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黃斑部病變 杞菊地黃丸 養肝血補腎水



   「陳醫師,我的左眼視力模糊,眼科醫師診斷為黃斑部病變,怎麼辦?」鹿港施老師打電話來,憂心忡忡!
 視網膜就像是照相機的底片存在於眼睛裡,其中黃斑部乃是視功能最敏感的地區,黃斑部是視網膜上直徑約 5.5毫米的組織,位在瞳孔的正後方,比瞳孔稍大,並有高感度的視覺細胞密集的分布,雖然黃斑部只占視網膜面積的 2%,但我們直視前方,視角 20度以內的影像都由黃斑部負責將影像訊息傳遞到腦部,而視覺中樞再用超過一半數量的腦細胞來分析接受到的重要訊息。因此,黃斑部不僅位於視網膜的中心點,更是操控我們視覺的重要樞紐。
 用於經常受到光線的刺激與傷害,對於眼球逐漸老化的老人家,或是眼球退化的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產生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好發於 60歲以上的老人,但高度近視的年輕人亦常見。原發因素還不可考,但陽光中的紫外線就是常見的次發因素,此外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抽菸喝酒、生活習慣不良的人,也難逃高危險群。
 主要症狀如下:
 一、視力障礙:包括急性視力減退乃漸近性視力減退。
 二、視野改變:一般視野分中心視野及周邊視野,黃斑部病變所引起的多為中心視野之改變,包括偏中心注視和中心暗點。
 三、色覺異常:包括 1.色盲 2.色弱 3.色視。另外,夜盲及幻視現象亦為常見症狀。
 黃斑部病變屬傳統醫學「視瞻昏渺」範疇,本病除因神勞、血少、氣弱、精虧等引起之虛證外,尚有濕熱,痰濁、氣滯、血瘀等所致之實證。黃斑屬脾、視網膜屬肝,故黃斑病變涉及肝脾兩經。常因勞瞻竭視、熬夜、疲倦等而致肝腎虧損、精血不能上榮於目;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上泛、積滯目絡,而致發病,故屬太陰厥陰目病,多虛中夾實之證。臨床經驗,溫膽湯化痰濁,加味逍遙散疏肝健脾,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參苓白朮散健脾滲濕,杞菊地黃丸養肝血補腎水,歸脾湯養心益脾,辨證施治,加減穀精、茺蔚子、密蒙花、車前子、青箱子等,有助黃斑部病變改善。
 平常保養葉菌素、玉米黃質素,對黃斑部病變有幫助,多食用魚類、核桃及維他命C、E、β胡蘿蔔素、鋅等也有效果,另外控制血壓、膽固醇,降低飲食中的脂肪,不抽菸,避免日曬都有助於避免異常血管的增生及黃斑部病變的產生。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1/12/05"中華日報醫藥網"



杞菊地黃丸 補養肝腎 明目益睛


 日前電視跑馬燈出現「枸杞治療乾眼症全球認證」,心中除了喜悅外,也隱隱感傷。枸杞用於治療眼疾,其明目的功效在華人中已用了上千年,療效早已是略懂中藥的老嫗都知道的事,卻要透過國際期刊SCI《營養學期刊》刊出後國人才肯相信。

 其實,治療乾眼症最好的藥物不是枸杞子而是「杞菊地黃丸」,這是補養肝腎,明目益睛,保養或治療眼睛的第一方。3C盛行,這應該是臨床中醫師最常開的方劑之一。

 臨床上乾眼症最常見的病因是眼睛使用過度(包括長期熬夜)、年齡老化(《內經》云:四十則腎氣衰)、荷爾蒙失調(可歸類為老化一種)、視力減退、影像模糊或變形、和極少數自體免疫疾病的乾燥症。典型症狀是眼睛乾澀(也會有口乾舌燥(口澀)飲水不止渴的症候)、眼睛疲勞、畏光羞明、視物模糊、常流眼淚;至於紅腫應該是不當揉眼睛所致。

 用眼過度,久視傷血,容易引起目視不明,在中醫醫典中早有記載,《黃帝內經》:云「久視傷血,肝開竅於目」、「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視」。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臨床觀察肝與眼睛的關係確實十分密切,常建議產婦坐月子期間不宜過度使用眼睛看書或看電視,以免日後眼睛容易疲勞或受損(與產婦大量失血有關,產後如同大病,氣血大衰。),唐代醫聖孫思邈《千金要方》載:「其讀書、博弈過度患目者,名曰肝勞。」,其中所指的「肝勞」,就是長時間、短距離注視著目標,眼睛過度疲勞而出現眼睛脹悶,眼睛酸澀、眼眶及眼球脹痛,甚至頭暈;現代人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工作場域空調冷氣、工作壓力、照明不足、長時間緊盯電腦銀幕、沒有充分睡眠等,這些因素幾乎都是眼睛的殺手。
 杞菊地黃丸出自《世醫經驗方》,其實是由宋代醫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中的六味地黃丸加入菊花、枸杞子化裁而成(個人以為錢乙創方的靈感,是來自漢代醫聖張仲景的桂附八味丸,拿掉兩味大熱藥肉桂、附子化裁而來),是滋陰補養肝腎的基礎方,組方伍配具有「三補三瀉」的特點,可說是藥物處方伍配的經典之作。

 錢乙是幼(兒)科專家,當時是為小兒先天發育不良而組的一個良方,專門治療小兒五遲之症(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其特點是甘淡性平,補而不滯,適用於肝腎陰虧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腰膝痠軟無力、遺精盜汗、心煩失眠、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舌燥咽痛、消渴等症。

 杞菊地黃丸其組成為,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澤瀉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枸杞子9克、菊花9克。有滋腎養肝,益精明目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目赤腫痛,眼睛乾澀,久視昏暗,迎風流淚,潮熱盜汗,腰膝痠軟、耳鳴等症,舌偏紅、苔少、脈細數或弦細數。並可隨著症候加減其他藥物以增強療效;如高血壓之頭痛頭暈,可加天麻、鉤藤、石決明、何首烏。若目赤腫痛。可加草決明、知母、黃柏、刺蒺藜。倘迎風流淚則加葛根、升麻、車前子。若目視昏暗則加黃耆、當歸、白芍、菟絲子。如眼球脹痛(青光眼眼壓高)則與梔子、夏枯草同用。
 臨床常用於慢性青光眼、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角膜炎、鞏膜炎、視網膜炎、淚囊炎、早期老年性白內障、黃斑部病變之水腫、慢性肝炎、頭暈目眩、陰虛陽亢之高血壓。如需長期服用,請就近請教中醫師。(上)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1/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杞菊地黃丸 冬天養生首選 護眼第一方 


■文圖∕呂晃禎
2017-01-25
 杞菊地黃丸是六味地黃丸加菊花、枸杞子組成。菊花、枸杞子加強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的作用,且能清上焦邪熱,對於肝腎陰虛引起的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眼睛乾澀或多淚有很好的效果,清補之力比六味地黃丸更強。

 若六味地黃丸加上麥冬(潤肺、滋陰、退心火)、五味子(收斂、平喘、納氣、止咳嗽),就是麥味地黃丸,主治:肺腎陰虛咳嗽,久咳氣喘,乾咳無痰或痰少而咳,動則汗出,短氣無力,時發低熱,咽喉乾燥等症。倘六味地黃丸加入知母、黃柏滋陰苦寒藥,可以滋陰降火,治療肝腎不足,陰虛火旺之症,主治:咽乾舌燥,骨蒸潮熱,虛煩盜汗,腰脊疼痛,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小便黃赤或混濁,頻尿而數。這就是中醫「壯水以制陽光」理論的典範。

 中醫眼科專書《審視瑤涵.神水將枯症》云:「此症視珠外神水枯澀而不盈潤。」其實指的就是淚腺萎縮,淚液分泌減少,更甚則枯竭,以致白睛、黑睛乾燥疼痛等症,這都是屬於中醫「神水將枯」、「眼珠乾燥」的範疇。此病病因皆是肝腎虧損,陰精不足,年老體衰,或是脾虛,水谷精華生化不足,以致氣虛血少,目失濡養;發病沒有及時處理得當,或病情加重,可能使白睛乾燥增厚,黑睛乾燥變淡,視物昏濛不清,更嚴重會導致目盲。臨床只要是年老體衰(或年輕者過勞),眼睛乾澀或多淚,都是肝腎虧虛為多,投以杞菊地黃丸都會有令人滿意的療效。

 杞菊地黃丸是冬天養生中首選的處方之一,也是中醫浩瀚經典處方中,治療及保養眼睛的第一方,俗語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耆酒,晚服地黃丸」,其實這就是「冬天既要養陽,也要養陰」的冬季的養生原則。

 早上陽氣盛,借由人參、黃耆補氣及補陽作用,以提升人體的衛陽之氣,強化免疫系統的抗病力,及增加人體生物能的強度及範圍,對於氣虛、氣弱的人有明顯地補益作用,特別是肺氣虛氣管不好的人(容易感冒、咳嗽或氣喘)相當有幫助。晚上陰氣較強,服用滋養肝腎藥杞菊地黃丸,有歛陰、益精、明目的功效。早上補陽,晚上滋陰,以達到陰陽既濟、互生、互根,對立而統一不可偏廢的平衡原則,如此人體才能健康平安,這充分實踐中醫「陰陽平衡」的理論。

 杞菊地黃丸藥性溫和,幾乎人人可以服用,只要是陰虛之人皆可使用,可以滋腎養肝,增加體力,保護眼睛,是長期體力透支,以及使用眼力頻繁之人得最佳養生保健藥品。不過為了謹慎起見,有些病症及有些人還是謹慎為宜,如有消化性潰瘍(熟地黏膩益增加胃酸)、感冒發熱或外感未癒(滋陰藥不利風寒外散)、脾胃虛寒,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痰多濕重、體質過敏。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使用。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下)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1/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