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艾草(散寒除濕,止血安胎)


 ▓平凡
別名:醫草,祈艾,艾蒿,艾葉,艾根,艾,五月艾。
生長習性:生於荒地、田野、村旁或人工栽培藥用。
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及西藏、台灣。
形態特徵:為菊科多年生直三草本。夏天開淺黃白色花。果為蒴果,平滑。
採收期:夏秋間採收, 5~ 6月取地上部分曬乾或陰乾用。
藥用部分:全草或根及葉。
性味入經:根味苦,性微溫。葉味苦,辛性溫小毒,入肝、脾、腎三經,艾實(種子)味苦,辛,性熱。
功用:艾葉/具有散寒除濕,止血安胎,止痛調經之效;艾根/止痛止瀉。
方例:
1.崩漏:以生艾葉汁、生蓮藕汁各 90~ 150克,一次服完或五月艾炭 6克,白芍、香附各 12克,當歸、延胡索各 10克水煎服用或艾葉地榆各 10克,山茶仔頭、鮮側柏葉各 15克水煎服用。
2.小兒受驚:艾葉適量水煎湯浴洗全身。
3.月信不調、痛經:艾葉 10克,土香子 12克,益母草 15克水煎加紅糖適量調服,或艾葉 10克,益母草 10克,丹參、香附子、當歸各 12克水煎分 2次服用。
4.頭風痛:艾草根、七葉埔姜、海芙蓉頭、苦瓜頭、蛇仔煙頭、苦瓜頭、白馬屎炖雞頭 1隻早晚服用。
5.痢疾:艾根 30克,以米酒水煎服。
6.風濕關節炎:艾根 60克,菜瓜 1條切片,當歸 2片炖豬瘦肉適量服用。
7.痢腸炎:艾草、含殼草、小飛揚、大飛揚各 20克水煎加黑糖適量服用。
8.胎動不安:五月艾、紫蘇各 10克水煎服用。
9.急性盲腸炎:鮮艾葉適量搗爛取汁加鹽服用。
本文載自2013/07/12"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