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獨活 筋骨痠痛常用藥

■呂晃禎2015-02-25
 獨活其味辛、苦,性溫,歸肝、入腎、膀胱三經,功能祛風除濕,止痺痛,散寒解表,主治風寒濕痺、外感風寒表證兼有濕邪之證(為祛風散寒之要品),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獨活氣濁屬陰,善行血分,歛而能舒,沉而能升,緩而善搜,可助表虛,故入太陰肺、少陰腎,以理伏風),頭暈目眩,風熱齒痛。
 獨活善於祛風除濕、散寒通痺,舉凡寒濕風痺皆可用;取其性善下行,尤其以腰膝、腿足關節疼痛,屬於下肢寒濕重者效果最好,治療行痺,常與溫熱藥烏頭、附子、防風等共用,如獨活酒。若肝腎不足,氣血虛弱,腰膝受寒,導致偏估冷痺疼痛,則與當歸、人參、桑寄生、杜仲、防風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若因風寒濕邪所致之寒濕痺痛,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與牛溪、當歸、白朮等共用,如獨活湯。若少陰寒濕腰痛,則與蒼朮、細辛、防風、川芎同用,如獨活蒼朮湯。倘外感風寒夾濕表證,多與羌活、荊芥、川芎、篙本等藥伍配,以加強發汗解表,祛風散濕之效。如荊防敗毒散。如外感風寒夾濕所致的頭痛、頭重,一身盡痛,則多與羌活、 篙本、防風共用,如羌活勝濕湯。獨活入腎經而搜伏風,與細辛、川芎等藥共用,可治療風擾腎經,伏而不出的少陰頭痛,如獨活細辛湯。治療齒跟動搖,則與地黃同用。配伍赤芍、丹皮、石膏等藥亦可治風熱(火)牙痛。產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獨活單味與酒煎後頓服,為一物獨活湯。
 現代藥理學研究,獨活能擴張血管,有短暫降壓作用,對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改善心律不整,有解痙、鎮痛、鎮靜、抗炎、抗菌作用,也有對光敏感作用,香柑內脂對胃潰瘍有保護作用,花椒毒素及香柑內脂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抑制效果。
 獨活及羌活性雖相近,臨床運用有其共通之處,但也有不同地方。共同點為:兩者皆味苦辛,性溫,入肝腎,皆能散風寒、祛風濕、止痺痛。可治療外感風寒濕表證,風寒濕諸痺症,及各種關節筋骨疼痛等症。二者都偏於溫燥,陰虛血虧及實熱內盛者皆不宜。

羌活氣味雄烈
獨活性較溫和

 不同處為,羌活氣味雄烈,燥散性較大,入足太陽膀胱經,發散解表之力較強,能橫行肢節,直達巔頂,善治上部風邪,故病邪、病位在上、在表者宜之,如風寒濕表證,足太陽經頭痛及項背強痛。而獨活氣味不如羌活雄烈,性亦較為和緩,入足少陰腎經,善行腰部以下而入裏,專於祛腰膝筋骨間風濕,及能理少陰伏風之頭痛,祛風除濕之力較強,為風濕痺痛之要藥,然解表之力略遜於羌活。如全身肌肉關節,一身盡痛,則兩者可相須伍配同用,以增加療效。
 獨活寄生蛋:獨活15-20克,桑寄生15-20克,紅棗6個,雞蛋數個,各別洗淨後,一起下鍋同煮,加水約1000~2000cc,大火煮15分蛋熟去殼,再放入同煮,續煮至800~1000cc,每人日3次或早晚服皆可。
 功效:獨活為祛風勝濕要藥,專治下焦腰膝各種風寒濕邪,蠲痺疼痛;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通筋絡、除風濕、和血安胎;紅棗為「百果之王」,含有維生素A 、B、C等必須維生素及18種胺基酸、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鈣、鎂、鐵等物質,三藥與雞蛋同用,能益肝腎、通經絡、祛瘀阻,對於肝腎虧虛及氣血不足之氣滯血瘀,所誘發之各種酸痛及脊椎神經損傷有一定助益。
 獨活氣雄烈不宜久服,一般用量以3-10克為原則,使用有些須注意之處,如陰虛血燥者慎服。。如須久服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2/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獨活(袪風化濕,除寒消腫)
■立德  
別名:獨活仔,川獨活,獨搖草,長生草,山前獨活,獨滑。
藥材性狀:川獨活的根是長圓錐形,長 12~ 25cm,直徑 0.8~ 3.2cm,上方留有殘莖,外表灰黃色,肥厚,形狀不規則,具有縱紋,與除掉副根的痕跡,橫剖面是黃白色,形成層明顯,皮部疏鬆,有裂隙與分泌腔,纖維性,具有特殊香味,微苦。
藥材品質:以身輕、粗狀,質地堅實,香氣濃厚為佳。
性能:獨活味辛帶苦,性濕,入肝,腎二經,具有袪風化濕,除寒消腫等功。
主治:流行感冒,水腫,腰膝酸痛,風寒濕痺,四肢無力,濕痺疼痛等症,用量 5~ 10克,陰虛火旺,高熱,惡寒者忌用。
驗方:
(1)治腰膝疼痛:象牙紅 5克,牛七、木瓜、續斷各 15克水煎服用或獨活、楓樹、泰艽、桑枝、海風藤、桔絡、薏仁各 10克水煎服用,鹿仔樹子 10克,菟絲子 15克,杜仲各 12克,巴戟 15克水煎服用。
(2)治水腫:構樹子 15克,茯苓 10克,冬瓜皮 30克,菜頭子 10克水煎服用。
(3)治風濕痺痛,獨活,五加皮各 50克,豬腳一隻,黃酒 600cc同煮爛服食用。
(4) 治四肢關節痛疼拘攣:獨活,五加皮各 15克,威靈仙,桑枝,雞血藤各 12克水服用。
(5)風寒感冒,流行性感冒:山薄荷,紫蘇各 15克,黃荊根,獨活各 10克,生薑 3片,蔥頭 3粒,水煎服用或獨活,薑母各 5克,旺菜 15克,蔥頭 5粒水煎服用。
(6)治風寒濕痺:獨活,虎杖各 10克,伸筋草,雞血藤各 30克加黃酒水煎服用。
(7)治浮腫:川獨活,浮萍各 10克澤瀉,車前子各 15克水煎服用。
(8)四肢無力,獨活,桑寄生,鹿筋,丁年健各 15克水煎服用。
(9)治風濕腰酸背痛,獨活 10克,姜活 12克,當歸,泰艽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5/08"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益智仁 補腎固精

呂晃禎2015-02-17
 益智仁是中藥溫補中焦和固精縮尿的常用藥,為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其味辛,性溫,歸脾,入腎,無毒,能益氣安神,補不足,利三焦,調諸氣,有溫脾暖腎、開胃攝唾,固精縮尿之效。主治中焦虛寒,食少吐瀉,冷氣腹痛,痰涎多唾,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小便餘瀝,夜尿頻數,遺精滑洩, 婦女崩中帶下等症。

 不論是單方或複方,益智仁加減都有很好的療效。如與烏藥、山藥共用,就是有名的「縮泉丸」(《婦人良方》,即是《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專治小便頻數;若心虛尿滑及赤白濁則配與白茯苓、白朮;倘脾胃虛寒,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痰涎,常與白朮、黃耆、木香、茯苓、砂仁共用(益智散);如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厥冷,一切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則配與川烏、乾薑、青皮,(《局方》益智散);夢遺則與烏藥、山藥共用,如(《世醫得效方》三仙丸);若與茯苓等份可治小便白濁與小兒遺尿(《補要袖珍小兒方論》益智仁散);如與砂仁共用,可治療胎漏下血(胡氏《濟陰方》)。

 古人常於進食藥中加入益智仁,此乃土中益火之法,《本草綱目》稱益智仁是行陽退陰之藥,舉凡三焦、命門弱者皆宜之。因此如伍配得宜運用範圍很廣泛,如與茯苓、白朮共用,治療赤白濁。與遠志、甘草、茯神同用,治療赤濁。配與人參、茯苓、半下、陳皮、車前子,治療痰濕上泛。與藿香、蘇子、木瓜、陳皮、枇杷葉共用,治療氣上逆。若淋瀝不止則與五味子、山茱萸、人參伍配。倘胃寒嘔吐則加入藿香、陳皮、人參、炮薑以增強療效。

健胃、抗利尿
 以生化的觀點來看,益智仁含有揮發油、桉油精、薑烯、薑醇、益智仁酮、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及多種胺基酸、脂肪酸、以及錳、鉀、鋅、鈣、鈉、每、磷、鐵等微量元素。現代藥理學研究,益智仁具有健胃、抗利尿、及減少唾液分泌作用,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迴腸收縮、及抗癌作用,能增加記憶和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益智仁及覆盆子皆有固精縮尿之效,不過功用特性上也略有差異,益智仁燥脾攝涎唾的作用大於覆盆子,尤其能夠「歛攝脾腎之氣」,故能溫補腎陽而固精縮尿,暖脾胃而止瀉、攝唾痰涎。如《本草求真》所述「益智,其氣辛熱,功專燥脾溫胃,及歛脾腎氣逆,藏納歸源,故又號為補心補命之劑。

 益智仁用量以3-9克為原則,除熱性病及不宜單味久服外,確實是一味中下焦虛寒的養生藥材,不過在服用上仍有些需注意之處,如《會約醫鏡》載:「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須兼補劑用之,如獨用則散氣」。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本草備要》:因熱而崩、濁者禁用。)。《本草逢原》:血虛有火、不可誤用。《本草經疏》:「凡嘔吐由於熱而不因於寒;氣逆由於怒而不因於虛;小便余瀝由於水凅精虧內熱,而不由於腎氣虛寒;泄瀉由於濕火瀑注,而不由於氣虛腸滑,法病禁之」。
  益智仁粥:益智仁5-9克,米50-100克(可加入酌量黨蔘或黃耆或枸杞子)。先將米洗淨,加入適量水煮熟後,在加入益智仁及適當的調味料即可。每日三餐或早晚餐溫熱服用。有補腎固精,溫脾止瀉之效;用於治療脾腎陽虛諸症,如胃寒泄瀉,腹中冷痛,氣虛口淡,多唾痰涎,陽痿早洩,遺精頻尿,夜間多尿甚至遺尿。如須長期服用,請就近請教中醫師。(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2/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缺脂性皮膚炎 冬季癢癢癢

 ----------2015-02-16
 每到冬天,有些老年人或身材較纖細的年輕男女,會出現小腿皮膚又乾又癢,甚至脫屑破皮,睡覺時更是痛癢難當,努力擦乳液都無法讓皮膚回復原本水嫩的狀態,門診常質疑:我身體明明很健康,怎麼會這樣?
 人體在冬季為了減少熱量及水分的散失,體表微血管收縮,皮脂腺、汗腺功能降低,導致肌膚失去正常的角質含水量而變得粗糙、無彈性,西醫稱為缺脂性皮膚炎、乾燥性皮膚炎,俗稱冬季濕疹或冬季癢。
 缺脂性皮膚炎好發於長者、異位性體質,或過度清潔、洗澡水洗太熱、長時間待在濕度偏低的暖氣房或冷氣房內,常發於小腿前側、手臂伸側,嚴重時於大腿腹側亦可能發生。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造成冬季癢的證型主要有3種,治療須對症下藥︰
 ─血虛風燥:常見於老年人或素體氣虛或陽虛的人,臨床皮膚乾燥、遍佈抓痕、夜間癢甚或者過度勞累時癢感加重,可見神情倦怠、面色白、心悸失眠、食慾不振,舌象可見淡紅、苔少或薄白,脈虛細而數,治則為養血消風、潤燥止癢,如當歸飲子加減。
 ─血熱風燥:多見於年輕人,原因為燒烤炸辣等燥熱食物以及長期熬夜耗傷陰血,皮膚搔癢的表現較為劇烈,搔抓時甚至出現血痕、皮損快速泛發且表面潮紅、丘疹或鱗屑較多,伴有口乾舌燥、心煩易怒,舌紅絳、苔黃、脈數,治則為清熱涼血、消風止癢,如溫清飲加減。
 另外,部分患者是因感受外寒引起,舌象可見淡紅且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治則為散寒祛風、和營止癢,如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
  (台南市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王瑜婷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2/1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飛龍掌血(袪濕化瘀、止血止痛)

■平實2015-02-16
又叫:見血飛、散血丹、三百棒、大救駕、溪椒。
生長習性:喜生於山坡路旁、溝谷及疏林中野生。
形態特徵:為芸香科屬木質藤本植物,常纏繞在他種樹上,枝條有向下彎的刺。葉互生,複葉由3小葉組成,小葉無柄,複葉具柄。花單性,全年開花,白色、青色或黃色。花序生於葉腋。果實為核果,似球形,橙紅色至朱紅色,有深色腺點。
藥用:根皮或全株或葉。
主要成分:根含飛龍內脂,根皮含小蘖碱、飛血碱及飛血次碱等。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功能:具有袪濕化瘀、止血止痛,用於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外傷出血、吐血、喀血、衄血、子宮出血、經閉、胃痛、經痛、肋間神經痛、腰腿痛、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用量根皮10~15克,孕婦忌用,外用適量。本品果實有毒,多食頭暈,孕婦忌用。
應用方法:
1.經閉:飛龍掌血根皮10~15克水煎服用。
2.跌打損傷:見血飛全株、土常山、連錢草、徐長卿、丹參各15克水煎或浸米酒適量服用。
3.風濕性關節炎:三百棒根皮、薛荔、雞血藤、金剛頭各20克、威靈仙10克,浸米酒500克,每次服用30~60克,每日服3次。
4.外傷出血:飛龍掌血根皮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
5.無名腫毒:飛龍掌血葉(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本文轉載自2015/02/1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3C控 易健忘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2015-02-15
肉蓯蓉、遠志、九節菖蒲、胡桃、龍眼肉、天麻等為常用治療健忘症中藥。
 年紀愈大,愈覺得愈來愈健忘!很多人都有健忘的困擾,事情多、勞累、壓力大,久了就出現容易忘東忘西的現象,人的身體有一定的負荷量,超過了負荷量,日子久,便會出現問題,健忘是常出現的症候之一。
 簡單講,健忘症就是大腦的思考能力暫時出現了障礙。因此症狀隨著時間的發展會自然消失,醫學用語稱之為暫時性記憶障礙。
 健忘症的病因多樣,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齡。人的最佳記憶力出現在20歲前後,然後腦的機能開始漸漸衰退,25歲前後記憶力開始下降,年紀愈大記憶力愈低,40歲以上的中老年更容易患健忘症。
 健忘症可分二大類型:
 一、功能性健忘:是指大腦皮質記憶功能出了問題,成年人由於肩負工作重任,精力往往不易集中,學了東西,記憶在大腦皮質的特定部位常常扎得不深,不如青少年時期。
 二、器質性健忘:就是由於大腦皮質記憶神經出了問題,包括腦腫瘤、腦外傷、腦炎等,造成記憶減退或喪失,甚至全身性嚴重疾病,如內分泌功能障礙、營養不良、慢性中毒等,也會損害大腦造成健忘。
 電子產品使用頻繁,使得25歲到35歲的年輕人患健忘症越來越多。由於經常使用電子產品,造成了大腦利用率相對降低,依賴電腦使得大腦活動變少,血液流動也相對降低,以致影響到大腦機能,造成記憶力下降,失眠或少眠使大腦長期處於弱興奮狀態,因此極不容易接納外來信息,無法將記憶固化,某些信息也會因此丟失。
 中醫治療健忘症主要從心、脾、腎下手。心主神明、腎主髓海、脾藏意主思,臨床常用天王補心丹養心安神,滋陰清熱;歸脾湯補益氣血,健脾養心;左歸丸滋陰補腎,右歸丸溫補腎陽,皆是透過血肉有情之品補益髓海,增強記憶,可加減蓯蓉、胡桃、九節菖蒲、遠志、天麻、巴戟天、鎖陽等補腎醒腦開竅。孔聖枕中丹補腎寧心、益智安神,有助健忘症改善。配合針灸,常用穴位如下:四神聰,百會,耳穴的腦,丘腦,腦幹,神門等,有助增強記憶力和專注力。

本文轉載自2015/02/1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眼白」出血查病因

■王中
2015-02-15
  醫學上把「眼白」部分出現血斑,稱為球結膜下出血,是結膜下面的小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通常情況下「眼白」出血,常無知覺,並且視力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出現「眼白」出血時往往不會引起重視。

 一般來說,結膜下出血的病人並沒有特定原因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少數人曾有劇烈咳嗽、嘔吐,因便秘或其他原因而憋氣用力,或因眼睛癢而過度搓揉眼睛,致使局部血管的壓力改變導致眼部血管破裂、出血。這種結膜下出血,對眼睛的危害不大,也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通常7至10天就可自行吸收。

 如若出現以下情況則需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出血反覆出現,這時要考慮是否合併其他全身疾病,例如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白血病、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統疾病等;或者長期口服阿司匹靈、華法林、婦女月經期;或外傷(眼外傷或頭部擠壓傷),結膜炎症、腎炎、某些傳染性疾病等。

 眼球外傷造成的結膜下出血,這種情況「眼白」出血可能只是表面現象,出血的下面可能是裂傷的鞏膜、露出的視網膜或玻璃體,因此,必須對眼睛做完整且詳細的檢查。

 對於球結膜下出血的處理,首先,應尋找出血原因,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當出現單純球結膜下出血,早期應冷敷,以收縮血管止血,在出血停止兩天後再改為熱水熏蒸眼部,以促進積血吸收,具體方法是取開水一杯,眼睛對準杯口上方,利用熱氣進行熏蒸。同時也可使用抗生素眼藥水,防止發生感染。還可以口服維生素C以及軟化血管的藥預防或減輕動脈硬化。

 對於眼球結膜出血的預防,最主要的是生活規律,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患有高血壓病的人群,要平穩控制血壓,45歲以上者要定期體檢。另外,飲食上不要盲目大補。

本文轉載自2015/02/1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KOBE的旋轉肌肌腱斷裂

■吳重達
2015-02-14
  NBA湖人隊的Kobe布萊恩近年來傷病不斷。好不容易去年才從阿基里斯腱斷裂的陰影走出來,今年又因一次灌籃把肩關節的袖口旋轉肌拉斷了!

 當然,開刀是他唯一的選擇。若一切順利,明年也許可以再看到他在球場上表演。可是,是否能像以往那般精彩可能就值得觀察了。

 袖口旋轉肌肌腱斷裂在年輕族群屬少見傷害。一般多是年紀大,因退化、過去工作、受傷……等諸多因素加總而引起退化性斷裂。年輕人的肌腱十分強健,要弄斷它需要強大的外力,因此單純的傷害性斷裂非常少見。

 棒球投手因為長期使用肩關節,經年累月讓肌腱本身承受長期的拉扯、摩擦,可以提早出現退化性病變。若再加上一個夠大的外力,或是自己投球一個用力過猛也可以出現肌腱斷裂。不過,發生的機率不高,算一算,過去美國大聯盟出名的投手發生這個傷害的不會超過一打。最近的個案是神之右手-佩卓.馬丁尼茲。

 旋轉肌肌腱斷裂通常是由岡上肌(或叫棘上肌,電視上說的第2條肌腱)肌腱發生。嚴重的傷害當然可以向前到肩胛下肌(電視上說的第1條肌腱),向後再牽扯到棘下肌與小圓肌(電視上說的第3、4條肌腱)。Kobe此次的斷裂經由報導知道是所謂的棘下肌,常見的第2條岡上肌沒事,因此算是個罕見傷害,致病因應是長期使用造成的退化與一下子用力過猛、拉扯所致。

 投手的此種傷害即使開了刀也很難回復往日身手,籃球選手肩關節壓力不如投手那般巨大,也許開刀後的成果會比較好也說不定。Kobe的治療結果連醫師也很期待呢!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本文轉載自2015/02/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過敏性鼻炎 可多吃洋蔥、大蒜

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5-02-14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很多,如經常流鼻水、打噴嚏和鼻塞,有時還伴隨著前額的悶脹感、眼睛紅、眼睛癢,甚至嚴重到有鼻竇炎的產生。根據統計,台灣的成人約1/4,6至12歲的兒童約3成都有過敏性鼻炎的困擾。

 過敏性鼻炎常因接觸到二手菸等過敏原,或因氣溫驟降而開始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甚至造成免疫功能失調而導致細菌入侵鼻竇造成鼻竇炎;西藥治療上,過敏性鼻炎可給予抗組織胺、抗充血劑藥物來減輕流鼻水、鼻塞等症狀,而鼻竇炎發生時常用抗生素治療。

 平時預防保健上,可從下列方式著手,飲食方面,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必須少喝酒、濃茶與咖啡,少吃辣椒、胡椒等刺激性的食物,蝦、蟹、蛋等常含有過敏原的食物以及過甜、過油膩的食物皆應避免。洋蔥和大蒜可常吃,因為洋蔥和大蒜中富含抗發炎物質,具有防治過敏性疾病的作用。

 在環境方面,常保居住空間的清潔,經常洗曬床單被褥,及定期清洗地毯和家具,並且避免使用毛毯及絲質床單,使用空氣清淨機等,皆可減少空間中所含的過敏原。總之,只要空間中的過敏原減少,發病的機率自然大減。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屬於「鼻鼽」範疇,其發病常與風寒、風熱之邪侵襲鼻竅而致肺、脾、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臨床常見的證型如以下所述:

 1.肺氣虛寒型:
 症狀常見為鼻癢、噴嚏連連、流大量清涕、鼻塞、嗅覺減退,患者平常容易怕冷,容易感冒。治療原則為祛風散寒、溫補肺氣。處方以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加減。

 2.肺經伏熱型:
 症狀常見為吃辛辣燥熱的食物時,容易鼻塞、頻頻打噴嚏,下鼻甲腫脹,色較暗紅,患者平常容易咳嗽、咽癢、口乾。治療原則為清宣肺氣。處方以辛夷清肺湯加減。

 3.脾氣虛弱型:
 症狀常見為鼻塞嚴重,鼻涕清稀,嗅覺遲鈍,下鼻甲黏膜腫脹,患者常覺疲倦,胃口差,大便軟散或容易腹瀉。治療原則為健脾補氣、化濕通竅。處方以補中益氣湯加減。

 4.腎陽不足型:
 症狀常見為長年性的鼻癢、流清涕,早晚尤其嚴重,下鼻甲黏膜腫脹,患者平常容易四肢冰冷、腰酸、夜尿多。治療原則為溫腎壯陽、補肺止涕。處方以金匱腎氣丸合玉屏風散加減。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啟光提供,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2/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大蔥(發汗解表,解毒消腫)

■平實
2015-02-13
又別:蔥、蔥白頭、蔥莖白、蔥鬚。
生長習性:多為栽培、供菜食用。
形態: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辛香氣。花白色。蒴果三稜狀倒卵形,種子黑色。
藥用部分:蔥白(鱗莖)、全莖或根、葉均以鮮用。
成分:鱗莖含有揮發油之大蒜辣素。(處理時會流眼淚,可將蔥頭先浸泡鹽水。其大蒜辣素刺激性可降低)
採用:隨用隨採。
性味入莖:蔥白味辛、性濕,入胃、肺二經;蔥葉味辛,性溫;蔥鬚:味辛性溫。
功用:蔥白/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腸、解毒散結,健胃利尿之效。葉/具有袪風發汗、解毒消腫。蔥鬚/發汗解肌。
應用方法:
1.風寒感冒:鮮蔥葉15克水煎分2次服用或鮮蔥白30克,淡豆豉、生薑各10克水煎。
2.小便不利:鮮蔥白適量炒熱。搗爛敷臍部。
3.煩燥悶亂(過服或誤食熱性藥物):蔥根15克,黃連6克、綠豆粉30克、甘草6克、將蔥根、甘草、黃連,加水煎去渣沖綠豆粉服用。
4.小孩消化不良:蔥白3根,生薑15克,茴香粉末6克,將蔥白、生姜共同搗爛,後加入茴香粉調勻炒熱,用沙布包敷在小兒肚臍上。
5.跌打創傷:鮮蔥葉適量搗爛外敷患部或水煎湯外洗。
 使用注意:表虛多汗忌服。
本文轉載自2015/02/1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春節出遊 藥師教你備妥4種常用藥

中央社台北19日電
2015-02-19

    農曆春節假期連假長達6天,許多民眾安排出遊,藥師建議民眾,旅途中備妥消炎止痛藥、腸胃藥、防暈藥、外用藥等4類藥,可解決大部分旅途中發生的小意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陳玉倩表示,許多民眾常會詢問出門旅行該準備何種藥物以防萬一,她建議可以準備以下4種藥。

 第一種是消炎止痛藥,含有乙醯氨酚成分的藥品(如普拿疼)是民眾最常使用的止痛藥,可退燒、止痛,緩解頭痛、牙痛、月經痛等各種疼痛。不過使用時需注意,成人一天不可服用超過8顆,且服藥期間不可飲酒,肝腎功能不佳者使用前須諮詢醫師。

 陳玉倩說,普拿疼雖然退燒效果好,但不具抗發炎效果,她建議可以另外準備一些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常見成分如Diclofenac、Ibuprofen等,對經痛、退燒、關節疼痛等都能有效緩解,但腸胃不佳或曾有胃潰瘍病史者須謹慎服用。

 第二種藥是腸胃藥,旅遊在外常因水土不服或飲食習慣不同,引起腹瀉或便秘等腸胃道症狀,可準備含有高嶺土(Kaolin)或果膠(Pectin)成分的止瀉藥水、消脹氣的矽靈(Dimethicone)。含有比菲德氏菌(Lactobacillus Bifidus)或宮入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等益生菌,也可改善腹瀉或便秘狀況。

 第三種是防暈藥,陳玉倩建議口服防暈藥物可在旅行前30分鐘至1小時使用,外用貼片則提前5到6小時以上,使用72小時即可去除。

 陳玉倩提醒,含有東莨菪鹼(scopolamine)的暈車藥或貼片,不建議用於6歲以下、65歲以上的民眾,青光眼及心血管患者也避免使用。

 最後則是外用藥,可準備消毒傷口的優碘藥膏或優碘棉棒及生理食鹽水、預防感染的抗生素藥膏、蚊蟲叮咬的止癢藥膏等。

 陳玉倩表示,除了上述常備藥外,若有慢性疾病民眾,也需注意在旅途間須服用藥品是否準備充足,另外像胰島素等特殊藥品,不建議放置於行李箱託運,以免變質。每種常備藥也都應向藥師或醫師,詢問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本文轉載自2015/02/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過期藥勿服用

■王鼎源
  過期的藥品不但起不到治病的效果,還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藥品在過期後,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會降低,甚至還會產生改變,這樣不僅起不到原有的藥效,更對身體造成損害。
 2.藥品在不合適的溫度下存放,自身也會分解一些有害物質,這些雜質容易對人體造成危害。
 3.長期處於乾燥狀態下的藥品會嚴重脫水,在潮濕的環境裡又會受潮,這樣的藥品服用以後,在人體內得不到分解,就會造成有效成分流失。
 4.一些蜜丸和沖劑的藥品,在特定的溫度下還會發生黴變反應,孳生出大量的細菌。這種細菌人眼很難分辨出來,誤服以後容易對人體造成危害。

 藥品在過期變質以後不能再服用,一定要徹底銷毀,假如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會用這些變質的藥物重新加工投放,對更多的人造成危害。最適宜的辦法就是將過期的藥品送回醫院,讓醫院集中處理。

 不要自己擅自處理,一些特殊的藥品如果處置不當,其中的有害成分可能還會造成過敏反應。
 家庭保存藥物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3點:
 1.為了保存藥品的安全使用,應該將藥品於密閉、乾燥、避光處儲存,發現藥物有發霉、變質、變色、異味、或發現一些藥水中出現絮狀物,這類藥物說明已經變質,就不要再使用。
 2.各類藥物要做好標記,如藥瓶、袋上的標籤或批號等要保存完整,標記清楚,並且藥名、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都要明確清晰。
 3.要合理的分類,外用和內服的藥物要分開,或者用不同顏色的封口袋包好,然後作上標記,這樣才不至於忙中出錯。同時也不要用空的藥瓶去盛放其他的藥物,以免成分發生混合反應,同時,對成人服的藥物要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幼兒玩耍時,不慎吃後發生危險。

本文轉載自2015/02/1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節制飲食 健康過年

張仙平
2015-02-10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許多豐盛佳餚、應景食物與零嘴點心。年假中,親朋好友快樂相聚一堂時,很容易因心情輕鬆無壓力而放縱飲食,不知不覺中,飲食過量而增加體重;有慢性疾病的長輩,則快樂興奮地忘了醫囑而使病情變差。

 就要過年了,不論是年夜飯還是女兒回娘家,建議不需要山珍海味擺滿桌,準備六菜一湯一水果即可,同時也提醒有慢性疾病長輩的家庭,調整年菜內容並協助長輩節制飲食,放心過個平安年。

■糖尿病
 對糖尿病人而言,血糖控制無假期,365天每天都要做好糖尿病控制;所以過年時仍然要維持平日的用藥、飲食、活動和血糖監測的作息時間。當面對年糕、發糕、蘿蔔糕、南棗核桃糕、巧克力、牛軋糖、花生糖、貢糖、鳳梨酥、芝麻荖和花生荖等過年應景的醣類食物時,可以用替換的方式來食用,也就是說,當想要吃這些甜食時,該餐的飯量就必須減少,以免醣類食物攝取過量,造成血糖過高。
  
■高血壓
 臘肉、客家鹹豬肉、臘腸、肝腸、香腸、肉乾、燻魚、燻雞、燻鴨和烏魚子,都是鹽分及油脂含量相當高的常見年菜,不宜供給有高血壓的長輩,最好是烹煮新鮮食材且清淡調味的其他年菜佳餚給高血壓長輩享用;另外,海苔類的零食含鈉量高,要限量食用;同時別忘了仍然要定時量測血壓,注意天冷氣溫低以及興奮情緒對長輩血壓的影響。

■高血脂
 年菜中的蹄膀、豬腳、封肉、東坡肉、蜜汁火腿、紅燒肋排、臘肉、臘腸和香腸等,飽和脂肪含量都相當高;拼盤中的烏魚子、豬肚、豬肝和豬心,則膽固醇含量高;零嘴之類的糕餅烘焙食品,所含的反式脂肪也很高。飽和脂肪、膽固醇及反式脂肪攝取過多,都對血脂肪不利,建議有血脂過高的長輩淺嘗即可,不要過量食用;最好選擇新鮮低油低膽固醇的食材,且低油烹煮的其他年菜。

■慢性腎衰竭
 過年期間餐桌上多半是大魚大肉,不只高蛋白質而且高鈉、磷及鉀,非常不適合慢性腎衰竭患者。建議有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家庭,六菜一湯之中,2道以雞、魚或牛豬肉製作的菜餚,2道以川燙過再油炒的新鮮蔬菜,1道以低蛋白澱粉類製做的菜餚,例如炒冬粉、蔬菜餡水晶餃或蔬菜餡粉腸,最後1道為甜點如西米露或冰糖銀耳,湯則以清淡調味為宜。
 
■痛風或高尿酸血症
 攝食過量高蛋白質及高油脂的年菜,加上過年喝春酒,常使有高尿酸血症的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引起急性痛風發作。建議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家庭,六菜一湯之中,3道低油烹調的雞、魚、牛或豬肉菜餚就夠了,2道以新鮮蔬菜製作的低油年菜,最後1道為甜點;湯的部分則不製做濃湯類或熬煮高湯。飲酒時避免乾杯,每日限量啤酒360毫升、紅酒或紹興酒90毫升、白蘭地或威士忌45毫升;假期間叮嚀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的家人,多喝開水或茶,以避免痛風發作。

 最後提醒,春節期間飲食要多生鮮少加工,吃魚吃肉要節制,零食甜點要限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或茶,少喝酒和飲料,多動少坐,勤量血糖與血壓,大家快樂平安過年。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總監)

本文轉載自2015/02/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腰痛 針藥齊下

2015-02-09
  「腰痛」的形成複雜,通常是新舊傷累積所造成,臨床患者會有腰部活動度受限,單純的治療未必奏效,中醫多元療法可提供緩解症狀的作用。
 腰痛的俯仰不利、轉側困難與腰肌痙攣等現象,中醫稱為「閃腰」或「腰肌勞損」,能使經絡氣血不通與瘀血停滯於腰部而造成腦人的疼痛感。
 閃腰屬於急性新傷又叫腰薦扭挫傷,腰肌勞損則較屬於舊傷或退化性病變,前者多為青壯年體力勞動者或運動選手,因施力不當或跌仆閃挫等因素,屬於運動傷害。腰肌勞損則以年老體衰,復以勞累過度或長期姿勢不良所致。
 細究腰痛的原因很多元,大部分屬結構性因素,通常是腰部附近的肌肉、筋膜、肌腱與韌帶等軟組織受傷發炎引起,若伴隨腰椎間盤突出,不建議自行服用消炎止痛或肌肉鬆弛藥物,反而容易造成患部關節鬆動,導致預後不良。
 中醫以針灸與中藥來治療腰痛問題,能收到活血化瘀、舒經通絡又緩和疼痛效果,藥性溫和,較不傷腸胃,複方為多種單味中藥依君臣佐使組成,能使療效最大化並使人體易於吸收,又針灸止痛安全性佳,兩者副作用小,相互搭配內外共治能有效處理腰痛問題。
 《內經》「病在腰者取之膕」,委中穴可通調太陽經氣祛邪通絡,外傷則取陽陵泉,再協同其他穴位,如腰眼、腎俞與腰陽關等能有效共同治療腰脊不利。
 外敷金黃藥膏也有活血鎮痛並有助於受損軟組織修復,因此藉由中醫「針藥」雙管齊下的方式來治療腰痛,能循序漸進地提升治癒療效,恢復工作能力,並改善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鄧佳明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2/0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木鼈子(消炎解毒,消腫止痛)

文圖/胡德欽
2015-02-09
別名:木蟹、臭屎瓜、狗屎瓜、土木鼈。
形態:葫蘆科宿根性多年生藤本,葉互生,葉片圓形或闊卵形,三淺裂或深裂,全緣,莖有縱稜線,花單性,雌雄異花,淡黃色,蒴果橢圓形,熟時橘黃色或紅色。
性味:味苦、微甘、性溫、有毒。
功效:
1.葉、根:消炎、解毒、消腫止痛,治乳癰、瘰癧、疥癬、毒蛇咬傷。
2.種子:消腫散結、解毒生肌,治疔瘡、無名腫毒、風濕痺痛。
用法:
1.木鼈子鮮根或葉,加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治無名腫毒。
2.木鼈子仁磨醋擦之,治風牙腫痛。
3.木鼈子、朴硝等分,煎水熏洗,治痔瘡。
4.木鼈子鮮葉、大甲草心葉各適量,搗汁調酒服,另用渣敷傷口,治毒蛇咬傷。
5.木鼈子根、苦瓜根、金銀花、金絲草各20至25公克,水煎服,治發燒。
禁忌: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本文轉載自2015/02/0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紅花桑寄生(安胎降壓,補肝固腎)

桑寄生
 桑寄生是中醫常用的中藥之一,是寄生在桑樹上的一種槲科植物,藥用名稱最早記錄出自《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養血祛風及安胎催乳作用,臨床常用來治療血虛失養之關節不利、風寒濕痺、腰膝疼痛,坐骨神經痛、足酸背痛和四肢麻木等症。近年來廣泛運用於高血壓及心血管方面疾病,是頗具有生技開發潛力的藥物。
 桑寄生的種子因鳥進食後不易消化而排泄於樹上得以傳播,因而得名為「寄生」,其味苦、甘,性平、歸肝、入腎,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效。主治腰膝酸軟,筋骨痿弱,肢體偏估,風濕痺痛,筋骨無力,經多崩漏,妊娠漏下,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桑寄生擅於治療風濕痺痛,為補腎補血要劑,不只能祛風濕又長於補肝腎,強筋骨,對於痺症久疾,傷及肝腎,腰膝酸軟,筋骨無力之症最為適合。常與獨活、杜仲、牛膝、當歸、桂心等藥伍配,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治療小兒背強,難以俯仰,則與白朮、當歸共用,(《本草匯言》引《稽氏方》)。桑寄生專入肝腎,為補益肝腎之要藥,平日最常用於筋骨損傷之疾病,以及老人體虛腰膝無力之病,其實運用於婦科效果也很好,如桑寄生散(《證治準繩》)則與續斷、當歸、香附、阿膠共用,治療肝腎虧虛,月經過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之證。或與阿膠、吐絲子、續斷共用,如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妊娠胎動不安,心腹刺痛,則配與炒艾葉,如(《聖惠方》)。妊娠遍身虛腫,則與桑根白皮、續斷、木香、紫蘇等共用,如寄生飲(《聖濟總錄》)。

有降壓作用
治療心律不整

 以現代藥化分析,桑寄生含有含有黃酮類化合物、桑寄生凝集素、桑寄生毒蛋白、蛇麻脂醇、槲皮素、槲皮■(草的早換成甘)、萹蓄苷,內消旋肌醇及少量右璇兒茶酚等。現代藥理學研究,桑寄升有降壓作用、用於治療心律不整(以陣發性顫及室性早搏效果較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強心臟收縮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以改善微循環,抗腫瘤作用(對胸腺生成有刺激作用),治療肝炎(槲寄生內含的齊墩果酸有消除肝臟非特異性水腫作用,黃酮類成分也可以擴張肝臟內血管,促進肝內血流量增加,使肝臟得以修復損傷的細胞),利尿及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也是很好的養生食材;桑寄生與雞蛋同煮(如考慮風味問題,可酌量加入紅棗)這就是大陸南方盛傳的「桑寄生茶葉蛋」,常吃有補肝強腎,養血補虛,安胎,止咳等功效,或單味煮茶代飲皆可。
  桑寄生茶:以桑寄生15-30克,煎煮15-20分鐘,早中晚各一次,或做為茶飲皆宜。男女都可飲用,有益養肝腎,強筋健骨,固齒長髮,滋養肌膚等作用。
 桑寄生無一定寄主,寄主有毒,寄生也往往有一定毒性,勿自行採摘服用。如生於槐樹者,可治療大腸下血,腸風、痔漏。生於桑樹者,主治筋骨疼痛,走筋絡,風寒濕痺。生於花椒樹者,治療脾胃虛寒、嘔吐痰飲等症。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2/1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紅花桑寄生(安胎降壓,補肝固腎)

文圖∕胡德欽
 又叫:華南桑寄生,桑寄生
 來源:本品為寄生科寄生灌木植花,紅花桑寄生之全株可入藥用。
 主要成分:莖,葉,枝含有檞皮素與萹蒿苷,檞皮苷等等。
 性味:味苦,甘,平,入肺,心經。
 功用:安胎降壓,補肝固腎,袪風利濕,養血,壯筋骨。
 主治:可治風濕痺痛,膝腰酸軟,高血壓,凍傷,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筋骨無力,下肢麻木,懷孕漏血等症用旺 10~ 15克。
 方例:
  (1)治筋骨無力:紅花桑寄生,鹿筋各 20克,千年健 10克水煎服用。
  (2)治風濕痺痛,腰膝酸軟,紅花桑寄生,當歸,獨治,秦艽各 15克水煎服或紅花桑寄生,麻黃各 12克,杏仁,桂枝各 10克,炙甘草 3克水煎服用。
  (3)治高血壓:紅花桑寄生,豨簽草,牛七各 15克,夏枯草 30克水煎服用或桑寄生,鈎藤,石決明各 15克,天麻,夜交藤,黃芩,杜仲,益母草,山梔子,茯神各 12克水煎服用。
  (4)胎動不安:紅桑葉生 15克,艾草葉 10克(微炒)。阿膠(搗碎,炒令黃燥)水煎,飯前浧服或桑寄生,川芎,艾葉,芍藥生地黃各 10克水煎服用。 (5)治凍傷:紅花桑寄生 20克,桂枝 12克,樟木皮 10克,生薑 15克水煎服用。 (6)懷孕漏紅:(先兆流產)桑寄生 20克,鹿膠 30克(溶化)三七未 3克(另包沖服)水煎服用。 (7)安胎:桑寄生,芍藥各 25克,澤瀉 15克,川芎,白朮,當歸各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1/05/16"中華醫藥網"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菊三七 散瘀活血,止血止痛

■平淡
2015-02-05
又名:菊三七,菊葉三七,三七草
生長環境:喜生於溼潤肥沃的草地處、山腳、路旁或栽培。
型態: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肥大。莖被短柔毛,單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邊緣有鋸齒,兩面被短柔毛。花金黃色。金為管狀,排成傘房狀,頂生:果小,長柱形,植毛,頂端有柔毛白色冠毛,花果期夏秋季。
藥用:全草或根、葉。
採集:根冬季踩挖洗淨,葉及全草夏秋季採收,切段分別曬乾用。
性味、功能及用途:全草,味微苦,性平,具有散瘀活血,止痛止血,用於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經閉、瘀血腹痛、乳痛、喉蛾、急性腎炎、蜂螫傷等症。
應用方法:
1.跌打損傷:菊三七全草水煎服用,另取鮮菊三七葉適量搗敷患處,或菊三七、紅花、桃仁(打碎)、蘇木、枳殼、乳香、沒藥各6克,當歸尾、赤勺各10克。
2.經閉、瘀血腹痛:菊三七根15克,白花益母草30克,桃仁、牡丹皮各12克水煎服用,或菊三七、凌霄花(紫葳)、紅花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
3.乳痛、喉蛾:菊三七搗爛取汁1杯(夏秋用葉,秋冬用根),以米酒送服。
4.蜂螫傷:鮮菊三七適量搗爛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02/0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芍藥 婦科、痛症常用藥

圖文:呂晃禎
2015-02-04
 芍藥跟牡丹都是很美麗的觀賞植物,外形也頗類似,不過,芍藥是蓄根草本植物,牡丹為灌木木本植物。
  早在夏商周時期,芍藥即被培育為觀賞植物,其根可做為藥用,栽培的芍藥根剝去外皮的就是柔肝緩痛藥「白芍」,野生的芍藥不剝外皮的就是行血藥「赤芍」。
 芍藥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根,其味苦、酸,氣平、微寒,無毒,歸肝、入脾。功能疏肝理氣,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平肝歛陰,調經養血。主治肝胃氣不和之脘腹疼痛,胸脅脹痛,血虛萎黃,月經不順,經行腹痛,崩漏帶下,四肢攣痛,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症。是婦科和痛症的常用藥。
 芍藥是非常好的緩痛劑,在中醫藥界運用廣泛。芍藥與甘草伍配可緩解各種疼痛及外傷暴痛和腳孿急,如芍藥甘草湯(《傷寒論》)。如與木香、白朮、黃連共用,可治療急慢性腸胃炎及潰瘍症之腹脹腹痛。如肝膽引起的脅痛腹脹,則與鬱金、黃芩、柴胡同用。倘心血管誘發之胸悶、胸痛、胸痺,則與瓜簍實、枳殼、鬱金、丹參、川七等藥共用。如風寒濕引起四肢關節疼痛,則伍配桂枝、知母、附子、麻黃等藥,如桂勺藥知母湯(《金匱要略》),可增加消炎鎮痛作用,並有祛風勝濕、養陰清熱、通陽行痺作用。治療肝氣鬱滯、胸脅疼痛,則配與當歸、柴胡、香附、陳皮等,如柴胡疏肝湯(《景岳全書》)。如配伍枳實、柴胡、甘草,則能解鬱泄熱,調和肝脾,如四逆散(《傷寒論》),臨床運用廣泛,如胸脅脘腹疼痛、下痢後重。熱病中期,邪熱內鬱,四肢逆冷。婦女月經不調,乳脹脅痛,腹中脹痛等症。。
 以生化觀點分析,白芍含有芍藥苷、芍藥花苷、丹皮酚、少量芍藥內酯苷、氧化芍藥苷、芍藥新苷、芍藥吉酮、苯甲酸、及天冬胺酸等14種氨基酸。
 白芍赤芍功用略同,但使用上稍有些差異,白芍能柔肝緩痛,有鎮痛、鎮靜、調經、緩解各種痛症,如婦女痛經、胃筋攣、眩暈、痛風等症。赤芍有散瘀、活血、止痛、瀉肝火之功,主治月經不調,胸痛、脅痛、痰滯腹痛、關節腫痛等。總的來說,赤芍能散邪,故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白芍益脾柔肝,能夠養血歛陰,柔肝止痛。《本草求真》:「赤芍藥與白芍藥主治略同,但白則有歛陰益營之力,赤則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則能土中瀉木,赤則能于血中活滯」。
 白芍其性可升可降,為陰中之陽,能瀉能散,能補能收,赤白相,無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
 芍藥一般用量以10-15克為原則(調養用量),重症可用大量20-30克(如要治病解痛,如腹痛、胸悶、關節痛,須用大量效果較好)。如欲平肝、歛陰多生用;用於調經養血多炒用為多,或酒炒用。芍藥性雖平和無毒,但使用上仍有些禁忌,由於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服。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產後不可用,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2/0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健康吃火鍋 溫暖過寒冬(上)(下) 火鍋加湯 清水即可

張仙平
2015-01-27

  歲末天寒的冬季,最魅力十足的飲食是熱騰騰的火鍋。每到用餐時間,街頭巷尾的各式火鍋店總是高朋滿座,每個人都想藉由一鍋熱湯來驅寒取暖。

 火鍋的種類琳瑯滿目,有台式鍋的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或海鮮鍋;中式的麻辣鍋、酸菜白肉鍋、沙茶鍋、砂鍋魚頭或涮羊肉;藥膳鍋、臭臭鍋或素食鍋;以及日式鍋、韓式鍋或瑞士鍋等;不管是選擇哪一種,大家都希望能健康享用。

 火鍋的湯底五花八門,各有其特色,若要健康吃,建議選擇湯底含油脂較低的鍋種,例如海鮮鍋、涮羊肉、藥膳鍋、日式鍋或韓式鍋;湯底含油脂較高的鍋種則有麻辣鍋、大腸臭臭鍋和瑞士鍋。另外由於麻辣鍋味道較辛辣,建議不吃辣或有腸胃疾病的選擇其他鍋種,以免食後引起腸胃不適。

 除了湯底之外,影響火鍋是否吃得健康的還有火鍋料的內容以及沾食的醬料,一般的火鍋料包含各式肉類、海鮮類、內臟類、丸子類、餃類、豆製品類、蔬菜類和主食類。由於內臟類含膽固醇較高,餃類或包餡丸類則含油脂較高,最好儘量減少選用,其他類的食材則建議選擇含油脂較少的新鮮瘦肉類、雞肉、魚肉、蝦、花枝、蛤、蚵或尤魚等海鮮類,魚板或不包餡的丸子,非油炸的新鮮豆腐或豆製品類。
   
 常用的火鍋沾食醬料有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番茄醬、味噌、花生醬、芝麻醬、豆腐乳、醬油和烏醋等;這些醬料的鹽分及油脂含量都相當高,最好不要取用太多,建議可以用蔥末、蒜末、薑末、辣椒末和洋蔥末混合醬油,自己調配較健康的沾食醬料。

 吃羊肉爐時,建議選擇不帶皮的瘦羊肉;吃薑母鴨或燒酒雞時,建議鴨肉和雞肉先去皮後再食用,並且將浮在上面的油撇清再享用湯汁;至於酸菜白肉鍋,傳統上是採用含油脂較高的五花肉,則建議以瘦肉取代五花肉。(下週待續)

本文轉載自2015/01/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張仙平
2015-02-03 

 火鍋的吃法有大夥共煮一鍋,也有各吃各的個人鍋。選擇共鍋分享時,建議事先將預定的肉類、海鮮類、丸子類和豆製品類的份量取出放在自己的盤上,避免因為邊吃邊聊,不知不覺之中攝取過量的蛋白質食物。

 若沒有飽足感,可以加量結球白菜、高麗菜、金針菇、鮮香菇、洋菇、茼萵、番茄等各式蔬菜類,不僅熱量低有飽足感,還可以增加膳食纖維質。如果是個人鍋,則因為已經選擇了飯、麵或冬粉當主食,菜盤中置放的芋頭、玉米、豬血糕、地瓜或南瓜等,建議不需要全部吃完,以免攝取過量的澱粉。

 火鍋煮了一段時間之後,湯汁變少了,建議加清水即可,不需再加高湯,可以避免攝取不必要的油脂。另外由於煮的時間久,且材料中蛋白質食物也不少,因此湯汁中含有高量的普林,建議有痛風或血中尿酸濃度偏高的人,最好喝少量或不要喝,以免引起痛風發作。

 煮火鍋時,湯底不要加太滿,以免煮滾時,湯汁溢出或再投入材料時湯汁噴灑造成燙傷。而火鍋是邊煮邊吃,持續在加溫,食物入口前要注意降溫,以防燙傷舌頭。當材料煮完吃飽了,記得將插頭拔掉或關掉瓦斯,以預防意外發生。

 有些火鍋店會附贈甜點、飲料和冰淇淋,最好不要因為免費,不吃白不吃,即便已經很撐了還要勉強食用,反而因此讓腸胃不舒服,也增加了許不必要的熱量與油脂;建議來杯開水、茶或黑咖啡即可。

 餐後休息片刻,若餐廳有供應水果,那麼就點一份水果;若餐廳沒有供應水果,則結帳回家後再來一盤當季水果,如柳丁、橘子、木瓜、芭樂、哈密瓜、蘋果、水梨或香蕉,那麼就可說是一頓健康、安全又營養的火鍋盛宴。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執行長)

本文轉載自2015/02/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Hold住健康及體態

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5-02-02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一般人的觀念總認為冬天會增加人體能源的消耗,天氣變冷需要攝取大量的食物來補充身體能源,從農業社會時代的角度來看,這個觀念可以成立,但對於現代上班族來說,熱量攝取不必像勞力工作者這麼多,要注意冬季食物熱量的攝取。

 熱量的來源主要是飲食。當飲食的熱量與消耗的熱量相當,體重則維持不變;當飲食的熱量大於需求時,則體重增加;當飲食的熱量小於需求時,則體重降低。另外熱量的消耗則取決於年齡與運動,20歲之前體內生長荷爾蒙將熱量引導至生長發育及新陳代謝;30歲以後由於生長荷爾蒙減少,每增加10歲,每天消耗的能量就會減少50~100卡/公斤體重。所以隨著年紀愈大,即使食量固定不變,但因為新陳代謝減慢,體重自然容易增加。

 肥胖的定義最常用的方法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依衛福部公告BMI值在24.0~26.9為過重,大於27定義為肥胖。但根據世衛組織的西太平洋地區辦公室建議的標準,把BMI值23.0~24.9 kg/m2 定義為過重,大於25.0 kg/m2則為肥胖。肥胖除了影響體態,減低自信之外,還很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疾病,包括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另外還有心臟病,冠心病等。

 維持健康體態的黃金守則為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就是少吃多動,有一些小撇步可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1.少吃零食、甜食、烤、炸、油、辣和加工食品,如漢堡、炸雞、薯條、可樂。
 2.含糖飲料少喝。
 3.三餐定時定量,不吃宵夜。建議晚餐以高纖維低熱量蔬菜為主,如白菜、油菜、芹菜、黃瓜、蘿蔔、菠菜、雪裡紅等。
 4.進餐要細嚼慢嚥,建議先吃蔬菜再喝湯,最後慢慢吃肉類和飯類,每餐吃八分飽即可。
 5.多利用蒸、煮、涼拌、燉等少油方式烹調。
 6.規律運動以「333」為基準,即每週至少3天從事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達每分鐘心跳130次以上。

 中醫根據成因把肥胖分為以下幾類:
 1.脾腎陽虛型:
 此類人常見虛腫浮脹、疲乏無力、常頭暈氣短、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食量不大、腰膝冷痛。中醫用藥可以補益脾腎如枸杞子、胡桃仁、黨參、白朮、六味地黃丸等加減。
 2.胃熱濕阻型:
 特徵常見為吃得多餓得也快、常便秘、很容易口渴、肌肉結實、食量大、愛吃冰品。中醫用藥以芹菜、萵苣、竹筍、苦瓜、梨子、牡丹皮、麥門冬、決明子等消除胃火,抑制亢奮,並有改善代謝功能之作用。
 3.脾虛濕阻型:
 此種類型食慾一般,肌肉鬆軟、容易疲倦無力、四肢浮腫、手腳無力,不喜歡運動、腹部常有飽脹感、易拉肚子、早晨起來時眼睛浮腫等。可佐以扁豆、赤小豆、綠豆、冬瓜、冬瓜皮、綠豆芽、蓮子、防己、黃耆、薏仁等藥材幫助減少水腫,提高消化功能達到減肥效果。

 4.肝鬱氣滯型:
 此類型特點為心情一煩躁就會出現食慾旺盛、頭痛、眼睛充血等症狀。有些女孩子壓力大、心情煩的時候,就猛吃甜食,常鬱悶歎氣、容易失眠多夢、緊張、煩躁、經常覺得疲倦、常伴有月經失調。建議可用玫瑰花、陳皮、百合、白芍、白朮、甘草、茯苓、柴胡等藥材,來疏肝解鬱達到減重效果。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唐玫珊提供,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2/0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走不穩尿失禁 恐罹常壓性水腦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2015-02-01
 步伐不穩、失憶恐是常壓性水腦症找上門。1名已退休的長者,近來走路不穩,記憶力也越來越差,甚至還有尿失禁的情況,開始並不以為意,認為是年紀大的自然生理現象,但是情形每況愈下,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馮睿哲表示,後來病人接受外科手術建議,放置腦室腹腔引流管,並於手術後逐漸進步,他指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年人,在過去被視為自發性,但某些病因諸如蜘蛛膜下腔出血後、腦外傷後、感染腦膜炎後等的發生與常壓性水腦症相關。

 馮睿哲解釋,腦膜是介於腦實質與頭骨間的組織,由外而內共分成硬腦膜、蜘蛛網膜和軟腦膜3層。蜘蛛膜與軟腦膜間則有腦脊髓液流動。腦脊髓液由腦室中眽絡叢生成,在幾個腦室間循環後,經由幾個孔洞流動至蜘蛛膜下腔,再由蜘蛛膜絨毛進入靜脈竇,完成整個循環。

 腦脊髓液循環發生問題的患者,腦脊髓液積聚並造成顱內壓升高,顱內壓升高使腦室擴張,但腦脊髓液繼續積聚並造成腦室持續擴張,最後顱內壓會在這過程中趨於正常甚或更低,顱內壓升高與腦室擴張的過程會壓迫到大腦,形成臨床症狀。在臨床症狀表現方面,因為常壓性水腦症造成腦室擴張起始於額葉,所以它的臨床表現也就以影響此區域功能為主。

 他說,症狀有3種,首先是步態不穩,再來失智,以記憶力缺損為主,最後就是尿失禁,病灶所在造成大腦皮質功能影響有關,但是床上卻沒有很好的診斷工具,通常會以腰椎穿刺測量壓力並放置腰椎引流數日,視病人症狀是否改善做為診斷依據。

 馮睿哲表示,雖然常壓性水腦症有臨床3症狀,但在影像檢查方面,電腦斷層掃描與磁振造影配合臨床症狀可以提升正確診斷率。常壓性水腦症需要手術治療,神經外科醫師會在頭骨上面鑽洞,切開硬腦膜,穿刺腦實質而放置腦室腹腔引流管並連接至腹腔引流腦脊髓液。
本文轉載自2015/02/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胃痛 胃氣阻滯

陳俊銘
2015-02-01

白苓、蒲公英、丹參、延胡索、石斛、麥冬為常見治療胃痛中藥。
 很多人都有胃痛的經驗,不管是上吐下瀉、吃飽飯後馬上工作、平時太緊張、運動後馬上吃東西、或吃得太辣、太油膩、太刺激性,都會造成胃痛。

 引起胃痛的原因和種類,常見如下:
 1.機能性胃痛:指胃部結構正常,沒有病理或型態上的變化,引發的確切原因不明,多與胃分泌與蠕動失調有關,例如: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灼熱等,機能性胃不適表現的症狀繁多,想真正釐清不是很容易。
 2.器質性胃痛:因胃部結構發生變化,有病理或型態變化引起的胃不適,例如:發炎、潰瘍、糜爛、出血、穿孔、腫瘤等,可是真正的疾病引起的胃疼痛,包括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疾病。
 3.與胃無關之胃痛:如肝、膽、腸疾病,或心臟血管疾病等所引起的胃痛,也可能是感染細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痛,由於病源不在胃,這類疾病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誤診治。
 伴隨胃痛常見其它症狀如下:
 1.脹氣2.惡心3.嘔吐4.打膈5.胸悶6.食欲不振7.消化不良。其它可能症狀還有:胃酸逆流、發燒、貧血、口臭、舌苔厚、消瘦、頻放屁、口角炎、便秘、腹瀉等。注意在飽餐過後,最好不要立刻睡覺(影響血液循環),不要立刻運動(不利食物消化),不要立刻看書或工作(影響胃液分泌),也不要立刻洗澡(影響消化),最好在飯後一小時,才開始從事各類活動。
 另外,胃痛又可簡單分為心理性與生理性:1.心理性胃痛-屬於精神官能症,主要因為人的緊張、焦慮等不安情緒反射到胃,導致上腹部疼痛。2.生理性胃痛:胃潰瘍、胃炎、胃癌的初期狀況。

 中醫認為胃痛是由於胃氣阻滯、胃絡瘀阻、胃失所養,不通則痛導致的以上腹胃脘部發生疼痛為主症的一種脾胃腸病證。胃痛主要病因為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忘不遂、脾胃虛弱等。胃痛的治療,以理氣和胃止痛為基本原則。旨在疏通氣機,恢復胃腑和順通降之性,通則不痛,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胃痛屬實者,治以袪邪為主,根據寒凝、食停、氣滯、鬱熱、血瘀、濕熱之不同,分別用溫胃散寒,消食導滯,疏肝理氣,泄熱和胃,活血化瘀,清熱化濕諸法;屬虛者,治以扶正為主,根據虛寒、陰虛之異,分別用溫中益氣,養陰益胃之法,虛實並見者,則扶正卻邪之法兼而同之。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2/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紅老鷹刺(袪風除濕,消積截瘧)

■平凡 
又叫:烏不宿,雲實,老虎刺,倒釣刺,烏豆
性能:雲實種子味辛,性平,有小毒,具有清熱殺蟲,消渴化濕,消積截瘧之效。用在痢疾,瘧疾,糖尿病,急慢性腸炎,小兒疳積,毒蛇咬傷,驅鉤蟲,蛔蟲,條蟲等等,用量 6~ 15克。
紅老刺根苦,辛,性平或溫:具有袪風除濕,止痛散寒,止咳消淡等之效。
主治:用在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腮腺炎,乳腺炎,頭暈目眩,疝氣病,麻疹不透,口腔炎,咳嗽,腰痛,牙痛,肺炎,偏頭痛,喉嚨痛,風寒感冒等症,用量 5~ 12克。
用法:乾品多作湯劑,燉劑,丸劑,錠劑,鮮品多榨汁洗劑,泥劑,炖劑,與豬赤肉,排骨共炖,可加高梁酒或米酒,黑糖,冰糖等以增加效力。
註:本品有小毒,慎用,不宜多服久服,孕婦忌用。


本文轉載自2010/05/20"中華日報醫藥網"


雲實(消腫止痛、祛寒除濕)
別名:天豆、羊實子、倒鉤刺、老虎刺。
形態:豆科落葉攀援性灌木,葉互生,二回偶數羽狀複葉,羽毛3至10對,葉6至12對,小葉片長橢圓形,莖及葉柄有倒鉤刺,淡棕紅色,總狀花序,黃色。
性味:味辛、性涼,有小毒。
功效:
1.葉:消腫止痛、治牙痛、燙火傷。
2.根:祛寒除濕、止痛消腫,治腰痛、跌打損傷。
3.種子:消渴、痢疾、小兒疳積。
用法:
1.雲實種子2至4錢,炒焦,紅糖5至6錢,水煎服,治痢疾。
2.雲實根、杜仲各1至2兩,瘦肉3至4兩,半酒水燉服,至跌打損傷。
3.鮮雲實根皮適量,白酒少許,搗爛外敷,每日換2至3次,治魚口、便毒。
4.雲實10至12克,3杯水熬至一半量,分3次服,治止瀉。 
5.雲實根3至4兩、青皮癀、牛乳埔各2至3兩,燉服,治腰痛。


本文轉載自2015/02/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足浴 對抗寒流

----------
2015-01-31
 天氣冷,人體某些部位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天氣轉涼會使腰肌勞損、韌帶損傷等疾病的症狀加重,原本並不明顯的痛症會暴露出來。

 民眾睡覺時最好穿長褲,注意腰背、大小腿保暖,防止因受涼而使腰痛加重或者是小腿抽筋、痛經,平時可以透過中醫針灸或拔罐、推拿等方式來保健。

 在保養腿部的部分,很多人的關節在這時開始怕冷、活動不利,特別是本來就有退化性關節炎、關節曾外傷的人,怕風甚至出現刺痛,這時要注意關節保暖,洗澡時可多用熱水沖洗關節或平時多熱敷關節,用熱水泡腳,加強關節的抗寒能力。

 中醫認為,人的下肢有六大經脈,包括: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肝經及膽經,涵蓋人體的消化吸收、泌尿、生殖、氣機調暢等功能。中醫的針刺、艾灸或推拿、穴位按摩等方式都有助於腿部關節的保養。

 以下提供簡易的中醫足浴方,民眾可以在家自備一桶熱水足浴,藥材包含生薑、當歸、桂枝、羌活、夜交藤、茯神、木香各3錢,須以布袋包起來,準備1桶熱水,浸泡藥包約20分鐘,即可泡腳,將有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舒緩壓力、幫助睡眠、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

 建議睡前或者晚飯後1小時泡腳,每次約30分鐘;水溫以38至43度為宜,最好不要超過45度,患有糖尿病、皮膚對溫度較不敏感、老人及小孩,要小心不要燙傷。浴足後發汗必須馬上擦乾,小心不要著涼。浴足時可以配合按摩腳掌,效果更好。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任東輝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1/3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榕樹(清熱解毒、發汗利尿)

又名:本天吊、細葉榕、正榕、榕樹鬚、伯公樹、正榕、倒吊公根、土地公根、老公鬚、烏松。
分布:中國大陸華南、海南、香港等地區。
生長環境:生於路旁、林旁、山谷或人工栽培。
生態:為桑科無花果屬大喬木植物,枝條常有大量氣根下垂。葉互生,草質,卵狀橢圓形。有短葉炳,5~6月花,小花生於扁球形之花序托內,花序無梗,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乳白色,成熟時黃色或淡黃色,花柱側生,柱頭細棒狀。
藥用部分:葉、氣根均可入藥。
採收加工:全可採收,洗淨、曬乾備用。
成分:氣根含有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葉含黃酮苷、香豆精等。
性味:味微苦、澀,性涼,無毒。
功用:消熱解毒、發汗利尿、消炎、止痛。
驗方:
1.流行性感冒:榕樹葉、大葉桉葉各30克水煎服用。
2.跌打損傷:榕樹氣根15克、桃仁、紅花、當歸尾、赤芍、木香各10克,水煎溫酒適量送服。
3.風濕骨痛:榕樹氣根、五指風枝葉適量水煎燻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01/3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