中耳通氣管的小兒患者(年齡六個月及以上),因 細菌所致的急性中耳炎,一次4滴,每日二次,使用7天。治療中耳炎有複方成分的耳滴劑Otozambon? ear drops,成分為polymyxin B, neomycin, 及lidocaine,成人一次4~5滴,一日2~4次;兒童一次2~3滴,一日3~4次。另外povidone-iodine 5%耳滴劑也有殺菌的效果。
四. 自我照護
耳滴劑使用方法:
使用前、後記得洗手。將外耳道的分泌物清理乾淨,並保持乾燥狀態,若耳滴劑為懸浮液,使用前應振搖均勻。耳滴劑不可用於眼睛。滴注耳朵前將溶液在手中溫暖1到2分鐘。將滴劑滴入病人的患耳中,滴器不要碰觸耳朵。點用耳滴劑時應側躺下,將欲點藥的耳朵(患耳)朝上,3 歲以下的小孩,使用時將其外耳朵向外往下拉。3歲或3歲以上的小孩,使用時將其外耳朵向外往上拉。為了使藥液能作用在感染部位,點藥後保持側躺姿勢5分鐘再起來,或是在外耳放一塊棉球,若兩耳均需點藥,一耳點完並維持姿勢5分鐘後再換一耳重覆相同步驟。有使用中耳通氣管之患者,給藥後應用手指以唧筒方式,溫和按壓耳珠5次,使藥液通過耳膜中的管子進入中耳。藥品可能導致暈眩,建議每次起身時,花幾分鐘的時間慢慢地從坐或躺的姿勢站起來。藥品不可加熱或冷凍,避光儲存於室溫。(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DynaMed
2. MICROMEDEX
3. Ramakrishnan K, Sparks RA, Berryhill W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titis media. Am Fam Physician 2007;76(11):1650-1658.
4.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otitis media. Pediatrics 2004;113(5):1451-1465.
5. Coleman C, Moore M. Decongestants and antihistamines for 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3):CD001727.
6. Pichichero ME. Acute otitis media: part II. Treatment in an era of increas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Am Fam Physician 2000;61(8):2410-2416.
7. Wright D, Safranek S. Treat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perforated tympanic membrane. Am Fam Physician 2009;79(8):650-654
8. Baxter K. Stockley's Drug Interactions. 1st ed. London‧Chicago. Pharmaceutical Press, 2009.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66期" 99 / 04.12~ 04.18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虎藥集錦
用十二生肖紀年,是我國古老的民間習俗,農曆庚寅年又是虎年了,在此介紹幾種以「虎」命名的中藥。
虎杖 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性味苦、平、能袪風利濕、破瘀通經,適用於風濕筋骨疼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婦女閉經,痔瘡下血,產後惡露不止等症。
虎刺 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草或根。性味苦,平,能袪風利濕,活血消腫,適用於風濕痺痛,痰飲咳嗽,婦女經閉,小兒疳積等症。
虎頭蕉 為蘭科植物金線蘭的全草。性味甘,平,入肝、脾、腎三經。能舒筋養血,適用於小兒驚,風婦女白帶,腰膝痺痛等症。
虎皮草 為虎耳草科植物大葉金腰的全草。性味苦,寒,能袪風清熱,涼血解毒,適用於風疹、濕疹、中耳炎、咳嗽、崩漏等。
虎尾蘭 為龍舌蘭科植物虎尾蘭的葉。性味酸、涼,能清熱肝毒,適用於感冒、支氣管炎等症。
虎尾輪 為豆科植物猫尾射的全草。性味苦,平,能清熱解毒,止血消腫,適用於咳嗽,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虎掌草 為毛茛科植物草玉梅的根或全草。性味苦、平,能清熱解毒,活血舒筋,適用於風濕疼痛,胃痛,跌打損傷等症。
本文轉載自2010/04/26"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白藥根(殺蟲止癢,消炎化濕)
又稱:毒魚藤,毛瓣雞血藤,雷公藤蹄
來源:白藥根為豆科植物毛瓣雞血藤之根、莖葉可供藥用。
生長形態:白藥根係攀援藤本,莖有縱紋與皮孔,嫩枝有絨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 8~ 12片,倒卵形,卵形,長 6~ 18cm,寬 3~ 8cm,先端飩圓或微凹,全緣,下方被黃黑色戎毛,花冠淺紅色,蝶形,旗瓣背面有金黃色絨毛,雄蕊 12、 2組,雌花密被絨毛,莢果長橢圓形長 6~ 10cm,無毛,脹脹的。 產址:分布華南、華中、華東等省區,自生在山林與溪畔灌叢中。
採收:在夏天至秋天均可採收葉、莖及挖根、洗淨、晒乾使用也可鮮用。
性味:白藥根味苦,性平,本品有大毒,不宜內服,宜外用。
功能:殺蟲,止癢,消炎,去濕等效果。
主治:治游走性風濕關節炎,濕疹、濕癩等症狀(外用不宜內服)。
方例:
(1)治疔癬癰瘡:毒魚藤根莖或葉適量搗爛或研末調麻油塗患處。
(2)治濕癩:白藥根 60克,白醋 100克,水煎,浴洗患處每日一次,連洗 3日有效。
(3)治游走性風濕關節炎,雷公藤根 20克,南天仙子適量,分別研末,先將毛瓣雞血藤用開水一杯浸漬,而入南天仙子分,便成糊狀後敷患處或毒魚藤葉(鮮品)十八學土(鮮品)切碎,搗爛調麻油烘熱點或敷患部。
(4)治濕疹癢:白藥根 60克,雞香藤,七層塔根各 180克水煎加鹽浸泡佺身濕癢處。
(5)治風癬,牛及癬:疥瘡:鮮四大天王(四葉蓮)葉歸,毒魚藤葉,鮮菜瓜葉各為適量搗汁擦患部。
本文轉載自2010/04/25"中華日報醫藥網"
中醫治攝護腺炎
門診中發現,患者除了有尿頻、尿不乾淨、尿道疼痛,排尿或大便時,尿道中常有黏液滴出,嚴重時還可能併有血尿、血精、腰部、腹股溝,小腹、睪丸、會陰等處疼痛的現象。
治療多從清熱利濕通淋、活血行氣、補益脾腎著手,改善病能機體,進而達到「通閉利尿」的目的。
目前,西醫主要是採用抗菌藥物治療,雖有不錯治療效果,但有反覆發作的現象,因此,許多民眾轉而看中醫,服用中藥長期調理,以免過度依賴抗生素。
根據中醫學理,本病的病理表現有虛、實之分,實證是濕熱蘊結下焦,尿路梗阻而引起;虛證為脾腎兩虛,小便排出無力導致。中醫治療以實者清利、虛者補益為治法,不能因本病以實證居多,就一味清熱瀉火解毒。
中醫治療攝護腺炎大致分為四型
膀胱濕熱型:小便短數、灼熱刺痛、腰痛、或伴有惡寒、嘔吐、尿血、小腹脹痛、便秘,採清熱利尿療法。
肝郁氣滯型:小便澀痛、排尿不暢、小腹墬脹疼痛或有殘尿感,可採行氣疏導療法。
脾腎氣虛型:頻尿、尿後仍滴滴答答、精神萎糜、腰酸、一遇勞累就容易發作,可採補脾益腎療法。
腎陰虧虛型:耳鳴、頭暈、咽痛、手腳心熱、腰酸、四肢無力、尿頻、尿熱、尿痛或尿血,可採滋陰清熱利濕療法。
治療攝護腺炎須視個人症狀給藥,臨床上,常以「通淋湯」為主方,如膀胱濕熱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黃柏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肝郁氣滯者,加台烏、青皮以加強疏利肝氣的力量;脾腎虧虛者,加苡仁、菟蕬、棗肉、山藥,增加健益脾腎效果;腎陰虧虛者加龜版、別甲、黃柏、知母、生地更可掌握清虛熱養腎陰療效。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蘇聰明 )
本文轉載自2010/04/25"中華日報醫藥網"
貫泉(活血化瘀,止血殺蟲,清熱排毒)
別名:紫萁,貫仲,華南紫萁
藥材性狀:貫泉乾品是圓柱狀,略為彎曲向上,表面,黃灰色至暗褐色,密被葉柄殘莖及深褐色鱗片,斷面棕色,質地堅硬,不易斷,氣無,味微苦帶澀。性能:華南紫萁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脾二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殺蟲,清熱排毒之效。
主治:痲疹,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子宮出血,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痢疾,熱病斑疹,吐血,衄血等疾病,用量 10-20克,孕婦慎用,無熱者不宜服用。
處方:
(1)治功能性子宮出血:貫泉實 40克,海螵蛸 15克,共研細末粉,每次服 5克,每日早、中、晚各一次( 3次)或貫泉 15克,豆捻根,石榴木根各 30克,地捻根,五月艾各 50克,共炒至焦黃水煎加少許醋服用。
(2)治流行性感冒:貫仲、五指樹葉,黃皮葉,紫蘇葉,各 30克水煎服用或台灣葛根,貫泉,地膽草各 15克,大葉紫珠根 10克,槴子根 8克,水煎服用。
(3)治吐血,喀血,衄血:貫泉 15克,仙鶴草,金櫻子根各 30克,百草霜 12克,水煎服用。
(4)防治流行性腦炎:牛頓叢 100克,綠豆 50克,水煎當茶喝。
(5)痢疾:華南紫萁,水揚梅花,白豬母乳各 10克,水煎服用,或貫仲 15克,五根草,辣廖各 30克水煎服用,或是貫象,珍珠菜各 15克,魚腥草,鳳尾草,各 20克水煎服用。
(6)蛔蟲、蚼蟲、蟯積腹痛,華南紫萁 20克水煎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本文轉載自2010/04/24"中華日報醫藥網"
鹽酸(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別名:山鹽酸、酢漿草、黃花酢漿草。
形態:酢漿草科多年生伏地草本,葉互生,指狀三小葉,具長柄,小葉倒心形,莖上生根,花黃色,生於葉腋,果近柱形。
性味:味酸,性寒。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利濕安神、涼血降壓、治吐血、痢疾、黃疸、燒燙傷、尿毒症、跌打損傷、咽喉腫痛。
用法:
一、鹽酸草全草搗汁,含在口內,治喉痛、喉炎。
二、鹽酸草二至三錢,水煎服,治麻疹。
三、鮮鹽酸草搗爛,調茶油,敷患處,治燙火傷。
四、鮮鹽酸草,蚶殼草各 40公分,水煎服、有解熱功效。
五、鹽酸草三至四錢,沖加紅糖蒸服,治水瀉。
六、鹽酸草,田鳥草,金錢薄荷各等分,搗汁沖酒服,治跌打損傷。
七、鹽酸草一兩,燉瘦肉,一日服一次,治傳染性肝炎。
八、鹽酸草,葉下紅各適量,燉瘦肉服,治尿毒症。
九、鮮鹽酸草 40至 80公分,水煎服,治尿道炎。
十、鹽酸草取汁,加蜜服,治血淋熱淋。
十一、鹽酸草全草,小飛揚草各一至二兩,燉參鬚四至五錢服,治糖尿病。
十二、鹽酸草全草適量,燉豬腦服,治膽固醇過高。
十三、鹽酸草全草適量,加冬瓜茶煎服,治久痢。
十四、鹽酸草全草搗敷,治痔痛,惡瘡。
十五、鹽酸草、龍葵、水丁香、蒼耳根,梔子根各五至六錢,水煎服,治牙痛。
本文轉載自2010/04/23"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科學飲水利長壽
吃飯前應該空腹飲水、勿喝過熱的水…
■王中
水在人體重量中約佔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身體失水佔體重百分之二時就會口渴,失水達百分之二十就會死亡。
由於水分的均可分佈,在全身不斷循環,因而人體才能保持「等溫」。身體代謝后的產物、廢料,也同要溶解於水中,才能隨汗、尿等排出體外。此外,生命所需要的各種化學反應基本上都是在水中進行的。
根據生理學研究,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從外界攝取的水分約有二千六百毫升左右,每天排出的水分也是這麼多,這叫水平衡。維持了人體的這種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中老年人在生理上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體內固有水分逐漸減少,出現生理性失水現象。因此,皮膚逐漸出現皺紋。由於皮膚乾燥,分泌減少,皮膚的抵抗力減弱,皮膚上的細菌就比較容易活動滋生,引起癤、腫等皮膚病。
中老年人體內失水,也會使腸內正常的粘液分泌減少,引起便秘和神經衰弱等疾病。因為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會產生有害物質,當它們被腸子吸收以後,人就會感到頭痛、頭暈、精神不振,導致神經衰弱等疾病。乾燥的糞塊壓迫腸壁,又易發生痔瘡。有人研究,老年人的便秘與腸癌也有關係。
人體排出廢料的一個主要通道是腎臟。飲水少,排尿量也少。代謝產物濃縮滯留體內,腎臟器官的疾病也容易發生。因此,中老年人應該重視和合理地飲水。
1.改變非渴而飲水的習慣。實際上,口渴已表明,人體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樞神經已發出要求補充水分的信號,所以,非到口渴才去喝水,會影響人體及時補充水分。
2.吃飯前應該空腹飲水。飯前一小時喝一定數量的水。可以保証分泌足夠的消化液,幫助消化吸收。吃飯時也應喝一定數量的湯水,以便溶解食物,使胃蠕動時把食物與胃液攪拌,利於消化吸收。
3.不要喝過熱的開水。食物過燙,飲水過熱,被認為是上消化道癌症的一個物理因素。清晨喝杯涼開水,可清腦提神,開胃通便。當然,冬天以喝溫熱的水為宜。
4.喝茶水以清淡為好。溫熱清淡的茶水能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冷茶滯寒、聚痰,尤應注意避免。
5.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更應針對病情、科學地飲水。發高燒的病人,多飲水可以幫助退熱;患尿道炎或尿路結石者,可以通過飲水、排尿等起到「沖洗」作用,幫助治病,肝炎黃疸期病人,大量喝水有利退黃疸。
本文轉載自2010/04/22"中華日報醫藥網"
秦皮(除肝熱,退翳膜)
又名:苦樹皮,梣
性能:
一、性味:味苦,性寒,色清濇
二、功用及主治
(1)以能平木,故目疾,驚癇(註解:能除肝熱,洗目赤,退翳膜)
(2)以其收濇而寒,故治崩帶下痢(註沖景白頭翁用之過
(3)以其濇而被下焦,能益精髓有子。(註解:李時珍曰:天道貴濇,惟收濇故能補,今人只知治目一命,幾於癈棄,良為可惜)。
品質與配伍:出西土,皮有白點,清水碧色,書紙不脫者真,可與大戟為使但不可與吳茱萸為伍。
應用:
(1)治菌痢:秦皮 10克,白頭翁,黃柏各 30克水煎服用或秦皮 12克,苦參 15克,木香 6克水煎服用。或是秦皮 9克,刺菟全草,墨旱蓮,風尾草各 30克水煎服用。
(2)治目赤腫痛:秦皮 12克,淡竹葉 30克,川連 15克水煎服用秦皮 12克青葙子,黃芩,龍膽草各 10克,生地黃,菊花各 20克水煎服。
(3)目睭生翳:秦皮 9克,青葙子,各精草各 18克水煎服用。
(4)肝火旺,眼睛紅腫:秦皮 15克,野雞冠花,菊花,按骨銅,桑葉各 12克龍膽草 6克,水煎服用,或雞冠花,千里光,秦皮各 12克水煎服用。
(5)治風寒濕痺:秦皮 20克水煎服用。
(6)腹瀉:苦樹皮 10克,加 500cc水熬至 250cc分三次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20"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枸骨(清風熱袪風濕)
別名:枸骨刺、貓兒刺、八角刺、羊角刺。
形態:冬青科常綠喬木、葉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狀直方形、先端具三個硬刺、中央的實刺向下反曲、花排成繖形、腋生多數、白色、核果橢圓形、鮮紅色、種子四枝。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效:清風熱、袪風濕、補肝腎、養氣血、治牙痛、頭風、肺癆、腰痛、百日咳、關節疼痛、咳嗽吐血、慢性腹瀉、黃疽型肝炎。
用法:
一、枸骨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治頭痛、頭風。
二、枸骨根五至六錢、水煎服、治牙痛。
三、枸骨嫩葉適量、烘乾、沖開水當茶飲、治肺癆。
四、枸骨葉適量、浸酒二個月以上服、治腰痛。
五、枸骨根五錢、車前草一兩、水煎服、治赤眼。
六、枸骨根二至三兩、豬蹄一只、半酒水燉三小時服、治關節疼痛。
本文轉載自2010/04/21"中華日報醫藥網"
水果能解毒
水果富含酵素,能活化內臟機能,加速尿液糞便的正常代謝,淨化血液,讓紅血球含氧量提升,白血球噬菌能力增強,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甘蔗: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利尿通便、解酒毒、除口臭的功效,可改善反胃嘔吐、宿醉不醒。
西瓜:除了改善中暑發燒、汗多口渴、小便量少、尿巴深黃外,有口腔炎、便血、酒精中毒者均宜多吃,療效顯著。
金桔:具有理氣、止咳、化痰、消食等功效。金桔是連皮吃,富含膳食纖維,能鎮咳消痰,健胃助消化,可治食積脹滿、胸悶鬱結、解酒醒神。
香蕉:含天然抗生素,可抑制細菌繁殖,並富含寡糖,可增殖大腸裡的乳酸捍菌,假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通便排毒。中醫認為香蕉可排除熱毒、安定神經、改善熱病煩渴、痔瘡與便秘。
草莓:富含有機酸,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速排毒,減輕菸草對人體的危害。中醫也認為草莓具有強固肝腎、清熱潤肺、益氣養血、利尿解酒之功效。
棗子:是一種安中益氣的中藥材,能養胃健脾、益血壯神,且能調和百藥,降低某些藥物的刺激性與毒性。
葡萄柚:膳食纖維極多、能促進腸動,有通便清腸功效,並且還能降低壞的膽固醇、預防感冒、去胃腸中的惡氣,解酒精中毒。
鳳梨:富含菠蘿蛋白酶,能分解腸內腐化物,並具有豐富纖維質,常吃能將腸道的穢物排泄出來,改善便秘。
番茄:具有茄紅素,可抑制體內自由基的產生,防止細胞病變,並且富含檸檬酸與蘋果酸,能清熱解毒、保肝利尿,對改善宿醉十分有效。
梨: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的食療功效,可改善肺熱咳嗽、音啞失聲、宿醉不醒。
本文轉載自2010/04/21"中華日報醫藥網"
居家用藥安全服務送到家-台南市衛生局開辦居家藥事服務
刊登日期: 2010/4/23 下午 01:59:27
內 容:
台南市衛生局為讓您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獲得更完善的照顧,99年度臺南市衛生局與台南市藥師公會共同推行,服務居住在台南市50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及65歲以上失能老人,不分身分別採全額補助方式,每個人提供2-4次的到宅服務,預計提供500人次之居家藥事服務,將聘請台南市15-20位經過培訓合格有經驗之社區藥師至家中,希望透過專業藥師到宅評估及指導,讓您在用藥上更安全、更安心。
80歲的李奶奶子女不在身邊與李爺爺相依為命,本身患有帕金森氏症、骨骼系統疾病多年,定期於奇美醫院就診,又因脊髓側彎嚴重導致部分活動受限,目前持續在住家附近的復健科診所復健治療,因此服用2處醫療院所開立之藥物處方,台南市照顧管理專員家訪評估時發現李奶奶共服用5種以上藥物,詢問後表示有依照醫師的只是吃藥,但不了解到底吃了哪些種類的藥物,只是半年來常感到頭昏眼花、精神不濟及手腳冰冷等情形,再進一步評估藥物的存放也顯得凌亂,已不使用之藥物穿插存放,另外民眾就診多位醫師且使用許多處方藥,在家自行使用中藥、電台藥等,是否有許多重複用藥、交互作用等藥物治療問題,這些情況都是居家用藥的隱憂。
「台南市長期照顧居家藥事服務計畫」期望提供:
在照顧同時出現多種症狀的病人、慢性病人,吃的藥可能來自不同醫療院所或是不同門診,有些藥飯前30分鐘吃、有些藥飯後吃、有些藥睡前吃,所有的藥是不是可以混在一起吃?若生活作息早午餐很相近的人,藥可以仍維持飯前或飯後的說法嗎?過了時間忘記吃藥是不是可以補吃?藥多久會過期?過期的藥還可以吃嗎?民眾常有同時看中醫和西醫,藥可以同時吃嗎?這些都是民眾在用藥時常提出的一些問題,我們發現有些民眾會全部服用;有的會自行看狀況,有效的就吃、沒效的先放著;有的並未按照醫師指示服用;加上特殊民情台灣老人喜歡聽信偏方及誇大的廣告而購買一些未經證實的藥(食)品,還有民眾會囤放一些藥物在家中堆放剩餘的藥物,以備未來使用或分給有差不多症狀的家人使用。這些不單單是浪費藥物,嚴重的是影響民眾的身體健康,更有可能因為一直沒有治好病,而不斷找尋新的醫師,花費大量的社會成本。
經調查顯示台灣的老年人平均每人患有1.4種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腎臟病、中風後遺症),且用藥量是一般成人的5倍,鑒於不當使用藥物會造成民眾生命健康的威脅,但一般民眾普遍對於用藥安全缺乏了解,故台南市衛生局積極推動台南市居家藥事服務,配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之居家照顧對象,期待藉由藥師從機構走入居家後,可使本市長期照顧網絡更臻完整,並提昇長期照顧的用藥安全與健康。
只要您是50歲以上身心障者或65歲以上失能老人,符合以下資格,即可免費由台南市衛生局認可聘請之專業藥師,到宅為您提供用藥評估與諮詢:
1.服用多重(5種以上)藥物者
2.看診2科別
3.中藥、西藥或健康食品合併服用者
4.65歲以上獨居並定期服用慢性病藥物者
您家中的長者是否有用藥問題?您可電洽台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經由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後認定確有需求者,將轉介專業藥師到宅,協助您檢視藥物的合理性,如有無明顯的藥物間交互作用、確認特殊飲食、保健食品與藥品間有無交互作用、確認藥品儲存狀況、確認藥袋資訊是否完整,以及並提供服藥安全指導等衛教諮詢。
除了用藥諮詢外,若您還有其他長期照顧需求,如居家服務、喘息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交通接送、輔具補助以及無障礙環境改善等,也可以與長照中心連絡喔!
發稿人:健促科-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韓勻蓁
電話:06-2359595
本文轉載自2010/04/23"臺南市衛生局網站"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虎頭蕉(清熱化濕 止血利尿)
別名:大花美人蕉,觀音蕉,水蕉,蓮蕉,紅蓮蕉,蓮蕉花,曇華,小芭蕉,美人蕉。
成分:根莖含有澱粉、脂肪、生物鹼、礦物質、樹膠、番虹花樣色素,葉含有揮發油、綠原酸。
藥理作用:虎頭蕉全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蕃、炭疽、白喉、綠膿、痢疾等桿菌有抑制效果。
性能:美人蕉味甘、淡,性涼或微寒,有清熱化濕、止血利尿、調經利膽等功效。花有利尿、止血、解毒之效。
主治:黃膽、肝炎、久痢、喀血、月信不順、外傷出血、子宮出血、白帶過多、血崩、瘡癰腫毒、劍傷、外傷出血、慢性肝病、子宮出血、小兒肚脹發燒等症,用量 10~ 20克。
方例:
(1)治血崩、喀血:美人蕉塊莖 10克,紅龍船花根 12克,燉雞母一隻服用;或虎頭蕉、三七各 10克,花蕊石,血餘炭各 2克,研末分四次吞服用。
(2)治子宮出血:大花美人蕉花 10克,艾葉 15克,三七粉 3克(另包),水煎調三七粉分 2次服用。
(3)治月信過多:大花美人蕉 15克水煎服用;或美人蕉、三白草、紫茉莉根各 30克,白雞冠花 15克水煎服用;或虎頭蕉、山藥、白背葉根 30克,海芙蓉頭 20克,燉雞母服用。
(4)久痢:美人蕉、紫背地丁莧菜、火炭母、鳳尾草各 30克水煎服用。
(5)治傳染性肝炎:美人蕉鮮根莖 100克水煎服用, 20天一療程;或美人蕉根莖、臭草根、鐵馬鞭各 2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9"中華日報醫藥網"
羌活(袪風除濕,發汗解毒)
又叫:蚕羌,大頭羌,竹節羌,羌活皮,羌活根皮。
性味與功效:羌活味辛帶苦,性溫,入膀胱、肝、腎三經。
功效:具有發汗解毒,袪風除濕,用在:活風濕相搏,頭痛,全身肢節疼痛、風濕痺痛、胃腸炎、糖尿病等症,凡血虛,無風寒濕邪者忌用。
方例:
(1)治糖尿病:胭脂花根 15克,白果 20粒(去殼),羌活 10克,豬胰臟 250克水煎服用;或羌活根 15克,匙羹藤 20克水煎服用;或羌活根 10克,黃精、玉竹各 30克水煎服用。
(2)治胃腸炎:羌活 15克,豬牙草、瓜子金、斑地錦、羊乳仔草各 20克水煎服用;或羌活 12克,鐵莧菜,五斤草各水煎服用。
(3)風濕腰腿酸痛:羌活、當歸、獨活、泰艽、桑寄生各 15克水煎服用。
(4)全身疼痛,筋骨無力:羌活 10克,桑寄生 15克,千年健 12克,鹿筋 25克水煎服用。
(5)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羌活 15克,斑海蛇 60克,黑老虎藤、雞血藤、過崗龍、七葉蓮、西面針、桂圓肉、枸杞子各 15克,半楓荷 30克,桂枝 12克,加米酒(公賣局 50度)浸泡過藥面,浸泡 60天後可飲用,每次服用 10~ 15C.C.,日服 2次早晚,可加適量白糖調服用(但高血壓者忌用)。
(6)風熱頭痛:羌活 12克,鉤藤、蒺藜各 15克,桑葉、菊花、黃芩、梔子、蔓荊子各 1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8"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冬不凋草(清熱解毒,消腫消炎)
又稱:斬蛇劍,九節連,萬年青
來源:冬不凋草係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萬年青屬之根狀莖,葉或全草可供藥用。
功用:清熱解毒,強心利尿,消炎消腫等功效。
主治:咽喉炎,毒蛇咬傷,心力衰竭,疔瘡,腫毒,燒燙傷,痢疾,心臟型水腫,乳腺炎等症,本品有毒,孕婦忌用。
處方:
(1)治急性喉嚨炎:鮮冬不凋草 6克,切細,加溫開水少許,搗爛取汁,頻頻含咽。或白飯樹葉;冬不凋草葉片細,加鹽咬碎含口內。
(2)治毒蛇咬傷:斬蛇劍適量搗爛,加甜酒敷患部或九節連,天仙藤,苦參根,滿天星各 15克,大黃 12克,廣木香,雙面刺,半夏,通草,百部,獨活各 9克共研末,每一小時服用 10克。
(3)治腫毒:九節連,一粒珠,棉花,白芷適量燒存性研細末調乳香,雄黃適量敷患處或萬年青葉,狗頭芙蓉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4)治心力衰竭,九命連 20克,水煎 2次,使 90ml分 3次服用,一旬一療程。
(5)痢疾:鮮萬年青,鮮牛筋草,蛇莓各 60克水煎加黑糖服用。
(6)疔瘡:雞米草,九命連,雙面針,菝契各 30克,魚尖草,鴨舌癀,各 15克水煎服用。
(7)治乳腺炎:斬蛇劍,鮮半邊連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0/04/17"中華日報醫藥網"
中藥調理+穴位按摩 治過敏性鼻炎
臺灣屬海島型氣候,特有的濕熱環境使得塵「造字─左虫右滿去水」、黴菌等更易於繁殖,加上日夜溫差大、地小人稠,以及日益嚴重的污染,造成到處充滿過敏原現象,導致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越來越多,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黑眼圈疾病發作時並伴有眼結膜上齶及外耳道等處的發癢鼻子癢等等,且下鼻甲黏膜極度蒼白、水腫,容易在感冒後併發鼻竇炎,引起長期鼻涕倒流的後遺症。
達春中醫師林靜芳指出,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臨床類型,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有季節性,主要是花粉引發本病,故又稱花粉症,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四季皆發病,以屋內塵「造字─左虫右滿去水」真菌動物皮屑蟑螂等微生物引發本病為主,在台灣則以長年性的多見。過敏性鼻炎常與血管運動性鼻炎混淆,血管運動性鼻炎屬自律神經失調引起抗原並不清楚主要由情緒空氣氣候變化藥物內分泌失調引起患者常抱怨一遇冷就鼻塞流鼻水打噴嚏。
歷代醫家認為本病內因以肺、脾、腎虛損為主,外因多以風寒侵襲或異氣、異味刺激而誘發。中藥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中醫基礎以溫補肺氣,祛散風寒,補腎健脾,升清化濕,以增強抵抗力,阻止變應原使本固標興為準則。通過內服中藥常用方劑如小青龍湯、桂枝湯、辛夷散、四逆湯、苓桂朮甘湯、香砂六君子湯等之類眼鼻癢酌加風類藥物如蟬退、僵蠶、防風、荊芥等,並根據季節不同採三伏貼或三九貼皆可獲得較好的控制,再者患者平時也可針對一些穴位進行按摩,如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等穴。
過敏性鼻炎的防治: 1.堅持運動、規律作息以增加抵抗力。 2.不豢養動物。 3.不鋪地毯以減少塵「造字─左虫右滿去水」生存空間 小朋友的布絨玩偶需常清洗 曬太陽。 4.不碰冷飲冰品 刺激性食物。 5.勤換洗枕巾被套 常曬被子。 6.保持居家環境乾燥,通風。
本文轉載自2010/04/17"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黃荊子(疏散風熱,明目固齒)
又名:白布荊,海埔萎,單葉蔓荊,蔓荊子,黃荊,小荊,大荊,儈法實
功用及主治:
(1)搜風涼血,通利九竅。
(2)明目固齒,長髮澤肌。
(3)強身清涼。用在治風熱,頭痛,眩暈,眼痛,濕痺物攣,昏暗多淚,胃痛,牙痛,風熱感冒,赤眼,腹瀉等症用量 6~ 15克。
驗方:
(1)治風熱感冒:黃荊子 10克,荊芥,白蒺藜各 8克,防風,柴胡 5克,甘草 3克水煎服用或黃荊子,苦地膽各 15克,金銀花,野菊各 10克水煎服用。
(2)治頭痛,眼痛:蔓荊子,菊花,防風,薄荷各 12克水煎服用或海埔姜白芷:鉤藤,薄荷(後下)各 10克水煎服用。
(3)治濕痺拘攣:蔓荊子 9克煎熬分三次沐浴或蔓荊子果實及莖葉 400克,裝在布袋內,放在一公升的水裡煮過後,把水與藥袋一起倒×浴缸內沐浴有效。
(4)治胃痛:單葉蔓荊,七葉一枝花各 6克,砂仁 3克,研細末以開水沖服用。
(5) 昏暗多淚:海埔姜,夏枝草各 12克,香附 30克,研末,海次服用 3克。
(6)治腹瀉:白布荊果實 15克,白扁豆,薏苡仁各 12克,黨參,茯苓,白朮各 10克水煎服用。
(7)治腰酸腎痛:黃荊子,杜中,枸杞,桂枝等量浸米酒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6"中華日報醫藥網"
糙米加紅豆更營養
糙米是指未過度加工,只除去穀殼的糙米,又稱「金米」,有果皮、種皮、糊粉層、胚芽和胚乳等部份,前三部分合稱米糠或細糠,富含纖維素,促進排泄,清除腸內積毒,並有消脂減肥的作用。
胚乳部分則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胚芽中除和胚乳成分大抵一樣之外,無機鹽含量亦不少,維生素 B1、 B6和維生素E含量頗豐,可控制細胞氧化,延緩早衰、防治癌症,又能促進腸胃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慾。同時還有強化神經系統,防治神經炎,腳氣病的作用,並使皮膚健康,防止生皺老化。
但是,糙米吃太多也會引起貧血,或出現骨頭變脆,易折斷等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米糠中所含有的植酸鈣鎂在作祟,它會妨礙鈣和鐵的吸收。
鈣是構成骨骼與牙齒的重要成分,若無法由食物中充分吸收到鈣,則骨骼都會變脆,一摔倒手腳就容易骨折,牙齒也會變得脆弱甚至脫落。
又當鐵無法被充分吸收時,會引起缺鐵性貧血,血液是靠紅血球中的血紅素把氣運送到身體內部各組織,而鐵就含在血紅素之中,血紅素一旦缺乏時,身體就會缺氧而引發貧血;臉色會變壞、目眩、站立時會發暈、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都是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所以,為了防止盆血,糙米飯最好和富含鐵質的紅豆一起煮,或是撒上芝麻再吃,尤其是女性更該採用此法。
此外,糙米的另一項缺點是因其表面有一層米糠,炊煮較為耗時,吃起來也稍嫌硬。
本文轉載自2010/04/16"中華日報醫藥網"
有助長高的食品
目前,全世界約有侏儒八十萬人。大陸矮身材患者有數百萬,身材正常偏矮者則多達數千萬。一些矮身材患者在營養改善後,生長育明顯加快,身高可迅速恢復正常,這叫「趕上生長」。
哪些食品有助於長高呢?研究矮身材的日本川田博士推荐是下述五類食品:
1.牛奶,被譽為「全能食品」,對骨骼生長極為重要。
2.沙丁魚,是「蛋白質的寶庫」。國內難以買到,可改吃魷魚、鯽魚、鯉魚或魚鬆。
3.菠菜,是「維生素的寶庫」。
4.胡蘿蔔,兒童每天吃一百克很有益處。
5.柑橘,維生素 A、 B、 C和鈣的含量比蘋果多得多,每天吃一兩個,大有好處。
專家們推荐的有助長高的最佳食品共有一百多種。常見的有小米、蕎麥、脫脂奶粉、鵪鶉蛋、毛豆、扁豆、蠶豆、南瓜子、核桃、芝麻、花生、油菜茄、草莓、金橘、柿子、葡萄、淡紅小蝦、牡蠣、鱔魚、動物肝臟、肉、羊肉、海帶、紫菜、酵母、蜂蜜、蜂皇精等。
本文轉載自2010/04/16"中華日報醫藥網"
膝關節痛 多因姿勢不良
慢性膝關節痛病是一種常見的骨關節疾病,疼痛的原因大多是長期姿勢不良,膝蓋受力不均、退化、受傷及體重過重等因素所造成。
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矉下脂肪墊損害,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折後遺症,關節內游離體及關節腫瘤等。
就中醫的角度來看,認為此病除與外傷有關外,肝腎功能失調或因風寒濕邪侵襲,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而引發疼痛。此病在中醫則歸於「膝痹」的範圍。
臨床表現為膝蓋走久會痛,上下樓梯無法用力,嚴重時膝關節不能正常伸直和彎曲,寸步難行,尤其以早晨起床或工作勞累時加重。
這種關節痛和炎年齡、性別、職業、體型、骨質密度等關係密切,經常跑跳,體重較重者和運動員,膝關節疼痛發生的機率較多。其中以 4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臨床上,中醫將慢性膝關節痛病患者,依症狀、病因、體質、歸納為三種加以治療:
一、肝腎虧虛─膝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膝關節周圍肌肉輕度萎縮,體型消瘦、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面色蒼白,可用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中藥。
二、瘀血阻滯─膝關節刺痛,痛有定處,活動受限、痛處拒按、并常於半夜痛醒,可用活血通痹中藥。
三、寒濕阻滯─膝關節發涼沉重、活動受限、遇陰雨天疼痛加劇、熱敷後疼痛減輕、怕冷、四肢冰涼、可用散寒利濕,宣痹止痛中藥。
針對這類患者,中醫常選用「痹痛靈」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的加減方治療。以避免膝關節逐步惡化、變形、終至無法行走。
一般而言,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用熱敷、按摩、針灸、中藥外敷等方式來改善,若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常有反覆發作的現象,就必須配合中藥內服,才能奏效。
在保健方面,應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負重過度,以減少反復發作,但可依一般輕微活動及治療性肌訓練,以保持膝關節穩定。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
本文轉載自2010/04/16"中華日報醫藥網"
竹葉細辛(安神止痛,解毒去濕)
別名:徐長卿、寥勺竹、鬼督郵。
藥理分析:
(1)對中樞神經有止痛、安神作用。
(2)對心血管有降壓及血清膽固醇,β -脂蛋白及減少主動脈粥樣硬化與小動脈脂類沉積。
(3)增加心肌營養性流量。
(4)對肝癌、肺癌有抑制功用。
(5)對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及痢疾桿菌有抑制功效。
性味與效用:徐長卿味辛、性溫,有小毒,入肝、大腸、心三經,且有安神止痛、去濕解毒、活血通絡、調經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可治胃痛、腹瀉、腸炎、風濕關節腫痛、牙痛、痛經、跌打內外傷、慢性支氣管炎、腹水、水腫、蕁麻疹、濕疹、蛇咬傷、帶狀嫛疹、牛皮癬、暈車船,用量 515克。體弱者及孕婦者應慎服。
驗方:
(1)治腸炎、腹瀉:徐長卿 10克、鮮桉葉 30克、鳳尾草、火炭母各 20克水煎服用。
(2)痛經:珍珠菜、竹葉細辛 30克、香附 12克水煎服用。
(3)治風濕骨痛:竹葉細辛、大山芝麻各 15克、兩面刺、小茴香各 10克水煎服用;或徐長卿、野黃皮、五加皮、紅杜仲各 15克,西面刺根 12克,豬排骨燉服用。
(4)跌打內外傷:徐長卿根 10克、土常山、連錢草各 15克、丹參 10克水煎服, 3小時後再煎服;或徐長卿鮮根 20克、連錢草 30克,水煎加甜酒服用。
(5)治慢性支氣管炎:竹葉細辛 10克、千日紅 15克、鵝不食草、野甘草各 3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5"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便秘 食療補氣潤腸
五仁粥、芝麻黃芪蜂蜜糊等可給予充足纖維
還能適當潤滑、增強體質 最忌服用瀉藥
■王鼎源
便秘是症狀,並非一種疾病,單純性便秘,大多數不必治療,只要生活上多留意,稍加調理,不單可令便秘不惡化下去,還可恢復正常。所以對便秘而言,適當的調理,比治療更為重要。
單純性便秘,最大的禁忌,是亂服用瀉藥,有時用灌腸劑,不單對便秘沒有實質作用,甚至會令便秘日趨嚴重,對於一些因氣虛而無力將大便排出者,更應注意飲食,一方面給予充足的纖維,另一方面給予適當的潤滑,並增強體質,所謂「補氣」可令大便有力排出。
下面幾則食療,正是為這些需要而設計。
△五仁粥: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松仁(去皮、尖),甜杏仁(去心)各一兩,粳米三兩,將上述五仁混合用磨碎機磨成粉末,加入粳米,同鍋煮成粥。可適當加入蜂蜜,早晚各一次,也可作為早餐及消夜之用。此粥全面滋養,補氣補血,潤燥滑腸最適合,氣虛便秘者服用。
△芝麻黃芪蜂蜜糊:黑芝麻二兩,黃芪一兩,蜂蜜適量,將黑芝麻磨成末狀,煮熟後,調入蜂蜜;另外,黃芪煎水,去渣取汁,用以沖服。每日早晚一次,先服一匙黑芝麻糊,然後用黃芪汁送下。有益氣潤腸的功效,適合於老年人便秘。
△冰糖燉香蕉:香蕉二根,冰糖適量。香蕉去皮,加入冰糖,隔水蒸,每天早晨空腹一次,有清熱解燥,補中益胃,對食物只缺纖維造成的便秘,效果最好。
△紅薯葉炒瘦豬肉:鮮紅薯葉一斤,如無法取得,可用蕹菜葉代替。瘦豬肉四兩,將紅薯葉洗淨,瘦豬肉切片,鍋內放植物油燒熱,用大火先炒豬肉,然後放入紅薯葉,翻炒幾次,加鹽及調味品即成,可作為一道菜食用,有良好通便作用,特別對缺乏便意的人,會增強便意,令排出容易。
△酸牛奶:可到超級市場選購。每日一杯,最好是早晨空腹飲用,可增強消化機能及幫助大腸蠕動,有整腸、軟堅、通便的作用。
對於兒童、孕婦、老人的便秘者也適用,對一些沒有便秘,但大便不規律,時有時無者,常食用有調節大便的作用,也可用作通便劑,比一般瀉藥更好,且沒有副作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4"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真防風(袪風利濕,發表止痛)
'稱:牛防風,唐防風,關防風,東防風,青防風,雲防風,防風。
性味功能:味辛、甘,性溫,入膀胱、肝、肺、脾、胃五經,具有去風利濕,發表止痛等功效。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風濕骨痛、頭痛目眩、風寒濕痺、四肢痙攣、破傷寒、發熱無汗及膚騷癢等症,用量 5~ 10克,凡陰虛火旺,無風邪忌用。
方例:
(1)治感冒發熱:真防風、鼠尾紅、白毛藤、一枝蓳花各 30克水煎服用。
(2)治感冒頭痛:東防風、香白芷、川芎各 10克,荊芥 15克水煎服用;或防風、牛蒡子、蒼耳子、菊花各 15克水煎服用。
(3)治風濕關節骨痛:真防風、茅莓根各 60克水煎服用;或防風、大本山葡萄、穿山龍各 30克,珍珠莓莖 60克水煎服用;或防風、蒼朮、仙鶴草各 15克,浸在 600C.C.米酒內,七天後服,自服三次,每次 10C.C.。
(4)治風寒濕痺:真防風、羌活、姜黃、赤芍、黃花、當歸各適量,水煎服用或泡酒飲用。
(5)皮膚搔癢:防風、苦參、蛇床子各 20克,川椒 10克,水煎湯浴洗患處。
(6)發熱無汗:防風 12克,狗肝菜、咸豐草、虎杖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3"中華日報醫藥網"
治糖尿病切忌矯枉過正
作為糖尿病患者,理應對自身疾病高度重視,積極治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各種急慢性並發症,改善生活質量及長期預後。但是,凡事皆要把握好度,對糖尿病的治療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否則,將會過猶不及,引發新的問題。在此,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以下「五戒」。
一戒降糖過度。糖尿病者往往比較擔心高血糖。事實上,低血糖的危害也不小,輕者表現為心慌、出汗、頭暈、癱瘓無力,重者會嚴重損害中樞神經,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而且,低血糖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意外(如心梗,腦血栓等)。另外,長期慢性低血糖,還會導致智力障礙甚至癡呆。
二戒節食過度。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對降低血糖、控制體重十分重要。但是,飲食治療不等於「饑餓療法」,而是在保證病人基本生理活動所需的前提下,適當限制食物的總熱量,同時保持營養平衡。過度節食或者偏食,將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饑餓性酮症,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和修復力,過度節食還會導致低血糖後血糖及跳性升高,不利於血糖的平穩控制。另外,飲食控制不能做一刀切,對明顯消瘦或者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應適當放寬飲食控制。
三戒運動過度。運動也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之一,對糖尿病患者的益處無需多言。關鍵是要掌握好一個度,激烈的運動(特別是無氧運動)可興奮交感神經,導致兒茶酚胺等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此外,運動時間過久,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在空腹狀況下),將會顯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險性。
四戒思慮過度。許多糖尿病患者心理包袱很重,經常失眠,整日沉浸在焦慮悲觀,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導致血糖升高或波動。因此,一定要正確對待糖尿病,既不能不重視。也不能被它嚇倒,力求保持心理平衡,以助於血糖的平穩控制。
五戒瘦身過度。大家知道,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超重者減肥,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降糖藥物的療效。
本文轉載自2010/04/13"中華日報醫藥網"
櫸木(清熱解毒,利水安胎)
別名:櫸樹、櫸柳、櫸棆、雞油。
形態:榆科落葉性大喬木、葉互生、葉片長卵形、先端尖、尖形鋸齒緣、花單生或雜生、淡黃色、堅果三角狀卵形、綠褐色。
性味:樹皮:味苦、性大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安胎、治感冒、頭痛、胃熱、痢疾、水腫、疔瘡、癰瘡腫毒、腰爛惡瘡。
用法:
一、櫸木嫩葉、桉貼、治火爛瘡。
二、櫸木皮煮汁日飲、治通身水腫。
三、櫸木皮和檞樹皮煮汁、煎如飴糖、以樺樹皮煮膿汁化飲、治毒氣咬腹,手足腫痛。
四、櫸木葉、鹽搗罯、治腫爛惡瘡。
五、櫸木皮 20分(炙、切)、犀角 12(屑),上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治小兒血痢。
本文轉載自2010/04/12"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象牙紅(化濕殺蟲,祛風安神)
又名:珊瑚刺桐、象牙花、龍芽花、雞桐木、桐刺仔樹、刺桐
性味:花微苦、性平、有小毒,具有祛風安神、化濕殺蟲。樹皮味苦、性溫、無毒,具有祛風殺蟲,通經絡血等功效。
主治:風癬有蟲、風蟲牙痛、中惡霍亂、金瘡出血、風濕性腿腰痠痛、小兒疳積、皮膚搔癢、跌打損傷、精神病狂躁不眠等症,用量 25克,外用適量。
用法:
(1)治風濕性腿腰痠痛:象牙花 3克或樹皮 10克亦可,以半酒水加排骨水煎服用,或象牙花 3克、牛七、木瓜、川續斷各 15克水煎服用。
(2)治小兒疳積:象牙紅樹皮 3克,研磨細粉,以開水沖服每次服用 0.5克。
(3)治金瘡出血:象牙紅的花適量,搗爛敷患處。
(4)治中惡霍亂:珊瑚刺桐樹皮 5克煮水服用。
(5)治風蟲牙痛:雞桐木皮適量水煎漱口之。
(6)治風癬有蟲:象牙紅樹皮、蛇床子等分研為末,以臘豬脂調敷擦患處。
(7)治跌打損傷:象牙花 3克、牛膝、赤芍、骨砰補各 12克,紅澤蘭 15克水煎服用。
(8)皮膚搔癢:象牙花、竹葉的心葉各適量水煎洗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0/04/11"中華日報醫藥網"
大腸潰瘍的中醫治療
引起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免疫、遺傳、感染、飲食、精神及過敏等反應有關,可經由大腸鏡檢查發現結腸粘膜有充血、水腫、出血、潰瘍等現象,民眾不可輕忽不理。
其症狀為腹痛、腹瀉、排便不暢、大便夾有濃血或粘液,嚴重者腹瀉每天可達 10至 20次,并伴有發燒、嘔吐、腹脹、脫肛、甚至昏迷、休克或癌變等症狀。
傳統中醫並無大腸潰瘍這一種病名,但與中醫所稱的「腸澼」、「痢疾」、「臟毒」的臨床症狀相當接近,對此,也有不少有效治療方法。
在中醫來看,大腸潰瘍多由脾胃功能不健、飲食失調、情感不暢、或感受濕熱之邪,蘊結於大腸經絡,導致腸道受損,而引發此病。
治療多從抗菌消炎止血,改善局部微循環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著手,進而達到修護腸黏膜之目的。
透過中醫辨證施治,本病可分為二種類型,如發熱、腹痛、腹瀉、排便不暢、大便有黏液或膿血、胸悶腹脹、多為濕熱型;下痢日久、時發時癒、食少乏力、手足冰冷、腹部覺冷、腹中隱痛、大便有滑脫之勢,則屬虛寒型,診斷時,必須詳加辨別,才能掌握正確的治療方向。
臨床上,中醫治療大腸潰瘍常選用「清理腸道湯」為主方,再依患者情形來給藥,如濕熱型,有時需酌加清利溼熱的藥物,如地榆、馬齒莧、黃芩、黃連、秦皮、黃柏、白頭翁等來幫助消炎抗菌;虛寒型則需加訶子、肉荳蔻、白朮、黨參、肉桂、附子等溫補收斂的藥物來幫助澀腸止瀉。
中藥治療大腸潰瘍,雖比不上西藥來得迅速,卻能穩定病情,在服藥後不會產生過敏反應,抗藥性及毒副作用等現象,緩解期間服藥也有幫助於預防復發,不失為一項安全又有效的措施。
對於容易罹患大腸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也要養成個人衛生與飲食衛生的習慣,避免暴飲暴食、禁食生冷、油膩、辛辣等物、戒菸酒,並保持情緒舒暢,以免影響療效及防止再次復發。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蘇聰明)
本文轉載自2010/04/11"中華日報醫藥網"
番黍(清肺熱,益氣血,止痛調經)
別稱:大茅根,黍仔,高梁七,擬高梁
來源:番黍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擬高梁屬之根莖可供藥用。
揉集:一般在初春與秋天採挖根莖,洗淨,晒乾使用或備用。
性味:功用,主治:
性味:味甘,性涼或微寒,入腎、肝二經。
功用:具清肺熱,益氣血,止痛調經等之症
主治:勞傷咳嗽、咳血、吐血、跌打腫痛、筋骨酸痛、腎虛腰痛,月信不調,外傷出血等症用量 15~
35克,鮮品 250克。
驗方:
(1)治勞傷咳嗽:番黍根莖,三匹風各 30克,桑葉 20克,白茅根,仙鶴草各 15克水煎服用。
(2)治跌打腫痛:高梁七,大血藤,蜘蛛香各 20克,隔山橇,處杖,桑白皮,四楞筋骨草各 12克,絲瓜絡,秤飯藤各 10克水煎服用或泡米酒服用。
(3)治外傷出血:大茅根適量,晒乾或烘乾研細末粉,撒布傷品或高梁七,白茅根,小薊,蓮藕節各 30克,水煎服用。
(4)治吐血、咳血:大茅根,小活血,當歸,白芍,生地各 15克,川芎 10克水煎服用。
(5)治月信不調:大茅根,桂竹香,玫瑰,白花益母草,金樓子根,小對風草各 10克水煎服。
(6)治腎虛腰痛:高梁七 ,竹葉細辛根,連線草各 10克水煎服用。
(7)治月經不調:高梁七,婆婆針線包,蝎子七,澤蘭,四塊瓦,元寶莫,益母草各 15克水煎服用。
(8)治癆傷咳嗽,雪里蟠桃,高梁七,樬木根,鳳尾七,石麥子,三白草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10"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胡麻子(補肝腎、養精血)
■正義
又稱:胡麻、黑芝麻子、黑芝麻、黑脂麻、油麻、脂麻芝麻、油麻子、脂麻子、白麻子、白麻、芝麻。
功用:具有補肝腎、養精血、潤腸躁、通乳等功效。
主治:用於腸躁便秘、病後脫髮、頭髮早白、頭暈目眩、貧血、乳汁缺乏、肝腎虧虛(不足)、乳汁缺乏、風濕痺痛等症,用量 10~ 15克。
方例:
(1)治乳汁不足 :黑麻子炒研末粉,入鹽少量會之或胡麻子 10克、土黨參、奶參、王不留行各 30克水煎服用。
(2)治便秘:黑芝麻子 15克,微炒研末,加白糖適量調服或用蜂蜜適量調服或八寶樹果實一粒去皮、胡麻子 6克水煎服用。
(3)治脫髮:黑芝麻子適量,微炒加黑糖適量調服,每日服 1~ 2匙。
(4)頭髮早白:黑芝麻子 15克、炙何首烏 20、黑豆 10克水煎服用或水煎炙何首烏沖胡麻服用。
(5)治肝腎兩虛、頭暈目眩、耳鳴:油麻子、桑葉各 10克,研末粉,以蜂蜜調服之。或黑芝麻子(炒)等分,研為細末,用糯米飲制搗為丸(或用蜂蜜煉為丸亦可)日服 10~ 12克。
(6)治諸風濕、腰痠背痛:黑芝麻子 300克、白朮 200克、威靈仙 150克(酒炒)共研為末,每早服用 10克,白湯調下。
本文轉載自2010/04/09"中華日報醫藥網"
黑芝麻 烏髮美髮,醒腦明目
■王郭丹鳳
常吃黑芝麻可使皮膚保持細緻和光滑。有習慣性便秘者,腸留的毒素會傷害人體的肝臟,也會造成皮膚的粗糙。黑芝麻能滑腸,治療便秘,並具有滋潤皮膚的作用。洗澡時在洗掉皮膚污垢的同時,也會洗去肌膚表面的油脂。因脫去油脂而使皮膚顯得乾燥者,可多吃些黑芝麻,這樣可以使皮膚看起來鮮亮。
黑芝麻中的維生素 E,能促進人體對維生素 A的利用,可與維生素 C起協同作用,保護皮膚的健康,減少皮膚發生感染,對皮膚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有滋潤作用,從而改善,維護皮膚的彈性;促進皮膚內的血液循環,使皮膚得到充分的營養物質與水分。
黑芝麻中的維生素 E有助於頭皮內的血液循環,促進頭髮的生命力,對頭髮有滋潤作用,預防頭髮乾燥和脆弱。黑芝麻中富含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等營養物質均可養護頭髮,預防脫髮和白髮,使頭髮保持烏黑、亮麗。且由於黑芝麻具有益腦填髓的功效,所以對肝腎不足所致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的老人來說,也極有益處。
常吃黑芝麻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神經衰弱,貧血,早年白髮,末稍神經炎等症症。另外,黑芝麻不僅能促進毛細血管的增生改善血液循環,抑制過氧脂質沉澱在血管上形成血栓,預防動脈粥硬化的發生,而且還可以延緩細胞衰老,使人精力充沛,耐力持久。
芝麻最主要的脂肪酸是亞麻油酸,是一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如果缺乏就會讓體內某些荷爾蒙無法正常製造。亞麻油酸能幫助產婦子宮的收縮,惡露的排除讓婦女產後恢復的更快、更好。另外黑芝麻中的鐵質及維生素也具有補血及滋補五臟的作用,對於血虛精虛者的貧血及手腳冰冷,也有改善的助益。
買黑芝麻時,最好以一點水放在手心,輕輕地搓柔,手上留下異樣的顏色就可能是染過色的。有些人將白芝麻染成黑芝麻牟利。真正的黑黑芝麻呈深灰色,不會黑得發亮,更不會掉色。
本文轉載自2012/12/17"中華日報醫藥網"
海良薑(溫中散寒,消食止痛)
又叫:高良薑,良薑,小良薑,蠻薑,大高良薑。
性能:高良黃味辛,性溫或熱,入脾,胃二經。
功用:溫中散寒,消食止痛,溫胃止瀉,去風行氣等之效。
主治:
霍亂,脾胃中寒,脘腹合痛,嘔吐泄瀉,噎膈反味,胸腸脹痛,食滯,冷癖等症,用量 3~ 10克,凡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炎熱注瀉,心虛作痛者忌用。
驗方:
(1)治霍亂:高良薑根莖 10克水煎服用。
(2)治瘧疾:豨薟草,土常山各 30克,高良薑 6克水煎服用。
(3)治泄瀉:串錢椒,刺蔥草根,五斤草各 30克,高良薑 6克水煎服用。
(4)治胃寒虛弱:黃精,黨參,山藥各 30克,蒸雞肉食或加良薑,杜仲,伸筋草各 10克熱煎服用。
(5)治脾胃虛寒,嘔逆,噎膈反味:金佛草,高良薑,半夏,赤胡各 10克,荊芥 6克,細草 1克水煎或高良薑,黨參各 6克,赭石 15克水煎服用。
(6)胃脘痛:廣西艾麻,高良薑,香附各 12克水煎服用。
(7)治食滯:蠻薑,獨腳金,葫蘆茶,爵床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08"中華日報醫藥網"
甘草解百毒
■王中
甘草,遠在晉代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甘草是味解毒良藥,可以「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唐代藥王孫思邈對甘草解毒之功,頗為贊賞,曾說「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古稱土豆汁解百藥毒,孫思邈試之每不效,「予加甘草,為甘豆湯,其效乃奇,其驗更速,入腹即定。」以甘草解百毒,至今廣為應用,如烏頭類中毒,包括川烏、草烏、附子、閻白附、一支蒿等,可用甘草,生薑,防風煎服;馬錢子中毒用甘草,綠豆煎服,皆有良效。實踐證明,甘草還能消除或降低組織胺,水合氯醛, 汞等的毒性,對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等,也有一定解毒作用。甘草何以能解毒?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即甘草酸。甘草的解毒機制與活性炭十分相似,對毒素有吸附作用。令人感興趣的是,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日日本電視台向全世界播放了一則新聞,日本醫學工作者發現,甘草對愛滋病的抑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故被稱之為戰勝愛滋病的「仙草」。
甘草雖是極常用的中藥,但甘草提出物有雌激素樣作用,五十亳克相當於零點一亳升雌二醇的效力,男子應用雌激會使性欲減弱,這說明甘草通過類雌性激素樣作用影響人體的性功能,從而使男子宗筋鬆弛,陰莖不舉,出現陽痿。另有甘草及鰱魚之說,鹽山名醫張錫純曾見一離奇案件,有一農家,人口眾多,冬月塘涸取魚,煮食以供午餐。到了晚上,有一婦人初覺飽悶不適,臥床休息,眾人均未介意,誰知次日呼應不起,人已僵硬。於是全家驚慌,不明其故。再三查考,自進午餐後並未再進其它食物,後經細察,除魚汁骨肉外,惟存甘草一條,約四五寸長。究其所來,據其家女兒說,小孩哭鬧,每以甘草與食,釜中所存必係小兒所遺落者。又檢所煮之魚,均係鰱魚,並非毒物,而且古書均無甘草有反鰱魚之說。不一會兒,死者家屬趕到,其中一少年大吵大嚷,認為「甘草鰱魚同食斃命,舌古無此奇事,豈得以謊言搪塞?果爾,則再此二物同煮,與我食之」。說完此話,還催促農家照辦,並親自拿起鰱魚甘草二物,放入鍋中燒熟,當場吃盡,不僅如此,笑話旁觀者愚昧膽小。當天晚上,這少年亳無不適,但到第二天早晨,卻僵臥不起,一命嗚呼了。這樣才使死者家屬默然而去。由此得出,鰱魚是常食之物,甘草乃常用之藥,張錫純主張在用甘草時,應以戒食鰱魚為妥。
本文轉載自2010/04/08"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野芙蓉(通淋、利水、消腫)
又稱:黃葵、秋葵、假棉花、假芙蓉、黃秋葵、黃蜀葵、黃蜀葵花。
性味與功能:野芙蓉味甘、性寒,入膀胱、肝、腎三經,具有通淋、消腫、解毒等之效。根利水、散瘀、消腫、解毒;莖和血、除邪熱。
主治:黃蜀葵花與葉用在治淋病、癰疳腫毒、火燙傷、小兒口瘡、小兒禿瘡,種子可治淋病、水腫、乳汁不通、癰腫跌打損傷、骨折、小便不通。根可治流行性腮腺炎、白濁白帶病。莖可用在褥熱、燙火傷等症,用量 310克,外用適量。
用法:
(1)治咳嗽:將剝碎的黃蜀葵根 6克,加熱開水及少量白糖,拌均勻飲用。
(2)治火燙傷:黃蜀葵適量,用香油浸泡 1週,取油擦傷處。
(3)治小兒口瘡:黃葵 5克,燒灰敷患部。
(4)治小兒禿瘡:秋葵花、大黃、黃芩各等分,研細末,先以米泔水洗瘡疽,調麻油擦患處。
(5)治小便不利:黃秋葵、五穀子根各 15克水煎服用。
(6)治乳汁不下:黃蜀葵種子 10克、奶參、黃精、何首烏、黃花根各 15克,通花根 6克燉赤肉服用或黃蜀葵種子、土黨參、奶參、王不留行各 15克水煎服用。
(7)治淋病:黃葵種子 15克、三角鹽酸、五斤草各 20克水煎服用。
(8)白帶病:黃葵根 15克、白背葉根 30克、雞冠花 12克與赤肉適量燉服用。
(9)白濁:黃秋葵根 15克、肖野牡丹根 50克、杉寄生 30克與鹹蛋同煎吃蛋。
(10)小便不暢:黃蜀葵種子 10克研末,以開水送服。
(11)流行性腮腺炎:黃蜀葵根、南板藍根各 30克,研末浸入 95%乙醇 500ml,取藥液塗患部。
(12)惡瘡、癰疽:黃葵花適量加少量鹽巴搗爛敷患部或黃蜀葵葉:適量加蜂蜜搗爛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0/04/07"中華日報醫藥網"
雌激素與男性健康
提到雌激素,一般人會想到這是女人的「專利」,其實,男人體內也存在微量的雌激素。研究表明,男性血漿中的雌激素是以生物活性最高的雌二醇形式存在,由睪酮在周邊組織如皮膚轉化而來的;睪丸內的雌二醇是以雄激素為原料,經過酶的催化轉化而來;睪丸的間質細胞和支持細胞也能分泌分量雌二醇。成年男子每天分泌和合成的雌二醇量約為三十到四十微克。雌激素對於女性的性徵發育、經期形成、懷孕、分娩等都有著重大影響。那麼,雌激素對男性機體和生理又有何種作用呢?
影響大腦功能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左腦部位與人的語言和手工活動有密切關係;右腦與人的空間能力、思考能力息息相關。到成人,男人的大腦一直以右半球佔優勢,女人以左半球為主導,因而造成了男人一般以空間思維、推理及思考能力佔優勢,女人則一般以運用語言和技巧取勝。但由於個體的差異,男性體內的雌激素分泌量有高低之分。分泌量高者較少出現情緒波動現象,適應性強,左右發育平衡,擁有較高的智商。人們常用「聰明絕頂」來形容「謝頂」的男人很聰明,雌激素是引起男人禿頂的重要原因,抑制雌激素作用可有效地預防禿頂。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雌激素能夠使男人的大腦發育得更加完善。
影響生殖能力 男性體內的雌激素能參與調節睪丸的生精作用,雌激素含量過低的青年男子可因「少精症」而導致不育。男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如果比正常低,將中斷精子生成的整個過程,直接影響生殖能力。可見,由於男人體內存在少量的雌激素,與雄激素相平衡,才使男人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男子漢。但是,男人體內雌激素水平若過高,鬚眉又會添上女人味,將導致種種女性化的體徵,這又會帶來另一種形式的不孕症。
影響心血管系統 美國科學家證實、給男子補充小劑量雌激素,對預防心臟病有益。接受小劑量雌激素後,體內有益於健康的膽固醇含量增高,有害膽固醇降低。接受雌激素治療的許多中老年男子反映,他們感到精神更加平衡,不再遭受失眠和心跳加快之苦。
本文轉載自2010/04/07"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藍蝴蝶花(去風化濕,解毒消積 )
又稱:鳥園,鳥鳶,川射子,扁竹,鳶尾
功效主治:鳶尾根莖味苦,辛有小毒,歸肝,肺,腎經。
功用:具有去風化濕,解毒消積,活血化瘀等之效。
主治:用在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咽喉疼痛,食積飽脹,瘧疾,癰癤腫毒,外傷出血等症。
處方:
(1)治血積、氣積、食積、土知母、鳶尾、臭草根、打碗子根、降耳木子、劉寄各適量,研末,和米酒服用或川射于適量水煎服用。
(2)治跌打骨痛:鳶尾根 10克,研末粉或磨取汁,以冷開水送服。
(3)治咽喉腫痛:鳥園,桔梗薄荷,牛蒡子各 10克,生甘草 6克水煎服用。
(4)風濕骨痛:扁竹,山蘿蔔,牛七,防己,仙鶴草各 20克水煎服用,或鳥鳶,鹿子草,五加皮,石南藤,凌霄花,石澤蘭,雞香藤各 20克水煎服用。
(5)治食積飽脹:藍蝴蝶花根適量水煎服用。
(6)外傷出血:鳥園根莖適量,搗爛敷患處。
(7)治瘧疾:川射干,土常山,柴胡,黃芩,厚朴,何首烏,山楂各 10克,生薑 3片水煎服用。
(8)治腹中積滯,腹飽脹,扁竹,雞肉金,通花根,茴香根,隔山撬各 12克水煎服用。
(9)治跌打腫痛:鳥園,土元胡,當歸,赤芍各 15克,桂枝 6克水煎服。
(10)治癰癤腫毒:川射于,木防己,忍冬藤,土茯苓,夏枯草,銅頭草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06"中華日報醫藥網"
五佳(袪風濕,壯筋骨)
又名:山五加,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北五加皮,香五加。
性味、五佳味辛,性濕,入肝,腎二經
功能:袪風濕,壯筋骨,強身,強精 補肝腎等之效。
主治:
(1)治風寒濕痺,腳氣痿弱,腰腳疼痛,體虛乏力,皮膚風濕陰痿囊濕,四肢關節疼痛,小兒筋骨痿軟,行走較遲緩,氣虛浮腫(水腫),濕氣腳腫,用量 6~ 15克,凡陰虛火旺者忌用。
(2)強壯藥治陽痿等症 口苦口瀉不宜使用。
方例:
(1)治風濕腰痛,手足冷痛,紅毛五加皮,川芎,牛七,續斷,海桐皮,千年健,黃耆各適量釀造五加皮酒飲用或山五加 60克,豬尾一條水煎服用。
(2)治氣虛水腫,小便不利:山五加皮,茯苓皮,大腹皮各 15克,陳皮,生薑皮各 6克水煎服用或山佳皮 15克,黃皮 20克水煎服用。
(3)治小兒發育慢,筋骨萎弱,行走較遲:山五加皮,木瓜,牛七各 6克水煎服用。或南五加皮 15克,牛七,桑寄生,續斷各 9克水煎服用。
(4)治風濕關節疼痛,拘攣,山五加皮 15克,威靈仙,獨活,桑枝,雞血藤各 12克水煎服用。
(5)治風濕痺痛,腿腰疼痛:五佳皮,骨碎補,半楓荷各 30克,雞血藤,當歸各 15克水煎服用或五加皮 100克,豬前腳一只,黃酒 500ml同煮至熟爛食用。
(6)治濕氣腳腫 :山佳皮,根、莖、葉各適量水煎服用或山五加皮,薏苡仁,防己,蒼朮各 15克水煎服用。
(7)治蕁麻疹:山五加皮花朵適量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05"中華日報醫藥網"
台灣藜 健康養生 營養價值高
過去隱身在小米田,只能孤芳自賞的「台灣藜」,美麗動人的外表終究藏不住,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發現,台灣藜不僅是原住民釀酒的材料,還是很好的保健食品,發展潛力雄厚。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總共蒐集 20種品系,結合屏東科技大學、高雄大學近 2 年的研究,發現台灣藜除了原住民拿來當作酵母和改善體質的功用外,臺灣藜蛋白質含量高達 14%,與小麥相當,且為稻米的 2倍;臺灣藜的膳食纖維高達 14%,為燕麥的 3倍,地瓜的 6倍。
礦物質方面,臺灣藜含鈣特別豐富,高達 2523ppm,為稻米的 42倍,燕麥的 23倍;鐵質與鋅的含量也很高,分別為地瓜的 11倍與 8倍。
臺灣藜也含有重要的硒與鍺元素,並具有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例如離胺酸、纈胺酸和組胺酸等,其離胺酸 (lysine)為稻米的 5倍,而離胺酸可幫助鈣質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抗體、荷爾蒙及酵素的製造,所以米製品中若添加臺灣藜,可彌補離胺酸的不足。
另外,台灣藜富含 POD(peroxidase)、 CAT(catalase)、 SOD(superoxide dismutase)等 3種抗氧化酵素,以及細胞所需之抗氧化物質「 glutathione」,這些經實驗證實可預防老化、心血脂與留住青春。而臺灣藜中甜菜色素可治療腸胃和肝障礙、糖尿病、肝炎和腸抽筋等,也可用於治療咳嗽、支氣管疾病和氣喘,具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腫瘤的效果。(中央社)
本文轉載自2010/04/04"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胡蘿蔔過食會導致皮膚變黃
胡蘿蔔要挑選表皮光滑、色澤澄紅、不傷不爛、根形圓直無突起粒狀、不分叉、無鬚根、連結莖葉的根肩部勿呈青綠色,有重量感、帶土者為佳。冰過的冷藏品較不耐久放。
胡蘿蔔味甘性辛,微溫無毒,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有益無損。意指它具有助消化、健胃整腸的作用,是一種營養豐富促進食慾的食物。
胡蘿蔔素是胡蘿蔔本身的營養價值所在。胡蘿蔔素在體內消化分解後即變成維生素A,維生素A可以預防眼球乾燥,夜盲症和皮膚的乾燥及搔癢,對人體相當重要。另外中醫也認為胡蘿蔔具有補血的作用,素食者可用胡蘿蔔搭配其他菜餚,製成素食的補血湯,美味又營養。
胡蘿蔔含有素生素C分解酶,若與其他果菜混合食用,會分解其他果菜的維生素C,此時只要酌加天然醋汁,便可抑制維生素C分解酶,並儘快食用完畢,便可避免其他果菜的維生素被破壞。
有些人認為生吃胡蘿蔔較營養,這觀念不正確。一般蔬菜經烹調後,其中營養素和防癌成分大多會被破壞或流失。但胡蘿蔔是一種耐熱的蔬菜,不論烹調方法,對胡蘿蔔的營養影響不大。胡蘿蔔經過烹飪後,會產生更多的胡蘿蔔素。而且因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吃胡蘿蔔炒蛋要比喝胡蘿蔔汁,更易被腸道吸收,攝取更多的營養。
胡蘿蔔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並有補血、明目作用,可改善下半身怕冷的症狀,尤其對病後體虛或孕婦具有食療滋補的功效,也有助於婦女產後補充母乳。對一般婦女可刺激性荷爾蒙的分泌,調節月經不順。吃過量胡蘿蔔會造成色素沉澱,導致皮膚變黃,故應吃吃停停勿連續吃。
胡蘿蔔地瓜湯:胡蘿蔔 100克、紅肉地瓜 250克去皮切塊,加水 500cc,大火煮滾轉小火續煮至熟爛,酌加紅糖調味即可,有改善貧血的功效。
本文轉載自2010/04/03"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蕎麥(下氣消積,開胃寬腸)
別名:蕎
採收:蕎麥待種子變成黑色時,便可收割只取種子,舖放置在草蓆上給陽光曬乾使用或備用。
性味與效能
性味:味甘,性寒或涼入脾、胃、大腸三經。
功用:
(1)寬腸開胃,胃之沉積(孟詵曰:能鍊五臟垢穢,昂按解酒積)
(2)傅痘瘡,清爛,燙火灼傷。
主治:高血壓、腦中風及後遺症、肺出血、視網膜出血、紫斑病、腎炎、蕁麻疹、防止動脈硬化、泄痢、痘瘡、燒燙傷消腫等症:脾胃虛寒者勿服用。
註:
(1)蕎麥含有豐富營養如維他命 B1 、E、膽鹼素,菸鹼酸,治酸、鉀、鈣、磷、鎂等礦物質,開花時花及莖葉含有 2~ 3%芸香苷,可防止動脈硬化及高血壓。
(2)明、汪類“食物本草”云「蕎麥能煉五臟滓穢,一年沈積在腸胃者,食之亦消去也。」
(3)蕎麥粉加水揉搓,可以貼在腫患處,具有消腫之效。
(4)治中風:蕎麥、升麻、蔦杞,灸甘草,芍藥,人參各 30克,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 2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4/01"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中藥巴豆之特性與毒副作用及處置(上)(中)(下)
◎文╱王雅芬
一、前言
中藥臨床應用日趨普及,在使用過程中的某些不良反應或毒性反應,也讓民眾對中草藥安全性產生質疑。由於中藥材基原變化大、成份組成多樣性且藥理活性複雜,加上炮製方法各異;因此,如何審慎客觀地評估中藥不良反應,並針對其毒副作用加以適當處置並發揮療效,是每一位藥師均需具備之基本能力,本文將以巴豆為例加以說明。
二、來源及型態特徵
(一)來源:巴豆屬大戟科(Euphorbiaceae)喬木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成熟種子,產於四川、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生於山坡、溪邊、林中向陽處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李時珍云:「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雷公炮炙論云:「巴顆小、緊實、色黃;豆即顆有三棱、色黑;若剛子,顆小似棗核,兩頭尖。巴與豆即用,剛子勿使。」。李時珍謂:「兩頭尖者是雄。蓋其小者種皮尤堅脆,故稱剛子」。
(二)型態特徵: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7公尺。樹皮深灰色,平滑,稍呈細線縱裂;新枝綠色,被稀疏的星狀毛。單葉互生,具柄;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7~17cm,寬3~7cm,先端長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淺疏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較淡,初時兩面疏被星狀毛,基部具3脈,近柄兩側各具1腺體。夏季開綠色花,總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在下,雄花在上,萼片5,被星狀毛,雄花無退化子房,雄蕊多數,花絲在芽內彎曲;花盤腺體與萼片對生;雌花無花瓣,子房3室,密被星狀毛。蒴果倒卵形或長圓狀,有3個鈍角,無毛或有星狀毛,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即巴豆,略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1~1.5cm,寬8~10mm,厚約4~7mm;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平滑而少光澤。種阜在種臍的一端,為一細小突起,易脫落。合點在另一端,為圓形小點,合點與種阜間有種脊,為一略隆起的縱棱線。種皮薄而堅脆,剝去後,可見種仁,油質,不能口嘗。
(三)品種考證:巴豆始載於本經,列為下品。別錄云:「生巴郡川谷。八月採實,陰乾,用之去心皮」。新修本草也記載:「樹高丈餘,葉似櫻桃葉,頭微尖,十二月葉漸凋,至四月落盡,五月葉漸生,七月花,八月結實,九月成,十月採其子,三枚共蒂,各有殼裹」。綱目云:「巴豆房似大風子殼而脆薄,子及仁皆似海松子;所云似白豆蔻者,殊不類,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本草圖經與綱目均附有巴豆植物圖。從以上描述與圖形考證,歷代本草所載巴豆與現今所用品種一致。以下就現存之巴豆屬中草藥依科別及藥用部位整理如表一。
三、藥材特性:
(一)藥材外觀:巴豆外觀成橢圓形、略扁、脊面隆起、長約1~1.5cm 、直徑約6~9mm 、厚約4~7mm 、表面灰褐色、平滑、橫斷面略成方形、種皮薄而堅脆、剝去後可見種仁、內胚乳肥厚、淡黃色、油質、氣無、味微澀、而後有持有辛辣感(1)。
(二)性味歸經:辛、辣、有大毒,歸胃、大腸、肺。
(三)成份功能:含巴豆油、蛋白質中的巴豆毒素(crotin)是一種毒性球蛋白,另含巴豆?(crotonoside) 、胺基酸和?等。具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種子:辛,熱;有大毒。瀉下祛積,逐水消腫;根、葉:辛、溫,有毒。溫中散寒,祛風活絡。
(四)用法用量:大多製成巴豆霜用以減低毒性,內服0.1~0.3g,多入丸散,外用適量。
(五)配伍:本草綱目:「巴豆與大黃同用,瀉下反緩,為其性相畏也」。良方自序云:「巴豆善利也,以巴豆之利為之未足,而又益之黃,則其利反折」。(待續)
(本文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33期" 99 / 3.22~03.28
(下)
◎文╱王雅芬
四、毒性
(一)炮製目的:巴豆瀉下藥的主要成分在巴豆油(croton oil)內,為了減輕毒性,削減其峻瀉的作用,緩解其對粘膜的刺激,中醫習慣製霜入藥。性烈有大毒,生巴豆毒性很大,外敷可起泡,經炮製為巴豆霜後,毒性下降但仍屬劇毒藥品。一般巴豆仁內含巴豆油53~57%,經製成霜後要求含巴豆油在10%左右,因巴豆中所含的巴豆油至腸中,與鹼性腸液發生作用,析出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會引起劇烈峻下作用,有時能導致腸炎,並使腸蠕動增加。使用前須去心、膜,不去膜則傷胃,不去心則作嘔。
(二)炮製方法:生巴豆有劇毒,在製霜過程中, 往往由於接觸巴豆種仁,油蒸氣而引起皮炎,局部出現紅斑或紅腫,有灼熱感或搔癢,眼鼻部亦有灼熱感等,故操作時應加注意,並戴手套及口罩防護。工作結束時,可用冷水洗滌裸露部份,不宜用熱水洗。壓榨去油時,藥物要加熱才易出油,如用粗紙包壓時要勤換紙,以使油充分滲在紙上用過的布或紙應立即燒毀,以防誤用。
1.生巴豆:取原藥材曝曬或烘乾後去殼,取仁。去殼方法先將巴豆放在清水內浸泡3~4天,再用熬妥的粘稠糯米粥漿與已泡過的巴豆混拌,放在直射日光下曝曬,經過4~5小時,巴豆皮即自行裂開,這時只要稍加揉搓,皮即脫落,簸去皮留其仁,即為淨巴豆仁,然後去油制霜。
2.巴豆霜:取淨巴豆仁碾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烘,壓榨除去大部分油(約含巴豆油20%左右),研細,過篩。
3.巴豆炭:取巴豆仁入鍋炒煙盡,捻之不黏手為度。
(三)毒性反應:巴豆及巴豆霜毒性反應及解救方式如表二,其餘相關器官之毒性反應如下:
1.消化系統:口麻、咽喉、食道、胃部灼熱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甚至因劇烈腹瀉易導致脫水。
2.泌尿系統:尿少甚至無尿,尿中出現蛋白,並可因脫水及休克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表現。
3.神經系統:頭暈、頭痛、無力、呼吸困難、體溫下降甚至休克。
4.心血管系統:脈搏細弱、血壓下降,並可因呼吸及循環衰竭而死亡。
5.皮膚黏膜:接觸後可能燒灼感、水泡,誤入眼內可致結膜腫痛流淚。
6.其他:孕婦可致流產。
(四)注意事項:
1.體弱者及孕婦禁用。2.服用巴豆時,不宜食熱食或熱開水以免加劇瀉下。3.不宜與牽牛子同用。4.一般不做內服,若必須用,每日用量不超過0.15~0.3g。5.巴豆油及巴豆毒素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係原漿毒,能溶解紅細胞並使局部細胞壞死,引起皮膚發紅斑、灼熱感和搔癢,甚至水腫或發展為膿?。在加工巴豆霜時應盡量避免直接與皮膚、眼、鼻等粘膜接觸。 6.巴豆自古以來與大黃有相似作用,同屬瀉下劑,但大黃性冷,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熱,臟病多寒者宜之。且巴豆辛熱能峻下寒積,開通閉塞,需經小心炮製後使用。本草通玄:「巴豆稟陽剛雄猛之性,有斬關奪門之功,氣血未衰,積邪堅固者,誠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輕妄投之,禍不旋踵」。(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張賢哲(2008)‧道地藥材圖鑑(二版,984頁)‧台中:中國醫藥大學。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1999)‧巴豆‧胡熙明等,中華本草第四冊(一版,769-774頁)‧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文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34期" 99 / 3.29~04.04
青光眼-視力的隱形殺手(上)(中)(下)
◎文╱王筱萍
「青光眼」是一不可逆的眼神經傷害,造成視力漸漸喪失的疾病之一。青光眼一般分為廣角性、狹角性、續發性、先天性等四類青光眼。高眼壓與青光眼不一定有很大的關聯,但高眼壓是形成青光眼發病之重要危險因子,其他危險因子包括種族,基因,家族史,中心角膜厚度較薄及視神經盤凹陷與直徑之比值(vertical cup-disk ratios)等,且任何年齡層包括孩童都有可能發生。以人種來看白人及非裔人種發生青光眼以廣角性居多,亞裔族群則以狹角性表現居多。
青光眼之症狀及常使用之檢查方式
除了狹角性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ACG),青光眼通常不會痛,急性狹角性青光眼症狀較明顯,有視力模糊、眼睛劇痛、紅眼,並伴隨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性的症狀,有時常被單純誤認為頭痛或是胃腸不適。廣角性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初期幾乎沒有明顯徵兆,到了末期病人才會發現視力減退、視野變小,故當有家族史或視力有異時應先至眼科檢查。先天性青光眼的幼兒則有畏光、流淚、角膜混濁等症狀。
眼內壓(Intraocular Pressure,IOP)
青光眼常規檢查之一,眼內壓會受睫狀體(ciliary body)分泌房水(aqueous humor)的速度,及房水由小樑組織(trabecular meshwork)和葡萄膜鞏膜通路(uveoscleral outflow)流出的速度影響。房水的分泌速度也有晝夜的差異。通常在早晨最高,然後漸漸減少,而在晚上睡覺時達到最低點。這時候可能房水的分泌量只有早上的一半一般而言,眼內壓介於10至20 mmHg,屬正常範圍,當眼壓超過21 mmHg則為高眼壓,很可能有青光眼之虞,但並非所有青光眼眼壓都會增加。
視神經盤凹陷與直徑之比值(vertical cup-disk ratios)
需由眼科醫師進行之檢查,正常人比值為0.2,當比值大於0.5時就有青光眼的疑慮。
青光眼用藥種類繁多,基本上有五種類型用藥,簡表敘述如下(1)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62期" 99 / 3.15~03.20
(中)
◎文╱王筱萍
急性狹角性青光眼常使用之治療方式
急性狹角性青光眼發作時需於24小內進行治療,以口服或靜脈注射acetazolamide或滲透壓劑(如口服glycerin,靜脈注射mannitol)並局部給予s-blockers,pilocarpine,偶爾也會給予α2-selective adrenergic agonists治療。藥物治療後30-60分鐘再進行眼內壓檢測,眼內壓降下後,一般眼部不適感就會減緩。
各類青光眼用藥注意事項
除了正確使用青光眼用藥外,使用時需注意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分述各類藥品使用注意事項如下(2):
(1) s-blockers
副作用包括低血壓,脈搏減少和疲勞等。眼用β-受體阻斷劑也會經由鼻淚管處進入全身血液循環中,導致有氣喘或呼吸道病史的人發生呼吸短促的情形,此外,β阻斷作用亦可能減少心臟活動力,降低心搏速率。所以此類藥於上述類型的病人為禁忌使用。β-blockers於局部使用時常見結膜充血,灼熱感,刺痛等不適反應。Timoptic-XER為長效製劑,與其它眼藥水同時使用時,其它眼藥水需先行使用,待10分鐘後再行使用Timoptic-XER。
(2)α2-selective adrenergic agonists
副作用包括疲勞、頭痛、嗜睡、口乾等,使用後可能會有紅眼、刺痛感等。有腦部或冠狀動脈功能不全、雷諾氏症、姿勢性低血壓,肝或腎功能損害者需小心使用。
(3) Prostaglandin analogs
在歐美國家及日本此類藥為廣角性青光眼首選用藥,一般建議於晚間投予,使用後可能會有眼部刺激、視力模糊的副作用。應提醒病人若有視力模糊的副作用應避免從事需清晰視力的活動或工作。此外,光線可能會刺激眼睛,建議病人應配戴太陽眼鏡,避免光線刺激。此類藥物可能增加虹膜部位棕色色素沉澱,使用後眼睛顏色可能會(幾個月到幾年內)產生永久性變化。此類藥物也可能增加睫毛的數量,當停藥後生長速度會回復正常。每日使用超過一次可能會降低療效。Prostaglandin analogs與s-blockers不同處是對心肺功能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可作為對s-blockers不耐受病人之替換用藥。
(4) Miotics(縮瞳劑)
如Pilocarpine,很多人使用這些藥物會有視野昏暗的抱怨,尤其是在夜間或黑暗的區域,就像在電影院裡,這是瞳孔收縮的影響,因此需避免藥物使用後進行駕駛等動作,及保持活動空間有充足的照明。
(5) 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
口服後可能會有手腳四肢末端刺痛麻木感,胃部不適,意識模糊和頻尿等副作用。眼用劑型使用後常見有眼部刺激感、視力模糊等副作用。Brinzolamide (AzoptR)需與其它眼藥水間隔10分鐘使用。(待續)
參考資料
1. Applied Therapeutics.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8th.
2. http://www.uptodate.com/online/content/image.do;jsessionid=39A3881AF54D74EFE17B925957E569CA.1103?imageKey=PC%2F20073
3. Drug-Induced Glaucomas: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Drug Saf. 2003;26(11):749-67.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33期" 99 / 3.22~03.28
(下)
◎文╱王筱萍
藥物使用共通注意事項
使用眼藥水前後皆需將雙手洗淨,頭部面向上,並拉起下眼瞼,形成口袋狀,投予藥物,使用時因眼藥水可能經由眼角鼻淚管處流入,進行全身性的吸收,故使用眼藥水後,眼睛輕輕閉上,用食指和拇指輕壓鼻淚管處2至3分鐘,避免藥物經此流入體內,減少可能的藥品副作用。有氣喘或心臟病史的病人尤其重要,可能會因所使用的藥物引發相關疾病產生,故就診前需先告知醫師,並小心使用眼藥水。
有些眼用藥水使用時可能會有紅眼或刺痛的現象如s-blockers,若無法忍受時,可提前回診換藥。眼藥水由眼部吸收需時1至2分鐘以上,因此投予一種以上之眼藥水,兩藥間至少需間隔5分鐘或依個別藥品建議的間隔時間使用,避免第一個眼藥水在充分吸收前被第二個眼藥水洗掉,且建議懸浮液劑型、長效劑型如Timoptic -XER或眼藥膏最後使用,因為其會影響前一個藥物的吸收。多劑量使用包裝的眼藥水通常都含有benzalkonium chloride抑菌劑,若需配戴隱形眼鏡時,則至少於藥物使用15分鐘後再行配戴。少數病人可能會因benzalkonium chloride產生過敏現象如眼睛紅、腫、發癢症狀,故當有症狀發生時請回診告知醫師。眼藥水與一般藥品一樣,需注意劑量上的影響,除特別醫囑外,每單次個別投藥量皆建議一滴。儲存上,有些眼藥水有其藥品儲藏上特殊條件,如冷藏與否等,使用時需留意是否在有效期內,一般眼藥水開封後,保存期限以一個月為原則使用上需特別留意。
另外,很重要的用藥概念是青光眼有可能是創傷或藥物造成,稱為續發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然藥物引發青光眼的實際發生率尚不確定,醣皮質激素類藥物(glucocoticoids)最常見誘發或惡化廣角性青光眼的藥物,使用醣皮質激素類藥物後可能因為改變小樑組織的構造及功能,干擾房水的流通,18-36%的一般病人及46-92%的原發性廣角性青光眼病人於服用二至四星期內,可能會有所影響。局部使用的劑型其危險性又較其它劑型又更高,此副作用通常於停藥後二至四星期內恢復正常。類固醇中fluorometholone、rimexolone是較不會引起眼內壓升高的藥物,另外,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如ketorolac 和diclofenac也不會有增加眼內壓之虞。許多類型的藥物亦曾被報導會引起狹角性青光眼,包括adrenergic agonists, cholinergics, anticholinergics, sulpha-based drug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tricyclic和tetracyclic antidepressants, anticoagulants和histamine H1、H2 receptor antagonists(3)。了解平日用藥中,哪些藥物可能會造成或惡化青光眼,對青光眼病人尤其重要。
結論
青光眼用藥基本上有五類,每一類藥物有其使用的注意事項及副作用。選用適合的藥物並增加病人用藥配合度及避免使用可能會惡化病人青光眼的藥物是治療上的重點。此外,病人需定期進行視力追蹤,依結果調整治療方式,若是發現藥物治療失敗,必要時可進行雷射或手術治療,以避免病人產生永久性失明的結果。(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Applied Therapeutics.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8th.
2. http://www.uptodate.com/online/content/image.do;jsessionid=39A3881AF54D74EFE17B925957E569CA.1103?imageKey=PC%2F20073
3. Drug-Induced Glaucomas: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Drug Saf. 2003;26(11):749-67.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64期" 99 / 3.29~04.04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黃牛香(行氣止痛,去風消腫)
又稱:木沉香,駁骨香,黃牛香,雞腳香,雞骨香
性能與主治:黃牛香味苦,辛性溫或平入肝、腎二經
功用:行氣止痛,去風消腫等之效
主治:可治胃,十二指腸潰瘍,風節關節炎,腰腿疼痛,胃痛,尢氣痛,痛經,毒蛇咬傷,跌打腫痛等症用量 10~ 20克,或研細粉以開水送服,每次 2克,外用適量。
處方:
(1)治胃痛:木沉香、烏藥、木香,延胡孛各 15克,水煎服用。
(2)治胃,十二指腸潰瘍:雞骨香,兩面刺,高良薑,烏賊骨粉各 9克,石茛蒲,生甘草各 6克,共研為細粉,煉蜂蜜為丸,每丸重 6克,每次服一丸,每日早、中、晚共三次, 12天為一療程或山烏龜,木沈香適量共研為粉,每次服 6克,開水送服或黃牛香,金不換各 15克,水煎服用
(3)疝氣痛:雞腳香,砂仁,枳殼,降真香各 15水煎服用。
(4)痛經:一點血,駁骨香,香附各 12克水煎服用。
(5)治跌打損傷:石松、黃牛香、里一者處各 30克,米酒水煎服用或配乳香,沒有各 10克加排骨同煎服
(6)治毒蛇咬傷:雞骨香根皮適量,搗爛敷患處。
(7)風濕關節痛、地桃花根,木沉香米酒水煎服。
(8)治疝氣:2黃牛香,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各 10克,川棟子 15克,均以鹽水炒,之後加水煎服。或木沉香 10克,荔枝核 60粒,青皮 30克,硫黃 15克,共研細末,鹽水調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次服用 3克,空腹用米酒送服。
本文轉載自2010/03/31"中華日報醫藥網"
紫花鹿藥(補腎壯陽,去風除濕)
別名:紫鹿藥
性味:味甘,性溫或平,入肝、腎二經。
功能:補腎壯陽,去風除濕,去瘀活血,止痛消炎等功效。
主治:陽痿、遺精、早洩、腎虛腰痛、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疼痛、喉痛、氣虛乏力、氣血虛弱等症,用量十至三十克。
方例:
1、治腎虛腰痛:紫花鹿藥、黃精、竹林消、倒水蓮各十五克,炖赤肉或泡酒服用,或紫花鹿藥、續斷、菟絲子各十克,肉蓯蓉、桑寄生各十五克水煎服用。
2、治風濕關節炎:紫花鹿藥、毛千全藤各十五克,蚯蚓十克、兩面利八克水煎服用或紫花鹿藥、狗腎、川牛七各十克、海風藤、和木瓜、桑枝、杜仲、秦艽各十二克、桂枝、虎骨膠各六克,熟地十二克水煎服用。
3、治風濕關節疼痛:紫花鹿藥,秦艽、風鳳藤、竹根七各十二克泡酒服用。
4、遺精、早洩:紫花鹿藥、補骨脂、杜仲各十五克,鹿茸六十克水煎服用。或紫花鹿藥、菟絲子、五味子細辛、澤瀉各三十克、益母草籽、熟地各六十克、山藥四十克,製為藥丸,每次服用六克或紫鹿藥,覆盆子、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蓮子各六克水煎服用。
5、治陽萎:紫花鹿藥、補骨脂、枸杞子、五味子、菟絲子各十克水煎服用。
六、治跌打損傷:鮮紫鹿藥、鮮連粿草各五十克,搗汁調白糖服用,另取鮮連線草及紫鹿花藥之藥渣敷患處。
7、治喉痛:鮮紫鹿藥,鮮台灣小糵,小金英、三角鹽酸、一枝香各三十克,水煎加黑糖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3/30"中華日報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