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防燥咳 中藥好幫手

■王中
 秋季轉涼,早晚溫差大,先天稟賦不足或素有慢性肺系疾病患者(如慢支、哮喘、咽喉炎等)很容易出現乾咳喉癢,連聲作嗆並兼見痰中帶血、口渴、鼻燥,皮膚乾燥等症,這就是中醫所謂的「秋燥咳嗽」。
 中醫把秋燥咳嗽辨證分為溫燥和涼燥兩類,治療時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分別採用清宣燥熱、宣肺止咳和輕宣涼燥、理肺化痰的治法。
 溫燥咳嗽 溫燥咳嗽多發於初秋時期,易於耗傷津液,症見於咳喉癢,咽喉乾痛,口乾鼻燥,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不易咳出,或痰中帶有血絲,舌質紅乾而少津,方用桑杏湯。
 涼燥咳嗽 涼燥咳嗽多發生於秋末戶寒還暖的時候,涼燥犯肺,則肺氣不宣,津液不布,聚而成痰,上逆咳嗽,症見於乾咳少痰或無痰,咽乾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乾等症,治療宜輕宣涼燥、理肺化痰,方用杏蘇散。
 另外,也有一些中成藥可以用來治療秋燥咳嗽,經過簡單的辨證可以方便患者選擇使用。
 橘紅丸 橘紅丸由橘紅、瓜蔞皮、石膏、杏仁、浙貝母、地黃、麥冬、蘇子、半夏、茯苓、桔梗、款冬花,甘草等藥製成,具有清宣肺熱、潤燥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緩解咳嗽不止,夜間為甚,咯痰量多,色黃質稠,喘息氣急,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口舌乾燥,心胸煩悶等症狀。成人每次服 1丸,每天 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物。
 秋梨膏 秋梨膏由秋梨、浙貝母、麥冬、青蘿蔔、鮮藕、蜂蜜等製成,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緩解乾咳短氣,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口咽乾燥、聲音嘶啞、形體消瘦,甚則午後潮熱、盜汗顴紅等症。成人每次 15克,每天 2次,溫開水調服。風寒咳嗽、濕痰咳嗽患者忌服。服藥期間,患者應忌食辛辣燥熱之物。
 中醫講究藥食用源,梨、橘、柑、柿子、石榴等水果和蜂蜜、粳米、乳品、銀耳、豆製品等也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功效,有助於咳嗽的治療。

本文轉載自2014/11/16"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