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黃斑部病變 杞菊地黃丸 養肝血補腎水



   「陳醫師,我的左眼視力模糊,眼科醫師診斷為黃斑部病變,怎麼辦?」鹿港施老師打電話來,憂心忡忡!
 視網膜就像是照相機的底片存在於眼睛裡,其中黃斑部乃是視功能最敏感的地區,黃斑部是視網膜上直徑約 5.5毫米的組織,位在瞳孔的正後方,比瞳孔稍大,並有高感度的視覺細胞密集的分布,雖然黃斑部只占視網膜面積的 2%,但我們直視前方,視角 20度以內的影像都由黃斑部負責將影像訊息傳遞到腦部,而視覺中樞再用超過一半數量的腦細胞來分析接受到的重要訊息。因此,黃斑部不僅位於視網膜的中心點,更是操控我們視覺的重要樞紐。
 用於經常受到光線的刺激與傷害,對於眼球逐漸老化的老人家,或是眼球退化的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產生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好發於 60歲以上的老人,但高度近視的年輕人亦常見。原發因素還不可考,但陽光中的紫外線就是常見的次發因素,此外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抽菸喝酒、生活習慣不良的人,也難逃高危險群。
 主要症狀如下:
 一、視力障礙:包括急性視力減退乃漸近性視力減退。
 二、視野改變:一般視野分中心視野及周邊視野,黃斑部病變所引起的多為中心視野之改變,包括偏中心注視和中心暗點。
 三、色覺異常:包括 1.色盲 2.色弱 3.色視。另外,夜盲及幻視現象亦為常見症狀。
 黃斑部病變屬傳統醫學「視瞻昏渺」範疇,本病除因神勞、血少、氣弱、精虧等引起之虛證外,尚有濕熱,痰濁、氣滯、血瘀等所致之實證。黃斑屬脾、視網膜屬肝,故黃斑病變涉及肝脾兩經。常因勞瞻竭視、熬夜、疲倦等而致肝腎虧損、精血不能上榮於目;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上泛、積滯目絡,而致發病,故屬太陰厥陰目病,多虛中夾實之證。臨床經驗,溫膽湯化痰濁,加味逍遙散疏肝健脾,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參苓白朮散健脾滲濕,杞菊地黃丸養肝血補腎水,歸脾湯養心益脾,辨證施治,加減穀精、茺蔚子、密蒙花、車前子、青箱子等,有助黃斑部病變改善。
 平常保養葉菌素、玉米黃質素,對黃斑部病變有幫助,多食用魚類、核桃及維他命C、E、β胡蘿蔔素、鋅等也有效果,另外控制血壓、膽固醇,降低飲食中的脂肪,不抽菸,避免日曬都有助於避免異常血管的增生及黃斑部病變的產生。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1/12/05"中華日報醫藥網"



杞菊地黃丸 補養肝腎 明目益睛


 日前電視跑馬燈出現「枸杞治療乾眼症全球認證」,心中除了喜悅外,也隱隱感傷。枸杞用於治療眼疾,其明目的功效在華人中已用了上千年,療效早已是略懂中藥的老嫗都知道的事,卻要透過國際期刊SCI《營養學期刊》刊出後國人才肯相信。

 其實,治療乾眼症最好的藥物不是枸杞子而是「杞菊地黃丸」,這是補養肝腎,明目益睛,保養或治療眼睛的第一方。3C盛行,這應該是臨床中醫師最常開的方劑之一。

 臨床上乾眼症最常見的病因是眼睛使用過度(包括長期熬夜)、年齡老化(《內經》云:四十則腎氣衰)、荷爾蒙失調(可歸類為老化一種)、視力減退、影像模糊或變形、和極少數自體免疫疾病的乾燥症。典型症狀是眼睛乾澀(也會有口乾舌燥(口澀)飲水不止渴的症候)、眼睛疲勞、畏光羞明、視物模糊、常流眼淚;至於紅腫應該是不當揉眼睛所致。

 用眼過度,久視傷血,容易引起目視不明,在中醫醫典中早有記載,《黃帝內經》:云「久視傷血,肝開竅於目」、「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視」。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臨床觀察肝與眼睛的關係確實十分密切,常建議產婦坐月子期間不宜過度使用眼睛看書或看電視,以免日後眼睛容易疲勞或受損(與產婦大量失血有關,產後如同大病,氣血大衰。),唐代醫聖孫思邈《千金要方》載:「其讀書、博弈過度患目者,名曰肝勞。」,其中所指的「肝勞」,就是長時間、短距離注視著目標,眼睛過度疲勞而出現眼睛脹悶,眼睛酸澀、眼眶及眼球脹痛,甚至頭暈;現代人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工作場域空調冷氣、工作壓力、照明不足、長時間緊盯電腦銀幕、沒有充分睡眠等,這些因素幾乎都是眼睛的殺手。
 杞菊地黃丸出自《世醫經驗方》,其實是由宋代醫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中的六味地黃丸加入菊花、枸杞子化裁而成(個人以為錢乙創方的靈感,是來自漢代醫聖張仲景的桂附八味丸,拿掉兩味大熱藥肉桂、附子化裁而來),是滋陰補養肝腎的基礎方,組方伍配具有「三補三瀉」的特點,可說是藥物處方伍配的經典之作。

 錢乙是幼(兒)科專家,當時是為小兒先天發育不良而組的一個良方,專門治療小兒五遲之症(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其特點是甘淡性平,補而不滯,適用於肝腎陰虧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腰膝痠軟無力、遺精盜汗、心煩失眠、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舌燥咽痛、消渴等症。

 杞菊地黃丸其組成為,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澤瀉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枸杞子9克、菊花9克。有滋腎養肝,益精明目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目赤腫痛,眼睛乾澀,久視昏暗,迎風流淚,潮熱盜汗,腰膝痠軟、耳鳴等症,舌偏紅、苔少、脈細數或弦細數。並可隨著症候加減其他藥物以增強療效;如高血壓之頭痛頭暈,可加天麻、鉤藤、石決明、何首烏。若目赤腫痛。可加草決明、知母、黃柏、刺蒺藜。倘迎風流淚則加葛根、升麻、車前子。若目視昏暗則加黃耆、當歸、白芍、菟絲子。如眼球脹痛(青光眼眼壓高)則與梔子、夏枯草同用。
 臨床常用於慢性青光眼、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角膜炎、鞏膜炎、視網膜炎、淚囊炎、早期老年性白內障、黃斑部病變之水腫、慢性肝炎、頭暈目眩、陰虛陽亢之高血壓。如需長期服用,請就近請教中醫師。(上)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1/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杞菊地黃丸 冬天養生首選 護眼第一方 


■文圖∕呂晃禎
2017-01-25
 杞菊地黃丸是六味地黃丸加菊花、枸杞子組成。菊花、枸杞子加強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的作用,且能清上焦邪熱,對於肝腎陰虛引起的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眼睛乾澀或多淚有很好的效果,清補之力比六味地黃丸更強。

 若六味地黃丸加上麥冬(潤肺、滋陰、退心火)、五味子(收斂、平喘、納氣、止咳嗽),就是麥味地黃丸,主治:肺腎陰虛咳嗽,久咳氣喘,乾咳無痰或痰少而咳,動則汗出,短氣無力,時發低熱,咽喉乾燥等症。倘六味地黃丸加入知母、黃柏滋陰苦寒藥,可以滋陰降火,治療肝腎不足,陰虛火旺之症,主治:咽乾舌燥,骨蒸潮熱,虛煩盜汗,腰脊疼痛,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小便黃赤或混濁,頻尿而數。這就是中醫「壯水以制陽光」理論的典範。

 中醫眼科專書《審視瑤涵.神水將枯症》云:「此症視珠外神水枯澀而不盈潤。」其實指的就是淚腺萎縮,淚液分泌減少,更甚則枯竭,以致白睛、黑睛乾燥疼痛等症,這都是屬於中醫「神水將枯」、「眼珠乾燥」的範疇。此病病因皆是肝腎虧損,陰精不足,年老體衰,或是脾虛,水谷精華生化不足,以致氣虛血少,目失濡養;發病沒有及時處理得當,或病情加重,可能使白睛乾燥增厚,黑睛乾燥變淡,視物昏濛不清,更嚴重會導致目盲。臨床只要是年老體衰(或年輕者過勞),眼睛乾澀或多淚,都是肝腎虧虛為多,投以杞菊地黃丸都會有令人滿意的療效。

 杞菊地黃丸是冬天養生中首選的處方之一,也是中醫浩瀚經典處方中,治療及保養眼睛的第一方,俗語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耆酒,晚服地黃丸」,其實這就是「冬天既要養陽,也要養陰」的冬季的養生原則。

 早上陽氣盛,借由人參、黃耆補氣及補陽作用,以提升人體的衛陽之氣,強化免疫系統的抗病力,及增加人體生物能的強度及範圍,對於氣虛、氣弱的人有明顯地補益作用,特別是肺氣虛氣管不好的人(容易感冒、咳嗽或氣喘)相當有幫助。晚上陰氣較強,服用滋養肝腎藥杞菊地黃丸,有歛陰、益精、明目的功效。早上補陽,晚上滋陰,以達到陰陽既濟、互生、互根,對立而統一不可偏廢的平衡原則,如此人體才能健康平安,這充分實踐中醫「陰陽平衡」的理論。

 杞菊地黃丸藥性溫和,幾乎人人可以服用,只要是陰虛之人皆可使用,可以滋腎養肝,增加體力,保護眼睛,是長期體力透支,以及使用眼力頻繁之人得最佳養生保健藥品。不過為了謹慎起見,有些病症及有些人還是謹慎為宜,如有消化性潰瘍(熟地黏膩益增加胃酸)、感冒發熱或外感未癒(滋陰藥不利風寒外散)、脾胃虛寒,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痰多濕重、體質過敏。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使用。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下)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1/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蔓野牡丹 清熱解毒 袪風除濕

■胡德欽
2017-01-18
別名:台灣野牡丹、台灣酸藤子。
形態:野牡丹科攀援性灌木,單葉對生或輪生,葉片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莖多分枝.圓錐花序頂生,花淡紅色,漿果近球形。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效:清熱解毒、袪風除濕。
用法:
1.蔓野牡丹1至2兩、山煙草2至3兩,半酒水煎服,治跌打腫痛。
2.蔓野牡丹、南五味、虱母子各1至2兩,水煎服,治感冒發熱。
3.蔓野牡丹、磨盤草、瓜馥木各2至3兩,半酒水,燉豬尾骨服,治坐骨神經痛。

本文轉載自2017/01/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賁門失弛緩症 胸痛 吞嚥困難 食物反流…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2017-01-15


     「陳醫師,我最近吞嚥困難、胸痛、食物常反芻、體重下降,怎麼辦?」老林到醫院檢查判定為食道賁門失弛緩症,前來門診求診,十分困擾。人變虛弱了,體力變差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賁門失弛緩症(esophageal achalasia)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於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徵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LES)高壓和對吞嚥動作的鬆弛反應減弱。臨床表現為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狀。

     發病原因:賁門失弛緩症的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認為是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發病與食管肌層內Auerbach神經節細胞變性、減少或缺乏及副交感神經分佈缺陷有關。神經節細胞退變的同時,常伴有淋巴細胞浸潤的炎症表現,或許病因與感染、免疫因素有關。肌叢神經節細胞的退變導致原發性賁門失弛緩症。食管壁蠕動和張力減弱,食管末端括約肌不能鬆弛,食物滯留於食管腔內,逐漸導致食管擴張、伸長和屈曲。食物滯留可繼發食管炎及潰瘍,在此基礎上可發生癌變,癌變率為2%~7%。

     本病為少見病(估計每10萬人中僅約1人),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20~39歲。兒童很少發病,男女發病大致相等。

     臨床表現如下:
     1.吞嚥困難:無痛性吞咽困難是本病最常見最早出現的症狀,占80%~95%以上。
     2.食物反流和嘔吐:賁門失弛緩症的患者食物反流和嘔吐發生率可達90%。隨著吞嚥困難加重,食管進一步擴張,相當量的內容物可滯留在食管內至數小時或數日之久,而在體位改變時反流出來。嘔吐多在進食後20~30分鐘內發生。
    患者可因食物反流、誤吸而引起反覆發作的肺炎、氣管炎,甚至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
     3.疼痛:約占40%~90%賁門失弛緩症的患者有疼痛的症狀,性質不一,可為悶痛、灼痛、針刺痛、割痛或錐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後及中上腹;也可在胸背部、右側胸部、右胸骨緣以及左季肋部。
     4.體重減輕:體重減輕與吞嚥困難影響食物的攝取有關。病程長久者仍可有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等表現。
     5.其他:賁門失弛緩症患者常可有貧血,偶有由食管炎所致的出血。在後期病例,極度擴張的食管可壓迫胸腔內器官而產生乾咳、氣急、紫紺和聲音嘶啞等。

     針灸治療食道賁門失弛緩症,主要加強食道蠕動,改善吞嚥困難,食物反流和胸骨後疼痛。治療以疏肝理氣、健脾胃補土為主,肝氣條達,氣順無滯則收縮自如,脾胃主肌肉,脾胃土氣足則食道肌肉收縮有力,故肝經、脾經、胃經和任脈為常用經絡。臨床常用針灸穴位如下:上脘、中脘、下脘、梁門、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太沖、壇中、中庭、玉堂等。
    本文轉載自2017/01/1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珊瑚樹(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別名:香柄樹、利桐木、沙糖木、早禾樹、山豬肉。
    形態:忍冬科常綠灌木、葉對生、葉片倒卵狀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基部楔形、先端短鈍尖而微反彎、全緣、莖分枝、聚繖花序組合成圓錐狀、生枝端、花冠白色或乳白色,核果卵狀橢圓形,具淺腹溝、熟紅後變黑色。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
    1.葉:外用治腫毒、創傷。
    2根及樹皮:消腫止痛、清熱袪濕、通經活絡、拔膿生肌。治跌打腫痛、感冒發熱、風濕骨痛、蛇咬傷。
    用法:
    1.珊瑚樹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治跌打腫痛。
    2.珊瑚樹根、莢蒾根各5至6錢、半酒水煎服,治風濕骨痛。
    本文轉載自2015/04/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珊瑚樹(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胡德欽 
    別名:旱禾樹、沙糖禾、山豬肉、香柄樹。 
    形態:忍冬科常綠灌木,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先端尖或鈍,邊緣疏生尖鋸齒,近全緣,枝有小瘤狀皮孔,圓錐花序尖塔形,花冠白色,核果卵狀橢圓形,先紅後黑,核橢圓形。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通經活絡、袪風除濕,消腫止痛,治創傷,腫毒,骨折傷,蛇咬傷,跌打腫痛,感冒發熱,風濕骨痛。 


    用法:
    一、珊瑚樹根,莢 ?根各五至六錢,半酒水煎服,治風濕骨痛。 
    二、珊瑚樹鮮葉,搗爛敷患處,治跌打腫痛。

    本文轉載自2009/11/01"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7/01/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苗栗冬青 滋陰補腎 止血活血

    ■胡德欽
    2017-01-10
    別名:梅尾冬青。
    形態:冬青科常綠灌木、單葉互生、葉基圖形、先端銳尖、葉綠具1至3齒牙、齒端各具一硬刺尖、側眼3至5對、莖分枝、花單生、生於葉腋、果圓形。
    性味:味甘、澀、性涼。
    功效:滋陰補腎、止血活血、清熱。
    用法:
     1.苗栗冬青2至3兩、雙面刺5至6錢、水煎服,治牙痛。
    2.苗栗冬青鮮葉適量,加冷飯粒,搗爛外敷,治癰疽腫毒。
    3.苗栗冬青2至3兩、金狗毛、海州骨碎補各1至2兩,半酒水燉豬尾骨服,治腰傷骨痛。
    4.苗栗冬青1兩、狐狸尾、雷公根各2兩,燉雞服,治小兒疳積。

    本文轉載自2017/01/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薏仁紅豆粥去濕熱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2017-01-10
     許多人超過40歲痘痘依然冒不停,原來是「濕熱」體質惹的禍,醫師表示,體內濕氣重多是因飲食油膩、缺乏運動所造成,除了運動,還可以紅豆薏仁粥的食療祛除體內的濕氣。

     開業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都是體內濕氣重的元凶。這類人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腸胃系統與營養、水分代謝息息相關,最好不要加重腸胃的負擔,像是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會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都應盡量減少攝取。

     她建議平時食療使用紅豆薏仁粥祛除體內的濕氣,因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首先把紅豆洗乾淨,倒進鍋裡。再將100公克的紅豆,加入6杯水浸泡4到6個小時,接著把薏仁洗乾淨,倒進容器裡,再將100公克大薏仁,加入1倍高度的水浸泡4個小時。這時將把泡好的紅豆放進電鍋,水量同樣是比紅豆多1倍高度,待紅豆煮熟後,將大薏仁浸泡的水一起加入電鍋。電鍋跳起後悶15分鐘開鍋,當紅豆已完全鬆軟,大薏仁Q軟有彈性時就可食用。

    本文轉載自2017/01/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健康醫點靈> 子宮肌瘤患者 慎吃豆製品

    ■王鼎源
    2017-01-10
    1.動脈硬化者:豆製品含有豐富的甲硫胺酸(蛋胺酸),它會損傷動脈血管的內壁細胞,促使動脈硬化,而大多數老人的動脈都有硬化,宜適量食用,每天不超過30克。

     2.貧血者:過量攝取黃豆蛋白質可抑制食物中鐵的吸收,從而出現缺鐵性貧血,表現為頭暈、倦感、心悸等。

     3.子宮肌瘤患者:子宮肌瘤是一種依賴雌激素生長的腫瘤,並受此激素刺激而生長,而大豆中的異黃酮有類雌激素作用,所以少吃或不吃為好。

     4.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及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必須控制氮的攝取量,對蛋白質所產生的含氮廢物不能全部排出,稍多即會加重病情;為了維持患者獲得少量優質蛋白質,他們需限量食用適量的含胺基酸較多的食品,而豆類含必需胺基酸少,宜選用動物蛋白較好。

     5.痛風病患者:豆類食品(乾豆、扁豆、豌豆等)含嘌呤較高,經代謝後會使血清中尿酸增高,易引起痛風的發作。

     6.潰瘍及胃炎患者:豆類含的水蘇糖和棉子糖等低聚糖,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可被腸道細菌發酵,產生一些氣體,引起噯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整粒豆的膳食纖維會對胃粘膜造成損傷,應避免吃炒黃豆。

    本文轉載自2017/01/1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心腎不交、陰陽失調 針灸治療競技症候群

    陳俊銘
    2017-01-08
        考試前或比賽前幾天,緊張氣氛,令人不由得全身緊繃,每個人的抗壓性不同,抗壓性強的,可以度過這些壓力,抗壓性弱的,身體就會伴隨一系列不舒服,影響成績,嚴重的甚至沒辦法完成考試或比賽。

     競技症候群是指考試或比賽前精神過度緊張,出現失眠、頭痛,參加考試或比賽的時候頭腦發脹、心跳過速,手腳不自主地顫抖,口乾舌燥,出汗多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兩眼發黑,發生昏厥。

     競技症候群的原因如下:
     1.心理壓力過大。
     2.由於錯誤地誇大了考試或比賽與個人前途之間的關係,令考生情緒過分緊張。
     3.缺乏自信心,有嚴重的自卑感,錯誤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水平,總擔心自己對考試或比賽準備得不充分,不能取得好成績。
     4.考前過度疲勞,由於考前不適當地減少睡眠時間,而過度疲勞,或平時身體健康狀況差,加上心理緊張,食慾下降,營養不良,影響了大腦供血。
     5.臨場過分緊張。
     競技症候群的診斷如下:
     1.考試或比賽前心神不定,精神極度焦慮,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
     2.考試或比賽前或當天出現各種不良生理反應,如發燒、頭暈、頭痛、心跳加快、出虛汗,甚至休克,產生所謂暈場等現象。
     3.考試或比賽時感到頭腦出現空白,思維能力降低,手足無措,心慌意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對考不好的嚴重後果感到恐懼。

     中醫認為競技綜合症主要由於心腎不交,陰陽失調。心是人體活動的主宰,人的一切精神意識思維都是心的功能表現,所以心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素問˙靈蘭秘典論》記述:「主神明則下安」,各臟腑機體的活動方能協調,因此取心以安神。腎主骨髓,腎充則髓實,《靈樞˙海論篇》說:「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因此腎壯則腦健,補腦必補腎髓。腎屬水,心屬火,水火必需互濟,神明則安。針灸治療本症主要以心經,腎經穴位為主,配合頭皮針、耳針交叉運用,可有效改善頭暈、頭脹,頭腦清醒,視物清晰,精神狀況好轉,食慾增加。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7/01/0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聚藻 清熱利水 涼血止血

    ■胡德欽
    2017-01-06
    別名:松藻、金魚藻。
    形態:金魚藻科多年生沉水草本,葉輪生,每輪6至8葉,葉片歧或細裂,裂片線形,具刺狀小齒,莖細柔,分枝,花小,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腋生,小堅果,卵圓形。
    性味:味甘、淡,性涼。
    功效:清熱利水、涼血止血。
    用法:
    1.聚藻陰乾或烘乾,製成散濟或蜜丸,每次服5分,每日2至3次(如有口乾或腹瀉等反應,應減量),治慢性氣管炎。
    2.聚藻、龍牙菜各等分,研末,每次服3或4錢,治內傷吐血。
    禁忌:虛寒性出血或大便溏瀉者禁服。

    本文轉載自2017/01/0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生根卷柏(活血抗癌,止痛化瘀)

    ■平實
    又名:地柏,摩來卷柏,爛皮蛇,異葉卷柏,石上柏,生根卷柏,山扁柏,大葉菜,梭羅草,水柏枝,山棍草,深綠卷柏,爬柏,江南卷柏,翠雲草,翠雪草,劍柏,地柏枝。
    來源: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之金全草萬供藥用。
    採集:秋天採收全草晒乾,稱為石上柏或龍鱗草。
    成分:全草含有異茴芹素,生物鹼,β 1穀甾醇,二帖類化合物,植物固醇,酚類,酸性及中性物質、皂苷等。
    效用:具有袪風利濕,消腫止痛,解毒化瘀,涼血止血,抗腫痛,解熱活血等之功。可治:肺炎咳嗽,肝硬炎腹水,浮腫,吐血,急性黃膽型肝炎,血小板減少,急慢性腎炎,赤白痢疾,淋病,燒燙傷,痔瘡出血,大便出血,血崩,喀血,蛇咬傷,肺結核,膽結石,腎結石,咽喉癌,肺癌,食道癌,胃癌,子宮頭癌,皮膚癌等,用量 15~ 30克,外用適量。
    驗方:
    1.肺炎、急慢性肝炎:地柏(乾品) 30克水煎服用或劍柏,鳳尾草各 30克水煎服用。
    2.治鼻瘡:深綠卷柏 15克,辛夷花、鵝不食草各 6克,水煎服用,並絞汁滴鼻。
    3.治風熱咳嗽:石上柏全草 30克水煎服用。
    4.治水腫:龍麟草 60克水煎服用,日服 2次。
    5.痢疾:石上柏、鳳尾草、紅乳草各 30克水煎服用。
    6.急性扁桃腺炎:石柏 30克,加豬瘦肉 30克水煎服用。
    7.肝硬化腹水:地柏 60克,瘦肉 60克,加紅棗 10粒水煎服用。
    8.吐血、喀血:劍柏、下苞花各 30克水煎加冰糖服用。
    9.治腦神經衰弱、老人痴呆症:爬柏(乾品)研末加黑芝麻適量,每日服用 3克。
    10.腎結石、膽結石:石柏、虎杖、蒲公英、黃芩、木香、枳殼、茵陳、鳳尾草、黃柏、柴胡各 30克,大黃、鬱金各 20克,代赫石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載自2013/01/06"中華醫藥網"

    ■立功 
    又稱:石上柏、梭羅草、山扁柏、水柏枝、山棍草、深綠卷柏、多德卷柏、爬柏、劍柏、伸腳草、翠羽草、翠雪草、龍麟草、翠雲草。 
    分布與產地:生根卷柏生長在亞熱帶地區、中國大陸華南、華東、華中等省區,琉球、中南亞至印度各地。台灣全省山麓、中海拔山區如藤枝森林遊樂可見自生大多生長在 ?葉林內或路旁陰涼處自生。 
    藥用部分:石上柏全草可入藥用。成分:全草含有生物鹼,植物固醇,皂素,少量還原物質氣等。 
    性味與功能:石上柏具袪風利濕,解熱消腫、止痛去瘀,活血抗癌,消炎、利尿,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等之效。味微苦,性寒。
    主治:黃疸肝炎、肺炎咳嗽、咽喉腫痛、膽囊炎、水腫、腸炎、痢疾、支氣管炎、肺結核、咳血、急性扁桃腺炎、膿泡瘡、膽結石、腎結石、肝硬化腹水、鼻癌、肺癌、皮膚癌、接骨、上呼吸道感染、惡性葡萄胎。 
    方例:
    1.治黃疸肝炎:生根卷柏,裂葉秋海棠各一兩水煎服用或石上柏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用。
    2.治急慢性腎炎:石上柏一兩半水煎服用或江西廣金錢草,石上柏、野菊花、積雪草各 35克水煎服用。
    3.治膽結石:翠雲草、虎杖、大本鵝葉、黃苓、黃柏、木香枳殼、茵陳、鳳尾草各 60克、柴胡、大黃、鬱金各 40克水煎服用。
    4.治腸炎、痢疾:龍麟草、鳳尾草、蕃石榴葉、小飛揚各 1兩,水煎加黑糖服用。
    5.治咳嗽、吐血:生根卷柏,荷苞各一兩水煎加冰糖服用或大葉菜一兩水煎服用。
    6.治手指腫痛:大葉菜搗爛敷患處。
    7.治鼻癌、食道癌、肝癌、胃癌、子宮頸癌、皮膚癌:石上柏全草乾品 2兩加赤肉 2兩,紅棗 6粒、水 8~ 9碗煎 6小時,剩一碗,日服 1次,連服 30天以上或數月,或石上柏研末粉,製成片劑,每兩製約 8片,每次服用 6片日服 3次。
    8.燒渴火傷:龍麟草全草(乾品)研末粉調麻油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09/10/14"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7/01/0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養生茶飲 補元氣添活力

    ------------
    2017-01-05

    醫師王瑜婷展示由醫院自行開發的元氣茶、活力茶等養生茶飲,用來提振精神、提高免疫力及增強代謝。 (記者葉進耀攝)
     時序入冬,冬令進補究竟該怎麼補,提醒大家千萬別自己亂補,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一定要藉由中醫師的望聞問切辨明體質後,再透過醫師指導調整更精準的生活作息及飲食,進而擁有更健康的人生。

     現代人由於生活型態跟飲食習慣的改變,具有陰陽平衡的平和體質者較以往少見,多少都會具有偏差的體質,例如氣虛、陽虛、陰虛、痰濕(代謝廢物排出不易)、濕熱、氣滯、血瘀等狀況,常會造成身體在不同的環境或氣候影響下出現不適,甚至發作疾病。

     中醫自古便有預防保健概念,針對上述各種不同體質所需加以調理,這些調理方式,除了飲食內容作調整,還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運動導引的保健,以及中藥的調養等等。近年來,奇美醫院中醫部與藥劑部、營養部共同合作開發養生茶飲,提供民眾服用,用以調整體質來改善身體機能,降低罹病機率。

     這些已開發的養生茶飲,包括:
     1.元氣茶:主要由黨參、白朮、陳皮、黃精等組成,藉由補氣的作用來提振精神、提高免疫力、增強代謝。
     2.活力茶:主要由絞股藍、枸杞、女貞子、菊花、當歸、五味子等組成,藉由滋陰清熱的方式,除了可以抗疲勞、增強免疫力,其中所含的藥物成分還有抗氧化及養肝的作用。
     3.清秀茶:成分含有薏苡仁、決明子、山楂、茯苓、荷葉、甜菊等,氣味清甜但不含任何糖分,藉由利濕活血的作用,加強血液循環以減少代謝廢物及水液的堆積,且可去油解膩,降低身體負擔。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王瑜婷提供,記者葉進耀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7/01/0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台灣黃鱔藤 消腫止痛 活血化瘀

    ■胡德欽
    2017-01-02
    文圖∕胡德欽
    別名:老鼠耳、烏金藤、鐵包金、勾兒茶。
    形態:鼠李科灌木狀藤本,葉互生,葉片圓形,卵形或近圓形,基部圓形,先端鈍圓形,全緣,花兩性或雜性,多朵簇生葉腋或小枝端,果實卵形,熟時紫黑色。
    性味:味微苦、澀、性平。
    功效:袪風利濕,止血止痛,散結消腫,治肝炎、胃痛、頭痛、疔瘡、肺結核、燙火傷、關節風濕痛。
    用法:
     1.小葉黃鱔藤適量,搗爛,調茶油外敷,治燙火傷。
    2.小葉黃鱔藤根 1至 2兩,蘇鐵乾花 5至 6錢,水煎服,治胃脘痛。
    3.小葉黃鱔藤根 2至 3兩,水煎,加黃酒沖服,治關節風濕痛。

    本文轉載自2017/01/0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白荳蔻食藥兩用補肺氣、健脾胃、益元氣

    ■文圖/呂晃禎
    2017-01-04
     白荳蔻是食藥兩用的藥材,其味辛溫香竄,是冬季養生藥膳中不可或缺的香料之一。中藥用的荳蔻有草荳蔻、白荳蔻、肉豆蔻、紅豆蔻數種,都是薑科植物,性味同屬辛溫,不過開始作為藥用年代及功效略有不同。
     其中,白荳蔻出自唐《本草拾遺》是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白荳蔻及爪哇白荳蔻的乾燥成熟果實。

     白蔻又名多骨(《本草拾遺》),穀寇(《本草逢源》),白寇(《本草經解》),經冬不凋,花色淺黃,子初出色微青,熟則殼白而厚,所謂「蔻者」盛物而多,蔻者寇也,當期完聚而即寇之,是指溫釀精氣完備後,肺即寇之轉而灌溉全身,通達全身四肢,云「肺朝百脈」是也,如《本草求真》所述:另有一種清爽妙氣,上入肺經氣分,為肺家散氣要藥;其辛溫香竄,流行三焦,溫暖脾胃,使寒濕膨脹。

     白荳蔻是臨床補肺氣、健脾胃、益元氣、散穢氣的常用藥;其味辛、性溫,歸肺、脾、胃三經,有行氣暖胃,溫中止嘔,開胃化濕,消食解酒之效。主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脘腹冷痛,食積不消,溫病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腹脹,打嗝、噯氣、反胃《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瘧疾等。

     白荳蔻味辛性溫,氣味芳香而袪濕避穢,辛溫化陽而通散氣滯,功能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砂仁和白荳蔻性味功用相近,不過作用部位略有不同。

     相似處:砂仁與白荳蔻之性味皆辛溫,入脾胃,溫中止嘔,行氣化濕,但功效及作用部位卻有所不同。砂仁芳香而氣濁,可以溫中止嘔,入腎經擅入中下焦;白荳蔻方香而氣清,能溫中止嘔,入肺經常用於上、中焦諸疾,口嚼之辛涼,有一種清涼之氣,清肅肺腑,沁入心脾,胸膈煩鬱頓時豁然開朗,是以溫化見長,其特性是偏於先升而後降;而砂仁則是長於沉洩下降而帶有些微微溫昇作用。《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綜合各醫家典籍的看法,將其作用歸為四類;一者破肺中滯氣,二者退口中臭氣,三者散胸中冷氣,四者補上焦元氣。

     白荳蔻果實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有右璇龍腦、右璇樟腦、龍腦乙酸酯、桉葉素、松油醇、葎草烯、拍拍烯、廣藿香烯、欖香烯、派烯、石竹烯、桃金娘醛、葛縷酮等。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腸胃蠕動,抑制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積氣及脹氣,有止嘔健胃之效,以及抑菌、平喘、驅風等作用。
    (上)
    (作者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大仁科技大學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2017/01/0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失眠 手抖…夜不安枕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017-01-03
     陳姓男子有失眠困擾10多年,最近1年症狀嚴重到每天都徹夜難眠,起初吃安眠藥還有用,但後來劑量越加越重,最後連吃了安眠藥也無法入睡,且伴隨嚴重手抖情形,到奇美醫院中醫部就診,經中藥調理3週後改善至每天都可以入睡,擺脫長期失眠的恐懼陰影。

     中醫部醫師徐培倩表示,睡眠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是維持生命機能的重要手段。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顯示,國人失眠盛行率為20.2%,即每5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失眠漸漸成為現代台灣人普遍的困擾。

     人體除了腦幹內有睡眠的調節中樞,下視丘也會對睡眠有調節機制,分別由大腦皮質以及邊緣腦接收生理以及心理的感覺資訊,藉由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輸出至全身。所以生理跟心理失衡都可能影響到睡眠,如感冒、感染、擔憂、緊張,都可能對睡眠會有影響。

     徐培倩指出,中醫治療失眠利用不同的方劑來調整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一般將失眠分為心火亢盛、肝鬱化火、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痰熱內擾、胃氣失等不同的證型。臨床上常使用來治療失眠的方劑包括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歸脾湯和柴胡龍骨牡蠣湯。

     她說,除了按照醫囑規律的服藥外,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改善失眠的重要方式,每天白天時做適度的運動;盡量維持定時就寢及起床的時間,切勿熬夜,養成規律的生理時鐘;保持臥室和床鋪的舒適也是重要的環節。有了好的生活習慣,再搭配藥物的調理,就能很快改善失眠。

    本文轉載自2017/01/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小兒偏頭痛 先辨外感、內傷

    記者翁順利整理
    2017-01-02
     歷代中醫典籍中關於「偏頭痛」的記載,最早出現在二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一書《素問‧風論》篇章中的「首風」、「腦風」;元朝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提到「頭風之痛在一側者,又名『邊頭風』,有連目痛或痛久損目者,有惡心嘔吐者,兼症不一。」

     治療兒童偏頭痛時,首先辨別外感或內傷,其次鑑別小兒寒、熱、虛、實的體質屬性。就外感而言,《素問‧太陰陽明論》提及「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小兒臟腑嬌嫩、腠理疏鬆,加上小兒寒暖不能自調,風邪侵襲誘發偏頭痛而見風寒或風熱型偏頭痛。

     就內傷而論,小兒體質為稚陰稚陽之體,陰常不足、陽常有餘,以肝陽上亢和風痰上擾的偏頭痛相對較多。

     辨證論治的核心精神是依據兒童體質、證型的不同,予以分型施治,故有祛風解表、疏肝理氣、化痰降逆、活血化瘀、補益氣血、通絡止痛等諸多治法。

     對於年齡較大兒童,針灸、按摩、推拿等非藥物治療偏頭痛有良好效果。偏頭痛急性發作時,可在疼痛位置局部以緩和的按揉緩解疼痛。

     日常保養時,每次以3至5分鐘為宜,多按摩頭維、太陽、率谷、風池等頭部穴位,風寒或風熱外襲型可增密度;肝陽上亢型再多加按摩太衝、太谿穴;風痰上擾型可選足三里、豐隆穴;氣滯血瘀型加強按摩合谷、太衝穴;氣血兩虛型可按摩足三里、三陰交穴,疏通頭部經絡、調和身體氣血。

     患童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過食肥甘厚味,如:燒、烤、炸、辣等刺激性、油膩食物等。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師唐偉誠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7/01/0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硃砂根(活血去瘀、消腫止痛、利尿解毒)

    ■孔弟子
    別名:大羅傘、涼傘、遮金珠、紅骨雨傘仔、鐵雨傘、鳳凰腸、羊舌樹。
    產地:自生於華南,台灣,海南山野,由海 120公尺高山森林,山谷,丘陵等陰暗濕潤的灌木叢中,往往成一群落生長。
    形態:屬紫金牛科常綠小灌木,莖光滑,根肉質,表皮稍帶紅色,小枝叢生,株高約二─四尺。葉互生具短柄,橢圓形或倒卵形或披針形,角狀疏銳鋸齒緣,齒間具有蛋白質之分泌腺。春夏間開白色或淡紅色小花,腋生或側生小枝之頂,排列成繖形花序,花柱線形。果為球形核果,成熟時硃紅色,艷麗醒目。
    藥用部分:硃砂根的根葉均可入藥,全年可採,切片曬乾使用,用量五錢到一兩,鮮果可用約五到十五兩間。
    藥效:硃砂根味苦,性平無毒,有活血去瘀,消腫止痛,利尿,解毒之功。方例:
    (1)治咽喉腫痛:以根取汁飲或和醋嚥之。
    (2)治癌症、子宮癌:以根、幹單味水煎服或半枝蓮等量水煎服。
    (3)跌打腫痛、外傷骨折:根葉研末塗腫傷處並水煎服。
    (4)風濕骨痛、腰腿痛、梅毒:單味水煎服或配等量之活血丹(金錢薄荷),三錢照草(白花丹),三葉五加水煎服。
    (5)治毒蛇咬傷:單味水煎服,以根為佳,渣敷傷口處。
    又:硃砂根的球形果實甜甘,係野外求生植物之一。

    本文轉載自2010/10/02"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7/01/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