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義時
一、前言
中藥的瀉下藥,按其作用不同分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三類。攻下藥:氣味多屬苦寒,如大黃、芒硝,瀉下清熱作用較強,常用於熱積便秘,配熱藥也可治寒積便秘;潤下藥:多為植物果仁,如火麻仁、郁李仁,含有油脂,能潤燥滑腸,瀉下力較緩,適用於年老體虛、熱病後或婦女胎前產後的便秘;峻下逐水藥:如大戟、芫花、甘遂等,作用峻猛,能引起劇烈腹瀉,使大量水分從腸道排出,有些峻下逐水藥兼有利尿作用,適用於消除胸水、腹水。
習慣性便秘或是痔瘡所使用方劑中經常有大黃與芒硝合用,二者是臨床常用於瀉熱通便、攻下破積的藥對,為大承氣湯及調胃承氣湯的主要組成。大黃苦寒,善於瀉熱毒、破積滯而蕩滌腸胃,是峻下熱結之要藥;芒硝鹹寒,善於潤腸燥、軟堅結而瀉下通便。二者相須,攻下之力大大增強,作用迅速且猛烈,臨床上主要用於胃腸實熱證。
二、大黃
據《中華中藥典》記載為蓼科植物北大黃Rheum pelmatum L. (掌葉大黃)、南大黃Rheum officinate Baill(藥用大黃)或其同屬別種植物去外皮之乾燥根莖。
1、所含成分:
(1)蒽醌衍生物:為主要成分,含量2%-5%。包括游離蒽醌,如大黃酸(rhein)、蘆薈大黃素( aloe-emodin )、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等;結合蒽醌,如大黃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glucoside)、大黃素-葡萄糖苷(emodin-glucoside)、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glucoside)、大黃酸-葡萄糖苷(rhein- glucoside)等。
(2)大黃鞣質:主要為葡萄糖沒食子酸,亦含有游離沒食子酸。1
2、藥理活性:
(1)瀉下:蒽苷能刺激大腸,增加其推進性蠕動而促進排便,作用較緩和,瀉下作用隨加熱時間的延長而減弱,服後6小時左右排出軟泥狀糞便或粥狀稀便,緩下一次後即止。排便前後可無腹痛或僅有輕微腹痛。與行氣藥(如厚朴)合用,能加強瀉下和減少腹痛的副作用。
(2) 抗菌:近年來研究發現大黃具有強的抗菌活性。
(3) 其他:大黃所含成分還有健胃(苦味健胃)、收斂(鞣質收斂,故用大黃致瀉後常出現便秘傾向)、止血、鎮痛解痙、降低血中尿素氮濃度及利膽、保肝、抗炎、降脂等活性正在研究中。2
三、芒硝
據《中國藥典》記載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經加工精製而成的結晶體,主要成份為硫酸鈉(Na2SO4.10H2O),元明粉則為芒硝經風化的乾燥品即無水硫酸鈉。2功能為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用法一般不入煎劑,待湯劑煎得後,溶入湯液中服用。瀉下作用是由於硫酸鈉不易被腸壁吸收,在腸內溶解於水後形成高滲的鹽溶液,使腸道保持大量水份,擴張腸管,引起腸蠕動增強而排便,因此,芒硝屬於機械刺激性瀉藥。一般於服藥後4-6小時排便,無腸絞痛等副作用。2
四、大黃加芒硝
《藥品化義》云:「大黃,專攻心腹脹滿,腸胃蓄熱,積聚痰實,便結瘀血,女人經閉。蓋熱淫內結,用此開導陽邪,宣通澀滯,奏功獨勝。如積熱結久,大便堅實秘固,難以取下,又借芒硝味鹹軟堅,兩者相須為用。」這種配伍後具有強大瀉下通便作用。3大黃與芒硝兩者均可入血分,能除血中的伏熱,通血中的瘀蓄,配合桃仁、桂枝等組成桃核承氣湯,可治療熱與瘀血互結,證見少腹急結、神智錯亂如狂的太陽膀胱蓄血證,多用於婦人經閉、腹中癥瘕積塊。4
五、結語
大黃與芒硝均屬瀉下藥,可治一般習慣性便秘和某些器官的炎症。但藥力既猛,又有毒性,用時須十分謹慎,並注意劑量、配伍和禁忌,絕不可隨便使用。5
參考資料
1. 戴新民。中藥臨床應用。台灣 知音出版社,2010;29-31,77-78。
2. 顏正華。中藥學。台灣 知音出版社,2009;131;251。
3. 吳午龍、李世滄。臨床常用中藥方劑手冊 。台灣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221。
4. 彭主榮、謝慶良總編,唐娜櫻、游智勝主編。方劑學。台北:中國醫藥大學 長庚大學聯合出版。2005;226-229。
5. 呂景山。 施今墨藥對(3版)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2-57。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807期"1012/ 02.25~102/03.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