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源
脾為臟屬陰,胃為腑屬陽,同居中焦屬土。脾為陰土,胃為陽土,一陰一陽屬性灴同而各有不同生理特性。脾喜燥惡濕主升,胃喜潤惡燥主降,脾主運化,胃主腐熱,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飲食消化吸收和輸布的生理功能。
脾與胃二者互為表裏,互相為用,只有升降相宜,燥濕相濟,納運配合,才能對水穀進行消化和吸收,輸布津液,運送糟粕共同完成升清降濁的作用,以發揮其益氣,生血、統血、滋養臟腐百脈,中醫學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胃發病不外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和勞逸過度,造成脾胃反常而反映不同的病理現象。
脾的病理特點:
1.運化失常:脾虛不能運化水穀,則水穀精氣不能上歸於心肺而下去腸間,清濁不分而致泄瀉。不能化水濕,水濕停留積聚泛濫於肌膚發為水腫,散溢於臟腑,凝聚不散,聚則為痰,脾失健運導致全身氣血不足,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等。
2.脾氣下陷:脾氣虛即中氣不足,升舉無力,甚則下陷可導致久泄脫肛、內臟下垂等。
3.脾不統血:由於脾氣虛,固攝作用減退,導致血液不循常道運行,逸出脈外形成各種出血如便血、尿血或崩漏。
胃的病理特點:
1.受納障礙,腐熱異常:胃的受納障礙可引起飲食減少或食不知味,腐熱異常可表現在兩方面:由於胃熱,胃火均能引起胃的腐熱水穀功能亢進,而出現胃中嘈雜、消穀善飢等證;胃寒則腐熱水穀功能減退,使宿食內停,完穀不化。
2.胃失和降:輕則胃氣不降可表現胃脘脹滿、疼痛、大便不暢;塞則胃氣上逆,出現噯氣、呃逆、惡心嘔吐等。
3.胃中燥熱:胃為陽土,邪氣犯胃易化熱、化燥,故胃病以燥熱亢盛多見,如口渴欲飲,身熱面紅目赤,齒齦腫痛、汗多、尿黃赤、大便乾、舌苔黃燥、脈洪大等病,甚則燥熱傷陰耗液,表現口乾咽燥,舌紅無苔,脈細數,大便秘結等。脾為臟屬陰,胃為腑屬陽,同居中焦屬土。脾為陰土,胃為陽土,一陰一陽屬性灴同而各有不同生理特性。脾喜燥惡濕主升,胃喜潤惡燥主降,脾主運化,胃主腐熱,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飲食消化吸收和輸布的生理功能。
脾與胃二者互為表裏,互相為用,只有升降相宜,燥濕相濟,納運配合,才能對水穀進行消化和吸收,輸布津液,運送糟粕共同完成升清降濁的作用,以發揮其益氣,生血、統血、滋養臟腐百脈,中醫學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胃發病不外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和勞逸過度,造成脾胃反常而反映不同的病理現象。
脾的病理特點:
1.運化失常:脾虛不能運化水穀,則水穀精氣不能上歸於心肺而下去腸間,清濁不分而致泄瀉。不能化水濕,水濕停留積聚泛濫於肌膚發為水腫,散溢於臟腑,凝聚不散,聚則為痰,脾失健運導致全身氣血不足,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等。
2.脾氣下陷:脾氣虛即中氣不足,升舉無力,甚則下陷可導致久泄脫肛、內臟下垂等。
3.脾不統血:由於脾氣虛,固攝作用減退,導致血液不循常道運行,逸出脈外形成各種出血如便血、尿血或崩漏。
胃的病理特點:
1.受納障礙,腐熱異常:胃的受納障礙可引起飲食減少或食不知味,腐熱異常可表現在兩方面:由於胃熱,胃火均能引起胃的腐熱水穀功能亢進,而出現胃中嘈雜、消穀善飢等證;胃寒則腐熱水穀功能減退,使宿食內停,完穀不化。
2.胃失和降:輕則胃氣不降可表現胃脘脹滿、疼痛、大便不暢;塞則胃氣上逆,出現噯氣、呃逆、惡心嘔吐等。
本文轉載自2010/04/05"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