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紫斑症作怪 婦頭暈目眩


1名婦人頭暈目眩、無法站立,下肢常出現許多紫紅色斑點,經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俗稱紫斑症。(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沙鹿報導
 台中市 1名 7旬許姓婦人突然頭暈目眩、無法站立,送醫檢查發現老太太長時間上腸胃道出血,導致血紅素降到正常值的一半,而血紅素不足原因,竟然是血小板嚴重低下,只有正常人的 7.5%,也就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俗稱紫斑症,醫師說,患者如果有重大外傷,會出血不止,危險性相當高。
 光田綜合醫院腫瘤科主任柯萬盛指出,日前婦人頭暈目眩、無法站立,差點休克而被緊急送醫,院方抽血檢查發現她的腸胃道出血,導致血紅素僅 5.5gm/dl(正常值約 12gm/dl以上),且血小板數量只有 9千,一般正常人須大於 12萬,經診斷是罹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俗稱「紫斑症」。
 柯萬盛表示,「紫斑症」是因體內抑制出血功能的血小板太少,導致皮膚、黏膜、內臟器官發生出血症狀,外觀看起來像針點,或呈現大片瘀斑。
 柯萬盛指出,「紫斑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原發性紫斑症原因不明,續發性紫斑症患者則可能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因感冒、服用藥物、過敏等原因引發的紫斑症。
 柯萬盛說,血小板減少症,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年輕人及兒童患者又比老人家多。原發性紫斑症,目前無法根治,只能長期透過藥物控制,避免大出血發生。近來醫界已經研發出新的血小板增生劑。
 柯萬盛表示,大部分患者是因月經量太多、生產、受傷時大出血或下肢出現異常瘀血才意外發現。「紫斑症」主要先透過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若控制成效不佳,則須考慮以手術或血小板增生劑治療。
 柯萬盛建議民眾,若皮膚常出現不明瘀血、紫斑、持續排黑便、貧血等症狀,應就醫檢查。而「紫斑症」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醫師的診斷按時服藥、回診追蹤。
本文載自2012/11/07"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