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兒茶 收斂止瀉抗炎

圖文/呂晃禎
2015-10-07
 兒茶又稱孩兒茶、兒茶膏,為中醫傷骨科的常用藥,是內外傷出血非常好的一種藥物,外科用來收濕歛瘡也有很好的療效。兒茶為豆科合歡屬植物兒茶樹的心材(枝幹去皮)或它料植物莖葉加水煎汁,濃縮而成的乾浸膏。

 兒茶味苦、澀,性微寒,無毒,入心、歸肺。功能清肺化痰,生津止渴,消食,止血定痛,活血生肌,收濕斂瘡。主治:痰熱咳嗽,煩熱消渴,吐血,咯血、衂血,尿血,血痢,血崩,跌撲傷痛,外傷出血,腹瀉,小兒消化不良,牙疳口瘡,下疳痔瘡,喉痺,扁挑腺炎,皮膚潰爛,濕疹濕瘡,瘡傷久不收口,婦女白帶。

 兒茶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收斂止血,可用於各種內外傷出血等症;治外傷出血,可與降香、血竭、白及、龍骨等要共用,如止血散《實用正骨學》。治療內傷出血,如吐血、崩漏、便血,可單用內服,也可配大黃、虎杖等藥共用。兒茶除用於傷骨科外,另一個主要功能是解毒收濕、斂瘡生肌,因此,也是外科瘡瘍痔瘡等病的常用藥;治諸瘡潰爛,久不收口,常與乳香、沒藥、血竭、冰片、龍骨等藥同用,如腐盡生肌散《醫宗金鑑》。皮膚濕瘡,黃水淋漓,則與煅龍骨、輕粉、冰片同用,如龍骨兒茶散《本草綱目》。治牙疳口瘡,則與硼砂共用(《本草綱目》)。走馬牙疳,則與雄黃、貝母共用(《積德堂經驗方》)。口疳、走馬牙疳,則與人中白、黃柏、薄荷、青黛共用,如人中白散《金匱要略》。下疳陰疳則與輕粉、冰片同用《得配本草》。

 若治痰多欲消痰飲,常與薄荷、細茶同用(本草述)。由於兒茶能清肺熱、化痰涎、生津液、止消渴,常用於煩熱消渴、痰熱咳嗽、咽喉痛等症,如肺熱咳嗽可與細辛、黃芩、瓜簍仁、桑白皮等藥共用。若煩熱消渴則與知母、天花粉等伍配,以收清熱生津止渴之效。倘喉痺咽痛,可與柿霜、冰片、桔梗、石膏等同用。婦女白帶過多,配伍蛇床子、苦蔘根煎湯坐浴。

 現代藥理證實,兒茶有收斂、止瀉、抗炎、抗菌作用,調整免疫機制。

 兒茶一般用量以1-3克為原則,內服外用皆可用。其質地以色黑帶紅棕色,膠性大,有光澤,在火上燒之發泡,有香味者為佳。服用時腸胃不佳者少用,有寒濕證候體質者宜謹慎使用。如欲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10/0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