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3
蒲公英是清熱解毒的常用中藥,具有食用及藥用的價值,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涼血要藥,常用於乳房腫脹、乳廱等乳房疾病,對於乳腺炎有很好的療效,並且具有明顯的催乳作用,近期研究發現對於胃癌、食道癌、及乳癌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更是臨床上乳癌的常用藥物。
蒲公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做為藥物使用,最早記載是出自《本草圖經》,其味甘、苦,性寒,無毒,歸味入肝。有清熱解毒,消種散結,利尿通淋之效。主治:瘰癘廱癤,疔瘡腫毒,乳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喉痺咽痛,肺廱咳吐膿血,腸廱腹痛,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等症。臨床常用於感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支氣管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淋巴腺炎,急性乳腺炎,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膽囊炎,骨盆腔炎,尿道炎、痢疾及泌尿系統感染、膽結石、風濕等症。
蒲公英主要功效是消腫散結,常用於治療廱種疔毒,內廱乳廱,善治內外熱毒諸瘡廱腫,又能通經下乳,是治療乳廱的良藥;若治廱疽腫毒,常與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銀花等藥同用,如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治腸廱則配與大黃、牡丹皮、桃仁等藥共用。肺廱則伍配蘆根、白茅根、魚腥草、冬瓜仁等藥同用。若治乳廱可用單味濃煎內服,或以鮮品搗汁服用,藥渣敷患處;也可以與瓜簍、金銀花、牛旁子等藥共用。若咽喉腫痛,則與板藍根、元參等藥同用。蒲公英另一功效是利尿通淋,《本草備要》:「解食毒,療毒,亦為通淋妙品。」;若治熱淋澀痛,小便不利,則與金錢草、車錢子、白茅根等利水解熱藥共用。倘治療濕熱黃疸,常配伍茵陳、梔子、大黃等疏肝利膽、清熱解毒藥同用以增加療較。如治療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可單獨使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或加入夏枯草、杭菊、黃芩等藥同用。
大劑量 有緩瀉現象
蒲公英雖然無毒,用於護肝利膽及乳廱、乳炎都有很好的效果,不過用量也不可過大,大劑量使用偶而會有緩瀉現象,一般的用量以10-30克為原則,如單獨使用大劑量可用到60克。其品質以葉片多而乾淨、色灰綠、根完整、無雜質者為佳。於臨床運用原則上,陽虛外寒及脾胃虛弱者應慎用,如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皮膚過敏、搔癢則應停藥,至於陰症及虛寒證則不宜服用(患者食慾減退,倦怠乏力,自汗盜汗,便溏,色蒼白)。
蒲公英也是很有營養價值的食材,可當成沙拉生吃(生吃是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乾沾醬即可食用),或炒食、煮湯、燴拌、風味獨特。
《蒲公英茶》
材料:乾品蒲公英100克,水1000-2000毫升。
作法:
1.將蒲公英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後加蓋,小火煮40-50分鐘。
3.濾去藥渣,後良後即可代茶飲用。可酌量加些冰糖,或加入紅棗20個一起煮味。
功效:能解熱毒,清肝熱,消無名腫毒,乳廱,目赤腫痛,胬肉遮睛,目絡赤脈,目痛連腦,羞明多淚等一切虛火實熱等症。
也可與決明子同煮;有清熱瀉火之效。或與金銀花共用,能消廱化瘍、消腫毒之力加倍。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