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變化容易出現缺脂性皮膚炎,民眾平時應注意保濕,減少皮膚刺激,必要時可搭配中藥洗劑或按摩穴位,改善症狀。
保養上首重保濕,沐浴後使用有吸水,如甘油、玻尿酸、尿素等,及鎖水如凡士林、礦物油、石蠟等成分的保濕產品不定時補擦。
皮膚容易過敏者可選擇無香精或無防腐劑的產品,偏乾性者選擇鎖水效果較佳,偏油性者則用質地較清爽的產品。
洗澡時要注意水溫不要過高,不要用力擦洗、過度清潔,以免加速角質層的水分流失及皮脂膜的破壞,僅在易髒部位用低皂鹼清潔劑、清水即可。
衣著方面,由於毛料或尼龍材質較粗糙,摩擦易刺激皮膚,貼身衣物以棉質或絲質為首選。
當搔癢症發作時,切忌搔抓,可用冷水輕拍搔癢部位緩解癢感;空調房內可種植盆栽或放加濕器保持室內溼度;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粥、豆漿,或具有滋陰作用的食物如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並適時補充水分,少食或忌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燒烤炸。
中醫藥材方面,可用三黃洗劑外擦;若僅刺癢感則用地膚子、蒼耳子、蛇床子、苦參各50克包煎,至適當溫度後輕洗局部刺癢處,每1至2日1次,每次約20至30分鐘,最好由中醫師看診處方,不宜自行使用。
穴位按摩可加強氣血通暢,平時作穴位按摩,促進體表氣血循環,穴位有大杼、地倉、關衝、陽池、曲池、合谷、血海、三陰交等。
(台南市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王瑜婷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