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茯神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是寄生在松樹根部的真菌,藥用為乾燥菌核體中間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茯神與茯苓外觀、顏色相近,甚至基源幾乎一樣,只不過茯神色澤略深,於白色組織中夾有部分木質(即茯苓抱根生者)。臨床使用,茯苓入脾胃用得多,常用於健脾燥濕利水;茯神入心之時用得多,常用於開心益智,安魂養神,風炫心虛,健忘多怒之疾。
其味甘,性平,無毒;歸心入脾二經。功能寧心安神,開心益智,止驚悸,安魂魄,養精神,利水消腫;主治血虛風炫,五勞口乾,多憤怒,善忘,驚悸,失眠、恍惚、怔忡、驚癇,泄瀉,帶下,小便不利。
現代藥理學證實,茯神在動物模型中,確實有鎮靜及抗腫瘤作用。至於養心神功效,在《藥品化義》有很傳神的論述,曰:「心本熱,虛則寒。如心氣虛祛,神不守舍,驚悸怔忡,魂魄恍惚,勞怯健忘,具宜溫養心神,非此不能也。」。至於治療水腫及補虛治勞之效,皆因其有淡滲濕及健脾的功效;心脾兩虛,多因病久身體失調,或思慮勞倦過度,或慢性出血所致;如心悸怔忡,面色蒼白萎黃,食慾不振,失眠多夢,神疲肢倦,腹脹便溏,宜補養氣血,益氣健脾,養血安神,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二經,能補益心脾,而治虛損。
茯神、茯苓雖然功效相近,但歷代醫家使用茯苓的機率比茯神高很多,即使是用於心悸、失眠、怔忡、健忘,治療失眠療效很好的天王不心丹(《攝生秘剖》、《婦人良方》)的處方中也是用茯苓。臨床上改用茯神效果似乎療效更好。因此,處方中使用茯神得比例並不高。如治療心神不定,恍惚不樂,則配與沉香、人參同用。如朱雀丸《百一選方》。若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則常與酸棗仁、熟地黃、黃耆、當歸、人參共用。如茯神丸《陽氏加藏方》。倘治虛勞煩躁不得眠,則與酸棗仁、人蔘同用,如茯神湯《聖濟總錄》。若產後塊痛已止,妄言妄見,則配伍黃耆、白朮、陳皮、麥冬、五味子、柏子仁、益智仁等藥共用,如寧心定魄茯苓湯《胎產心法》。倘治風炫倒旋,屋轉吐逆,惡聞人聲,則與獨活、遠志、防風、肉蓯蓉、附子等藥共用,《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若用茯苓皮與陳皮、五加皮、桑白皮、薑皮共用,就是五皮飲《三因極—病證方論》,專治一身悉腫,胸腹脹滿小便不利的名方。
茯神成品多呈方塊或厚片狀,質堅實。具粉狀,切斷的松根為棕黃色,表面有圈狀的年輪紋理,以肉厚實,松根小者為佳;一般的用量以9-15克為原則,不論是煎服或入丸、散皆可,不過要煎服時,必須將其搗碎或搗為末方能煎透。由於茯神有甘淡滲濕之性,因此,腎虛小便不利或尿失禁,即虛寒滑精的人皆不宜服用。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茯神安眠粥:
茯神10克、福肉6克、紅棗6個、酸棗仁3克,白米或梗米60-100克,先將茯神、酸棗仁用2000煎成1000cc,慮去藥渣,再與福肉、紅棗、梗米同煮即可,水量約2500-3000cc視須要可自行加減。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