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記載
乳香、沒藥的臨床應用分別始見於兩晉時代《名醫別錄》和《藥性論》。乳香為卡氏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屬植物樹皮滲出的膠狀樹脂,主要成分為游離α-乳香脂酸、β-乳香脂酸、結合乳香脂酸以及阿魏酸和苦味質、揮發油等。沒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Commiphor myrrha Engler.或哈地丁樹C. molmol Engler的乾燥樹脂,主要成分為樹脂、樹膠和苦味素等成分。乳香及沒藥均原產於非洲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和肯雅等國,性味、歸經均為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二藥臨床常相須為用。但乳香性溫,善於活血伸筋,並能行氣。沒藥性平,散血化瘀之力較強,乳香與沒藥應用比較如下表。1
二、炮製
乳香、沒藥的炮製法目前廣泛採用醋制法,這可能是尊崇陳嘉謨「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 」理論的結果,然查及眾多史料,發現自唐以來記載較多的炮製法,反而是酒制法。如對於乳香的炮製,宋《洪氏集驗方》載:「酒少許,化開,曬三日,再用火焙,熔令乾,研為末」。清《本經逢原》載:「酒洗如泥,水飛曬乾,箬上焙去油,同燈心研易碎」。對於沒藥的炮製,宋《傳信適用方》謂「酒浸少時曬成膏」。《本草綱目》言:「以少酒研如泥,以水飛過,曬乾用」。上述說明乳香、沒藥的酒制法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且從藥物性能方面看,乳香、沒藥均為活血止痛、消脹生肌之良藥,酒性味甘、辛、大熱,主行藥勢,能引藥上行,尤其能增強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故酒製後對各種血瘀疼痛兼筋脈拘急,風濕痹痛,痛經等症較為適宜。有學者提出應保留酒炒法,以體現增強療效,緩和刺激性炮製作用。3
乳香、沒藥若未經炮製,以生品入煎劑服用,易造成胃腸不舒服,甚至噁心嘔吐,特別是體弱的婦幼老人更是顯著。為避免發生此類藥物不良反應,建議處方應註明炮製法與服用法,標準作法就是在兩藥藥名後加註「醋製或酒炒製」,並且要求「研成細末另包,以藥汁沖服」。這是因為乳香、沒藥的有效成份「樹脂」是不溶於水而能溶於酒精或其他有機溶媒中,不宜入水煎劑。4
三、結語
近年來臨床上屢有乳香、沒藥配伍導致過敏反應的報導,且內服外用均有,案例多是周身發熱,全身發癢,繼而出現全身丘疹,以四肢軀幹為多,其過敏機轉目前還不清楚。本著對病人負責和用藥安全、有效的原則,建議醫師在處方階段應詢問患者有無乳香、沒藥(或其他頻繁發生過敏反應藥物)過敏史,並在使用後加強對進行不良反應監測及通報。在書籍方面,建議能增加有關乳香、沒藥的不良反應內容,或補充類似引發較為普遍過敏反應之提示,例如「胃弱者多服易嘔吐、用量不宜過多、乳香沒藥同用兩藥用量皆須相應減少、無瘀滯者及孕婦不宜服用」等警語5。
參考資料
1. 李興廣/鐘贛生。臨床常用方藥應用鑑別(中藥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 葉建紅。對藥乳香沒藥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體會。安徽中醫臨床雜誌2003;15(3):264-265
3. 王慧。淺談乳香沒藥的酒製和醋製。時珍國醫國藥2005;16(1):33
4. 徐豔。乳香、沒藥的炮製使用。安徽預防醫學雜誌2004;10(5):317
5. 李亮/屈彩琴/周昆。乳香沒藥的臨床不良反應及其毒性研究。毒理學雜誌2008;22(6):495-496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91期"101 / 10.15~1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