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骨折治療應先活血通絡

 骨折癒合的過程受內分泌激素等的調控,中醫早有極深的認識,《普濟方折傷門》中有「若因傷折,血動經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積不散,則為腫、為痛」之說。清《洞天奧旨跌打損傷瘡》也有「跌打損傷瘡,皆瘀血在而不散也,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的見解。
 中醫認為跌打損傷導致肢體骨折,傷後必有積瘀,血瘀氣阻,血脈凝澀,經絡壅滯,經氣運行不暢,經氣不通則痛,骨折術後因血離經脈,瘀積不散,導致經絡受阻,氣血不通,才有肢體瘀、腫、痛,治療應活血祛瘀,行氣通絡,使瘀祛新生,氣行絡通,則瘀、腫、痛可除,骨折可續。
 骨折的病理病機是骨斷筋傷、氣滯血瘀。依據筋骨損傷情形,分為早、中、後三個時期︰
 ─早期:受傷後 1-2週內,患處發熱腫脹、疼痛、青紫,活動受限,病機以氣滯血瘀為主,可用理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法。常用延胡索、川芎、乳香、沒藥、桃仁、紅花、茯苓、車前子等,改善骨折斷端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血腫的吸收,使腫脹早日消退。
 ─中期:受傷後 3-6週內,患處發熱腫脹漸退,筋骨開始接續,瘀血散而未盡,氣血尚未調和,要繼續活血理氣,使氣血通暢,也要舒筋活絡、通利經脈。常用補骨脂、自然銅、續斷、杜仲等中藥,可提鈣質沉積,有利於骨質修復。
 ─後期:受傷後 7週以上,患處腫脹已退,筋骨已接續但未堅固,氣血耗損,患側痠痛,活動乏力,關節不靈活,須益氣活血,強筋壯骨。常用人參、黃耆、當歸、熟地、桂枝、桑枝、牛膝等,加速肢體恢復運動功能。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任東輝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載自2013/11/02"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