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龍膽草 良藥苦口

■文圖∕呂晃禎
2017-05-03

 用「良藥苦口」形容龍膽草,貼切的程度似乎比黃連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其苦味比黃芩、黃柏、黃連更苦。臨床除了遇到實熱症才會勉強用大苦大寒的藥,而且會在不影響藥效下,盡力用其他的藥物矯正苦寒藥的苦味,只要病症轉輕就會用清熱解毒藥取代大苦大寒的藥物,除了考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因素外,也是顧慮到苦寒藥易傷胃氣及灼傷元陽之故。

 龍膽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膽及三花龍膽 或條葉龍膽的根或滇龍膽;其藥用部位為植物的根及根莖,大陸全國各地皆有產,不過以東北的產量最大,習慣稱之為關龍膽,通常於秋季採收,洗淨、曬乾、生用。臨床只要有實熱炎症現象就可使用,因此運用的疾病範圍廣泛,如及慢性肝炎、膽囊炎、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子宮頸炎、中耳炎、結膜炎、口腔炎、帶狀泡疹、濕疹、藥疹等過敏性和免疫性疾病及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等。

 其藥性味大苦大寒,歸肝、入膽及膀胱三經,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清下焦濕熱,有祛火定風,利水消腫(《本草新編》:龍膽草,其功專于利水,消濕......),驅蟲消食之效。主治:濕熱黃疸,陰腫陰養,小便淋痛,強中帶下,肝膽實火之頭目脹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腫、耳聾,口苦脅痛,熱病抽蓄,小兒疳積,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瀉下利,殺蟲去積,驚風止惕,益肝膽氣等。由於龍膽草藥性大寒,能清瀉肝火,善瀉肝經實火,並能清除濕熱,常用於治療肝經濕熱的各種疾病,如黃疸型肝炎,膽道感染、膽囊炎,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頭暈目眩等症,皆是取其清肝火的功效。

 以現代藥化分析,龍膽草含有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當藥苦苷、三葉苷、苦龍苷、四乙醯龍膽苦苷、龍膽鹼、龍膽黃域、龍膽酊、龍膽三糖等。現代藥理學證實,龍膽草具有抗菌、消炎、保肝(對四氯化碳誘導之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能減少肝細胞變性和壞死,有降低GPT、GOT的效果。)、利膽(能收縮膽囊及增加膽汁分泌。)、健胃(小劑量的龍膽苦苷能促進胃液及胃酸的分泌,具有健胃作用,但大劑量效果剛好相反,會抑制胃酸分泌,減少食慾、妨礙消化功能的運作。)、鎮靜、降壓(龍膽酊、龍膽鹼有降壓作用)、利尿、抗腫瘤及調節免疫機制,可以抑制抗體的生成作用。

 整體而言,龍膽草少用健胃,多用傷胃;少用保肝,多用傷肝。本藥大苦大寒,不宜自行購買服用,如有需要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上)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5/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龍膽草苦寒藥 瀉肝膽實火 清下焦濕熱 
■文圖/呂晃禎
2017-05-10

 龍膽草藥性苦寒,能清熱燥濕,尤其善於清理下焦濕熱,常與三妙散合用治療腳脛骨紅疹濕癢,治療黃疸、尿赤,常與茵陳、梔子、黃柏等藥同用。苦寒藥有沉降特性,能瀉肝膽實火,如肝火頭痛,目赤紅腫,甚至出血,脅痛口苦,常用龍膽瀉肝湯與瀉白散,或清上防風湯同用,或眼睛出血嚴重,則加入止血藥,如黑地榆、黑浦黃、川七、仙鶴草,很快就可看到預期效果。由於龍膽草可以清瀉肝膽實火,用於治療肝經熱勝,熱極生風所導致之驚厥、手足抽蓄,常配伍牛黃、鉤藤、黃連等藥同用,以增強清肝、息風、止痙的作用,如涼驚丸。 

 龍膽草組成方中最代表性的就是龍膽瀉肝湯(與黃芩、梔子、柴胡、當歸、木通、澤瀉等藥同用),其次是治癌常用方當歸龍薈丸。龍膽瀉肝湯擅於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主治:肝膽實火上擾諸症,如頭目斥痛,口苦脅痛,耳腫耳聾。濕熱下注,如陰癢陰腫,小便淋濁,筋萎陰汗,婦女濕熱帶下黃臭等症。現代常運用於頑固性偏頭痛、頭部濕疹、癢瘡紅疹、高血壓、急性結膜炎、角膜炎,中耳炎、外耳道癤腫、鼻竇炎、急慢性肝炎、膽囊炎、以及泌尿系統各種炎症,如急性腎孟炎、膀胱炎、尿道炎、睪丸炎、骨盆腔炎、帶狀皰疹等實熱症。龍膽草若與當歸、梔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木香、赤茯苓、麝香等藥共用,就是當歸龍薈丸,有清瀉肝火、定驚安神之效,專治肝經實火之症,如頭暈目眩耳聾耳鳴、神志不寧、驚悸抽蓄、狂越躁擾、咽膈不利、胸脅作痛、陰囊腫脹、大便秘結、小便澀滯。

 若治勞黃,額上汗出,手足中熱,四肢煩疼,薄暮寒熱,小便自利等症,則與甘草、麥冬、柴胡、牡蠣等藥同用。如龍膽散。假如因肝火上炎之鼻病,或咽喉腫痛,龍膽草單味沖服,或研末服都有很好的效果。治暑日目澀,則與黃連同用。治雀目夜不見物,常與羊肝、黃連共用。治眼中漏膿,則與當歸同用。若治榖膽,食畢頭暈,心鬱鬱不安而發黃,由於失饑大食(饑飽過度),胃氣沖熏所致,則與牛膽、苦蔘同用。治繡球風,腎囊(陰囊)風搔癢或破、流水,則與桃葉、蜂房、藜蘆、麻油共用。

 龍膽草與不同藥物伍配有不一樣效果,如與黃連伍配兩藥相須為用,功效倍增,善於瀉肝膽之火,主治目赤腫痛,耳聾耳鳴等疾。若與大黃配伍,二者相使為用,對於肝鬱火盛,濕熱內盛所引發的脅痛耳聾、目赤口苦、黃疸熱痢、陰囊濕腫、便祕燥結等症有很好的療效。倘與石決明同用,兩藥皆有沉降之性,可平肝陽、清肝火、相使為用,善於治療肝火炎、肝陽上亢之頭痛、目赤腫痛等症。若與養血、益陰、和肝之當歸合用,可以達到瀉中有補,於輸瀉之中可以防止因肝膽火盛而耗傷陰液,有去邪而不傷症的作用。倘與柴胡同用,則運用龍膽草的苦寒沉降,與柴胡之清輕芳香,升發疏泄肝膽之氣,二藥伍配沉降升降,一升一散,可以瀉火清陽,鬱滯均散。若與茵陳共用,可以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疸,治療口苦咽乾、胸脅脹滿。

 龍膽草量少雖可健胃,但有條件,其所針對的症候是脾胃肝膽濕熱積滯之實證(即使是濕熱積滯之開胃也應以少量空腹為原則),而不是脾胃虛弱之食慾不振,如未經正確辨證論治而錯用,反而會有惡心、嘔吐、食慾更不好的副作用。其一般用量以3-9克為原則,大量不宜超過12-15克,如劑量過大,會妨礙消化系統運行,並出現頭痛、頭暈、面紅、心率減慢副作用。

 龍膽草藥性苦寒,多服、久服易傷脾胃,因此,脾胃虛弱腹瀉便溏,及無濕熱實火不宜。脾胃虛寒及陰虛陽亢也不宜。本藥苦寒肅降,多食易傷胃氣及元陽,不宜自行購買服用,如有需要應請教中醫師。
(下)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5/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