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
2016-11-1
本文轉載自2016/11/1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11-1
別名:蒺藜子,刺蒺藜,白蒺藜,潼蒺藜,扁莖黃耆,沙苑子。
基原:莎苑蒺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扁莖黃耆之乾燥子供藥用。
生態:沙苑蒺藜,全株被短硬毛,主根粗長,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9~21枚,小葉片橢圓形,先端鈍或微缺,有細尖,基部鈍圓形,邊緣全緣,花為總狀花序腋生,花冠蝶形,黃色,果為芙果紡錘形,先端有較長的尖喙,腋背稍扁,內含種子20~30粒,腎形,花果期6~10月。
性味:味苦,性濕
入經:肝、腎、肺三經
功用:瀉肺氣而散肝風,益精明目
品種區別:
(1)沙苑蒺藜,綠色似腎,炒用也可代茶。
(2)刺蒺藜,三角有刺,去刺酒拌蒸,餘功略同。
(3)白蒺藜善散風熱,故由風熱所致頭痛,外眼翳膜用之。
(4)潼蒺藜長於補腎,故腎虛有關腰痛,內眼翳膜用之。
方例:
(1)遺精、早泄、神經衰弱、視力減退:沙苑子、石菖蒲、女貞子、生地黃、菟絲、夜明砂各30克,共研為細末,每次服12克或水煎服用。
(2)頭暈目眩:白蒺藜、懷牛七、龍骨、牡蠣各15克,白芍、元參各12克,天門冬6克,鉤藤10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
(3)蕁麻疹、皮疹:蟬悅、防風、首烏、當歸、白蒺藜、荊芥、當歸各10克,赤芍、防風各6克,蟬蛻、川芎、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