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楮實是台灣平地至中海拔山麓林內或再生林地常見雜木之一。台灣夏季濕熱,楮實可利尿除濕,有治陰痿、水腫的功能,可益氣、充飢、明目。
楮實多分布於山崩及新開發地,常與鹽膚木為先烽樹種,為落葉喬木,夏開花,雌雄同株,雌性柔荑花序,雌花聚生呈球形,果實成熟呈紅色。
楮實子就是楮樹結的果子。中國人是最早懂得利用楮樹的人,著名的楮紙就是用楮樹皮製造。雖然目前科學方法並無分析出楮實的具體成分,但藥效經多年的使用經驗,在中醫學上是肯定的。
據「本草綱目」記載楮實可治風濕、脫肛、疝氣、痢疾、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利尿、治久傷、新傷、活血、水腫、益氣充飢明目、壯筋骨、健胃。
果實與愛玉食法相同,摘果加適量水直打漿,置放俟時加糖水取食,甘Q爽口,冰涼更佳。
楮實子如芝麻大小,無味無臭,煮成藥粥或泡藥酒,吃喝起來毫無藥氣 ,在不知不覺中達成補養的目的。
婦女常食楮實粥可美白肌膚,小孩食用可增強視力。
楮實粥材料及做法,楮實子 6錢半、白米 1碗半、清水 4碗。先用紗布包好楮實子,在水中浸泡 2小時。將楮實子與白米 1碗半清水同煮成乾飯。2碗
本文載自2012/07/19"中華醫藥網"
楮實
(《別錄》)
【異名】穀實、穀子(《千金方》),楮實子(《素問病機保命集》),楮桃(《瀕湖集簡方》),角樹子、野楊梅子(《江蘇植藥志》),構泡(《重慶草藥》),穀木子、穀樹子、穀樹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果實。
【植物形態】構樹,又名;穀(《詩經》),楮(《說文》),穀桑,楮桑(陸璣《詩疏》),構(《酉陽雜用力),斑穀(《本草圖經》),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嶺南採藥錄》),穀漿樹、奶樹、噹噹樹、柯樹、穀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
落葉喬木,高達10米。莖、葉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後脫落,葉互生;葉片卵形,長8~18厘米,寬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圓形或心臟形,有時不對稱,邊緣鋸齒狀,上面暗綠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柔毛;葉柄長3~10厘米,具長柔毛;托葉膜質,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長約5厘米,萼4裂,雄蕊4;雌花為球形頭狀花序,有多數棒狀苞片,先端圓錐形,有毛,雌蕊散生於苞片間,花柱細長,絲狀,紫色,子房筒狀,為花萼所包被,呈扁圓形。聚花果肉質,成球形,直徑約2厘米,橙紅色。花期5月。果期9月。
野生或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楮樹根)、樹皮(楮樹白皮)、樹枝(楮莖)、葉(楮葉)、莖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間白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攫取】8~10月間當果實成熟呈紅色時打下,曬乾,除去雜質。
【藥材】乾燥果實呈卵圓形至寬卵形,頂端漸尖,長2~2.5公厘,直徑1.5~2公厘。外表面黃紅色至黃棕色,粗糙,具細皺紋。一側具凹下的溝紋,另一側顯著隆起,呈脊紋狀,基部具殘留的果柄,剝落果皮後可見白色充滿油脂的胚體。氣弱,味淡而有油膩感,以色紅、子老、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肅。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東、江蘇、江西、陝西、廣西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果實含皂甙(0.51%)、維生素B及油脂。種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飽和脂肪酸9.0%,油酸15.0%,亞油酸76.0%。
【炮製】《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之,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性味】甘,寒。
1《別錄》:"味甘,寒,無毒。"
2《本草通玄》:"甘,平。"
【歸經】入肝,脾、腎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
2《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
3《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功用主治】滋腎,清肝,明目。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1《別錄》:"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
2《日華子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彩色。"
3《本草匯言》:"健脾養腎,補虛勞,明目。"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選方】
1治脾、腎、肝三髒陰虛,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煩渴,夢中遺精;或大便虛燥,小便淋澀;或眼目昏花,風淚不止:楮實(赤者)一鬥。取黑豆一鬥,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實子一日,曬乾,再浸再曬,以豆汁滲盡為度,再曬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為細末,每早用白湯調服五錢。(《本草匯言》)
2治肝熱生翳,氣翳細點,亦治小兒翳眼:楮實子細研,蜜湯調下,食後服。(《仁齋直指方》楮實散)
3治水氣臌脹,潔淨府:楮實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兩半,茯苓三兩(去皮),為細末,用楮實膏為丸,如桐子大。不計丸數,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脹減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楮實子丸)
4治喉痺喉風:楮桃陰乾,每用一個為末,井華水服之,重者兩個。(《瀕湖集簡方》)
5治石疽,狀如座癤而皮厚:搗穀子敷之。亦治金瘡。(《千金方》)
6治目昏:荊芥穗、地骨皮、楮實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湯下。(《儒門事親》)
7治耳鳴,眼霧:桑泡、薅秧泡、構泡,大烏泡、三月泡,泡酒服。(《重慶草藥》五泡酒)
【名家論述】
1《綱目》:"《別錄》載楮實功用大補益,而《修真秘旨書》言,久服令人成骨軟之痿,《濟生秘覽》治骨哽,用楮實煎湯服之,豈非軟骨之征乎?"
2《藥性通考》:"楮實子,陰痿能強,水腫可退,充肌膚,助腰膝,益氣力,補虛勞,悅彩色,壯筋骨,明目。久服滑腸。補陰妙品,益髓神膏。世人棄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腸之語也,楮實滑腸者,因其潤澤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藥同施,何懼其滑乎?"
3《本草從新》:"楮實,陶隱居、蘇頌、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書用之為補者,除楊氏還少丹而外,不多見。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機要》用以治水氣臌脹,《集簡》用以治喉風喉痺,《直指》用以治肝熱生翳,無非涼瀉軟堅之義。則古本諸說,未可信也。"
4《本草求真》:"楮實,書言味甘氣寒,雖於諸髒陰血有補。得此彩色潤,筋骨壯,腰膝健,肌肉充,水腫消,以致陰痿起,陽氣助,是明指其陽旺陰弱,得此陰血有補,故能使陽不勝而助,非雲陽痿由於陽衰,得此可以助陽也。若以純陰之品可以補陽,則於理甚不合矣。配書又雲,骨哽可用楮實煎湯以服,及紙燒灰存性調服,以治血崩血暈,脾胃虛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豈非性屬陰寒,虛則受其益,過則增其害之意乎。"
本文轉載自"中草藥大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