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夏枯草 解暑劑

▓呂晃禎
 炎炎夏日,除了果汁和茶飲外,青草茶也很受歡迎,民間常用夏枯草泡茶,做為袪除濕熱、防暑降溫的解暑劑。
 夏枯草做為食物已有上千年歷史,最早的紀錄是宋代「本草衍義」:「夏枯草…,出生嫩葉時做菜食之,須浸洗淘去苦水。」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夏枯草,為辛苦、寒、無毒…,嫩苗渝過,浸去苦味,油鹽拌之,以作菹茹,極佳美」;「極佳美」所形容的就是當時夏枯草蔬菜食用很受歡迎。       
 夏枯草顧名思義是至夏天而枯萎,味苦、辛,性寒,歸肝入膽,有清肝火、散鬱結之效,可清肝明目、散節解毒、心悸不眠,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頭痛眩暈、耳鳴失眠、瘰癘 (淋巴結結核 )、癭瘤 (甲狀腺腫大 )、廱癤腫毒及慢性肝炎;治療目赤腫痛、頭痛眩暈,需與白菊花、決明子同用;肝陰不足、目珠夜痛,常與當歸、枸杞子同用;肝鬱痰火凝結之瘰癘,需與貝母、玄參、牡蠣同用;癭瘤則與昆布、海藻、蛤殼等軟堅散結藥同用;失眠則需與熟地、酸棗仁、合歡皮、夜交藤滋陰安神藥同用。

降壓、抗菌、抗病毒

 此外,「滇南本草」描述夏枯草尚有祛肝風,行經絡。治口眼歪斜,行肝氣,開肝鬱,止筋骨疼痛…周身結核、婦科帶下、血崩等功效;對於失眠的記述前人少有發揮,近年來較為醫者所重視,惟「重慶堂隨筆」略有陳述:「夏枯草,微辛而甘,兼有和陽養陰之功,失血後不寐,其性可見矣。陳久者其味尤甘,入藥為勝。」歷代醫家對於夏枯草藥性也略有不同見解;「本草正義」:夏枯草之性,「本經」只言苦辛,並無「寒」字,而自「千金」以後,皆加一寒字於辛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朱丹溪謂其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則即死,觀其主瘰癘,腳腫濕痺,皆以宣通泄化見長,必具有溫和之氣,方能消釋堅凝,疏通窒滯,不當有寒涼之作用。
 以營養角度分析,夏枯草每百克含蛋白質 2.5克、脂肪 0.7克、碳水化合物 11克、胡蘿蔔素 3.76克、維生素 C28毫克,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K、三皂、芸香、夏枯草、尼克酸、鞣質、咖啡酸、生物鹼和水溶性鹽類等。現代藥理研究,夏枯草有降壓、抗菌、抗病毒、降血糖作用、及對免疫功能也會有影響,臨床上可治療肺結核、滲出性胸膜炎、細菌性痢疾、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等。
 夏枯草以體輕質脆,聞之微有輕香、味淡,以色紫褐、穗大者為佳。一般用量以 10-15克為原則。除了藥用之外 ,應該也是很好得茶飲食材;廣東知名的王老吉涼茶就有夏枯草的成分。

助眠劑
脾胃虛弱、孕婦不宜

 夏枯草雖在臨床上是很好的助眠劑,但也非人人均可食用,脾胃虛弱、孩童、孕婦、經期婦女皆不宜,夏枯草服後若體質不適應,可能會引發若干過敏反應:如皮膚麻疹、丘疹、或紅斑;胃腸不適、如惡心嘔吐、頭暈目眩、腹痛腹瀉、心悸等,故脾胃虛弱者慎服,久服傷胃(皂成分對胃有刺激性),但若病情需要可與人參或黨參、白芍同用,即使久服也沒關係。如需長期使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06/12"中華醫藥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