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8
每年深秋入冬之際,小兒骨科門診就會突然出現許多兒童運動傷害案例。原來,各中小學正在這個季節慶祝校慶,傷害都發生在校慶運動會的時候。
校慶為何都是「大約在冬季」舉辦?其歷史源由暫且不論,但冬天舉行校慶運動會的優劣點為何?或許最大的好處是不會因為太熱無法排汗,導致熱衰竭或中暑;但最大的壞處則很容易熱身拉筋不足,造成運動傷害。
校慶運動會不是嘉年華,是少數運動資優學生大顯身手、嶄露頭角的好機會;也是各個班級為了團隊榮譽、全力以赴的時刻。但台灣的體育教育與運動防護觀念並未扎根,在全班動員與榮譽驅使下,每個小朋友都想盡一己之力並超越自己,挑戰顛峰的結果就是面臨不可輕忽的受傷風險。
舉例來說,一名國中2年級男生在大隊接力時奮力起跑,跑沒兩三步就聽到身上有木板撕裂的聲音,頓時左上側骨盆開始疼痛。理論上,他應該立刻休息以防止傷害擴大,但他想到可能會害全班棄權,在榮譽壓力下仍然一跛一跛地跑完100公尺並交出棒子,然後痛得跌倒在地上無法動彈。
經過診斷,確認為前上腸骨脊(ASIS)撕裂性骨折。ASIS是縫匠肌(Satorius)的附著處,後者是衝刺時用來產生動力最重要的肌肉;當熱身拉筋不夠、肌肉瞬間強力收縮時,附著的骨頭成為最大的受力點,卻又尚未完全成熟成為弱點,因此發生撕裂性骨折。類似的傷害也會發生在前下腸骨脊(AIIS),其為股直肌的附著處,受傷原理也相同。
幸運的是,當這類骨折發生在兒童時,除非骨折移位太大並卡住肌肉與關節,否則可以不需要手術復位固定,就會自然癒合。但後遺症也可能包括因為壓迫位於旁邊的外股皮下神經(LFCN),造成大腿外側的麻木。
過去也曾見過因跳遠造成小腿骨折的案例,不知道是骨質不佳加上技巧不好,或因為沙土品質不良且缺少正確整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因為太興奮而攀爬躍跳,若不幸摔落則手肘承受最大負重,容易造成遠端肱骨髁上骨折;中高年級學生開始追求速度,會在衝刺後煞車不及而失去平衡,容易在接力賽中交棒後跌倒,用手腕撐地的結果造成遠端橈骨骨折與橈骨或尺骨的骨幹骨折,甚至合併橈骨脫臼。
雖然兒童的受傷可發生在學校的任何時候,例如下課10分鐘的匆忙情境,被已經開始損壞的運動場地與設施絆倒,或在為比賽而進行密集訓練的疲勞性傷害。然而,校慶是歡樂性的聚會場合,校方應該要有風險管理概念,求勝心切的老師則應關注每個小選手的身體狀況,提醒爭取榮譽之餘應量力而為,千萬不要意外受傷,甚至導致不幸。
但願校慶運動會的兒童運動傷害,在師生努力下成為歷史名詞。(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11/0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