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馬寶(鎮驚化痰、清熱解毒)

■圖文呂晃禎
2015-10-14
 馬寶又稱馬糞石或黃藥,不是很常見的中藥,歸類於安神藥及止咳化痰、清熱解毒之藥中,最早記載出於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馬科動物Equus caballus (L.)腸胃中的結石。一年四季皆可採收,將病馬宰殺後取出腸胃道的結石,清水洗淨後曬乾。

 馬寶形狀可成球形、卵形、扁圓形等大小不同等多種形狀;一般的直徑約3-20公分,重量約50-2000克之間。表面蛋青色、灰白色或油褐色,有光澤、光滑或凹凸不平有剝落樣,或有雜亂的細草紋及黑白小色斑;質地堅硬,體重如石,鋸開灰白色,略帶玻璃樣光澤,有同心層紋,俗稱「渦紋」,每層厚約0.3-1公分,中心可能有樹枝等硬物。外層質地最為堅硬,色澤無暗灰色,可見大量米粒大小的花斑紋,氣微、味淡。

 馬寶其味甘、鹹、微苦,性涼,歸心入肝二經;功能鎮驚安神,清熱化痰,解毒,清肝醒腦。主治:痰熱內盛,神志昏迷,驚癇癲狂及癰腫瘡毒,筋攣性咳嗽、吐血血,神經性失眠,解毒痘瘡,小兒抽蓄等症;《本草綱目》:治驚癇、毒瘡。

 歷代醫家對於馬寶的運用並不多,《本草綱目》與《輟耕錄》中稱馬寶為鮓答(意:某些獸畜內臟的結石),具有鎮驚化痰,清熱解毒之功,主治致驚癇癲狂,痰熱內盛,神智昏迷,惡瘡腫毒及濕血等症。中醫臨床觀察,馬寶可治療高熱煩躁、癲癇、吐血血、小兒驚風抽蓄、癰腫瘡毒諸症。若治療小兒驚癇常與牛黃同用《吉林中草藥》。如治肺結核則與白笈、百部共用《吉林中草藥》。

 馬寶化學成分有磷酸鎂、碳酸鈣、碳酸鎂等。由以上成分得知,如用於腸胃系統的制酸劑有相當療效,不過如以藥價計算則可能會選擇使用牡蠣、海螵蛸等藥。

 馬寶一般用量以0.3-3克為原則,使用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研成細粉;飲片性狀:為灰白色或淡灰褐色細粉,品質以個大、體圓光滑、灰白色、質重堅實、斷面層紋明顯者為佳。傳統鑑別真偽方式:取馬寶細末少許,散布於錫紙上,下方用火燃燒加熱,其粉末即快速聚合一處,並發出馬尿氣味,如無此現象,則不是真正的馬寶。使用馬寶時如中寒痰濕者忌用《飲片新參》。肝、膽經無熱痰者忌用《四川中藥志》。如須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10/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