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海馬(補腎壯陽、調氣活血)

■圖文/呂晃禎
2016-04-20
 海馬是男人上好的補品,傳統品質較好的補腎藥酒方中海馬、海龍、蛤蚧、人參幾乎是必用之藥,也是傳統的名貴中藥之一。不要小看海馬的功效,它有很高的藥用功效,古來常與人參相提並論,素有「北人參,南海馬」的美譽。

 有趣的是海馬雖稱為馬,但跟馬族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屬於魚綱、海龍科、海馬屬的動物總稱,屬於硬骨魚的一種,因其頭部酷似馬的頭因而得名,種類如刺海馬、大海馬、克氏海馬、日本海馬,除去內臟後的乾燥全體。

 其味甘,性溫,歸肝入腎。具有補腎壯陽,調氣活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止咳平喘,消癥瘕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遺精、腰膝痠軟、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腎陽不足之老人虛弱、久喘不止、虛性哮喘、女子不孕、難產(《本草拾遺》:「主婦人產難」)、癥瘕、疔瘡腫毒(《綱目》:「暖水臟,壯陽道,消癥塊,治疔瘡腫毒」)、跌打損傷或內傷疼痛、骨質疏鬆、老年退行性疾病、耳鳴耳聾、夜頻尿、小兒發育遲緩、消化機能低下、慢性腎衰竭等症,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患及更年期症候群疾病效果更好。

  海馬最常用來泡藥酒服用,如海馬酒《本草圖經》以單味海馬炙酥酒服,治療腎虛陽痿、遺精頻尿、虛喘、癮瘕、瘰癧、跌打損傷。倘治療男性不育,則與蛤蚧同用,如海馬蛤蚧散《國醫論壇》。治遠年虛實積聚癥塊,常配伍木香、青皮、白牽牛、巴豆等藥共用,如木香湯《聖濟總錄》治療跌打損傷,內傷疼痛常用單味焙乾用酒調服,如海馬散《食療本草》。若治乳癌不管是治療或保養,常與穿山甲、蜈蚣同用,如海馬山甲蜈蚣散《巧用營養滋補藥》。外用法,如治療發背諸惡瘡,兼治疔瘡,常與穿山甲、雄黃、輕粉等外用藥共用,如海馬拔毒散《急救仙方》。

 現代藥理學證實,海馬有性激素樣的作用(萃取物能誘發和延長雌性小鼠動情期,增加子宮及卵巢重量:使雄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重量增加)、抗衰老作用(能增強耐缺氧性,降低過氧化脂體在體內含量,可增加抗應激能力,增強記憶力)、抗疲勞(可提高身體運動能力,延緩疲勞發生,加速疲勞恢復)、具有抗癌活性(現代動物實驗證明海馬有明顯抑制腫瘤作用)。

 海馬雖是老少咸宜的好藥材(一般的用量以3-10克為原則),既能防止老人骨鬆的問題,又可促進的青少年發育和成長,男女老少皆可使用,不過還是有些必須要注意之處,如陰虛火旺及孕婦忌服,《本草綱目》:「海馬,善墮胎,故能催生」。或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咽痛目赤,牙齦腫痛,外感未癒的人皆不宜服用。海馬除了藥用外,也是藥膳中很有營養價值的食材。

 海馬核棗瘦肉湯:
 材料:海馬5-15克、紅棗4-6個(去核)、核桃肉200-300克。
 做法:瘦豬肉洗淨、切塊,沸水川湯去掉血水,海馬、核桃、紅棗洗淨備用,將藥材及豬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後,以小火慢燉2-2.5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溫腎中陽之效,舉凡老人腰膝痠軟,兩腳無力,男性性功能低下,虛弱之人動即氣喘吁吁,舉步維艱等症,只要是陽虛怕冷之人不論男女皆可食用。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4/2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大當門根(滋腎潤燥,止咳化痰,利尿解熱)

■平實
2016-04-17

又名:天門冬,天冬,天文冬。
產地:分布於中國大陸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河南、山東以及江蘇等地。
生長習性:生於陰濕的山野林邊或灌木叢中野生或栽培。
形態特徵: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有多條紡錘形根,中部膨大部分粗大。莖部有短硬刺,在分枝上刺較短,甚至不明顯。葉片3枚一簇,扁平條狀,略為彎曲像鐮刀,真正的葉片已退化鱗片。4月開花細小淡綠色之花生腋間,雌雄異株,雄蕊4枚。果槳果細小,球形成熟時紅色。
藥用部分:塊根。
採集:秋冬採挖,洗淨,去裂根,用水煮至皮裂,剝去外皮,切片曬乾用。
性味入經: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腎二經。
功用:滋腎潤燥,止咳化痰,解熱利尿。
驗方:
1.老人大便秘結:天冬,麥冬各12克,火麻仁、生地黃各6克水煎服用。
2.帶狀疱疹:鮮天冬15克,雄黃粉適量,天冬搗爛取汁,調雄黃粉塗抹患部。
本文轉載自2016/04/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常春藤(袪風化濕、平肝解毒)

■平凡
2015-12-26
又名:長春藤、三角風。
生長習性:生於陰濕山坡,溝谷,石壁上或樹幹上。
生態:為五加科常綠攀援藤本植物,嫩枝有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花黃白色,繖形花序頂生,排成總狀,果球形,成熟時紅色或黃色,花果期9~11月。
採收:全年可採收洗淨,除去雜質,切段曬乾用或鮮用。
藥用部分:全草。
性能:全草味苦、性涼,具有袪風化濕、平肝解毒、止血止痛之效。
方例:
1.鼻衄:常春藤15克、側柏葉、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用。
2.筋骨疼痛:常春藤、千斤拔、五加皮各15克,水煎調冰糖適量或常春藤;五加皮各15克、威靈仙、獨活、桑枝、雞血藤各10克水煎服用。
3.風濕關節痛、腰痠痛:常春藤15克各半米酒水煎服,另取長春藤60克,水、酒各半,煎湯洗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12/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本文轉載自2016/04/2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紫花前胡(止咳化痰,散風清熱)

■立功  
又稱:前胡,北前胡,台灣前胡 來源與性狀:紫花前胡係繖形花科植物,紫花前胡屬,牠的乾燥可供入藥使用之。藥材性狀:前胡主根是倒圓形,外表棕黑色,上方有莖痕,及殘餘的葉基與密集的細環紋,倒根是圓柱形,彎曲斜白,稍有縱槽紋,栓皮易剝落,質脆易斷,斷面黃棕色,粗糙,形成層環紋明晰。並分佈有家多棕色的油點,氣香,味苦。 
藥材品質:以身,乾枝粗,皮色黑,肉白質軟,無無毛鬚氣香,味甘為佳。 用途:性能:味苦帶辛,性寒,入脾、肺二經,具有散風清熱,止咳化痰,降氣消炎等功效。 
主治:風熱咳嗽,痳疹並發肺炎,感冒,咳嗽痰多,風熱咳嗽有汗,咳嗽痰黃色,嘔逆不止,痰稠喘滿,傷食咳嗽痰多,肺熱咳嗽,痰稠粘膩,小兒疳氣明目安胎等症,用量 3~ 10克,無實熱者忌用。  
驗方:
(1)治感冒咳嗽痰多:紫花前胡,薄荷,牛蒡子,桔梗,杏仁各 12克水煎服用。
(2)治咳嗽痰黃稠,咽乾口渴:前胡 15克,黃岑,花粉各 10克水煎服用。
(3)治傷食咳嗽痰多:前胡,爪蔞各 10克,萊菔子,牛蒡子各 15克水煎服用。
(4)治肺熱咳嗽有汗:紫花前胡,桑白皮、地骨皮各 12克水煎服用。
(5)麻疹並發肺炎,台灣前胡 12克,毛冬青 20克,甘草 5克水煎服用。
(6)治肺熱咳嗽,痰稠:前胡 15克,桑白皮,見母,麥門冬,杏仁各 12克,甘草生薑各 8克水煎服用。
(7)治風熱感冒咳嗽:三點金草,台灣前胡各 30克,倒伯葉,紅竹葉各 18克,水煎沖蜂蜜服用。 
本文轉載自2009/12/10"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4/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中醫師教你 除濕 找回元氣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2016-04-16
 春夏季節,氣候多雨,台灣海島環境容易積濕氣,人體與天地相應,外界濕氣重,人體本來就濕,潮濕環境下更難排除濕氣,整天感覺全身無力,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教大家使用食藥材、按摩穴道排濕,做好體內環保。

    南風起,濕氣重,很多人家開窗、吹電扇,反而地板、浴室,甚至冰箱表面都結滿水珠,屋子充滿霉氣還有除濕機可用,但濕氣上身該怎麼辦呢?30多歲的陳先生渾身不對勁,檢查半天也查不出病因,最後求助中醫,伍崇弘望聞問切發現,原來陳先生是上班族,周邊有很多無法消散濕氣的因素,如吹冷氣、份量過多的水果,且天天都喝冰涼含糖飲料,全身無力就是太濕惹的禍。

    伍崇弘指出,可以用水蒸氣的概念來理解:水喝進人體,需要熱能把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才能送進細胞使用。經常喝冰水,熱能不夠馬上把水化為水蒸氣,於是身體瀰漫著水。濕氣重的人吃什麼都補不到該去的地方,代謝性廢物反而會積在體內排不出去,濕久不去會積為痰,所以有些人痰多,都是濕氣作崇。

    清除濕氣方式有很多,包括:運動發汗,水從毛孔出來是排濕很好的管道之一,陳先生如果不能避免冷氣房,可以多運動,冰涼含糖飲料能不喝就不要喝,再喝就更濕,難消化的糯米類更是大忌,阻礙脾胃化濕的能力。

    伍崇弘說,本來腸胃不好、消化吸收差,吃任何東西都馬上想排便,及心肺腎臟排水功能差都很容易成為「濕氣」一族。他建議排濕前先觀察,體內是不是真有濕的表現?觀察重點為:
 1.頭重、全身沒力氣:早上起床,沒有休息後的清爽,反而感覺很累。
 2.舌苔白、厚且膩:刷牙時就算刷去舌苔,不久就又出現。
 3.肌肉無力:脾主肌肉,當濕氣進入脾胃會有肌肉無力情形。
 4.大便不清爽:排泄物不成形、溏瀉、黏膩,或出現便秘但大便形質軟黏,則是更嚴重濕的表現。

 確認這些情形,「濕氣」可能已經上身,伍崇弘建議透過食材、藥材除濕,例如: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朮與桂枝五種藥材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濕功效,但建議由中醫師診斷服用。

    食療可選擇薏苡仁、紅豆及花椒、生薑等辛香料,還有白豆蔻、砂仁等,特別注意:薏苡仁、紅豆烹煮不加糖,生薑不去皮、花椒辛味都有益除濕,火鍋常有白豆蔻、砂仁,也具備辛香、化濕作用,酌量使用能幫忙排除體內濕氣。穴道按摩也有助排濕,包括:足三里、三陰交等,都可健脾益氣除濕。
本文轉載自2016/04/1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壓力大 足按、深呼吸……

記者翁順利整理
2016-04-15
 上班族工作緊張,緩解的第一道關卡是經常自我按摩,因人體中有許多經絡,氣血循著經絡而行,若是氣血被阻,一切健康問題就會由此產生,足部內關、陽池、足三里等穴道按摩,具有關鍵性的效果。

 前述3個穴位都在腿部明顯的位置,自己在平常閒暇時經常按摩,就能紓解筋骨,可應付較繁重的費力工作。

 隨著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因素,許多女性心煩意亂或憂鬱,可嘗試山楂洛神花、棗仁茶及決明子茶等舒壓茶飲,讓肩頸僵硬痠痛、胸悶常嘆氣、女性月經來時小腹疼痛有瘀塊等症狀,以及心神不寧、焦慮心悸等獲得紓解。

 根本的抗壓秘訣則是從心理層面著手,不妨多愛自己、獎賞自己,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即使是15分鐘、半個小時,把注意力從完全外在回到自己身上,完全放空,牢記「今日壓力今日清」的原則,讓壓力不再累積在心裡。

 其次不忘每天運動,每天早、中、晚進行運動,無論走路或上下樓梯,每次10分鐘,心跳110下,這類小運動便可舒緩緊張。

 萬一出現突發的煩躁情緒時,深呼吸的腹式呼吸法可促使心情平靜,慢慢吸入空氣,隨著腹部隆起,稍微摒住呼吸,讓吸入的空氣暫停在腹部,接著利用8秒的時間緩緩的將氣吐出,吐氣時宜慢而且不要中斷。

 如有休假時,則務必把握,多走向戶外,接觸大自然,如此可以讓身心靈皆達到放鬆的狀態。同時隨時保持樂觀的心,唯有樂觀、懂得自我鼓勵的人,才不會累積壓力。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文嘉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4/1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塑膠食品容器具全標示,106年7月正式上路,食品接觸面含塑膠材質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標示Q&A

Q1︰用以盛裝「食品」產品的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需要進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標示嗎?例如寶特瓶飲料的飲料瓶、夜市雞排的淋膜紙袋。


A1︰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所規範對象為販賣流通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產品,如已將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用於盛裝或附加於食品,並製成「食品」產品販賣流通,則該產品符合「食品」標示規定即可,惟業者仍應要求提供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之上游業者(包材供應商)依法標示,且應依食品之特性,選擇適當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以對其販賣流通產品之衛生安全負責。

Q2︰我是消費者,要怎麼看到容器具的標示資訊?

A2︰消費者購買單賣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產品時,即應能在產品上檢視應依法標示之事項。
提供食品的業者,向上游業者購買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取得標示資訊,消費者於購買食品時,可參考業者自主標示資訊,或向該提供食品的業者洽詢。

Q3︰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要求之標示事項,要標示在哪裡才合法?

A3︰依據衛生福利部104918日部授食字第1041302075號令,可於最小販賣單位的包裝或本體上標示,例如製造業者以整箱型式販賣予中盤商業者,則於「箱」上標示即可;中盤商業者以箱中袋裝成串的產品轉售予下游業者,則至少應於「袋」上進行標示;惟前述標示均應具顯著性,足供消費者選購時參考,不得僅於不可拆封的包裝內部之本體或說明書等方式標示。
此外,供重複使用之塑膠類食品器皿或容器,其主要本體並應以印
刷、打印或壓印方式標示其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不得貼標,亦不得僅在外包裝標示;惟本體所標示材質名稱得以一般社會通用名稱標示(例如外文或其他簡寫),此時則應同時於包裝上並列標示其完整之材質名稱及其對應之一般社會通用名稱。

Q4︰何謂「食品器皿或容器」?

A4︰指用以盛裝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之物品,不包括包裝(經包裹或成形才具盛裝功能者),並以產品所標示使用方式(包括標示內容意涵)為準,例如水壺()、奶瓶、餐盒、碗、盤及碟等。惟如僅有運輸或汲取用途(如水管、湯匙、水瓢、杓等)或濾過用途(如洗菜籃、濾網等)者則不在此列。

Q5︰何謂「食品接觸面」?

A5︰參照「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第3條第9款之定義,指與食品直接或間接接觸之表面,包括直接與食品接觸之設備表面,及在正常作業情形下,由其流出之液體或蒸汽會與食品或食品直接接觸面接觸之表面,例如保鮮盒蓋、杯蓋及其墊圈等。

Q6︰本次公告所涉產品,如為複合材料或複合部件所組成,要如何進行標示?

A6︰應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標示品名、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事項,且「其為二種以上材質組成者,應分別標明」。
此外,產品應符合所涉之各項標示規範。例如電器產品如含有食品接觸面含塑膠材質之部件,則產品標示應包括該部件(或逕以整體產品)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應標示之事項,同時該電器產品仍應符合「電器商品標示基準」規範;另例如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標示之產品,如亦屬「應標示回收相關標誌之物品或容器」,則應同時符合「應標示回收相關標誌之物品或容器責任業者範圍、標誌圖樣大小、位置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Q7︰兩種以上材質組成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其「耐熱溫度」應如何標示?

A7︰業者可依據不同材質之性質,擇一方式標示,測試時並以標示溫度之最高者進行耐熱性試驗。︰
1. 標示其各別材質之耐熱溫度;
2. 直接標示各材質耐熱溫度中最低者;
3. 以各別材質耐熱溫度所構成之溫度範圍標示。

Q8︰如何標示才算是具有「一次使用」或「重複使用」意涵?

A8
1. 直接標示使用注意事項為一次使用或重複使用。
2. 以「拋棄式」、「免洗」、「勿重複使用」等詞句標示說明為一次使用。
3. 以「清洗方式」、「保養方式」等項目標示說明為重複使用,其詳細內容未強制需於外包裝完整標示或說明。
4. 電器產品得直接視為重複使用產品。

Q9︰如何標示才算是具有「食品接觸用途」意涵?

A9
1. 直接標示為「食品接觸用途」。
2. 以「食品用」、「烹調用」、「烘焙用」、「食品加工用」等詞句標示說明為食品接觸用途。
3. 品名含有食品名稱且具使用用途意涵,例如麵碗、湯勺、餐叉、茶杯等。
4. 品名含有食品操作用途意涵,例如︰保鮮盒、調理壺等。
5. 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釋義具有食品接觸用途意涵者構成品名者,如筷、碗、鍋。
6. 於使用注意事項或其他標示內容以前述示例文字表達「食品接觸用途」意涵,僅標示產品型態者(如︰杯),無法逕認定為具「食品接觸用途」意涵。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蒲公英 清熱解毒

圖文/呂晃禎
2016-04-13
 蒲公英是清熱解毒的常用中藥,具有食用及藥用的價值,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涼血要藥,常用於乳房腫脹、乳廱等乳房疾病,對於乳腺炎有很好的療效,並且具有明顯的催乳作用,近期研究發現對於胃癌、食道癌、及乳癌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更是臨床上乳癌的常用藥物。

 蒲公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做為藥物使用,最早記載是出自《本草圖經》,其味甘、苦,性寒,無毒,歸味入肝。有清熱解毒,消種散結,利尿通淋之效。主治:瘰癘廱癤,疔瘡腫毒,乳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喉痺咽痛,肺廱咳吐膿血,腸廱腹痛,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等症。臨床常用於感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支氣管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淋巴腺炎,急性乳腺炎,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膽囊炎,骨盆腔炎,尿道炎、痢疾及泌尿系統感染、膽結石、風濕等症。

 蒲公英主要功效是消腫散結,常用於治療廱種疔毒,內廱乳廱,善治內外熱毒諸瘡廱腫,又能通經下乳,是治療乳廱的良藥;若治廱疽腫毒,常與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銀花等藥同用,如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治腸廱則配與大黃、牡丹皮、桃仁等藥共用。肺廱則伍配蘆根、白茅根、魚腥草、冬瓜仁等藥同用。若治乳廱可用單味濃煎內服,或以鮮品搗汁服用,藥渣敷患處;也可以與瓜簍、金銀花、牛旁子等藥共用。若咽喉腫痛,則與板藍根、元參等藥同用。蒲公英另一功效是利尿通淋,《本草備要》:「解食毒,療毒,亦為通淋妙品。」;若治熱淋澀痛,小便不利,則與金錢草、車錢子、白茅根等利水解熱藥共用。倘治療濕熱黃疸,常配伍茵陳、梔子、大黃等疏肝利膽、清熱解毒藥同用以增加療較。如治療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可單獨使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或加入夏枯草、杭菊、黃芩等藥同用。

大劑量 有緩瀉現象
 蒲公英雖然無毒,用於護肝利膽及乳廱、乳炎都有很好的效果,不過用量也不可過大,大劑量使用偶而會有緩瀉現象,一般的用量以10-30克為原則,如單獨使用大劑量可用到60克。其品質以葉片多而乾淨、色灰綠、根完整、無雜質者為佳。於臨床運用原則上,陽虛外寒及脾胃虛弱者應慎用,如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皮膚過敏、搔癢則應停藥,至於陰症及虛寒證則不宜服用(患者食慾減退,倦怠乏力,自汗盜汗,便溏,色蒼白)。

 蒲公英也是很有營養價值的食材,可當成沙拉生吃(生吃是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乾沾醬即可食用),或炒食、煮湯、燴拌、風味獨特。

《蒲公英茶》
 材料:乾品蒲公英100克,水1000-2000毫升。
 作法:
 1.將蒲公英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後加蓋,小火煮40-50分鐘。
 3.濾去藥渣,後良後即可代茶飲用。可酌量加些冰糖,或加入紅棗20個一起煮味。
 功效:能解熱毒,清肝熱,消無名腫毒,乳廱,目赤腫痛,胬肉遮睛,目絡赤脈,目痛連腦,羞明多淚等一切虛火實熱等症。
 也可與決明子同煮;有清熱瀉火之效。或與金銀花共用,能消廱化瘍、消腫毒之力加倍。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4/1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鳳冠草(涼血止痢、消炎降火、清熱解毒)

■平凡
2016-04-07
又名:井邊草、鳳尾草、鳳尾蕨、雞腳草、背陰草、井邊茜、劍葉鳳尾蕨、三叉草、井欄邊草。
生長環境:喜生於路邊、山野、井口邊陰濕荒地。
生態:鳳冠草像劍葉鳳尾蕨科,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根狀基細長橫走、有黑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於根狀莖,分能育葉與不育葉二型,能育葉二回羽狀深裂,下方的裂有柄,頂生小羽片特別長,邊緣全緣,不育葉羽片較寬邊緣有尖鋸齒。孢子囊群沿葉,褐色。
藥用部分:全草。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收,洗淨,曬乾用或鮮用。
主要成分:全草全黃酮苷、酚類、有機酸、氨基酸、鞣質等。
藥理:鳳冠草含有鞣質成分,抗試驗結果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痰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歸經:全草味淡,苦,性寒,入肝、腎、大腦、膀胱4經。
全草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消炎止帶、止血止咳、消炎降火。
應用方法:(1)膀胱炎:鳳冠草、金銀花、白茅根、石韋、含殼草各15克水煎服用。(2)膽囊炎:井邊草、鮮馬蹄金、虎杖各30克,茵陳蒿、含殼草各15克水煎,早晚各服用1次。(3)痛經:劍葉鳳尾蕨25克,生姜12克,土雞蛋1個,白砂糖適量水煎前2味藥,去藥渣,趁藥液滾中入土雞蛋及特砂糖調勻後服用,1日服1次,連服3-5日。(4)淋巴結核:鳳尾草、夏枯草各30克,半枝蓮、蛇毒、雙面刺、雞蛋2粒水煎分1次服用,飲湯吃蛋。(5)狗咬傷或刀傷流血:鮮井欄邊草、鮮紫花地丁25克合用共搗爛,外敷傷處。(6)菌痢:鮮鳳尾草60克,鮮五根草、紅乳草、刺莧菜各3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6/04/0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鉤藤 內、婦、兒科常用藥

■■圖文/呂晃禎
2016-04-06
 鉤藤是臨床上治療肝風內動,頭痛頭暈、驚癇抽搐的常用藥。鉤藤最早入藥的記載始於南北朝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古來各醫典皆認為其氣輕清,多視為小兒專用藥,曰:「療小兒,不入余方。」經後世醫家不斷累積經驗和研究後,現已成為運用廣泛於內、婦、兒的常用藥。

 鉤藤味甘,性微寒,歸肝入心包二經。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之效,為肝經陽盛,風動之要藥。主治:肝風內動之頭暈,肝火上炎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外感夾驚,驚癇抽蓄,中風癱瘓,妊娠子癇,高血壓等症。近代醫家用鉤藤治療肝炎的症狀,如心情煩悶,情緒爆躁,左脅疼痛有很不錯的療效,有些更進一步用於婦科疾患,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鉤藤主要功效是治療肝風內動、驚癇等症;如治療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則與龍齒、石膏、梔子、大黃、黃芩、麥冬等藥共用,如鉤藤散《聖惠方》。若小兒驚熱,常與硝石、甘草共用,如延齡散《聖惠方》。若治諸癇啼叫,則與蟬蛻、天竺黃、大黃、甘草等藥共用,如鉤藤飲子《普濟方》。倘小兒盤腸內釣,啼哭不止,手足上撒,或彎身如蝦者,則與延胡索、枳殼、甘草共用,如鉤藤湯《幼科指靠》。治傷寒頭痛壯熱,配與桑根白皮、牙硝、大黃、梔子、甘草等藥同用,如鉤藤湯《聖濟總錄》。如治小兒驚風壯熱神昏、牙關緊閉、手足抽蓄等症,常配與天麻、全蠍共用,如鉤藤飲《醫學正傳》。若溫病熱極生風,筋攣抽蓄,則與羚羊角、白芍、菊花等共用,如羚羊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鉤藤也常做為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之頭痛、頭暈,如屬肝火者,常與梔子、夏枯草、簧琴等清熱解毒藥同用。肝陽上亢者,則配伍石決明、菊花、天麻等藥同用。如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之高血壓,則與石決明、川牛膝、益母草、夜交藤等藥共用,如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為子癇,則伍配人參、當歸、茯神、桔梗、桑寄生等藥共用,如鉤藤湯《胎產心法》。
 鉤藤為小兒的最常用藥之一,《別錄》:「即以為專治小兒寒熱」。《本草正義》:「鉤藤,蓋氣本輕清性甘寒,最合于幼兒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能治驚癇者,癇病皆肝動生風,氣火上燔之病,此物輕清而涼,能泄火而能動風」。
 鉤藤一般用量以3-12克為原則,特殊情況可用至100克。應注意的是鉤藤不能久煎(有效成分鉤藤鹼加熱後易被破壞,一般以5分鐘為宜,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久煎則無力。鉤藤雖無毒也沒有其它特別的副作用,不過,脾胃虛寒的人,及無陽熱實火者還是應謹慎使用(《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鉤藤蜜茶:
 材料:鉤藤20克、茶葉(綠茶、紅茶皆可)2克、蜂蜜20克。
 做法:
 1.先將鉤藤洗淨瀝乾備用。
 2.將鉤藤加入1000cc煮5-8分鐘。
 3.將熱湯汁加入茶中沖泡,約3-5分鐘,去茶渣待冷後加入蜂蜜即可飲用(不可未降溫前加入蜂蜜)。
 功效:可治療頭暈、頭痛、心繫、失眠、高血壓等症。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4/0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石竹(利尿通淋、破血通經)

■胡德欽
2016-04-06
別名:洛陽花、石柱花、剪絨花。
形態: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對生,葉片披針形,莖稜形有節,多分枝,花單生或雙生生於枝頂,花色繁多,有白色、紅色、粉紅色、淡紫色等。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經、治熱淋、血淋、水腫、經閉、小便不利、目赤腫痛、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用法:
一、石竹根9至10公克,水煎服,治腹瀉。
二、石竹25至30公克,水煎服,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三、石竹9至10公克、冰糖30公克,水煎服,治月經不調。
四、石竹花適量,搗爛敷患處,治毒蛇咬傷。
五、石竹、菊花各10公克,水煎服,治目赤腫痛。 
六、石竹適量,煎水洗患處,或研末外敷患處,治濕疹、瘡毒、皮膚搔癢。
禁忌:孕婦忌服。

本文轉載自2016/04/0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大多肝脾腎失調

----------2016-04-04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症狀表現在月經異常,例如:閉經、月經次數減少、月經量稀少、或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多毛、肥胖及痤瘡等。確切的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有關。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常見的症狀為月經次數減少或週期延長、雄性激素過多、超音波下呈現多囊化卵巢等。其治療方式除了使用藥物之外,多數研究和文獻都顯示,生活方式的調整是最重要的,包括飲食及運動,且運動對於同時有肥胖問題的患者更有顯著的改善。像罹患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人,首先要少吃多動,再加上藥物輔助,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中醫雖然沒有相對應的病名,但根據臨床症狀表現認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歸屬於中醫的”閉經”、”癥瘕”範圍。主要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治療上以補腎為主,活血化瘀、健脾祛溼、行氣化痰為輔。較為常見的證型舉例如下:
 1.腎虛痰實型:以月經稀少、閉經、多毛、肥胖為主,兼有畏寒、頭暈乏力、多痰、腰痠等症狀。此類證型應補腎化痰為主,常用處方為腎氣丸。

 2.腎虛肝鬱型:除了腎虛痰實的症狀之外,還併有經前易乳脹、煩躁易怒等症狀。此證型者多以補腎疏肝為主,常用處方為腎氣丸加減疏肝理氣藥物,例如柴胡、薄荷、牡丹皮。

 3.腎虛痰實血瘀型:此類患者常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家族史,症狀以月經稀少、月經延遲、肥胖之外,還常併有口乾、眠差、便祕等。此證型者多以補腎化瘀祛痰為主,常用處方為腎氣丸加減三菱、莪朮等。

 除了藥物之外,還可用針灸來治療,常用的經絡為肝經、脾經、腎經以及任脈,選用的穴位有氣海、關元、三陰交、太谿、太衝等,主要還是在於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的調整,否則停藥後仍有復發的可能。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唐玫珊提供,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6/04/0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苦參(清熱燥濕、祛風殺蟲)

■胡德欽
2016-04-02
別名:地參、苦骨、菱果苦樹。 
形態:豆科落葉亞灌木,小葉15至21片,總狀花序頂生或液生,花淺黃色或白色,果實莢果長形,種子3至7個。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熱燥濕、利尿、祛風殺蟲。
用法:
1.苦參1至2兩,煎汁,擦洗患處,治濕疹、皮膚化膿。
2.苦參、木香各3至4錢、甘草8分,水煎服,治腸炎、細菌性下痢。
3.苦參、蜀椒各3至4錢、雄黃、硼砂各2至3錢、百部5至6錢,煎洗患部,治皮膚搔癢。
本文轉載自2016/04/0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石蠶(清熱解毒,滋陰潤肺)

石蠶
/立言
又名:石上蜈蚣,石上藕,異色血葉蘭,真金草
來源:石蠶為蘭科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石蠶之全草可供藥用。
藥材性狀:石蠶全草捲曲,暗紫色,根狀莖 3~12cm粗壯鮮品時肉質,晒乾後皺縮,有環節,形如蠶體故稱石蠶,或形如蓮藕又稱為石上藕,節上常有鬚根痕,葉互生在莖下部,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 2~5cm,是暗紫紅色,有些上方可見數條黃色脈紋,有如草菇似的香氣,味微甘澀。
採集加工:整年可予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備用之。
生長環境:生在山地密林下及溝旁陰濕之岩石上或潮濕之巖石上。
功效主治:石上藕全草甘,微澀,性涼:清熱涼血,滋陰潤肺,消積解毒等之效。
主治:肺結核咳血,神經衰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用量 3~15克。
驗方:
(1)治肺熱咳嗽(肺結核)咳血:鮮石上藕 30克,洗淨,生咀嚼或打碎絞汁服用或石蠶,百合,竹根七各 10克,陳皮3克水煎服用或石蠶,石油菜,石仙桃,杉寄生各 10克,茜草根 6克水煎服用。
(2)神經衰弱:石上蜈蚣,五味子各 10克,百合 15克,款冬花 12克共為研末,飯後用蜂蜜調服用,每次 6克,早、晚各一次。或單味 10克水煎服用。
(3)食慾不振:真金草 12克,水煎服用或異色血葉蘭,大力王各 10克水煎服用或石蠶 10克,雞香藤,葫蘆茶各 15克,狗尾草 30克,燉雞肉服用。
(4)消化不良,真金草,獨腳金,布渣葉,葫蘆茶,爵床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1/06/20"中華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4/0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中高齡女性 比例高…陰陽失調 難入眠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2016-04-01
 失眠容易造成疲倦、負面情緒、精神抑鬱等影響,中醫師表示,失眠在中醫上來說,主要和心、肝、脾、腎、膽密切相關,可服用清肝益智茶、養心定志茶、柏子仁養心茶等藥方來恢復氣血運行的節律,調治病變所涉及的臟腑,進而改善失眠的困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張尚智指出,慢性失眠包括: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及早醒,導致起床後仍覺得疲憊,影響白天的生活功能,超過4個星期。隨著年齡越高,失眠比例也越高。

 此外,中、高年女性的失眠比例(29.8%)也明顯高於男性族群(24.0%),可能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影響如更年期症狀等有關,另外工作、感情、課業、經濟壓力等,各種在心理造成負擔的壓力及情緒波動,身理上的過敏、貧血、罹患呼吸中止症,重度使用3C產品,夜間過度運動,或者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飲品等,都容易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張尚智說,長期失眠容易導致精神抑鬱、認知及注意力變差、影響社交和工作能力,影響生活品質;在生理上則會使交感神經及血壓升高,導致高血壓、血糖以及免疫調控失調,血管粥狀動脈硬化風險。

 張尚智表示,失眠在中醫屬於「不寐」、「不得臥」、「目不瞑」、「不能眠」的範疇,涉及陰陽盛衰之間的平衡及多個臟腑病變,主要是心,心主神,神不安則失眠。此外,失眠也和肝、脾、腎、膽密切相關。

 因此,治療上原則以調整陰陽,恢復氣血運行的節律,調治病變所涉及的臟腑等,並可針對不同病因證型來分別應用補益心脾,滋陰降火,交通心腎,疏肝解郁,養血安神,和胃消滯等法,以改善臟腑陰陽失調;張尚智建議,如有睡民品質不佳的問題,可服用清肝益智茶、養心定志茶、柏子仁養心茶改善失眠困擾。
  
 清乾益智茶為將菊花、枸杞子、白芍、石菖蒲、遠志等藥材用1000cc的熱水沖泡,燜約10分鐘後即可;養心定志茶需選用龍眼肉、百合、酸棗仁、浮小麥、陳皮等藥材,且欲先將龍眼肉及酸棗仁為炒黃後搗碎,在與其他藥材一同與水1000cc大火煮10分鐘即可。

 柏子仁養心茶則是將柏子仁、枸杞子、麥冬、當歸、石菖蒲,玄參、熟地各,甘草等,按配方比例,研成細末,以紗布袋分包,每包15克,每次取一包,至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後加入蜂蜜適量,代茶飲用。
本文轉載自2016/04/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蛋白尿 5大證型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6-03-31
 蛋白尿是腎臟病的一個警訊,中醫治療蛋白尿,可依蛋白尿的源頭,也就是各種疾病所造成,來進行辨病論治,也可以依各種臨床體質表現,來進行辨證論治。以下是比較常見的證型:

 1.腎氣不固型:
 發病日久、疲倦、頭暈耳鳴、腰脊痠軟、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沈弱無力。治療:以補益腎氣為主。常用方藥:八味地黃丸加減。

 2.脾氣虛弱型:
 無明顯浮腫、面色不華、疲倦乏力、食慾差、大便稀、舌胖齒痕、脈細弱。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常用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

 3.陰虛火旺型:
 小便短赤、頭暈耳鳴、疲倦、手足心熱、兩顴紅、舌質紅、脈細數。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常用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

 4.氣滯血瘀型:
 面色暗或黑、肢體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治療:以理氣活血為主。常用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5.下焦濕熱型:
 小便黃赤、或帶有血尿、心煩口渴、面紅口瘡、舌尖紅、苔黃膩。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常用方藥:八正散加減。

 蛋白尿是腎臟病的警訊之一,但也與身體其它臟腑有連帶關係,需要審慎評估與治療;畢竟腎功能出現問題的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發現。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腎臟惡化,才不會後悔莫及。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吳孟霖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3/3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龍船花根(清肝降火、利尿解毒)

■平凡
2016-03-24
別名:龍船花、龍船花根、白龍船花根、狀元紅、紅龍船花、白龍船花。
生長環境:生於山谷、溪邊、林緣。
分布:在中國大陸華南、西南各省及湖南、浙江、福建與台灣。
生態:為馬鞭草科,常綠灌木,嫩莖方形,葉對生,心臟形,有柄,春末至秋間開白花或紅花,花絲長,圓錐形花序頂生,雄蕊4枚。果為核果圓形,成熟黑色。
藥用部分:全株或根、葉。
採收期:秋冬季採集,洗淨,切段或切片曬乾備用。
性能:全株味甘、微苦,性涼(紅花有小毒慎用)具有活血袪瘀、清肝降火、利尿解毒、活血通經、潤肺止咳、清熱消炎。
方例:
1.小便白濁、遺精:白龍船花頭70克、刺桐根、白粗糠各30克、紅骨蔡鼻草頭、山素英各15克,用第2次洗米水8碗煎剩2碗,加公豬小肚1個燉爛服用。
2.婦女白帶:白龍船花頭、白肉豆根、白橄欖根各25克、白花菜、白花益母草、白花虱母子各15克水煎,加公豬小肚燉爛分2次服用。
3.蛇頭瘡:龍船花葉適量加米酒適量搗爛,熱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6/03/2ˋ"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紫爆來襲…按摩4穴啟動防護機制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2016-03-24
 空氣品質不佳,對呼吸道的影響很大,中醫師提供霧霾天自我保健方法,平時在家可穴位按摩,每個穴位按壓5至10分鐘,啟動身體的防護機制。

 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吸入的細懸浮微粒會影響肺部換氣,使肺功能下降,促發咳嗽、氣喘、誘發慢性發炎,使身體抵抗力變差,容易感染。 
 顏素美指出,PM2.5進入肺泡後,很難被人體清除,最好的自我保護方法是減少暴露在PM2.5下,空氣品質不良時避免出門,另外也應戒菸、少燒金紙,若PM2.5紫暴時減少開窗,以及使用口罩、使用空氣清淨機等,以減少PM2.5對健康危害。

 霧霾天該如何自我保健?顏素美表示,平時在家可穴位按摩,每個穴位按壓5至10分鐘,啟動身體的防護機制。按壓方法為:
 1.掐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手腕伸直,手腕側面,食指所到之處):列缺穴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刺激列缺穴,可宣肺利氣、疏風解毒,改善咳嗽、氣喘,也能改善喉嚨乾痛、癢、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
 2.揉照海穴(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通陰蹻。能清咽利喉,緩解被空氣污染傷害的咽喉乾燥。
 3.搓「迎香」(鼻翼兩側一釐米的皺紋中):迎香屬手陽明大腸經,能疏散風熱,通利鼻竅。搓迎香能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
 4.按合谷穴(將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隆起最高點):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回陽九針穴之一,能清肺疏衛,輕清走表,宣洩氣分之熱。

 顏素美也提醒,上述的穴位按摩是保健方法,不能替代醫療,如果症狀嚴重,建議到醫院接受治療。
本文轉載自2016/03/2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天麻 不宜當補藥天天吃

■圖文/呂晃禎
2016-03-30
 天麻是常用的名貴中藥之一,臨床多用於頭脹、頭痛、眩暈、小兒驚風、癲癇、抽蓄、肢體麻木、破傷風等症,尤其是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效果顯著。近年來研究發現,天麻對於腦部及神經系統有很好的作用,已廣泛被運用在預防老人癡呆、腦神經衰弱等症。

 天麻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為蘭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塊莖。又名神草、赤箭、定風草《本草匯言》、獨搖草;其味甘,性平,歸肝經。有息風止痙,祛風通絡,平肝潛陽之效。主治:肝風內動,驚癇抽蓄,小兒驚風,破傷風,筋攣抽蓄,頭昏頭痛,胸悶胸痛,眩暈不眠,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近年來臨床上更廣泛運用於三高疾患,及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症。

 天麻臨床上主要用於肝風內動,驚悸抽蓄,由於天麻可以息風止痙,作用平和,甘潤而不燥烈,適用於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悸抽蓄,其特別可貴之處是,不論寒熱虛實皆可用。治小兒脾慢驚風,常與白朮、人參、僵蠶等藥伍配共用,如醒脾丸《本事方》。治小兒急驚風,則與羚羊角、全蠍、鉤藤等藥共用,如鉤藤飲子《靈驗良方匯編》。治療破傷風驚悸抽蓄,角弓反張,則與防風、附子、天南星、等藥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天麻另一個主要功效是治療肝風內動之頭痛、眩暈,為息肝風、平肝陽之止暈良藥。天麻鉤藤湯《雜病證治新義》就是專治肝陽上亢之頭痛、頭暈的名方,常伍配牛膝、石決明等藥同用。若風痰上擾之頭昏、頭痛、頭暈,則常與半下、白朮、茯苓等藥同用。若治腦血管意外後,經絡手足不遂,肢體麻木,筋攣抽蓄等症,則與川芎同用,如天麻丸《聖劑總錄》。倘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常與秦艽、羌活、桑枝等祛溼通絡藥共用,如秦艽天麻湯《醫學心悟》。

 最近研究發現,天麻對於人的大腦神經具有明顯得保護和調節作用,能有效降低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的發生率,能增強腦部神經及強化視神經的辨識能力,目前已運用於高空飛行人員及預防老人癡呆的保健藥物。

 天麻依採收季節可分為冬麻(在冬季採收的天麻)及春麻,一般而言以質地堅硬沉重,有「鸚哥嘴」,斷面實心,色澤明亮的冬麻較佳,而質地鬆軟,有殘留莖基,斷面空心,色澤暗沉的春麻次之。天麻雖是治暈要藥,不過並不是所有頭暈都有用,主要是適合於肝風內動之投暈,如肝陽上亢(頭痛、頭暈同時出現),痰濁中阻(經常感到頭重昏沉),腎氣不足(頭昏頭痛暈的同時,伴有記憶力明顯衰退現象)。但是,如果是外感產生的頭痛、頭暈則是無效的。

 天麻雖無毒,一般用量以3-15克為原則,不過如果當成補藥天天吃,偶爾特殊體質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如頭暈、嘔吐、惡心、胸悶,皮膚搔癢等症。原則上舉凡陰虛、血虛、津液衰少(舌乾口燥、咽乾、大便秘結等)明顯者須慎用;如《本草綱目》云:「久服天麻,遍身發出紅丹」。《本草逢原》曰:「天麻性雖不燥,畢竟風劑,若血虛無風,火炎頭痛,口幹遍閉者,不可妄用」。清朝名醫吳儀洛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風者忌用」。

 天麻也是上等的藥膳食材,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天麻茶:
 材料:天麻3-5克,茶葉(紅茶或綠茶)2克。
 做法:將天麻及茶葉放入杯中,以開水沖泡,以代茶飲。
 功效:平肝熄風,定驚潛陽,可治頭昏眼花、目眩頭暈、口苦耳鳴、驚恐不眠、四肢麻木不仁、手足不遂、肢體抽蓄等症,長期服用可預防高血壓。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3/3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台地黃(清熱解毒、止血平肝)

■胡德欽
別名:拉狸甲、土毛地黃、台閩苣苔。
形態: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葉對生或互生,葉片長橢圓形或狹倒卵形,先端漸尖,疏鋸齒緣,全株被毛,總狀花序頂生,花鮮黃色,蒴果卵形。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平肝、治外傷出血。
用法:鮮台地黃葉適量,搗爛外敷,治外傷出血。
本文轉載自2012/05/05"中華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4/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