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夜交藤 養血安神助眠

■圖文:呂晃禎
 中醫治療失眠不是強力鎮靜安眠,而是以審症求因,辯證論治,針對發病原因給予適當藥物,調整全身機體氣血營衛和順為主,身體生理機能協調順暢,氣血營衛平和自然身強體健,就能一覺到天明。
 中醫藥的用藥精隨不是單兵作戰,而是透過良好的配伍,以發揮藥物相加或相乘的效果,上一篇提到合歡皮有治療安眠的效用,假如能搭配夜交藤使用,其功效會更好,就是中藥對使用奧妙之處。
 夜交藤是滋補肝腎藥何首烏的藤莖部分,為雙子葉蓼科植物,最早史料記載出自《本草逢原》;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入心、歸脾、肝、腎四經,有養心安神、通絡袪風之功,治療心悸、失眠、多夢、健忘(《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勞傷、多汗(《飲片新參》:養肝腎,止虛汗,安神催眠)、頭暈耳鳴、血虛身痛、腰背痠痛、風濕痺痛(《本草再新》: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廱疽、瘰癧、肌膚麻木、風疹風瘡、疥癬蝨癢等。
 夜交藤具有養血安神功效,最適合用於陰虛血少所引起的虛煩不眠,常和合歡皮相須配伍使用,以增加療效,也可與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元蔘等共用。用於痠痛諸症,取夜交藤之養血、疏經通絡之功,善治血虛之全身痠痛,可配與當歸、絡石藤、雞血藤、續斷等同用。用於皮膚癢疹,夜交藤煎湯外洗,有一定的止癢功效,(《本草綱目》: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或加入地膚子、苦蔘根效果也很好(臨床上有用夜交藤、地膚子各 60克,煎服,治愈頑固性蕁麻疹的案例)。其他的配伍,如養血補陰則和地黃,玄蔘同用;清虛火、養心陰,則與天冬、麥冬共治,倘欲袪風勝濕、疏筋活絡,和羌活、獨活、防風共用,可以讓藥效達到加成和倍增的效果。
 以現代藥理來分析,夜交藤含有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多種黃酮類、β -谷甾醇等成分,因此有瀉下、鎮靜、催眠作用,對於心血管和高血壓如與其他藥物伍配得當,也有相當的療效。
 夜交藤一般用量以 10-15克(或 3-5錢)為原則;用藥禁忌,舉凡狂躁之症屬實熱有火者不宜。
 安神茶:用小麥 45-60克、合歡皮 15克、夜交藤 15克,加入適量水約 1000-2000cc,煮 15-20分,去渣當茶飲用,增加口感可略放些冰糖(有消化性潰瘍者不可放糖,會增加胃酸)。
  夜交藤粥 :夜交藤 60克,加 1000cc煎煮後,取汁 500-600cc加梗米 60-100克(或酌量)、紅棗 6個、糖適量,煮成粥服用即可(有消化性潰瘍者不宜,消化性潰瘍者不可吃粥),以 7-10天為一療程,對於心煩多夢、失眠易醒、醒後不眠、及風濕痺痛、都有一定的功效。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10/09"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