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專題報導
依據 85~ 98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發現,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快速上升,從 85年每十萬人 39.2上升至 98年的 79.8, 13年間增加 2倍,即使調整人口老化因素,國人心肌梗塞發生率仍呈現大幅上升趨勢。
「茂伯」林宗仁日前不幸因心肌梗塞猝逝,讓人不捨之餘,也提升對心臟病的警覺。心臟科醫師提醒,沉默性的冠狀動脈疾病大多還是有前兆,如有易喘、疲倦、胸痛、胸悶、心絞痛等,就要小心注意是不是有心臟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貌似健康或病情經治療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內意想不到死亡,除令家人無法接受,更造成社會大眾對「猝死」的驚恐和關注。
猝死的主因是心臟病,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患者可能事先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毛病,更令人擔心的是,又無法預期。直接造成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若沒有在 4-6分鐘內獲得急救,病人的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急性心室心律不整致死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根據流行病學統計, 80%的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因為 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其他 20%或是年輕人的猝死就要考慮包括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電解質不平衡、右心室再生不良或結構異常,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心臟細胞異常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科主治醫師李修豪也指出,其實有些沉默性的冠狀動脈疾病平常看不太出來,但一般的心臟及病患者都還是有些微前兆,典型的前兆就是心絞痛。
江碩儒說,平常如有容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注意是不是有心臟問題。
此外,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惡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等徵兆,但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 李修豪提醒,儘管沒有心肌梗塞的症狀,但如果是有家族病史、三高族群、糖尿病患、或是有抽菸習慣,且男性超過 45歲、女性超過 55歲心臟血管就會漸漸老化狹窄,就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由於突然猝死的心肌梗塞, 5成左右是因為心率不整猝死,醫師提醒,要預防心肌梗塞,除了盡可能戒菸、減肥等遠離危險因子,如果出現症狀,就要趕緊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貌似健康或病情經治療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內意想不到死亡,除令家人無法接受,更造成社會大眾對「猝死」的驚恐和關注。
猝死的主因是心臟病,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患者可能事先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毛病,更令人擔心的是,又無法預期。直接造成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若沒有在 4-6分鐘內獲得急救,病人的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急性心室心律不整致死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根據流行病學統計, 80%的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因為 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其他 20%或是年輕人的猝死就要考慮包括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電解質不平衡、右心室再生不良或結構異常,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心臟細胞異常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科主治醫師李修豪也指出,其實有些沉默性的冠狀動脈疾病平常看不太出來,但一般的心臟及病患者都還是有些微前兆,典型的前兆就是心絞痛。 江碩儒說,平常如有容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注意是不是有心臟問題。
此外,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惡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等徵兆,但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
李修豪提醒,儘管沒有心肌梗塞的症狀,但如果是有家族病史、三高族群、糖尿病患、或是有抽菸習慣,且男性超過 45歲、女性超過 55歲心臟血管就會漸漸老化狹窄,就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由於突然猝死的心肌梗塞, 5成左右是因為心率不整猝死,醫師提醒,要預防心肌梗塞,除了盡可能戒菸、減肥等遠離危險因子,如果出現症狀,就要趕緊就醫。
本文轉載自2011/12/15"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