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白荳蔻食藥兩用補肺氣、健脾胃、益元氣

■文圖/呂晃禎
2017-01-04
 白荳蔻是食藥兩用的藥材,其味辛溫香竄,是冬季養生藥膳中不可或缺的香料之一。中藥用的荳蔻有草荳蔻、白荳蔻、肉豆蔻、紅豆蔻數種,都是薑科植物,性味同屬辛溫,不過開始作為藥用年代及功效略有不同。
 其中,白荳蔻出自唐《本草拾遺》是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白荳蔻及爪哇白荳蔻的乾燥成熟果實。

 白蔻又名多骨(《本草拾遺》),穀寇(《本草逢源》),白寇(《本草經解》),經冬不凋,花色淺黃,子初出色微青,熟則殼白而厚,所謂「蔻者」盛物而多,蔻者寇也,當期完聚而即寇之,是指溫釀精氣完備後,肺即寇之轉而灌溉全身,通達全身四肢,云「肺朝百脈」是也,如《本草求真》所述:另有一種清爽妙氣,上入肺經氣分,為肺家散氣要藥;其辛溫香竄,流行三焦,溫暖脾胃,使寒濕膨脹。

 白荳蔻是臨床補肺氣、健脾胃、益元氣、散穢氣的常用藥;其味辛、性溫,歸肺、脾、胃三經,有行氣暖胃,溫中止嘔,開胃化濕,消食解酒之效。主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脘腹冷痛,食積不消,溫病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腹脹,打嗝、噯氣、反胃《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瘧疾等。

 白荳蔻味辛性溫,氣味芳香而袪濕避穢,辛溫化陽而通散氣滯,功能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砂仁和白荳蔻性味功用相近,不過作用部位略有不同。

 相似處:砂仁與白荳蔻之性味皆辛溫,入脾胃,溫中止嘔,行氣化濕,但功效及作用部位卻有所不同。砂仁芳香而氣濁,可以溫中止嘔,入腎經擅入中下焦;白荳蔻方香而氣清,能溫中止嘔,入肺經常用於上、中焦諸疾,口嚼之辛涼,有一種清涼之氣,清肅肺腑,沁入心脾,胸膈煩鬱頓時豁然開朗,是以溫化見長,其特性是偏於先升而後降;而砂仁則是長於沉洩下降而帶有些微微溫昇作用。《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綜合各醫家典籍的看法,將其作用歸為四類;一者破肺中滯氣,二者退口中臭氣,三者散胸中冷氣,四者補上焦元氣。

 白荳蔻果實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有右璇龍腦、右璇樟腦、龍腦乙酸酯、桉葉素、松油醇、葎草烯、拍拍烯、廣藿香烯、欖香烯、派烯、石竹烯、桃金娘醛、葛縷酮等。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腸胃蠕動,抑制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積氣及脹氣,有止嘔健胃之效,以及抑菌、平喘、驅風等作用。
(上)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1/0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