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白朮為常用治療習慣性流產中藥。
習慣性流產乃是指連續三次以上,發生在妊娠 20週以前的自然流產。約每一百對夫婦中,就有一對為習慣性流產所苦。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相當複雜,任何影響到胚胎生長或著床的各種因子,都可能導致習慣性流產,常見病因如下:
1.染色體異常:約占 30~ 40%,發生時應在精蟲、卵或受精卵分裂和成長的階段中。
2.內分泌不正常:臨床最常見的是黃體期不足或不全,發生時間大約在 6至 8週。另外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症、糖尿病、泌乳素過高、高雄性激素症等,都可能引起習慣性流產。
3.子宮異常:先天性的包括:雙子宮、雙角子宮、子宮中隔和單子宮等,容易造成胚胎在著床上或成長時出問題,而造成流產。後天性的如子宮內沾黏和子宮頸閉鎖不全等,也會造成流產。
4.感染:常見如弓型原蟲、梅毒、肺結核、德國麻疹、巨細胞和 ?疹病毒等。
5.環境或職業上的傷害及心理壓力: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放射線物質、廢物、空氣污染和河川污染會增加流產的機會。酗酒、抽菸或使用麻醉劑等都可能導致習慣性流產。壓力過大也會造成流產。
6.母體的疾病:媽媽如果有一些消耗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在身體狀況不佳或營養不良下,亦會流產。
7.未明原因的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中醫稱為「滑胎」,最早見於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妊娠數墮胎候」。妊娠有賴於腎氣的充盛,天癸泌至,和於陰陽,衝任相資。故凡脾腎兩虛、氣血不足者,勉為妊娠,或陰虛血熱、宿有癥病而有礙胎元至屢孕屢墮者。
常見證治如下:
一、脾腎兩虛型: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神疲肢倦、氣短懶言、納少便溏或夜尿頻多、舌質淡嫩、脈沈弱。治宜補腎健脾、益精養血,方以補腎固衝丸或加減蓯蓉菟絲丸。
二、氣血虛弱型:面色白或萎黃、頭暈心悸、神疲肢軟、舌質淡苔薄、脈細弱,治宜益氣養血,佐以健脾,方以泰山盤石散為主。
三、陰虛血熱型:兩顴潮紅、手足心熱、煩燥不寧、口乾咽燥或形體消瘦,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涼血固衝,方以兩地湯或加減一陰煎。
照片註解:肉蓯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黃芩、白朮為常用治療本症中藥。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1/10/15"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