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晃禎
成語「囫圇吞棗」除了說做事馬虎及讀書不求甚解外 ,其實隱含另一層醫學意義,即棗子對牙齒不好對胃不錯,所以不用細嚼慢嚥就吞下去。古人很早就知道紅棗對人的身體很好,不管做為食材或藥用皆有數千年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人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做為上等貢品宴請賓客。紅棗素有「百果之王」的美譽,因紅棗含有維生素 A、 B、 C等必須維生素及 18種胺基酸、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鈣、鎂、鐵等物質;而維生素 C(抗壞血酸)含量更比蘋果、葡萄高出 70~ 80倍,維生素 P的含量也很高,故民間有「天天吃紅棗,一生不顯老」之說。紅棗中還含有豐富的環磷腺苷、兒茶酸,維生素 B、 P對於防癌和預防高血壓、高血脂有些作用。
明代醫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治療脾虛弱 食少便溏等虛症;自古以來紅棗就是補脾胃及和中的聖品,屢屢在補藥方劑中和消耗性疾病的處方皆可以看到它蹤跡。最著名的千古名方是「甘麥大棗湯」,紅棗就是主要藥物之一,治療婦人臟躁,效如桴鼓,現在許多醫師仍常用來治療失眠、腦神經衰弱、身體虛弱等症。
不論以中醫觀點或營養學角度來看,紅棗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養生食品,也是滋補脾胃、養血安神、加速機能復元、強化體質、延緩衰老的中藥材,適合產婦及年老體弱者食用,更適合長期從事腦力工作和腦經衰弱者,如能煮水後做為茶飲,不只能安養心神,補充體力,更能提供人體多種必需的養分。
假如手腳冰冷、頭暈、貧血,可略加桂圓既可做甜湯使用,當茶飲也是風味絕佳的養生飲品。惟有消化性潰瘍或胃酸過多者,不宜空腹飲用,如真的想吃或非吃不可的話,飯後飲用或加入少量鹽巴即可。
紅棗雖好,但有消化性潰瘍不宜空腹食用,糖尿病及腹脹時也須禁用。購買紅棗時顏色以暗紅色為佳,顏色過於鮮紅可能會有不當加工之虞,果實以大顆飽滿為上,如表面不完整略有凹陷,或聞之略有發酵酒味皆為劣品,不宜食用。
介紹一種長壽補氣茶給大家,常服能溫補腸胃、益氣固表、增強和調節免疫系統,壯筋骨,補氣血,預防感冒有一定功效。此方傳自 1位 90多歲的耆老:將 1斤紅棗剖開煮水 20~ 30分鐘,之後將渣去除,繼續加熱濃縮 5~ 10分鐘,再加入黃耆 3斤(北耆補氣力較強,甜度略不足且略帶草腥味,而晉耆則較甜較好吃,市面上看到的幾乎都是晉耆,選購時以大片含膠質多者為佳)炒至不黏手為度,起鍋待冷後冷藏,需要時取出煮水飲用。劑量約 5錢至 8錢或 1兩皆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