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5
偏頭痛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頭痛,可能是單側或雙側,也有可能是左右側不定。頭痛位置也不一定,有些人疼痛部位在太陽穴周圍,也有人是後腦杓或頭頂,甚至是整個頭一起痛,或出現其他症狀如惡心、嘔吐、畏光、怕吵等。根據統計台灣偏頭痛患者約有150萬人,男女比例約1:3。
大部分的偏頭痛是屬於無預兆型,剛開始時是輕微頭痛,接下來會逐漸加重,疼痛可能長達72小時。某部分患者在頭痛發生之前會有特別的症狀,最常發生的是視覺障礙,如複視、偏盲、或出現盲斑、亮點閃動。引起偏頭痛的原因目前尚無法確認,但已經確定有某些特別因素容易使偏頭痛發作,例如:壓力、氣候、環境、食物、荷爾蒙、不規則的睡眠模式等,都可能引發偏頭痛。
偏頭痛在中醫學屬「頭風」、「偏頭風」、「頭痛」等範疇。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氣溫變化大或體內自律神經調節失常、或是瘀阻血脈致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中醫依痛的部位、時間的長短、疼痛的形式來區分治療方式。
外感適合使用疏散祛邪,內傷以滋陰養血為要,再根據部位酌加引經藥物;常見反覆發作的偏頭痛大概有以下幾型:
1.肝陽上亢型:此類型的患者常有頭部脹痛、頭暈、耳鳴、面紅口苦、心煩易怒等症狀。可使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2.血虛型:常見為頭痛頭暈、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勞累後頭痛加重等症狀。可使用四物湯加減。
3.血瘀型:常見痛處固定不移,多是刺痛,此類患者通常在舌診可發現瘀斑,也常見於中風患者。常使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針灸治療依「經之所過,病之所治」原則,選用通過病灶的經絡,對於偏頭痛常用穴位為百會、風池、率谷、合谷穴等。外感再配合尺澤、曲池穴;肝陽上亢型再配合太沖穴。藉由疏通經絡,恢復臟腑功能,緩解頭痛症狀。另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調適心情,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也都有助於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本文轉載自2015/04/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本文轉載自2015/04/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