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養陰清心、除煩安神 麥冬可強心健腦


■圖文:呂晃禎
 臨床常聽病患抱怨,身體冷熱不合,吃補藥覺得太燥熱、口苦、口乾舌燥;吃涼藥又覺得太冷,身體受不了,全身虛弱、倦怠、全身乏力。其實這是陰虛體質,只要對症下藥,加入適當滋陰藥即可迎刃而解。
 「麥冬」即中藥的麥門冬,是改善陰虛和調整藥性的滋陰藥之一;在中醫藥運用廣泛,是清肺養胃、滋陰潤燥常用藥。
 麥冬滋陰之效,「本草正義」稱「其味大甘,膏脂濃鬱,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之上品。凡胃火偏勝,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後虛贏,津液未復,或炎暑燥津…秋燥迫人,肺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藥」。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無毒,歸肺、入心、胃三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之功;善治肺燥乾咳、吐血、咳血、肺痿、肺廱、煩熱消渴、虛勞不眠、熱病傷津、咽乾口燥、便秘、白喉等症。
 麥冬可防暑清熱,可用於暑熱所引起的陰虧津傷、心煩口渴,舉凡炎暑口舌乾燥、飲不止渴、短氣倦怠等症,是夏天補充體力和解渴藥。如「疏經」:「麥冬,足陽明經之正藥。客熱虛勞,脈絕短氣,同人參、五味子名為生脈散。蓋心主脈,肺朝百脈,補肺、清心,則氣充而脈復。又有脈絕將死者,服此能復生之」。正值考季,服用生脈散除能增加體力,更能強心健腦,又能消暑止渴,故又名「滿點茶」。
 麥冬另一功效是對心臟和腦部的作用,能養陰清心、除煩安神、心悸失眠,治陰虛有熱之心煩不眠、常與生地、熟地、酸棗仁、五味子等同用,如天王補心丹。用於身熱煩燥,溫病熱入心營,常配與黃連、生地、竹葉心等,如清營湯。用於肺胃陰傷、咳逆上氣、頓咳、陣咳、夜咳不止,配半夏,止咳降膩,生津益胃,如麥門冬湯。配與烏梅則有甘酸化陰、生津止渴之效,對於久瀉久痢,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咽喉乾燥難忍,引飲無度的人尤佳。
 麥冬含有多種甾體皂苷、麥冬皂苷A、 B、 C、 D等,苷元均為假葉樹苷元,其中麥冬皂苷A、 B、 C、 D的苷元都是羅斯考皂苷元( ruscogenin),山萘酚 -3-葡萄糖半乳糖苷、生物碱、谷甾醇、豆甾醇、低聚共糖三種都由葡萄糖與果糖聚合而成、蔗糖、門冬胺酸、維生素 A、銅、鋅、鐵、鉀及多種黃酮類化合物等。
 麥冬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進抗體、補體、干擾素等免疫物質產生,抗菌、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作用、能提高機體適應力、抗心律不整、擴張周邊血管、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大仁科大教授劉崇喜、劉怡旻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由動物模型證實,麥冬的初粹取物和羅斯考皂苷元( ruscogenin)可透過抗發炎及抗纖維化作用,改善誘發性第二型糖尿病所產生的慢性腎病變(已發表於國際期刊);以麥冬主藥的生脈散不止有強心、抗菌、擴張冠狀動脈、抗休克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冠心病和相關心血管疾病。
 麥冬用量以 10-15克為原則,用法有去心和留心之別,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連心麥冬:不抽去心者。去心麥冬:為抽去心者)。不過,都以個大、肥壯、半透明、質柔、色黃白、有香氣、嚼之發黏、乾燥無鬚根者為佳。
 如服用初期有腹脹、曖氣、大便次數增加等消化道症狀, 1至 2週後會自行消失;不過麥冬為甘潤微寒之藥,因此外感風寒或風熱表邪未解,痰飲濕濁的咳嗽,及脾胃運化失常,引起之痰濁、寒濕、水腫及氣虛明顯的病症、或容易腹瀉仍忌服,如需長期服用,或有不解之處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06/19"中華醫藥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