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郭丹鳳
懷孕以後,陰道不時會有少量出血的現象,或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但無腰酸、腹痛、小腹脹墜等狀況者,稱為「胎漏」,亦稱「胞漏」或「漏胎」。如先感胎動下墜,繼而有輕微的腰酸腹脹,或陰道有少量出血者,稱為「胎動不安」,現代醫學統稱為「先兆流產」。
本病的發生主要是母體衝任不固。不能攝血養胎所致,導致這些病證的主要機理有氣血虛弱、腎虛、血熱、外傷等,因此孕期中應注意營養,避免貧血或氣血不足。
中醫治法以安胎為主,可根據孕婦的不同情況,分別採用補氣、固腎、養血、消熱等方法。
△葡萄紅糖粥:白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葡萄乾、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成粥,以紅糖調味,即可食用。此粥能補氣養血、強心利尿、強健筋骨、安胎,適用於氣血虛弱、心悸、盜汗、精神倦怠、神經衰弱、風濕筋骨疼痛等症。孕婦食之能養胎、安胎,久食可益氣倍力,利於催生、滋養母胎強壯、益顏美容。
△阿膠紅糖糯米粥:將糯米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於火上煮。待粥煮好時,放入搗碎的阿膠 30克,邊煮邊攪勻,再煮沸後加入紅糖調味即成。此粥能滋陰補虛、養血止血、安胎益肺,適於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及血虛、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孕婦血虛胎動不安等。脾胃虛弱者不宜多服,否則會有胸滿氣悶的感覺。
本文轉載自2011/02/06"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