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中藥與糖不相容

■王鼎源
 中藥特別是湯藥都比較苦,有些人受不了這種苦,不加糖就喝不下去。尤其小孩服用中藥時,因覺得苦就哭鬧不休,拒絕服用。為了讓孩子能喝下藥,往往在中藥裡加些糖,以此減輕藥的苦味。
 糖分為白糖和紅糖。紅糖性溫,白糖性平,涼性大,易袪火;紅糖屬暖性藥,可以袪寒。白糖可以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但不可服用過多,否則會妨礙鈣的吸收。紅糖雜質較多,但營養成分較好,有益氣、緩中、助脾化食、補血破瘀等功效,還兼具散寒止痛作用。但正是因為兩個功效不同,因此在服用中藥時,絕不可隨意加用。
 中藥中含有蛋白質、鞣酸等成分,而砂糖(特別是紅糖)則富含鐵、鈣等元素,如果兩者同服,這兩者會互相溶和,使藥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凝固、變性、沉澱,進而影響藥效。而且加糖後有利尿作用,也不利於藥效的吸收。
 中醫在診病用藥時,多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將疾病分為寒、熱、虛、實四大症,然後對症下藥,熱病需要用涼藥治,寒病需用熱藥醫。每味藥都有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辛能散、甘能緩、酸能收、苦能澀、鹹能入腎,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補益藥多屬味甘,服用時通常口感較好,辛味中藥多具有發散作用;酸味中藥多具有收斂作用;鹹味中藥多具有軟堅作用。而苦味藥多用於清熱,因此其「苦」是有一定目的的,如果在辛、苦味的中藥內放入蔗糖,便緩和藥物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藥時,絕不能避其苦味,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療效。
 在中藥加糖,往往會影響其藥性,比如在退燒中藥加糖,有效成分就會降解;蔗糖不可亂服用,凡患有腹脹中滿、濕熱內阻、舌苔厚膩等症患者都不能吃蔗糖。如在服用化濕理氣中藥時加蔗糖,不但無法治療疾病,反而還會加重病情。

本文載自2012/10/24"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