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辯證不馬虎 外感、內傷 治咳有別

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6-01-26
 感冒後常有病人抱怨咳嗽最難好,難道真的「醫生怕治咳」嗎?其實,咳嗽是肺系疾病最常見的症狀,可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病程中。

 咳嗽是種身體防止異物或不正常分泌物進入肺部的保護機制,乃是經由神經刺激使呼吸肌強力收縮所產生的激烈氣流。臨床上將咳嗽分為急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其中急性咳嗽是指3~5週以內;亞急性咳嗽是3~8週;病程超過8週則為慢性咳嗽。

 常見的慢性咳嗽原因可分為二種,一是環境中有大量的刺激物,如工作與居家環境中的揮發性氣體或是粉塵,常刺激咽喉、鼻腔內,若能遠離這些刺激物,咳嗽自然可以減輕或消失。二是體內存在刺激神經的刺激物,最常見的是鼻涕倒流及胃食道逆流,嚴重的如肋膜發炎、積水、腫瘤壓迫抑,也會造成慢性咳嗽,而通常此類咳嗽較不會有痰,但鼻涕倒流會有鼻涕,常被誤認為是痰。

 中醫按咳嗽的發病原因,可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外感咳嗽多因感受風寒、風熱,通常發病過程快速;內傷咳嗽則多由肺臟虛弱或他臟之病,累及於肺而咳,通常發病過程較長,反覆發作。

 中醫認為慢性咳嗽這類疾病,其標在肺、本在脾腎,也就是說看起來咳嗽是肺系疾病,但本質卻常是脾腎氣虛。因為肺主呼,腎主吸,肺主宣發,脾主升清,腎主納氣,臟與臟間相輔相成。當病情急驟時,治療方針常以宣肺、清熱、平喘、祛痰,當病情緩解時則以補腎、健脾、益氣。一般而言中醫在治療方針上常以標本兼治,並依咳嗽的時間、頻率、緩急、痰的多少及口乾與否,給予不同比例的清熱、祛痰、養陰、益氣藥。

 臨床上因胃食道逆流造成肝胃不和的咳嗽,常以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湯加減;鼻涕倒流造成的咳嗽,肺熱盛常以瀉白散、麻杏石甘湯加減;若易口乾渴喜飲,肺陰傷則以沙參麥冬湯加減為主;咳久肺腎陰虛則以百合固金湯加減為治。
 平時宜注意環境間刺激物質或過敏物質的接觸,並注重空氣的流通及定時定期的清潔家中環境,以減少刺激物的曝露。若是因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咳嗽,則應避免高脂的甜點、茶、咖啡、汽水等飲品及不易消化的糯米類食物、烤炸辣等食品,另外含有酒精成分的酒精製品都不適宜,最好避免吃消夜,食後半小時內不平臥,都可以有效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簡珮珊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1/2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