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恢復期期間,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控制危險因素以預防中風,高血壓是出血性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早期高血壓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等,證型多為肝陽上亢,可用滋陰潛陽來降壓,如天麻、鉤藤、菊花、代赭石、石決明等,佐以何首烏、生地、熟地等中藥以解決臨床症狀,使陰陽得以平衡,防止血壓反彈。
到了後期,用西藥降血壓的同時,若合併糖尿病而體質偏於陽虛者,可用五加皮、淫羊藿、白朮等補陽又降壓降糖;偏於陰虛者,可用玄參、生地、旱蓮草等滋陰又降壓降糖;若血糖、血脂、膽固醇偏高者,可用澤瀉、山藥、山楂、何首烏等;腎功能減退者,可用車前子、桑寄生、益母草、懷牛膝、杜仲等降壓化濕利尿。
另外,中風恢復期常見「肩手綜合症」,患者會在中風後出現肩痛、運動障礙、手腫脹等症狀,進一步會有手指屈曲性攣縮、僵直、肌肉萎縮等,血瘀是基本病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基本對策,而針刺可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緊張度降低,血流量增加。
從整體上推動氣血,排除濁瘀和啟動細胞生機。針灸治療常以循經局部取穴為主,配合拔罐治療,藉由熱力和負壓來緩解、消除肌肉僵硬,擴張末梢血循環,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流供應增加,並能鬆解關節周圍肌肉,使關節活動度增加,有利於改善肢體功能活動。
接受中醫治療期間,患者應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努力肢體的功能復健;另外,亦須生活規律、注意休息、調節飲食、三餐清淡、控制體重、戒除菸酒,中西醫搭配治療是提高中風患者恢復期療效與生活品質的不錯方法。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莊智翔主任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載自2013/12/17"中華醫藥網"
到了後期,用西藥降血壓的同時,若合併糖尿病而體質偏於陽虛者,可用五加皮、淫羊藿、白朮等補陽又降壓降糖;偏於陰虛者,可用玄參、生地、旱蓮草等滋陰又降壓降糖;若血糖、血脂、膽固醇偏高者,可用澤瀉、山藥、山楂、何首烏等;腎功能減退者,可用車前子、桑寄生、益母草、懷牛膝、杜仲等降壓化濕利尿。
另外,中風恢復期常見「肩手綜合症」,患者會在中風後出現肩痛、運動障礙、手腫脹等症狀,進一步會有手指屈曲性攣縮、僵直、肌肉萎縮等,血瘀是基本病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基本對策,而針刺可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緊張度降低,血流量增加。
從整體上推動氣血,排除濁瘀和啟動細胞生機。針灸治療常以循經局部取穴為主,配合拔罐治療,藉由熱力和負壓來緩解、消除肌肉僵硬,擴張末梢血循環,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流供應增加,並能鬆解關節周圍肌肉,使關節活動度增加,有利於改善肢體功能活動。
接受中醫治療期間,患者應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努力肢體的功能復健;另外,亦須生活規律、注意休息、調節飲食、三餐清淡、控制體重、戒除菸酒,中西醫搭配治療是提高中風患者恢復期療效與生活品質的不錯方法。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莊智翔主任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