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6腫狀況 水腫≠腎臟病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6-02-19
 「醫生,我到了下午雙腳就很容易水腫,是不是腎臟出了問題?」42歲的李太太來門診時提出她的疑問,而這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一般民眾很容易將水腫與腎臟病連結在一起,事實上,只要鹽分或水分攝取超過尿液和流汗等體液的排除就可能導致水腫。李太太經中醫辨證後屬氣滯飲停,開予疏肝理氣、健脾利濕的處方,1週後水腫情形明顯改善,後續再服用2週,午後下肢水腫症狀幾乎沒有再出現過。

 以下是常見與疾病相關的6類水腫:
 1.嚴重蛋白尿,如腎病症候群,因為大量蛋白質從尿液排泄,導致血液蛋白質太低,鹽分及水分因而易堆積於血管外之組織而至水腫。嚴重的腎功能衰退,水分及鹽分排除不易而蓄積,也容易引起水腫。
 2.心臟衰竭造成靜脈回流變差,當身體水分過多時易導致水腫。
 3.肝臟疾病,主要是肝硬化,導致血清白蛋白合成太少。
 4.某些降血壓藥、消炎止痛劑、口服降血糖藥、避孕藥及促進排卵藥物,也可能引起水腫的副作用。
 5.局部病變,如靜脈曲張、蜂窩組織炎、下肢靜脈栓塞等問題,可能造成局部或單側患肢水腫。
 6.不明原因或體質性的水腫,女性居多,特點是早上好好的,到下午或晚上下肢腫脹,連穿鞋都困難。此外,久坐不動,中風之患肢,因靜脈回流變差,也易腫脹。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吳孟霖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2/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