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葫蘆蒲、小葫蘆。
形態:瓜科攀楥性草本、葉互生、葉互心狀卵形、邊緣有不規則鈍齒、全株貝柔毛、有捲鬚、花白色、雌雄同株、果淡綠色、分上下二個果室、上室小下室大、中間細縮如腰、種子扁平。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解熱、利尿、消腫、通淋、治水腫、糖尿病、尿毒症、燙火傷、慢性腎炎、高血壓、黃疸性肝炎。
用法:
一、葫蘆瓜 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 30克、紅棗 10克、加水 400毫升、煎至 150毫升,去渣服湯,每日一劑,治慢性腎炎。
二、葫蘆瓜去皮切片曬乾,水煎服,治糖尿病。
三、葫蘆瓜子一至二兩(微炒)研末以粥飲調下三錢、治水腫。
四、葫蘆瓜果皮加淡竹葉適量,水煎當茶飲,治尿毒症。
五、葫蘆瓜花曬乾研末敷之,治鼠廔。
六、葫蘆瓜吃法可煮食、炒食或刨絲曬乾或瓠乾,質柔味美,風味獨特,是鄉土小吃。
本文轉載自2011/03/20"中華日報醫藥網"
葫蘆 清熱利水 生津消渴
▓立德 又稱:扁蒲、瓠仔、匏、瓢仔、瓢仔、葫蘆瓠、長白瓠 產地:葫蘆原產熱帶亞洲,印度與阿比尼西亞,中國有二千多年,栽培歷史是華南與台灣的重要夏季蔬菜。台灣各地供小面積栽培。 形態:葫蘆是 1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有粘質柔毛,葉心狀卵形或腎狀卵形,不分裂或稍淺裂,葉柄上方有 2枚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白色,果實有長形,牛腿瓠,目蒲,冬瓜蒲,扁圓形有大白瓠,虎斑大圓瓠,葫蘆狀,燒瓶狀,棍棒狀,曲頸狀,啞鈴狀, ?時肉質,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藥用部分:果實、果皮、種子。 營養成分: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磷,鐵,胡蘿蔔素,維他命 B1、 B2、 C等等。 性味入經:果味甘淡,入肺,脾,腎三經。 功用:清熱利水,通淋潤心肺,除煩消腫生津消渴等之效。 主治:消渴,惡瘡,腹脹水腫,急性腎炎浮腫,肝硬化腹水,胎毒,牙痛,解食物中毒等。 方例: 1.治急性腎炎浮腫:陳扁蒲殼 15~ 30克,水煎服用,或陳扁殼焙微黃研粉末,每次服用 10克,以開水送服,每天早中晚各服 1次各 3次。 2.治消渴:葫蘆(連皮、子)洗淨後煮湯食用。 3.治腹脹水腫:葫蘆連子燒存性,每服時飯可溫酒送服,不飲酒者白湯送下。 4.解食物中毒:用扁蒲蔓、鬚、花適量水煎服。 5.解胎毒:在 7、 8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水剪葫蘆鬚適量水煎湯,浴洗,小兒可免出痘疹。 6.牙痛:瓠子 240克,牛膝 120克,研末,每次服 15克或水煎含漱,每天 3~ 5次。 其他用途: 1.扁蒲可作西瓜砧木,嫩果可食。 2.加工制瓠餔。 3.老熟的可製器具與裝飾品。 本文轉載自2011/12/09"中華日報醫藥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