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根據臨床顯示65歲以上民眾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是65歲以下的4至5倍。心臟科醫師提供「543」口訣,呼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為使社會大眾更了解心房顫動及診斷治療的重要性,與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合辦座談會,由心臟科醫師林俊呈及王奇彥為民眾說明及解答問題。
林俊呈表示,導致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心臟手術(術後併發症)、心辦膜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臟衰竭、年紀大、肥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飲酒過量等都應注意與防範。
王奇彥強調,心房顫動可能伴有心悸、虛弱、頭暈、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冒汗、運動乏力等症狀,但也有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呼籲民眾應時時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應儘速就醫,及早發現、早期治療。
專科醫師們提供民眾一個「543」口訣,「5」是指5大好發群族: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甲狀腺亢進;「4」是指4大有感症狀: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3」是指3大心跳指標: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忽強忽弱。
王奇彥提醒,預防心房顫動等併發症,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量且規律運動、控制高血壓、避免過多的酒精及咖啡因、戒菸、保持適當體重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