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中藥的一定都對山楂糖這種經常隨藥材附贈的小糖果有印象。山楂具開脾胃、消食積功效,山楂糖吃起來酸甜,主要是要消除剛服完中藥口中所留下的藥味。
對許多無法接受的人來說,排斥的大多是某些中藥材的特殊氣味,尤其是動物性的藥材往往有腥臭味。苦味較重的藥方,大多都是針對解表、治感冒或治療青春痘的藥。即使是大家以為很苦的黃連,不見得「人人喊苦」,有些人甚至覺得苦中帶甘。
是不是怕中藥味就注定無法吃中藥?其實未必。針對氣味的部分,除上述的山楂糖,仍有其他變通方法。比方在醫師開處方時可要求多加一些具有甜味的中藥材,如甘草、紅棗。
煎中藥時,有不少人習慣加糖或加蜂蜜調味。但加糖也有加糖要注意的事項,不是隨便想加就加,因為糖也是有其性味,如果和藥材牴觸,雖增加風味,卻因此失去治療的本意,十分可惜。
愈精緻的糖類性味愈涼,顏色也愈白,黑糖和紅糖屬溫性,適合加在補養類的藥材中;砂糖和冰糖則屬涼性,適合搭配清熱的藥材使用,但是「甜易生痰」,所以容易脹氣、不消化、痰多的人,中藥裡不適合加糖。
蜂蜜也是適合消除中藥苦味的調味品,對於肺燥咳嗽、腸燥便秘的人特別適合,但是蜂蜜並不適合1歲以下小孩食用,因為嬰幼兒的腸道系統尚未成熟,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芽孢,成人的腸道可以輕易的將這些芽孢殺死,但是嬰幼兒的腸道卻會讓這些芽孢在裡面繁殖,產生神經毒素,導致嬰幼兒中毒。
只要掌握性味相符的特性,想以其他食材、藥材調整口味,都沒問題,如果不確定是不是該加糖,可以和處方的醫師討論。
本文轉載自2015/01/0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