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專題報導
癌症每年奪走 4萬多國人生命。其中約 2千多人死於胃癌,排名第 6位。根據相關研究,喜歡吃燒烤食物、醬菜鹹魚等醃漬物、有直系親屬罹患胃癌、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及胃曾開過刀、抽菸、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胃癌的發生率會較高。
台中榮總中醫科主治醫師康玉典表示, 48歲蔡女士 3年前發現胃底部惡性腫瘤,接受手術以及術後化學治療。之後,又發現卵巢腫塊,進一步切除卵巢,所以,出現更年期的潮熱及術後腹部沾黏的問題。此外,蔡女士常有胃悶脹、胃部抽筋、大便難解、頭重重的、肩頸痠痛、胸悶、腰痠、頻尿、潮熱、口乾等症狀,於是尋求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康玉典說,蔡女士的症狀主要來自切除部分胃後,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使得身體的氣血生成不足,加上卵巢切除後,缺乏荷爾蒙所引發的諸多症狀。於是中醫讓蔡女士服用補氣養血,健脾滋腎為主的藥物,加上一些輔助抗癌的中藥,經半年多調理,療效還不錯。
中醫究竟如何輔助治療胃癌呢?康玉典認為可分為抗癌階段、處理抗癌後的副作用、提高身體機能及處理情緒壓力等 4大方面說明。
第 1、在抗癌階段,當然是以現代醫學的方法為主。中醫的理論則認為,胃癌患者氣機鬱滯,血行不暢,脾胃功能不佳而有痰濕。這時可選用半夏瀉心湯、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仙鶴草、薏仁等中藥,以增加化療藥物的療效。
第 2、處理抗癌後的副作用。手術後,因胃部結構改變,開始進食後可能會有上腹部疼痛、心悸、惡心、眩暈等「傾倒症候群」發生,中醫可選用理氣和中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散、半夏、旋覆花、陳皮、厚朴、枳實等。化療方面,胃癌常用的鉑類化療藥,容易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症狀以手麻為主,遇冷會加重。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胃黏膜表皮會吸受放射線而受損發炎,常會有消化不良,軟便等症狀,可以用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的藥物,像是沙參麥冬湯、金銀花、連翹、牡丹皮、石斛、知母等。
第 3、提高身體機能方面,是中醫最具特色的部分。當身體自體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監視系統對癌細胞的清除能力愈好,就愈可防止癌細胞殘存、增殖成為惡性的組織。補氣養血、滋腎健脾等中藥有提升紅血球、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的作用,如香砂六君子湯、黃耆、黨參、菟絲子、枸杞子、熟地等。
第 4、處理情緒壓力方面。癌症患者面臨死亡的威脅,情緒壓力龐大,中醫可以使用疏肝理氣的方藥或是針灸,有助於紓解情緒。
其實,在整個對抗癌症的治療過程中,以現代醫學的方法為主,中醫則可輔助減輕各種療法後的不舒服,或加強治療效果,希望患者可進行完所有現代醫學該作的治療,以達到最大的成效。
癌症每年奪走 4萬多國人生命。其中約 2千多人死於胃癌,排名第 6位。根據相關研究,喜歡吃燒烤食物、醬菜鹹魚等醃漬物、有直系親屬罹患胃癌、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及胃曾開過刀、抽菸、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胃癌的發生率會較高。
台中榮總中醫科主治醫師康玉典表示, 48歲蔡女士 3年前發現胃底部惡性腫瘤,接受手術以及術後化學治療。之後,又發現卵巢腫塊,進一步切除卵巢,所以,出現更年期的潮熱及術後腹部沾黏的問題。此外,蔡女士常有胃悶脹、胃部抽筋、大便難解、頭重重的、肩頸痠痛、胸悶、腰痠、頻尿、潮熱、口乾等症狀,於是尋求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康玉典說,蔡女士的症狀主要來自切除部分胃後,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使得身體的氣血生成不足,加上卵巢切除後,缺乏荷爾蒙所引發的諸多症狀。於是中醫讓蔡女士服用補氣養血,健脾滋腎為主的藥物,加上一些輔助抗癌的中藥,經半年多調理,療效還不錯。
中醫究竟如何輔助治療胃癌呢?康玉典認為可分為抗癌階段、處理抗癌後的副作用、提高身體機能及處理情緒壓力等 4大方面說明。
第 1、在抗癌階段,當然是以現代醫學的方法為主。中醫的理論則認為,胃癌患者氣機鬱滯,血行不暢,脾胃功能不佳而有痰濕。這時可選用半夏瀉心湯、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仙鶴草、薏仁等中藥,以增加化療藥物的療效。
第 2、處理抗癌後的副作用。手術後,因胃部結構改變,開始進食後可能會有上腹部疼痛、心悸、惡心、眩暈等「傾倒症候群」發生,中醫可選用理氣和中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散、半夏、旋覆花、陳皮、厚朴、枳實等。化療方面,胃癌常用的鉑類化療藥,容易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症狀以手麻為主,遇冷會加重。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胃黏膜表皮會吸受放射線而受損發炎,常會有消化不良,軟便等症狀,可以用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的藥物,像是沙參麥冬湯、金銀花、連翹、牡丹皮、石斛、知母等。
第 3、提高身體機能方面,是中醫最具特色的部分。當身體自體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監視系統對癌細胞的清除能力愈好,就愈可防止癌細胞殘存、增殖成為惡性的組織。補氣養血、滋腎健脾等中藥有提升紅血球、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的作用,如香砂六君子湯、黃耆、黨參、菟絲子、枸杞子、熟地等。
第 4、處理情緒壓力方面。癌症患者面臨死亡的威脅,情緒壓力龐大,中醫可以使用疏肝理氣的方藥或是針灸,有助於紓解情緒。
其實,在整個對抗癌症的治療過程中,以現代醫學的方法為主,中醫則可輔助減輕各種療法後的不舒服,或加強治療效果,希望患者可進行完所有現代醫學該作的治療,以達到最大的成效。
本文轉載自2010/03/11"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