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平專欄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一年一度的學術研討大會剛於上週結束,會中探討到各種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因素,包括「代謝症候群」,它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更嚴重的是,世界人口中第二個最容易被它盯上的族群,正是台灣人。你認識它了嗎?
新名詞「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危險因子集合、撁手同時出現的現象。目前訂出國內臨床診斷的準則為下列五項危險因子中,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屬之:
( 1)腹部肥胖: (腰圍 :男性≧ 90cm、女性≧ 80cm)。
( 2)高血壓:收縮血壓 (SBP)≧ 130mmHg/舒張血壓 (DBP)≧ 85mmHg。
( 3)高血糖:空腹血糖值 (FG)≧ 100mg/dl。
( 4)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 (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 5)高三酸甘油酯 (TG)≧ 150mg/dl。
其中血壓 (BP)、空腹血糖值 (FG)等 2危險因子之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 (中、草藥除外 ),導致血壓或血糖檢驗值正常者。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現代人壓力過大、生活型態不正常,吃多動少,導致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進而使身體中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血壓、血脂不正常,因而產生代謝症候群,因此若要對抗代謝症候群,一定要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
對抗代謝症候群三部曲
選擇健康的飲食
健康飲食型態是預防及治療代謝症候群最基本的行為模式。選擇適當食物、適量攝取,以獲得正確的營養。平日應多食用高纖食物,如:新鮮蔬果、全穀類、堅果類、黃豆類、蒟蒻等,並減少食用人造奶油、酥油、及使用這些原料之烘焙和點心食品。同時建議以食用植物油取代動物性油脂,減少部分血中的膽固醇。在醣類的選擇上,盡量選用含纖維質多者,如燕麥、糙米、全麥等,並減少精製糖類的攝取,避免需額外添加糖的食物,如汽水、餅乾、糖果、甜點、蛋糕、含糖飲料等。此外,每日食鹽的攝取應控制在 6克 (約 1茶匙 )以下,並留意「隱形鹽份」的攝入,如醃漬物、味精、豆瓣醬、味噌、蕃茄醬、醬油、胡椒鹽等調味料。因此需多吃天然食品,才能避免從加工食品中獲得過多的鈉。
避免不正確的飲食習慣
像是邊看電視、邊吃零食,或是錯過正餐時間,導致下一餐吃得更多,都會在無意間攝取過多的熱量。不妨以高纖食物取代零食,增加飽足感。
維持動態的生活與養成運動習慣
試著先從一些較緩和的活動開始,如散步、烹飪、燙衣等,像是有些上班族會提早 2站下車,走路到公司,就是很好的運動第一步。當覺得可以再增加運動量時,就可以嘗試輕度活動,如:慢走、打掃房子、乒乓球等。慢慢養成運動習慣之後,再開始嘗試每天 30分鐘的中度活動,如:快走、騎腳踏車、網球、跳舞等,慢慢養成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
你還坐著不動嗎?趕快放下手中的零食,起身動一動吧,別讓代謝症候群找上門囉!(作者係益富營養中心執行長)
本文轉載自2010/08/21"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