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從望聞問切四診蒐集症狀資料辨明證型以求正確施治,對於高膽固醇血症以肝、脾、腎虛損為本,痰濁、血瘀為標,常見證型有:
腸胃積滯型:患者多生活飲食不規律,常因習慣性的緊張壓力造成腸蠕動減慢,與排便反射消失。
臨床上常見食後腹脹、久久方消,缺乏排便反射,多日才解便一次,口乾舌燥、畏熱、多汗。舌苔黃乾,舌質略紅,脈沉滑有力。針對這類型患者,治療用藥多以消積導滯藥如大黃、芒硝、厚朴、黃連來清除宿便與毒素,以及活血化瘀藥如丹參、川芎、赤芍、山楂降血脂並且抗血栓,方劑則如調味承氣湯加減血府逐瘀湯。
痰瘀型:患者身材中廣,嗜吃美食,常攝取過多鹽分與熱量,導致細胞間質液水分積留過多,且血脂肪高、血液黏稠,循環慢,臨床可見胸悶、氣喘、手腳末端麻木、下肢水腫,苔厚膩、舌胖大,脈滑緩。
針對此型患者,用藥以清化痰濁藥如陳皮、半夏、茯苓、菖蒲加速水分及脂肪代謝,並配合活血化瘀藥物,方劑可用滌痰湯配合冠心二號方加減。
肝腎陰虛型:患者做事衝勁十足,但後繼無力,由於細胞內液及水分電解質不足、血管內水分不足導致血液濃縮黏稠,而循環代謝速度慢,故可見容易目濇、腰膝關節酸軟無力、中午過後就覺易疲倦、容易口乾飲不解渴,舌苔薄舌質紅、脈沉細等症狀。
中醫常用補養肝腎的藥物如枸杞、桑椹、何首烏、石斛、白芍、生地黃等補充細胞水分與電解質,酌加清化痰濁藥物加速水分脂肪代謝,方劑常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溫膽湯。
(台南市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堯欽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06/01"中華醫藥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