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胃食道逆流 脾胃、肝膽須兼顧

■蘇聰明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到食道,引起食道粘膜出現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等炎症性疾病。常發生在 40-60歲的中老年人,尤以男性居多,這種病症屬中醫學「反酸」、「胃痛」、「噎膈」等範圍。 
發生的原因包括感染、化學刺激、物理性刺激、食道腫瘤、賁門鬆弛 、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後期、胃內壓增高及其他不明原因。 
其症狀是胸口有灼熱感或疼痛,伴泛酸、嘔吐、打嗝、咳嗽、聲啞及口臭,甚至有吞嚥困難、吐血、癌變等現象,由於這類患者的病情較為頑固難纏,因此在治療及日常防護上需有耐心。 
目前西醫以常用制酸藥治療,臨床療效雖然不錯,但有反覆發作的情況,因此部分民眾會考慮改採中醫藥治療。 
就中醫觀點,該病主要發病機轉是情感不暢、飲食失節、過度勞累或脾胃宿疾損傷脾胃,造成脾胃氣機阻滯、升降功能失調所致。因此治療胃食道逆流應以改善食道括約肌功能,抑制胃氣上逆,減少胃酸返流的藥物為主。 
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雖然病變部位在食道,但其病因病機多和胃、肝的病變結合在一起,因此治療必須兼顧脾胃和肝膽,才可以使病情緩解,甚至獲得痊癒。 
臨床上,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常以「降逆止酸湯」為主方,再依情況加減治療,如嘔吐甚者家旋覆花、代赭石;灼熱甚者加蒲公英、黃連;胃酸過多者加海螵蛸、牡蠣;口苦口乾者加茵陳、膽草;打嗝不止者加枇杷葉、竹茹等,以加強療效。 
除了藥物治療,也可配合針灸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內關、公孫等穴暫時來減輕病情。 
飲食方面,患者應食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飲食不宜過熱、控制巧克力、酸食、甜食等食品,忌菸、酒、咖啡,並避免餐後平臥,睡眠時適當抬高頭胸部、寬帶、以降低腹壓。

蘇聰明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本文轉載自2010/03/07"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