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3
川貝善治咳嗽深植國人心中,川貝母是名貴的中藥材之一,臨床確實是治咳良藥;只不過藥價貴了些,貴的時候1斤數千元。
其藥用記錄始載於《滇南本草》,是治療外感風熱、陰虛燥咳、久咳不癒的良藥。不過貝母的紀錄較早,出於《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中品,陶弘景曰:「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蘇恭云「其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采之良…」。其實早期川貝、浙貝分野並不明顯,直至《本草綱目拾遺》才將川貝與浙貝明確分開,謂川貝味甘而補,內傷久咳以川貝為宜。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前三種慣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其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入心,質潤泄散、降而微升,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解鬱散結之效。主治:肺熱咳嗽,乾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憂思鬱結,胸悶脘脹,肺痿肺癰,喉痺乳癰,癭瘤瘰癧,癰疽種毒,乳汁不下等症。
川貝善於治療內傷久咳,燥咳、熱痰之症,用於肺虛勞嗽,陰虛久咳不癒者,常配伍沙參、麥冬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燥肺熱咳嗽,常伍配知母以收清肺潤燥之效,如二母丸《壽世保元》。若肺熱痰多,則與甘草、杏仁同用,如貝母丸《聖劑總錄》。傷寒後,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勞嗽,則與桔梗、紫苑、杏仁等藥共用,如貝母丸《太平聖惠方》。川貝除善治咳嗽外,另一大功效就是,治療瘰癧瘡腫及乳廱、肺廱。若痰火鬱結之瘰(即淋巴結核),則與牡蠣、元參等藥共用,如消瘰丸《醫學心悟》。倘熱毒廱盛之瘡廱、肺廱,常與清熱解毒藥如蒲公英、魚腥草等藥共用,已達散結消腫之效。
潤肺止咳 化痰平喘
以現代藥理分析,川貝含有多種生物鹼,如川貝母鹼、西貝母鹼、青貝鹼、爐貝鹼、松貝鹼等;貝母總生物鹼及非生物鹼部分皆有鎮咳及祛痰作用,貝母總鹼也有抗潰瘍作用,西貝母鹼有解痙作用。總的來說,川貝母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鎮咳、祛痰、抗菌、及降壓作用。
川貝母主要用於燥咳,熱症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風熱咳嗽,咳嗽症狀如口乾舌燥、痰少痰稠、色黃、咽乾咽痛、夜咳、陣咳、咽癢即咳、連續咳嗽、痰咳不出。川貝雖是治咳良藥,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咳嗽川貝都是用的,如咳嗽痰多而白者不宜(風寒咳嗽),川貝雖有滋陰潤肺作用,但其性寒,而且有收斂作用,如果外感初期即使用,反而使得外邪不易驅散,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複雜。
川貝一般用量以3-12克為原則,川貝雖好,不過在使用上也有若干須要注意之處,如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不宜。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的人皆應慎用;服藥期間禁食辛辣、油膩食物。舉凡氣虛、濕熱、陽虛體質者皆不宜,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雪梨川貝湯》
雪梨(或一般梨子)1個,川貝5-12克,冰糖酌量。先將梨子洗淨,上部連蒂橫切為蓋,下梨挖去核心,加入川貝、冰糖,燉煮1-2小時,即可食用。能夠化痰、潤肺、止咳,可治夜咳不止,頓咳、陣咳、久咳不癒之疾,氣管不佳者,入秋前後服用最佳,如無暇燉煮,長期生吃水梨亦有滋陰潤肺的效果(臨床觀察效果不錯)。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