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中醫調治月經病

■王鼎源 
 月經病的治療原則重在調經。如先因其他疾病而後經不調,當先治他病,病去則經自調。若因經不調而後生病,當先調經,經調則病自除。中醫對月經病的具體治法有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等。同時還要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經痛劇烈,當以止痛為主,血崩暴下,應以止血為先。
  (一 )補腎法: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經、孕、產、乳的物質基礎是血,而完成這一生理功能的動力是腎。故調經之本在腎,補腎以填補精血為主,並佐以助陽之品,即滋水更當養火之意,使腎中陰平陽秘,精血俱旺,月經自調。
  (二 )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健脾以養血之源,使經有所化;益脾之氣,使經有所統。
  (三 )疏肝法:肝的疏泄正常,全身氣機調暢,血隨氣行。若因暴怒,疏泄太過,氣盛血湧,則月經不期而至,量多,其勢如崩。若肝氣鬱滯,血行不暢,則月經表現為血瘀不行,延期而至,量少,腹痛,色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調節月經週期潮止的關鍵。
 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作用。肝血不足,沖任脈虛,子宮不能充盈,則多見月經量少或閉經,或遲遲不潮。若調節不當,亦可形成經期紊亂。由於肝的疏泄或藏血功能失常是引發月經病的病理因素,所以疏通肝的氣血,氣血調和,則血海按期盈虧。
  (四 )調理氣血: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氣是運行血脈的主動力,氣血失常是導致月經病的主因。所以月經病責在調理氣血。病在氣者,當以治氣為主,佐以養血活血;病在血者,則以活血為主,佐以補氣行氣。氣血和調,則經候如常。

本文轉載自2010/12/30"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