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遠志 寧心安神

圖文/呂晃禎
2016-03-23
 臨床上遠志主要是用於交通心腎,助陽上升,溫養心火,舉凡心腎不交肢不寐,健忘多夢、耳鳴等症均有很好的功效。

 遠志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遠志或卵葉遠志的根。其味苦、辛,性微溫,歸心入肝、腎、肺四經。有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散臃腫之效。主治:心腎不交之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神志恍惚,痰咳不爽,痰迷神昏、瘡傷腫毒,乳臃腫痛等症。

 遠志最常用於心神、腦神經衰弱之疾,不過如伍配得宜運用範圍還是很廣的;治心氣不足,五臟之氣缺乏,甚者憂喜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發則狂眩,常配與人參、茯苓、菖蒲共用,如定志小丸《古今錄驗》。若治久心痛,則與菖蒲同用。如遠志湯《聖劑總錄》。倘治喉痺、廱疽瘡毒、乳房腫痛及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遠志單方不論是內服或外用都有很好的效果,如遠志酒(《三因方》、《仁齋直指方》)。如心腎不交之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常與茯神、龍齒等鎮靜安神藥共用,如遠志丸《張氏醫通》。治健忘症則與人參、茯苓、菖蒲同用,如開心散《千金方》;若再加上茯神,即是不忘散《證治準繩》。治療癲癇驚狂,昏仆不醒,痙攣抽搐者,常與半下、天麻、全蠍、鬱金等藥共用。如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或風寒外感咳嗽痰多,伍配杏仁、貝母、瓜簍仁、桔梗等藥共用。若治小便赤濁則與益智仁、茯神同用,如遠志丸《朱氏集驗醫方》。倘氣逆膈中,飲食不下,胸痺心痛,則配伍細心、乾薑、蜀椒、桂心同用,如小草丸《外台秘要》。

炮製方法不同 功效不同

 遠志隨著炮製方法不同,功效也略有差異,通常處方中寫遠志是指生遠志;為原藥材去雜質後切斷生用入藥。制遠志又名泡遠志、清遠志;為洗淨後之遠志在甘草煎液中浸泡後,再撈出曬乾入藥,其功用偏於寧心安神。炙遠志又稱蜜遠志,為洗淨之遠志用蜂蜜炙後入藥,其藥效偏於祛痰止咳。遠志若論品質以產於山西、陜西一帶的關遠志質地最優,也最道地,其中以抽去根皮中的纖維質只保留根皮,稱之為遠志筒,以色黃、筒粗、內厚、乾燥者為最優。俗稱的遠志肉,是指較為破碎的根皮,品質次之。遠志一般用量已3-10克為原則。

 在使用上,如心腎有火,陰虛陽亢、便濁遺精、喉痺廱腫、脾胃虛弱、胃炎、胃潰瘍及孕婦皆宜謹慎服用。生品使用用量不宜過大,以免惡心嘔吐(植物皂苷,能刺激胃黏膜,未出現輕度惡心)。《本草經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畏珍珠、藜蘆、蜚蠔、齊蛤。

 【遠志棗仁粥】

 材料:遠志20克、炒酸棗仁5-10克、紅棗6個(去核)、梗米50-100 克。
 做法:先將遠志及酸棗仁用3000cc水煮至1000cc去渣,後將梗米洗淨,加入是清水及紅棗煮熟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寧心安神,可治心血不足,心悸、多夢、不眠等症。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3/2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太極草(清熱解毒,袪瘀止痛)

■平凡
2016-03-21
別名:鵝兒腸,鵝腸草,雞腸草,水筋骨,伸筋草,狗筋藤,狗筋蔓。
生長環境:喜生物於田野、路邊、溪河邊潮濕草地。
生長形態:太極草為石竹科細小草本植物,莖纖弱,有時平臥,近基部多分枝。葉對生,有柄,卵形,花單朵葉腋長出或生於枝頂花有短柄,萼片5片,披針形,邊緣膜質,花瓣5,白色,雄蕊10枚,子房卵形,細小蒴果,4至7月開,結果8~10月。
藥用:全草。
採收期:全草可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及功效:味苦,性平具有清熱解毒,袪瘀止痛,接骨生肌,消炎活血。
方例:
1.肝虛熱或筋熱發燒:虛汗無止,太極草適量,地骨皮10克水煎服用。
2.瘰癧、無名腫毒:狗筋蔓乾品15克水煎服用,或用鮮品搗爛外敷患處。
3.登山症候群:太極草適量、七葉膽也適量水煎當茶喝。
4.白帶淋漓:太極草適量,小公雞1隻,將藥入雞腹內加酒水各半炖爛食之,每月1次。
5.跌打腫痛:水筋骨、小紅參、茜草根各10克,泡米酒,適量,每日服10克,日服2次。
本文轉載自2016/03/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免疫力下降…皮蛇上身

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6-03-21
 日夜溫差大,水痘病毒在免疫力較差的人體內蠢蠢欲動,容易導致帶狀疱疹出現。所謂帶狀疱疹,是指臨床上在身體某一區域,有水疱及神經痛的症狀,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過去曾感染過水痘,痊癒後病毒仍潛伏在神經節內。當身體的免疫力因生病、年齡或壓力而下降時,這些病毒會重新活化,隨後在皮膚上以沿著神經分布的方式長出皮疹或水疱,因為成帶狀分布,所以在民間俗稱「皮蛇」。

 帶狀疱疹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皮疹尚未出現之前的神經痛,通常是在身體單側的某一處突然產生莫名疼痛感,並且在數天後,皮膚會開始出現紅疹並出現水疱,這些皮疹及水疱會伴隨身體單側的某一條神經而分佈,此時除神經痛外,亦有可能伴隨搔癢或麻痛感。另外,帶狀疱疹患者常像是以尖銳物品刺到的疼痛感,許多人還會有類似火燒的感覺,常常被輕微的碰觸或溫度刺激誘發,年齡越大會有較嚴重的疼痛症狀。

 帶狀疱疹病程的時間,依每個人的狀況而異,大致上約兩個星期內水疱會逐漸結痂而脫落,其中最困擾人的後遺症就是「疱疹癒後性神經痛」。這種神經痛可能是持續性或間歇性的神經抽痛或麻痛,最容易發生在年紀大、抵抗力差的病人,可持續數星期至數月之久。

 治療上若在帶狀疱疹發病72小時之內投予抗病毒的特效藥,是可以有效的縮短病程,但並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服用。神經痛的治療,除了止痛劑外,亦可短暫的合併使用類固醇、抗癲癇或抗憂鬱等藥物,都可有效降低疼痛感。大多數患者的疱疹癒後性神經痛,在病發後1~3個月內會逐漸緩解,只有少數免疫力或體力差的病患有可能持續疼痛超過3個月。

 中醫療法依據《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腰纏火丹》所述帶狀疱疹的型態,分為「心肝二經火熱」與「脾肺二經溼熱」二型,分別對應龍膽瀉肝湯、除濕胃苓湯為主要之治療模式。另外,症狀剛發生時,針灸治療也是很好的選擇。因此患者平時宜多休息,勿過度勞累,身心適度調劑,飲食起居規律,並忌食辛辣、烤炸、油膩、過甜的食物,如辣椒、羊肉及煎炸食物等。

 帶狀疱疹不同於水痘,不會單單發作一次而已,只要有任何免疫力下降的機會,如睡眠不足、感冒等,就有可能會再度發作。新的病灶不會只侷限在上一次發作的部位,也不會因為是再一次感染,使症狀加重或減輕,因為每一次的病程都是獨立的,感染帶狀疱疹,充分休息以及充足的營養均是保持良好免疫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提醒季節更替時要增強自身免疫力,睡眠充足、作息正常,才不會讓帶狀疱疹纏上身,若有症狀時應儘早就醫並且遵照醫師囑咐服藥。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簡珮珊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3/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春保健 養陽防風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2016-03-19
 春天天氣不穩定,日夜溫差大,忽冷忽熱外加潮濕,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也是流行性感冒高峰期。要如何保健康?中醫師康鍾禧指出,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保健,仍可以樂享活力春天。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主任康鍾禧說,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要訣,例如立春以後,陽氣開始昇發,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從4方面加強調養保健:

 ■禦寒防風莫忽視

 冬天,人體新陳代謝相對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引發宿疾,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此時,保健養生首重防風禦寒。春天適當保暖,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建議:
 1.平時每日早晚、餐後用濃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毒。在流感流行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讓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2.或按壓介於拇指與食指掌骨間凹陷處的「合谷穴」,有解熱、鎮痛、通經活絡,以及調節免疫力的功效。需注意:不建議孕婦按壓,否則會導致子宮收縮,造成早產。每次可按壓1分鐘、每天4至5次,平時按壓可預防感冒,身體不舒服則應增加按摩力度,可緩解症狀。
 3.或服用糖薑茶合飲:因感冒多為外感風寒之邪,常有頭痛、鼻塞、流鼻涕及關節酸痛,甚至怕冷、發熱等症狀。可用紅糖、生薑、紅茶各適量,煮湯飲,每日1-2次。

 ■飲食調養是關鍵

 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初春時節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鍛鍊運動很重要

 運動鍛鍊是春季養生保健非常重要的部分,規律活動、適當運動,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初春時節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獲得更多氧氣,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適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但運動切忌過度活動,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

 ■精神調養很有益

 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理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鬱,心理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都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本文轉載自2016/03/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大本白花草(利尿消炎,調經消腫)

■平凡
2016-03-17
又名:台灣山澤蘭,大本白花仔草,廣東土牛膝,六月雪,班竹相思,山澤蘭。
生長環境:平野及山區草叢中,路旁濕瀾上。
大本白花為菊科1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其全草或根莖葉以供藥用。
採集加工:春秋採集,洗淨,切段備用。
性味歸經:味辛,性微涼或涼。
藥效:大本白花草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調經消腫。
應用方法:
1.尿酸:大本白花草150克燉腰內肉適量炖服用。
2.腸絞疊不通:廣東土牛藤心葉適量搗汁加少量鹽巴服用。
3.蛇頭疔:山澤蘭心、遍地錦各15克共搗爛調食醋少量外敷藥。
使用注意事項:孕婦忌服,陽虛慎服。

本文轉載自2016/03/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舒筋通絡活血 伸筋草-孕婦忌服

■圖文:呂晃禎
2016-03-16
 伸筋草又名過山龍、寬筋藤、舒筋草,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乾燥全草。採收以夏秋二季為主。其味微苦、辛,性溫,無毒,歸肝入脾、腎三經,有袪風散寒,下氣除濕,舒筋活絡,止咳消腫,解毒之效(《滇南本草 》:下氣,消胸中痞滿橫膈之氣,推胃中膈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堅積,消水腫)。主治: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僵硬屈伸不利,四肢軟弱,皮膚麻木不仁,月經不調,黃疸水腫,咳嗽,跌打損傷,疱疹瘡瘍,燙傷等。
 古來伸筋草藥用紀錄並不多,近代才有廣泛的藥用研究記載;其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痠痛,屈伸不利,配伍羌活、獨活、桂枝、白芍等藥共用。如肢體軟弱,肌膚麻木,常與松節、尋骨風、威靈仙等藥共用。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多與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藥同用。若治風痹筋骨不舒,用寬筋藤3錢~1兩至單用《嶺南採藥錄》。治水腫則常與過山龍、檳榔、康瓢同用《滇南本草 》。若關節疼痛,手足麻痺,則配與絲瓜絡、爬山虎等要同用(中草藥學)。小兒麻痺後遺症,則與松節、威靈仙等要共用(中草藥學)。
 臨床上伸筋草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後遺症之手腳拘攣屈身障礙、外傷後關節僵硬、及軟組織損傷後遺症等。如腰背痠痛,轉側俯仰困難,足膝痿痺,屈伸不利,常與桑寄生共用,有壯骨益腎,通痺止痛,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效。若關節疼痛,筋脈拘急,肢體麻木等症,與防風共用,能袪風通痺,不論虛實,新病久病,都有令人滿意的療效。
  伸筋草一般用量以3~12克為原則,內服、外用皆可使用。伸筋草性溫,善走竄,為除痺通絡之要藥,雖然無毒性,對於老人關節疼痛,關節緊繃,肌肉僵硬等症有很好的療效,可說是老人聖藥之一,不過,由於伸筋草能舒筋通絡,有活血、行血作用,故孕婦及出血過多者忌服(《滇南本草 》:氣實者用,虛者忌)。
 伸筋豬蹄湯:
 材料:豬蹄300克(或單用豬腳筋)、伸筋草10-15克、生薑數片、紅棗5-6個。
 做法:將豬蹄去毛,開水燙過去掉血水,伸筋草洗淨。將藥材及豬蹄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燉4-5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有疏筋活絡,強筋健骨之效,適宜老人養生(用豬腳筋)及受傷後關節痠痛、緊繃,活動受限之症。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3/1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水腫 7種證型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6-03-10
 水腫在傳統中醫的看法乃肺、脾、腎三臟失調而後停滯為水;其中又分陽水與陰水,陽水多因肺脾氣結不行,陰水多因脾腎虛衰。新病傷肺為標,較易治;脾腎久病為本,較難治。

 《醫學入門》:「陽水先腫上體,肩背手膊手三陽經;陰水先腫下體…」。《景岳全書,水腫》:「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病…」。從上而知,脾腎的陽氣乃是推動水液代謝的根本,因此傷損脾腎兩臟的不良習慣也會導致水腫的發生;久坐、過飽皆傷脾,喜食冰涼冷飲也會耗傷脾腎陽氣,引起水液的代謝異常
 水腫常見7種中醫證型:
 1.風水氾濫:眼瞼浮腫,繼而四肢及全身浮腫,多有惡風、發熱、肢節痠楚、小便不利等症。
 2.瘡毒內侵:眼瞼浮腫,繼而全身浮腫,小便不利,身發瘡痍,或咽喉腫痛、潰爛,惡風發熱,舌紅苔薄黃。
 3.水濕浸漬: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舌苔白膩。
 4.濕熱壅盛:全身浮腫,皮膚繃緊光亮,胸腹痞悶,煩熱口渴、尿短赤,大便秘,苔黃膩。
 5.脾不制水: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腹脘脹悶、納呆、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倦,小便短少。
 6.腎虛水泛:面浮身腫,腰以下腫甚,心悸氣短,腰痛痠重,尿少,四肢厥冷、神疲、面色灰滯,舌淡胖苔白。
 7.氣滯血瘀:四肢腫脹,按之難起,手足逆冷或麻木,舉動無力或下肢腫,皮膚紫斑,甚至可見半身不遂,舌淡白或疼點,脈沉澀。
 上述7種中醫證型,各有不同治法,詳情可詢問專業醫師。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吳孟霖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3/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臭茉莉(活血消腫,袪風利濕)

■立德
又稱:臭矢茉莉,大髻婆,矮桐子
來源:臭茉莉係鞭草科植物,臭茉莉屬,牠的根或葉可入藥用。
形態:臭茉莉是落葉灌木,高達一、公尺,葉對生,潤卵形,長 6~ 20cm寬 5~ 15cm,基部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有鋸齒,在春秋季開白色或淺紅色管狀花,排列成頭狀聚傘花房,花萼細小,管狀,雄蕊 5枚,花冠管細長,裂片 5片,花粒一般大多不超過雄花之外,果是核果似球形,紫褐色。
產地:分布在中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自生在山野,路旁,溝邊,林邊較陰濕之處,或也有栽培。
採集:一般在夏大採葉,秋天採根,鮮用或切片晒乾應用。
性能與效用:臭茉莉味微苦,性平或溫,具有活血消腫,袪風利濕之效可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中,風腳氣水腫,風濕骨痛,白帶,高血壓,支氣管炎,痔瘡,脫且,疥瘡,慢性骨髓炎,皮膚瘙癢等症,用量 15~ 40克。
驗方:
(1)治風濕性關節炎,腰骨痛:臭茉莉乾根 30克,獨活 6克,桑寄生 12克,防風、川芎 8克,秦艽,牛七杜仲,當歸各 10克,甘草 3克水煎服用。或矮桐子根 60克水煎服用。
(2)治中風:臭茉莉 30克,羌活,獨活各 6克防風, 藁本各 8克,川芎,蔓荊子,炙甘草各 3克水煎服用或臭茉莉葉 20克水煎服用。
(3)治皮膚癢:臭茉莉鮮葉、防風、荊芥薄荷各 15克水煎溫浴洗患部。
(4)治高血壓:臭茉莉葉,蒺藜各 30克,當歸、白芍,香附各 15克水煎服用。
(5)治痔瘡,脫肛;臭茉莉葉,根 30克,小金櫻根,無花果各 60克水煎服用或炖雞肉食用。
(6)膽囊炎:臭茉莉根 20克,馬蹄金 30克,龍膽草、車前草各 15克水煎服用。
(7)支氣管炎:臭茉莉根 30克,桑白皮,折貝母、麥門冬:各 15克水煎服用。
(8)治腳氣水腫:臭茉莉,補骨脂、木瓜、雞血藤,牛七各 2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09/11/27"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3/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肉蓯蓉 補腎助陽

---------
2016-03-09
 肉蓯蓉為名貴中藥之一,生長於荒漠之中,是古地中海殘遺植物,其性溫,有補腎助陽的功效,歷代醫家稱之「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有從容緩和之貌,故名蓯蓉」。

 肉蓯蓉為臨床醫師常用的補腎養肝中藥,主要是補腎壯陽和潤腸通便,當然補腎陽才是肉蓯蓉的主要作用,在歷代醫家使用的補腎壯陽藥中,肉蓯蓉是使用率最高的的藥物之一。《神農本草經》將之列為上品,載:「肉蓯蓉,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經中寒熱痛,養五臟,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藥性論》云:「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子血崩,壯陽,日禦過倍,大補益,主赤白帶下,補精敗,面黑勞傷」。《日華本草》:「致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因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女子帶下,陰痛。

 肉蓯蓉其味甘、鹹,性溫,歸腎入大腸。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效。主治:陰衰血竭,陽萎早洩,大便躁結,小便頻數,血尿,淋漓不盡,腰膝痠軟,疲乏無力,畏寒懼冷,肢體疼痛,四肢不溫,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女子不孕,男子不育,脫髮早白,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胃酸潰瘍等證。

 肉蓯蓉臨床運用廣泛,如治下部虛損,腹內疼痛,不喜飲食,可單用肉蓯蓉酒浸蒸煮為丸,如肉蓯蓉丸《聖濟總錄》。治男子五勞七傷,陰萎不起,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尿時赤時黃,常與吐絲子、蛇床子、五味子、遠志、杜仲、續斷共用,如肉蓯蓉丸《醫心方》。若治腎虛白濁,則與鹿茸、茯苓、山藥同用《聖濟總錄》。倘治虛損,暖下元,利腰膝、益精髓,則配伍防風、蛇床子、附子、五味子、遠志、杜仲、巴戟天等藥共用,如肉蓯蓉丸《太平聖惠方》。若治發汗利小便而亡津液,產生便秘,老人、虛人更是適宜,常與麻子仁、沉香同用,如潤腸丸《濟生方》。如治消渴易饑,常與山茱萸、五味子共用《醫學指南》。治療腎陽虛衰,津液不足,老年腎虛,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痠足軟,畏冷背寒,常與當歸、升麻、枳殼、牛膝等藥共用,如濟川煎《景岳全書》。倘虛勞損傷,肌體消瘦,腰膝痠軟,目暗耳鳴,飲食無味,則配與山藥、山茱萸、澤瀉、赤石脂、生地、巴戟天、五味子等藥共用,如無比山藥丸《備急千金要方》。治膀胱虛寒,小便不禁或小便過多,則與附子、吐絲子、雞內金、牡蠣、鹿茸等藥同用,如吐絲子丸《醫宗必讀》。

補腎 男女皆宜
 肉蓯蓉的補腎作用與其他補腎藥如巴戟天、淫羊藿等略有不同,巴戟天以女子為主,男子以淫羊藿為君藥,肉蓯蓉補腎則男女皆宜,既可治療男子陽萎,也可治療女子不孕。肉蓯蓉補腎而不傷陰,長期服用不會出現口乾舌燥的上火現象,如神農本草經所說的「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其性溫而柔潤,補腎助陽,與巴戟天相似,都可用於下元虛冷之症,臨床上常配合使用,不過巴戟天能散冷痺、祛寒濕,可治下肢寒濕痺痛;肉蓯蓉滋陰潤燥,善於治津液不足之腸燥便秘,但肉蓯蓉比巴戟天更柔潤,補益力量和緩而大,因對人體得補益作用與人參相似,是很好補陽益陰藥。

 肉蓯蓉用量以10-15克為原則,不過單方使用大劑量也可到30克;平常成品有淡蓯蓉和鹹蓯蓉兩種,淡蓯蓉以個大身肥、麟細、顏色灰褐色至黑褐色、油性大、莖肉實而軟者為佳。鹹蓯蓉以澀黑質糯、細鱗粗條、體扁圓形者為佳。不過習慣都認為產於蒙古者較好。肉蓯蓉使用應注意,如相火偏旺、胃弱便溏、食熱便結者忌服。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3/0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廣東土牛膝(解熱利尿,調經消腫)

■平淡
又稱:六月雪,多鬚公,土牛膝,蘭草,華澤蘭,山澤蘭,班竹相思,台灣山澤蘭,大本白花草。
生長環境:喜生於山坡,路旁濕潤地上。
形態特徵: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物。根為鬚根。花白色,排列呈繖房花序,佈滿全株,如霜雪故又稱六月雪,痠果有腺點。
藥用部份:全草或根。
採收加工:春秋兩季採挖,洗淨切碎曬乾使用。
性味入經:味辛,微苦,性涼:入肺,肝經。
功能:解熱利尿,調經消腫,解毒消炎,利咽化痰。
驗方:
1.感冒發熱,頭痛:廣東土牛膝心,艾納香,雞尿滕各 30克,鐵馬鞭 15克或六月雪適量加冰糖服用或山澤蘭 60克,艾草頭,小本山葡萄,白龍船花,大風草頭各 30克,豬赤肉 90克水煎加豬瘦肉炖爛分 3次服用。
2.喉痛:廣東土牛滕根,崗梅根,黃目子根各 30克水煎服用。
3.腸相絞疊不通:六月雪心,葉搗爛取汁加鹽少許服用。
4.風濕痛:山澤蘭,黃金桂,倒地麻,白關穿山龍,海芙蓉,帽頓頭各 30克豬腳水煎去渣加半酒水炖豬腳分 3次服用。
5.轉骨:六月雪適量各 150克,半酒水炖 1隻土雞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4/08/01"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3/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抵抗流感 養正氣、提高免疫力

陳俊銘
2016-03-06
 近月流感疫情自春節達到最高峰後,目前疫情已經逐漸緩和下來,但這段時間來,帶給民眾身體的不適和影響很大,不但健康受損,更奪走了不少人命。往生的不只老少,甚至更有青壯年,造成不少家庭的傷痛。

 流感為急性病毒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流感病毒可分為A、B、C3種型別,其中只有A型及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台灣主要流行的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病毒有A型流感病毒的H3N2亞型和H1N1亞型,以及B型流感病毒等3類。

 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尤其在密閉空間,由於空氣不流通,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另外,流感病毒可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固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所以也可經由接觸傳染,如手接觸到汙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沾液,再碰觸自己的口、鼻、眼睛而感染。

 典型流感的潛伏期約1~4天,一般為2天,罹患流感的人,在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而幼童的傳播期甚至長達數十天。

 感染流感後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咳嗽等,部分患者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多數患者發病後,經治療調理會痊癒,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常見為病毒性肺炎和細菌性肺炎,另外還包括中耳炎、腦炎、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等,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得過流感的人,就知道感冒症狀的痛苦,如何養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再得到流感,十分重要。當然,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平常養生保健,中醫強調「扶正祛邪」,正氣足,則病邪不侵!養正氣、睡眠充足、不熬夜為第一要務,長期睡眠不足,正氣必然不足,抵抗力必定下降,流感一來,當然感冒。養正氣,規律運動,鍛鍊身體,十分重要,運動可提升體力,加強心肺功能,提高抵抗力。避免過度勞累,壓力過大,讓身體適度休息。

 長期處於勞累和壓力下,免疫力會下降,抵抗力變差,平常可準備東洋參1兩、沸水500CC,泡半小時,溫溫喝,一天可回沖3~4次。或準備黃耆2兩、枸杞8錢、紅棗6錢、水2000CC,煮沸20分鐘,溫溫當茶喝。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3/0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石上蓮(止咳化痰,清熱養陰,消炎止痛)

■平凡
2016-03-05
別名:石仙桃,石橄欖,山桃蘭。
分布於中國大陸華南各省及雲南、廣州、福建、貴州及台灣。
生長習性:生於林下岩石上及附生於密林樹幹上。
生長形態:為蘭科山桃蘭屬草本植物附生於石上或樹幹上。根狀莖粗壯,假鱗莖卵形或球形,綠色,肉質,頂生葉兩片,葉長橢圓形。花先於葉,花葶從幼小假鱗莖頂端抽出,總狀花序下垂,苞片狹卵形,花透明白色,發育雄蕊1枚。果蒴果卵形,有6縱綾。花果期3~6月。
藥用部分:全草或假鱗莖。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集,多為鮮用或滾水略燙後切段,曬乾用。
功能:全草具有止咳化痰,清熱養陰,消炎止痛。
應用方法:
1.胃火牙痛、咳嗽、咽喉炎:石仙桃30克水煎服用。
2.急慢性支氣管炎:石上蓮30克,無頭土香、枇杷葉各15克水煎服。
本文轉載自2016/03/0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消化不良 藥膳食療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6-03-05
 日常生活中,適當的藥膳食療對消化不良很有幫助。有些人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面色蒼白,軟弱無力,這時將黨參兩錢、白朮1錢、茯苓1錢、甘草1片放入紗布包中,與稀飯一起煮來吃,可以達到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效果。

 如果飲食油膩,在飯後上腹部有飽脹感,可以用山楂兩錢、麥芽1錢、陳皮1錢,熱水悶泡10分鐘,待溫涼後飲用;或者用烏梅3錢、洛神花兩錢、山楂3錢、甘草兩錢,加入1000c.c.的水,小火熬煮30分鐘,再加冰糖調味。以上2種飲料可以解除油膩,增加胃酸分泌,幫助消化,適合在飯後飲用,但是不適合胃潰瘍或胃酸過多的患者。

 四神湯對消化不良也有不錯的功效,尤其是吸收不良,容易拉肚子,怎麼吃也吃不胖的人,可以用蓮子、山藥、芡實、茯苓加上豬小腸一起煮來喝,健脾胃又助消化。此外,消化不良的人平常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有效地改善胃腸不適症狀,例如,三餐定時定量,讓腸胃能夠規律地運作;細嚼慢嚥,既能享受食物美味,又可避免胃腸不適;食量要控制,不要吃得太飽,增加腸胃負擔;飯後不要馬上躺下或趴下睡覺,以免胃酸逆流;飯後1小時內不做運動,避免胃下垂。

 最後,別忘了要避開油膩、油炸、辛辣、生冷、不好消化的飲食與刺激物,如菸、酒、茶、咖啡、碳酸飲料等,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腸胃。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王先德提供,記者葉進耀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6/03/0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慢性腹瀉… 藥食同療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6-03-03
 每個人排便習慣不同,正常的狀況可以是1天3次到每週3次;腹瀉則是指排便次數比平常明顯增加,而且糞便成液體狀,如果症狀持續4週以上就屬於「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的原因除了細菌或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大腸本身的病變所造成,其他如小腸、肝膽發生問題或者某些藥物也會引起;此外,內分泌系統或神經系統疾病,情緒、壓力都可能導致慢性腹瀉,所以千萬不可輕忽。

 中醫治病會兼求固本,治療慢性腹瀉一般從溫中補腎、利下除滿、清熱利濕、收澀升提等幾個方面著手,止瀉之後就能修補被破壞的腸黏膜,重建腸道的菌相,改善腹脹及便秘的情形。

 固本方面,古人說:「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良。」治療腹瀉還須配合食療保護胃氣,以下介紹一個食療方法,提供大家參考:
糙米湯(1人份)
材料:糙米約量米杯1杯。
 步驟:
 1.糙米洗淨後放入電鍋內鍋,加入1000c.c.清水,浸泡30分鐘。
 2.外鍋放入2杯水,煮完後1天內飲用完畢。
 3.特別提醒,糙米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B1,但是纖維粗不容易消化,所以記得只喝湯不吃米。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醫師郭祐睿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3/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解暑藤(健脾化濕、健胃消食)

■平凡
2016-02-29
又名:雞香藤、雞矢藤、臭藤、牛皮涷、皆治藤、毛葫蘆、清風藤、雞屎藤。
生長環境:喜生於村旁、林邊、山坡、溝旁、籬笆、灌木中。
產地:分布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
形態:係茜草科雞屎藤屬藤本植物,莖無毛或近無毛。單葉對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多分枝,葉兩無毛,葉背脈腋有毛,托葉三角形,無毛。花頂生或腋生,聚繖圓錐花序,花冠淺紫色。果實球形,成熟時淺黃色,平滑;花果期6~10月。
藥用部分:根或全草。
採集:夏採集全草,秋冬採根,洗淨、曬乾用。
功能:健脾化濕、健胃消食、清熱解毒、止咳止痛、袪風利濕。
應用方法:
1.小兒疳積:雞矢藤、葫蘆葉各10克、獨腳金6克或狗尾草30克水煎服用或燉雞肉適量服用。
2.關節風濕痛:雞香藤根或藤30~60克半酒水煎服用。
3.慢性脾虛腹瀉:雞香藤60克、紅棗10粒同煮服用。
4.感冒咳嗽:雞香藤心葉適量洗淨切碎,雞蛋2粒攪拌炒之。
5.濕熱肚痛:雞矢藤30克,水煎服用。
6.皮膚搔癢:雞屎藤頭適量洗淨,水煎加明礬浸泡全身。

本文轉載自2016/02/2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巴戟天 補肝腎 助陽氣 強筋骨 祛風濕

■圖文:呂晃禎
2016-03-02
 巴戟天為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其味甘、辛,性微溫,歸腎入肝(《本草匯言》為腎經血分之藥),有補肝腎,助陽氣,強筋骨,祛風濕之效。主治:遺精早洩、陽痿不舉、小便頻數、月經不調、少腹冷痛、宮冷不孕、風濕痺痛、腰膝酸軟、筋骨萎弱、頭面游風、失眠、神經衰弱。

 巴戟天最常運用於腎陽虛衰之陽萎、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等症;治療遺精早瀉、腎虛陽萎、不孕,常伍配淫羊藿、枸杞子、仙茅等藥共用,如贊育丸《景岳全書》。倘下元虛冷,少腹冷痛,月經不調,則與肉桂、高良薑、吳茱萸等藥同用,如巴戟丸《局方》。治肝腎虛損,腰膝疼痛,遺精早泄,則配與人蔘、五味子、熟地、肉蓯蓉、龍骨等藥共用,如巴戟丸《醫學發明》。若肝腎不足之筋骨萎弱、腰膝痠軟無力,或風濕久痺,舉步維艱,常配與萆薢、杜仲等藥共用,如金剛丸《張氏醫通》。治虛贏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則與牛膝泡酒服用《千金方》。若風冷腰胯疼痛,步行困難,則配伍羌活、杜仲、五加皮、乾薑等藥共用,如巴戟丸《太平聖惠方》。治療小便頻數,或尿失禁,常與桑螵蛸、吐絲子、益智仁等收澀補腎藥同用以增加療效《奇效良方》。若小便白濁,則與補骨脂、吐絲子、鹿茸、山藥、五味子、赤石脂等藥共用《普劑方》。

 巴戟天自古以來幾乎都用在男性的補腎壯陽方面居多,《本草綱目》:「補五勞,益精,利男子」,似乎是男性專用藥,不過該書中所記載的兩個巴戟天丸方劑,一則是治男性,一則是治女性,說明男女皆可通用,而非男性專用。中醫的理論認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消陽長,陽長陰消,陰陽消長,互為根本,男子體內以雄性激素為主,但也有少量雌激素,而女子體內以雌激素為主,不過也有微量雄性激素,男女兩種激素各以一定比例存在才算健康正常,如失去平衡即成病態,如男人女性化或女子多囊性卵巢炎、更年期症候群等症就是激素失衡的結果。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淫羊藿、仙茅可以促進雄性激素,巴戟天主要是提高雌激素,臨床上往往三藥共用,使雄性激素及雌激素同時提高,不過經藥理分析後,女性巴應該是使用巴戟天為主,男性應該以淫羊藿為主較為合理;近代運用二仙湯治療女性更年期,利用巴戟天提高雌激素及降血壓,在臨床上已收到很好的效果。

 巴戟天雖然為很好的補腎壯陽藥,如《本草新編》云:「巴戟天正湯劑之妙藥,溫而不熱,健脾開胃,既益元陽,複填陰水,真接續之利器,有近效又有速功」,而且長期服用沒有任何的毒性及副作用的不良反應,一般用量以3-15克為原則,不過尤於性偏溫,陰虛火旺的服用時仍須特別注意,《本草經集注》:「覆盆子為之使。惡雷丸、丹參」。《本草經疏》:「凡病相火熾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煩躁口渴,大便燥秘,法鹹忌之」。 《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乾燥,四者禁用」。如須長久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3/0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密葉卷柏(清熱涼血、利水消腫)

■胡德欽
2016-02-28
別名:小葉卷柏、蔓生卷柏。
形態:卷柏科多年生草本,葉二型,側葉向二側平展,葉片卵狀披針形,鈍尖頭,主莖伏地蔓生,多分枝,孢子囊隱生於小枝頂端,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孢子二型,生長於石灰岩上或石縫中。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熱涼血、利水消腫、化痰定喘。
用法:
1.密葉卷柏3至4錢,泡酒服,治筋骨痠痛。
2.密葉卷柏2至3錢、絡石藤5至6錢,泡酒服,治風濕性關節炎。

本文轉載自2016/02/2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小便泡泡多 不一定腎臟有病!

葉進耀整理
2016-02-26
 小便起泡是一般人懷疑有腎臟疾病而至中醫門診就醫的常見原因,但這並不一定是腎臟病的病徵,如果伴隨疲倦、食慾不振或是原本就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長期在服藥的人,就要特別小心了。

 小便起泡是主觀的感覺,未必真的有毛病。正常情形下,尿液含各種代謝廢物和礦物質,使尿液較濃稠而易出現泡沫,尤其經過整晚的尿液濃縮,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排尿時更容易起泡,一般會在數秒到數分鐘內消失,如果泡泡持續太久甚至小便顏色混濁,就要趕快就醫尋找原因及早治療。

 常見造成泡沫尿的原因有4大類:
 1.肝、腎疾病使得尿液中蛋白質、膽紅素或脂質含量增多。
 2.膀胱炎、膀胱癌或泌尿道感染使尿液的成分改變。
 3.糖尿病控制不好,尿糖或酮體含量高,尿液的酸鹼度改變,使尿液表面張力增高。
 4.經常性興奮者,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尿液表面張力較高,也使尿液較易產生較多氣泡。所以小便有泡沫並非就是蛋白尿。

 以蛋白尿的患者而言,病情比較接近中醫「水穀精微」的流失,且與肺脾腎三臟相關較為密切,如果肺脾腎損傷、感受病邪,脾無法把營養散布全身,那麼肺無法達到氣的宣發肅降,腎沒辦法把精氣收藏固攝,都可能會造成精微下泄而出現蛋白尿,因此可將蛋白尿歸於中醫的「精氣下泄」、「虛勞」等範疇。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吳孟霖提供,記者葉進耀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6/02/2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6撇步 預防浮腳筋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2016-02-25
 陳姓國小女老師發現腿上出現蚯蚓狀浮起,俗稱「浮腳筋」的靜脈曲張,且愈來愈明顯,小腿肚部位脹痛難忍,經嘉義市福康診所院長甘宗本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治療已獲得改善。

 陳姓女教師2年前聽朋友介紹,做靜脈注射治療,狀況稍有改善,不料,最近靜脈曲張突起症狀不只復發,還更嚴重,甘宗本說,靜脈曲張不只是皮膚表面變化,根本原因是因皮下組織中的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發生擴張變化,導致靜脈內瓣膜失去原本功能。

 甘宗本說,腿部靜脈曲張是民眾常見困擾,女性多於男性,發生原因以遺傳體質,久站或久坐工作型態,隨年齡增加,靜脈曲張會逐漸加重,做腿部靜脈曲張注射治療又會復發。

 甘宗本教導簡單的6個「小撇步」協助預防。
 1.把兩腿抬高,只要找時間將兩腿抬高超過心臟的高度,也可以在睡覺的時候用枕頭墊高兩腿,目的在於幫助腿部靜脈血液回流。
 2.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包括健走、騎腳踏車、爬樓梯、游泳等。
 3.不要穿著有鬆緊帶的襪子,因為有鬆緊帶的襪子容易妨礙到腿部靜脈正常回流。
 4.讓腿部經常活動,尤其長時間久站或久坐者可以每10分鐘就屈曲足踝關節10次,但建議最好不要整天都久站或久坐。
 5.穿著彈性襪,可以把靜脈血液推擠回心臟,減少腿部靜脈壓力或血液滯留。
 6.避免處於太熱的環境中,太熱的環境會促使浮腳筋加劇,造成腿部血液滯留,所以泡湯或泡熱水澡應少碰為妙。

本文轉載自2016/02/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