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5
傳統中醫並無「骨質疏鬆症」的病名,但依據症狀的相似性,中醫典籍中描述的骨痺、骨痿、骨枯、骨縮等疾病,可以提供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方法。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可分為腎虛、脾虛與血瘀,如扁鵲心書中記載:「此由腎氣虛憊,腎主骨,腎水既涸則諸骨皆枯,漸至短縮」,因此中醫治療主要以補腎壯骨為主。
適合的養生藥膳,以骨碎補豬腰湯極為適合,材料包含:骨碎補半兩,枸杞3錢,人參鬚適量,豬腰1個,生薑2至3片,米酒、鹽適量。
烹煮方法須將骨碎補洗淨,切小段,用米酒浸泡至少2小時,豬腰子切成兩片,除去白色臊腺,切成腰花,再用食鹽搓洗,清水沖淨。
然後將骨碎補與浸泡的米酒加入500毫升的水中先煮20分鐘,熄火,過濾取藥汁,將藥汁放入鍋中水加至1000毫升,放入豬腰、枸杞、人參鬚、生薑,置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煮半小時,加入適當調味即可。
骨質疏鬆症最終的問題在於骨折,因此應預防家中的長輩跌倒,其中曾有跌倒經驗、易有頭暈虛弱感、身體活動功能不佳(如四肢無力、步態不穩、平衡能力差、行為衝動、移位步行需他人協助者)。
養成適當的運動習慣也很重要,低至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或慢跑能有效的增加骨質密度,還可以配合練習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養生體操訓練平衡感以預防跌倒,另外運動時適當的曝曬陽光,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也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魏廉鴻撰文、記者翁順利整理)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魏廉鴻撰文、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10/0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