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頭暈目眩 天旋地轉……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2016-11-21
 若時常有頭暈目眩的情形,中醫師指出,除依體質以中藥藥膳外,透過針灸百會、神門、耳門等穴道亦可有效改善眩暈困擾。

 北市聯醫中醫醫學部針灸科主任吳建隆表示,眩暈情形輕微者閉上眼睛就可以止住,嚴重的好像是坐在船上,旋轉不定,不能站立。

 吳建隆指出,治療頭暈目眩,中醫會依每個人體質的差異來治療。而眩暈症在中醫常見證型包括有肝陽上亢型,即突然的眩暈耳鳴、頭脹痛、眠淺多夢、口苦等症狀,會以天麻鉤藤飲來平肝潛陽,滋養肝腎;氣血虧虛型為眩暈漸進,伴隨面色蒼白、頭髮乾枯、唇甲沒有血色、心悸、胃口變差,常用歸脾湯來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腎精不足型則多見於熬夜勞累及中老年人,會有眩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腰膝痠軟。如果伴有胸口及手足心煩熱,可用六味地黃丸。如果伴隨手腳冰冷嚴重,是屬於腎陽虛,會用八味地黃丸。

 而痰濕中阻型,是在眩暈同時有頭昏重,胸悶、惡心、胃口變差、嗜睡倦怠,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來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另外,吳建隆說,也可針灸百會、神門、耳門、內關、合谷、足三里、腎俞、關元、風池等穴位,每週針刺2次,每次留針20分鐘,來改善眩暈病症。
 他提醒,因藥膳使用原則是依不同的證型而有差異,所以應先經由合格的中醫師診治及建議。且勿吃過度冰冷及燥熱油膩食物,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勞累,都是平日養生避免暈眩症上身的重點。

本文轉載自2016/11/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