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中藥為何要煎兩次?

■王中
2017-03-25
 湯劑藥效雖好,煎煮卻比較麻類。因此,許多人不按醫囑,把原本應該煎兩次的湯藥改成多加水,只煎一次。這種做法不符合中藥煎煮要求。

 中草藥煎煮是讓藥物中有效成分逐漸溶出的一個過程。因為中藥材料浸入水中後,藥物吸收一部分水,藥物中所含的生物碱、苷類、有機酸及有機酸鹽類、鞣類、蛋白質、酶類等多種成分,幾乎都溶於水中,樹脂與脂肪油雖不溶於水,但與其他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因此,造成藥材內外濃度差,有效成分從組織內內外滲出。當藥材內外濃度相等,即處於平衡狀態時,溶出停止。因為溶出是一個動態平衡,若生藥內部有效成分與其中浸液的比值,等於生藥外部有效成分與外部的浸液的比值。此時,藥物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須濾去藥液,再加新的水分,使其重新建立濃度差,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藥材的成分繼續溶出。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湯劑煎煮兩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而第三煎和四煎,只能煎出20%左右。這就說明,中藥湯劑一般煎煮二次是合理必要的。但煎煮次數過多,並非是好事,有的藥物在不斷溶出的同時,也會破壞藥效。

 為了保證藥效,常規湯藥必須分兩次煎煮。煎煮湯藥所需的時間,以有效成分溶出的情況來定。一般藥物,頭煎以沸騰開始,許算時間需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即可。也有例外,比如,治感冒的解表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時間過長,會破壞解表藥中的揮發性成分;還有,滋補藥頭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有先煎藥需先煎10~30分鐘,後下藥應在最後5~10分鐘入鍋。

本文轉載自2017/03/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