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肉豆蔻是所有荳蔻中唯一喬木,為高大喬木植物肉豆蔻的成熟果仁。原產摩鹿加群島,數百年前被視為珍寶,只有富有的人才買得起。近年來大陸東南各省和東南亞諸國及加勒比海各國已大量種植,以做為藥用及香料之用,價格已不如以往般昂貴。
肉豆蔻的果實可製造成兩種香料;荳蔻核仁和肉豆蔻皮,可做為食品及菜餚調味品,果仁可製成香精油及工業用油等。
肉豆蔻又名肉蔻、麻醉果、玉果、肉果,其味辛,性溫,歸脾入胃及大腸三經,為理脾開胃、消宿食、止瀉要藥;有理脾開胃,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固大腸,消宿食之效。主治:脾胃虛寒,脘腹脹滿,腹痛冷痢,食慾不振,宿食不消,霍亂中惡,嘔吐,久瀉,久痢,腎泄等症,外用可作為寄生蟲驅蟲劑。
由於肉豆蔻性味辛溫,藥性澀收力較強,能入中焦,暖脾胃,固大腸,止瀉痢;如治療脾胃虛寒之久瀉、久痢,常與乾薑、肉桂、黨參、白朮、訶子等藥同用。若治胃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之症,常運用肉豆蔻之辛溫香燥,行氣止痛之特性,常與木香、半下、乾薑等藥同用。
肉豆蔻若適當伍,配治病範圍廣泛;治水濕腹脹如鼓,不食者,病可下;則與檳榔、輕粉、黑牽牛同用,如肉豆蔻丸《宣明論方》。若脾腎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則與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生薑、紅棗共用,如四神丸《內科摘要》。如水瀉無度,腸鳴腹痛,則與白麵、生薑煨熟用,如肉豆蔻散《聖濟總錄》。如治霍亂嘔吐不止,配與人參、厚朴、生薑共用《聖惠方》。若治瀉痢日久,腸胃虛寒,腸滑,糟粕不聚,常與龍骨、胡粉、白礬同用,如豆蔻丸《嬰童類萃》。治脾臟久冷,滑瀉不止,則與附子共用,如肉豆蔻丸《聖濟總錄》。治瀉痢日久,脾腎虛寒,日夜無度,腹痛喜溫喜按,倦怠食少,及脫肛下墜,則伍配人蔘、當歸、白朮、肉桂、白芍、甘草等藥同用,如純陽真人養臟湯《局方》。治一切血痢,則與烏賊骨、人參共用,如人參散《局方》。
肉豆蔻有一定的毒性,經炮製後煎劑一般用量以6~8克,丸散每次以0.5~1克為原則(內服須煨熟去油用),其炮製方法有煨制、蒸製、炒制、土製、制霜等方法,就是要減輕或去除肉豆蔻中油的毒性。只要炮製得宜不失為溫脾暖腎,是治療中下焦的好藥。
除肉豆蔻外,其他的豆蔻類如白豆蔻、紅豆蔻、草豆蔻都是薑科不同品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共同的特性是藥性都是味辛,性溫,入脾胃二經,都有止嘔、散寒燥濕作用。只要是濕組中焦,脘腹脹滿疼痛,胸悶不暢,嘔惡欲吐,口淡黏膩,大便不爽等症,四藥皆可選用。
不過四種豆蔻藥性強弱程度略不同,也各有特點;肉豆蔻辛、苦、溫,入脾、胃、大腸三經,能溫中澀腸,行氣消食,擅入中下焦,主治虛瀉、冷痢、脘腹脹滿、嘔吐不食,宿食不消。白豆蔻其氣清香,偏行於上中焦,善治一切寒濕氣滯之症。紅豆蔻辛熱,無行氣作用,長於溫胃散寒,燥濕醒脾。草豆蔻辛溫香燥,燥濕散寒之力較強,善於健脾燥濕,常用於寒濕鬱結中焦不散之症。
肉豆蔻濕熱瀉痢之人忌用。其具一定毒性不可隨便購買服用,需有專業人員經一定炮製程序後方可服用,未經炮製去油,或服用過量都可能中毒,其症狀為眩暈、惡心、幻覺,嚴重或出現譫語、瞳孔散大、呼吸困難、神經反應遲緩,更甚者會昏迷休克。肉豆蔻醚和覽香脂素、黃樟醚對正常人,有致幻作用。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