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按摩穴位 緩解痛經

 容易發生「痛經」的婦女,平時可多加按摩雙側合谷、三陰交穴;夾血塊者可再按摩血海;濕邪重者再多加按摩陰陵泉、太衝、行間;肝鬱者再按摩太衝、氣海、內關;氣血虛弱者可加按摩足三里、血海;肝腎不足者可多按摩關元、太衝、太谿。
 行經期間或非經期期間每日按摩 1至 3次,每次按摩約 10分鐘,連續按摩 3個月經週期。此外,在氣海、關元、曲骨、子宮、三陰交、太衝、太谿等穴中,每次選取 3個穴位,於經前 3日起,所選穴位用熱敷包熱敷 20分鐘,每日熱敷 1~ 2次,適用於各型痛經。
 婦女在月經期間,血海由滿而溢,子門正開,血室空虛,邪氣容易入侵;同時,氣血變化急驟之際,情緒易於波動。若調攝不當,即可引起經行腹痛,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清潔:行經期血室空虛,邪毒容易乘虛而入,阻滯胞宮而發生痛經,故應保持外陰部的清潔衛生,在行經期間禁止性交、盆浴和游泳。
  2.避免過勞:行經期因出血而體力下降,過度勞累則傷腎,且又耗氣動血,以致胞宮、胞脈失於濡養,不榮而痛,故經期要避免過重的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3.避免寒涼:行經期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若感受寒涼或寒濕之邪,則氣血易於凝滯以致不通則痛,發為痛經,行經期不宜當風感寒、冒雨涉水、冷水洗腳或洗冷水浴。
 一般而言,若原發性痛經能及時接受治療,症狀可以很快得到控制;但若治療不徹底或遷延治療,使痛經反覆發作而纏綿不愈,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引起精神緊張,誘發經前緊張綜合症,從而影響生活質量,所以痛經疾病應及早接受醫師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  莊智翔主任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載自2013/07/23"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